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頭”詞義歷時演變比較研究

2022-03-17 08:42賈燕子崔姍姍
關鍵詞:引申為量詞范疇

賈燕子,崔姍姍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按照Heine等人提出的概念隱喻等級理論,語義演變總是按照“人>物>過程>空間>時間>性質”的方向發生。由此可知,人體是人類認知的起點,表示人體的詞語是語義擴展的重要源頭。頭部處于人體最顯著的位置,故漢語表達頭部概念的“頭”類詞受到學界的關注,已有研究主要從共時、歷時兩個層面進行探討。

共時層面,趙學德、廉博實、趙果利用理想化認知模型、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框架語義學等理論,從跨語言角度對比漢語與其他語言中“頭”類詞詞義演變的差異,總結“頭”類詞語義引申的特點[1-3]。歷時層面,學者們或是就“首”“頭”的某種用法如作方位詞、后綴、量詞等,描述其歷時演變的脈絡,如陳瑤分析了漢語方言里“頭”的方位詞用法,指出“頭”的方位義形成于南北朝至宋代[4]。侯德云、祝昊冉考察了后綴“頭”的語法化過程,認為“頭”的虛化與隱喻和語義泛化有關[5-6]。葉桂郴、王彤偉等追溯了量詞“頭”“首”的產生時代,并結合文獻考察其歷史演變過程[7-9]?;蚴顷P注“首”與“頭”“元”“腦”等用法的異同以及它們之間的歷時替換。如趙倩從認知的角度剖析了“首”和“頭”的語義取象與引申義之間的復雜關系[10]。吳寶安對“頭”“首”歷時替換的過程及原因做了深入分析[11]。李佐豐認為“首”“元”“頭”雖然在上古漢語中是同義詞,但其本義的內涵與引申的意象存在差異[12]。汪維輝則從漢語核心詞的歷史及現狀的高度上對“頭—首”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做出闡釋[13]。

現有研究或聚焦于“首”與其他“頭”類詞的歷時替換,或重點分析“首”“頭”在某種或某幾種用法上的差異,而對于“首”“頭”的詞義演變路徑及各義項之間的聯系,則未能進行細致的描寫和深入的分析。通過歷史文獻的考察我們發現,“首”“頭”的詞義演變可以映射到人體構件、非人實體、等級、情感、方位、空間、時間、計量單位等九個范疇。本文擬從歷時角度出發,對“首”“頭”的詞義演變路徑進行分析,并比較兩者在同一范疇中用法的異同。

一、人體構件范疇

“首”早在甲骨文已出現,先秦典籍中用例極多。如《今文尚書》中共21見,多以“稽首”的形式出現,如例1?!邦^”最早見于《左傳》,僅1例,見例2。

例1禹拜稽首,讓于稷、契、暨皋陶。(《今文尚書·舜典》)

例2荀偃癉疽,生瘍于頭。(《左傳·襄公十九年》)

頭發屬于頭部的一部分,“首”“頭”從“人的頭”引申為“人的頭發”,屬于用整體代指部分的轉喻。如例4中“首”與“發”同義對舉。

例3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沭?誰適為容! (《詩·衛風·伯兮》)

例4公衣黼黻之衣,素銹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帶球玉而冠且,被發亂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西漢時期,“頭毛”“頭發”表示“人的頭發”,如例5。南北朝時期,受到轉喻的影響,“頭”由“人的頭發”引申出“頭發的樣式”,如例6中的“平頭”。這是“頭”語義演變過程中異于“首”的地方。

例5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瞠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史記·項羽本紀》)

例6所以何公在馬家快得尋寫馬朗、馬罕,敬事經寶,有過君父,恒使有心奴子二人,一名白首,一名平頭。(梁·陶弘景《真誥》)

東漢時期,“首”由指“人的頭”引申為指“人的面部”,如:

例7如以首為最尊,〔尊〕則浴亦治面,面亦首也。(東漢·王充《論衡·譏日》)在人體構件范疇中,轉喻機制起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整體-部分”關系上?!邦^”從“人的頭”到“人的頭發”,再到“頭發的樣式”,“首”由“人的頭”代指“人的面部”,這都是以整體代指部分的轉喻在起作用。

二、非人實體范疇

“首”“頭”都可以泛指“動物的頭”“器物的頭”,而且“頭”還可以指“抽象物體或事物的源頭”。

表“動物的頭”時,與“首”搭配的動物既可以是與人類生活相關的“?!薄榜R”“鳥”“鼠”,如例8;也可以是大型猛獸,如例9;“首”表示“頭”義還可被顏色、數字修飾,如例10。

例8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

例9又有神銜蛇操蛇,其狀虎首人身,四縞長肘,名曰強良。(《山海經·海經》)

