?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工程倫理教學中的融合運用和實施

2022-03-17 00:05劉軍
教育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倫理價值觀育人

劉軍

(新疆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一 引言

2011年十八大,中國共產黨提出了24字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正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內核、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其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要求,更是其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1]。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正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勢在必行。

2016 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會員,各高校面向工科開始逐步推進工程倫理的教育[2];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于制訂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新疆大學面對19級的工程碩士研究生,設立“工程倫理”課程;同年為推進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新工科建設的教育改革需要,健全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面向工程碩士開設公共學位課“工程倫理”。

工程倫理教育首先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隨后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紛紛開展[3];20世紀末我國工程倫理的研究逐步興起[4],21世紀初,國內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等高校紛紛開設工程倫理及相關課程,教材多選用美國作者馬丁的《工程倫理學》,隨著教學研究的推進,國內也陸續出版了各類工程倫理學的書籍[3],對于我國的工程倫理教育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但其重要內容和觀點依然來自西方工程倫理著作,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工程倫理融合,貫穿于工程倫理的教學之中,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

我校工程倫理課程是以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顧劍、顧祥林主編的工程倫理學為主要參考教材進行講授,在“工程倫理”授課過程中已從歷史事件、杰出人物、具體案例中挖掘出許多課程思政元素。但如何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從而在授課中激發學生的職業自豪感以及歷史的責任和擔當,值得思考;我們在授課過程中,從課程內容融合設計、課程思政的授課模式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二 核心價值觀在工程倫理教學內容的融合設計

24字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組織文化核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也是由價值目標層面對其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凝練,更是居于其核心價值觀的最高層級,對其它層級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表述,也是由社會層面對其基本理念的凝練;反映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更是我們矢志踐行的核心價值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由個人層面對其基本理念的凝練;它涵蓋了各領域的社會道德生活,是公民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價值標準[5]。因此結合以上分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與工程倫理課程內容進行對接十分必要。

本課程分為四篇十章[6],理論篇及障礙和挑戰篇一部(包括:倫理學概述和發展、什么是正確行為、倫理決策、未來的挑戰等4個章節)與核心價值觀的人類及國家層面對應,是價值目標,具有統領作用;工程中的外部社會責任篇及障礙和挑戰篇一部(包括: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工程師與環境、文化差異和國際化等3個章節)同其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層面對應,體現其價值取向,反應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屬性;工程中的內部社會責任篇及障礙和挑戰篇一部(包括:工程師的職業素質、作為員工的工程師和負責任行為的障礙等3個章節)與公民個人層面對應,是價值準則 。

由此,進一步明確核心價值觀每個層面對應本課程章節的邏輯關系;民主文明、和諧應是倫理決策的基礎和工程師正確行為的指針,實現國家乃至人類的富強是未來面臨的挑戰,體現出人類與國家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是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的保障,也是工程師面對環境應采取的態度,而文化差異和國際化程度的不同也就造成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法治差異,導致我們在規范工程倫理時需面對挑戰;表現出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是工程師的職業素質和作為員工的工程師的基本條件,而友善在工程倫理實施中則可能成為負責任行為的障礙,也是我們工程師將面臨的又一挑戰;同時也展現出工程師的價值準則。

通過以上內容分割對應的融合設計,工程倫理課程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3個層面緊密銜接,層層嵌套;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工程倫理原有的哲學體系,闡釋工程倫理在工程實施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時,明確作為人類優秀群體的工程師在實施工程倫理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工程師的思想標桿;工程倫理是人類發展中對思想的凝練,也是對未來挑戰的預設;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正是人類社會努力的最高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倫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沖突,在工程倫理的實施過程中,就是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工程師、乃至人類不懈追求的最高行為指南。

明確授課內容后,其授課方式可以多種多樣,適合的方式則可提高教育教學的工作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利用好課上32學時,本課程采用了課上、課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在有限的學時內既完成了教學內容,又保證了教學效果。

三 在工程倫理課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 授課平臺的混合并進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教學已成為常態[7];本課程在原有線下授課的基礎上,依托雨課堂在線平臺,對工程倫理課的教學內容與學時進行了合理分配,采用課上、課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結合每章節內容的講解需要,在課前、課后將核心價值觀對應的案例、近期熱點問題及思政事例上傳至雨課堂平臺,并發布預習和作業通告,便于學生提前預習、思考和課后復習,激發學生學習“工程倫理”的興趣;課堂上運用雨課堂APP,適時上傳授課內容課件,保證學生在雨課堂在線平臺上存有完整上課資料及授課語音或視頻,方便學生課下查閱,查漏補缺,為學生的自主提升提供了便利;在課上結合雨課堂的提問和測試功能,隨機對學生答題的情況進行重點解析和回顧,及時發現問題予以解決,確保了全體學生的齊頭并進;還可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熱點主題的討論和交流,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核心價值觀與工程倫理的認知和理解,引導學生從新聞熱點和周圍所見中萌發出對祖國發展的自豪感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通過引入雨課堂線上平臺,實現了課上、課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對工程倫理學習的自由支配性、可獲取性,更增強了師生間的全時空交互,提升了學生對工程倫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師生主體的交互融合

在以往的授課模式上,多采用教師為主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近期又多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引導啟發式教學,以上兩類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8];在目前擁有優質教學平臺的條件下,已徹底改變了原有教學模式中的時空束縛,實現了課上、課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在此種模式下,師生主、輔角色的互換呈現出高頻性,師生各為主體的授課核心地位不在明確,并出現相互主體性融合,互為主體;如進行工程倫理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論講解時教師成為主角,但當就此概念或理論結合實例進行延伸拓展時,學生成為主角,發言提問、討論交流;又如在線上平臺進行課下授課內容的預設后,學生通過線上預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成為學習的主角,而教師則輔助引導予以解析、闡述,完成授課目標;建立課上、線上與課下、線下兩個正向互動的工作格局,促進課上、線上與課下、線下教育資源的互動銜接融合;推動了教師、學生一體化育人,并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達到了師生間主體性的交互融合;更好的推動了師生間教學相長和共同進步,也更好促進了師生對核心價值觀與工程倫理密切關聯認識的提升,使工程倫理課成為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支撐。

(三) 工程倫理的三全育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2月27日,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它課程、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育人[9]。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工學類專業應注重強化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2021年5月,教育部將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的工程倫理評為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對于這門專業課程如何更好實施“三全育人”?

一是在教授工程倫理這門課時,在充分挖掘課程組所有授課教師育人要素的基礎上,主動發揮教師自身的創造性,將工程倫理知識講授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同頻共振,把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啟迪和精神力量。同時以工程倫理熱點問題為討論方向進行分組討論交流,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究的積極性,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主體的轉換,使得本課程教育主體從“單”轉向“全”。

二是在教授工程倫理這門課時,課上、課下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得本課程育人過程從原來對時間“條塊分割”,每周只有2學時;轉為所有課程知識在雨課堂線上平臺保留,學生可實時學習,形成了本課程整個學習過程的“全覆蓋”,從“分”轉向“全”。同時,在所有教學環節中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銜接其中,貫穿整個教育學習過程;適時開展熱點交流討論,推進體驗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價值認知的能力,提升學生了解國情、認識世界、價值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政治認同和思想意識。

三是在教授工程倫理這門課時,在育人空間上從原來的課堂上老師對學生面對面的講授,通過運用雨課堂預習、作業的發布功能,給學生提出問題,將課堂的理論知識與錯綜復雜的現實事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融入社會、掌握國情,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認知、鍛造品格、增長才干,培養其勇于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整個過程從“點”及“線”,由“線”匯“面”,聚“面”成“體”,實現由“點”轉向“體”,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

四 結語

通過對工程倫理授課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層面與工程倫理課程內容的緊密對接;結合雨課堂在線平臺技術,充分實現了課上、線上與課下、線下的有效契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現實和虛擬以及教學主輔角色的有效轉換,自然融入核心價值觀和工程倫理知識,突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既提升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又豐富了學生工程倫理的知識,使得本課程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完成了知識講授同核心價值觀引領的有機統一,也進一步樹牢了師生的“四個自信”、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祖國的自豪感,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歡
倫理價值觀育人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我的價值觀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