例10鲏,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山海經·海經》)

上古時期與“頭”搭配的動物僅見“虎”“黿”,如例11。東漢時期,又出現了雞頭、馬頭、羊頭、魚頭等用例,且“頭”能跟顏色詞搭配,如例12、例13。

例11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莊子·盜跖》)

例12〔丹雄雞〕頭,主殺鬼。(《神農本草經·蟲獸部上品》)

例13白馬黑頭者,不可食之。(《金匱要略方論·禽獸魚蟲禁忌并治》)戰國時期,“首”就可以與“刀”“劍”等物搭配表示“器物的頭”,例如:

例14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汝縷,人無不立死者。(《戰國策·燕策三》)

直到兩漢,“頭”才出現“物體或器物的頭”的用法,如“〔鉞〕頭”“柱頭”“池頭”“山頭”“椽頭”“陰頭”等,例如:

例15主親操鉞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保ㄎ鳚h·劉安《淮南子·兵略》)

南北朝時期,“頭”又可以表示“植物的頭”,如“芽頭”“瓜頭”“草頭”“菜頭”“蒜頭”等。之后此種用法一直沿用。例如:

例16至春,起復順耕,亦弭縛犁耳翻之,還令草頭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瓜》)

例17莊客重新擺設,先搬出一碟剝光的蒜頭,一碟切斷的壯阺,然后搬出茶蔬,果品,魚肉,雞鴨之類。(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吳寶安認為,先秦時期“首”處于絕對優勢,東漢“頭”則占據了優勢地位,魏晉時期“頭”已完成了對“首”的替換[11]?!笆住薄邦^”引申出“動物頭”“器物頭”出現時間早晚的不同當與兩者替換的年代有密切關系。至于“頭”在魏晉時期引申出“植物頭”,則是語義進一步擴展發結果。例16中表示“草頭”時,凸顯的是[頂端]這一位置特征;例17中的“蒜頭”則是凸顯了“頭”的[圓球狀]形貌特征,二者略有不同。

自東漢起,“頭”的語義逐漸虛化,由“具體事物的頭”隱喻為“抽象物體或事物的源頭”,如“脈頭”“源頭”“祖頭”等,例如:

例18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平脈法》)

例19佛氏雖無私意,然源頭是自私其身,便是有個大私意了。(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四十一)

通過分析“首”“頭”在非人實體范疇中的語義演變路徑,我們認為二者的語義引申路線基本一致。在非人實體范疇里,最為突顯的特征是形貌和位置?!笆住薄邦^”從“人的頭”引申為“動物頭”是基于人與動物形體的相似性;引申為“器物頭”是由于人體頭部所處位置的特征;引申為“植物頭”則或是因為凸顯[頂端]的位置特征,或是因為凸顯[圓球狀]的形貌特征。不同之處在于,“頭”的語義虛化程度更高,可以表示“脈頭”“源頭”等更為抽象的事物。

三、等級范疇

(一)首

“首”表示“國君,首領”,最早可見于《今文尚書》中,以“元首”的形式出現,《益稷》:“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笨装矅ⅲ骸霸?,君也?!崩小霸雹佟霸北玖x為“頭”,該用法早在甲骨文中已出現。至先秦時期,該義項已不常用,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面如生?!薄霸倍嘁浴暗谝弧薄伴_始”“國君,首領”等引申義形式出現。與“首”同義并列,都表示“國君”義?!皣?,首領”永遠處于權力的最高峰,由此“首”又引申為等級上的“第一”,如例20的“首章”。西漢時期,“首”的詞義逐漸虛化,由實際權力的“最大”虛化表示程度上的“最大”,如例21的“首惡”。

例20令尹享趙孟,賦《大明》之首章。(《左傳·昭公一年》)

例21天子以骨肉之故,不忍致法于胥,下詔書無治廣陵王,獨誅首惡楚王。(《史記·王世家》)

兩漢時期,等級上的“第一”又引申為序列上的“第一次”,如例22的“首創”。到六朝,“首”表示“第一”時出現了“以……為首”的形式,如例23。

例22及有司奏請封諸皇子,帝感通首創大謀,即日封通少子雄為邵陵侯。(東漢·劉珍《東觀漢記·李通》)

例23中領軍桓范薦宣曰:“臣聞帝王用人,度世授才,爭奪之時,以策略為先,分定之后,以忠義為首。(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徐宣傳》)

身居“第一”就表示某人或某物是優秀的,因此“首”又引申出“優秀,杰出,以……為榜樣”等義項。如例5的“首禾”意為以禾為榜樣,例25的“首出”即杰出之意。

例24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狐鄉丘而死,我其首禾乎?”(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高誘注:“禾穗垂而向根,君子不忘本也?!?/p>

例25自賈誼浮湘,發憤《吊屈》,體周而事核,辭清而理哀,蓋首出之作也。(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

(二)頭

戰國時期,“頭”映射到等級范疇中表示動作發生次序的“第一”。如例26中,“頭”與后文的“參、四、五、六”構成等級序列。

例26頭食食五升,參食食參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墨子·雜守》)

東漢時期,“頭”由等級次序上的“第一”引申為“最先的,最前的”,可以與“初”同義連文,如例27。宋代,“頭”又引申表“主要的”,如例28的“頭犯”。

例27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東漢·張仲景《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例28師曰:“賊首頭犯?!保纤巍て諠段鍩魰しㄈA和尚》)

唐代,“頭”可以單獨表示“為首的人,帶頭的人”,如例29。宋代以來,由“頭”構成的復音詞“頭目”“頭首”“頭腦”“頭領”“頭項”“頭人”等也都表示“帶頭的人;首領”,如例30。

例29總管劉慎言專使仰接,兼令團頭一人般運衣籠等。(唐·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

例30這黃帝做著個廝殺的頭腦,教天下后世習用干戈。(《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在等級這一范疇里,“首”“頭”的引申路線明顯不同:“首”由“國君,首領”引申出“第一”,而“頭”則表現出相反的引申路線,即由“第一”向“為首的人,帶頭人”擴展。此外,“首”的引申義項也比“頭”更為豐富。在這一范疇內,隱喻機制起主要作用,突顯的是[最高]、[最頂端]這樣極具認知優勢的位置特征。

四、情感范疇

春秋戰國時期,“首”與“疾”“抑”“舉”“反”等組合表示人的心情或態度,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如:

例31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詩·小雅·小弁》)

例32晏子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對。(《晏子春秋·晏子諫》)

例33茍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孟子·滕文公下》)

例31中的“疾首”表達了憂慮的心境,例32中的“抑首”表現出晏子回避作答的態度,例33中的“舉首”則呈現出對實行王政的美好期盼。

兩漢到六朝時期,“首”又可與“仰”“俯”“矯”“翹”等組合表達人的情感態度,如例34中的“矯首”表示惆悵輾轉的態度,例35中的“翹首”表達期盼的心情。

例34每獨矯首西顧,未嘗不寤寐勞嘆,展轉反側也。(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周魴傳》)

例35而陛下違天命以飾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圣人達節之數,下孤人臣翹首之望,非所以揚圣道之高衢,乘無窮之懿勛也。(《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

“頭”表示心情或態度這一用法與“首”相似。先秦時期,可以與“低”“掉”等組合,最早出現在《莊子》中。例36中的“掉頭”即“搖頭”的意思,表示否定的語義;而例37中的“低頭”受語境的影響,則表達出一種沮喪失落的心情。

例36鴻蒙拊脾雀躍掉頭曰:“吾弗知!吾弗知!”(《莊子·在宥》)

例37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莊子·盜跖》)

東漢時期,“垂頭”連用表示低頭。如王充《論衡·狀留》:“[昔]驥曾以引鹽車矣,垂頭落汗,行不能進?!蹦媳背瘯r期,“垂頭”從低頭的頭部動作發展出“懊悔,喪氣”的感情意義,如例38。此時“垂頭”所表示的情感強度相對薄弱,只是好像含有懊惱沮喪的意味。到了明清時期,“垂頭”的“懊悔”義加深,表示像失去魂魄之義。經常與“喪氣”連用,構成四字格形式,如例39。

例38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注)

例39秦顯家的聽了,轟去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卷包而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在情感范疇里,“首”“頭”不只是單獨地體現“頭部”這樣的實義要素,而是通過與一些動詞的組合搭配,發展出更多表達人類心理情感的語義要素。與其組合的這些動詞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或上(如“舉”)、或下(如“垂”“低”)、或方向多變(如“掉”)等。此外,情感要素的凸顯、情感強度的加強大多需要具體語境的輔助。

五、方位范疇

春秋時期,“首”可以表示方位,相當于“面、邊”,如例40的“北首”即“北面,北邊”?!笆住北硎痉轿粫r也可以作動詞,義為“朝著……方向”,如例41的“首丘”孔穎達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處,雖狼狽而死,意猶向此丘?!焙笠浴笆浊稹北扔鳉w葬故鄉。

例40得夢啟北首而寢于盧門之外,己為烏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門,尾加于桐門。(《左傳·哀公二十六年》)

例41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楚辭·九章·哀郢》)

“頭”表方位時相當于“邊,畔”,與“首”一致。此時“頭”可與“里”“路”等地點名詞結合,也可與“上”“下”“前”“后”“東”“西”“南”“北”等方位詞結合,此種用法最早見于東漢。如:

例42推問,乃里頭沽家狗。(東漢·桓譚《新論·辨惑》)

例43謹按汝南汝陽彭氏墓路頭立一石人,在石獸后。(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石賢士神》)

例44上頭為心,中央為意,后頭為識。(東漢·安世高譯《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魏晉時期,由于“首”在人體部位中的突出位置,在表達方位時也會凸顯地位的高低?!吧鲜住北磉_方位義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經中,是一種佛家語,即一座大眾中的首位,如例45。明代,“上首”一詞也可用于口語中,表示位次較尊的一邊,通常指左手邊,“下首”一詞表達方位義在明代出現,多與“上首”共現,如例46。

例45于時世尊,贊嘆上首諸大菩薩。(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從地涌出品》)

例46又見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

“上首”“下首”更多地表現地位的尊卑,而“左首”“右首”“東首”“西首”“南首”“北首”則更多表達純粹的方位,“首”相當于“面,邊”。如:

例47左首坐著個雄糾糾倭將,繡甲錦袍多猛勇;右首坐著個嬌倩美女,翠翹金鳳絕妖嬈。(明·陸人龍《型世言》第七回)

例48靠西壁又是一張獨睡床,靠東墻南首一架衣裳隔子,北首一桌兩杌,靠南墻一張春凳。(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頭”所具有的極性位置特點使其在表示方位時相當于“……的上面”,如:

例49輅又至郭恩家,有飛鳩來在梁頭,鳴甚悲。(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在方位范疇里,“頭”的極性特征([頂端]、[起始])更為凸顯,“端首”義仍然存在;“而‘首’直到詞義抽象到指單純的空間方位之后才算是擺脫了[頂端]的具體方位束縛”[10]?!笆住庇煞轿灰隇榈匚坏母叩?,明顯是基于相似性。

六、空間范疇

春秋時期,“首”出現了表示空間概念的“開端,開始”義,如例50。由此又引申指“物體的頂部、上端、前端”,如例51。兩漢時期,出現了“端首”一詞,為同義連用,如例52。

例5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三十八章》)

例51中次二經濟山之首,曰輝諸之山,其上多桑,其獸多閭麋,其鳥多鹖。(《山海經·山經》)

例52子之所問,正氣之端首也。(東漢·于吉《太平經·天讖支干相配法》)

兩漢時期,“頭”也出現了“端首”義,如例53的“兩頭”指兩端。當用足夠大的外力使物體斷裂,一個完整的物體就會變成兩部分甚至更多部分,因此“物體的端首”義可以引申為“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該義項最早見于東漢時期,如例54。魏晉南北朝時期,“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又進一步引申為“物體的殘余部分”,如例55。

例53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槍,長數丈,兩頭兌。(《史記·天宮書》)

例54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鐵仗擊圣(公孫圣),中斷之為兩頭。(東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

例55茨充為桂陽令,俗不種桑,無蠶織絲麻之利,類皆以麻枲頭貯衣。(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兩漢以來,“頭”的“物體的端首”義又引申為“上端,前端,物體凸顯的一端”,如“眉頭”“鼻頭”“指頭”“膝頭”等。

例56兩眉頭各一,入發至項三寸半。(《素問·氣府論》)

例57脫帽安懷中,坐兒膝頭著。(唐·王梵志《鴻鵠晝游飏》)

魏晉南北朝時期,“前端”義項逐漸虛化,引申為“前,位置在前的”,如例58中的“頭三里”就是表示一段距離中最前面的三里。無論是“物體的端首”,還是“上端,前端,物體凸顯的一端”,都更加強調某一點;而似“頭三里”這樣的用例,則更多凸顯某一“面”。這種由點及面的擴展路徑是語義引申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之一。

例58未至頭三里,有石窟南向,佛本于此坐禪。(東晉·法顯《法顯傳·中天竺、東天竺記游》)

當“頭”的指稱對象由具體事物變為抽象事物時,“端首”義虛化為“頭緒”義。如:

例59要之,千頭萬緒,皆是從心上來。(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五)

空間范疇里的“首”“頭”表現出與方位范疇不同的語義取象?!笆住比匀痪哂衃頂端]這一極性特征,可以引申為“物體的頂端、上部”“事情的開端、前端”;而“頭”則突破了[頂端]、[起始]的方位束縛,可以指“物體的兩端”“一端”“上端或下端”,甚至可以指稱“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除此之外,“頭”的“端首”義逐漸發展,由點及面,不再單純表示某一個點,而“首”則未能突破這一限制。

七、時間范疇

“首”在西漢時期,出現了“歲首”“年首”之類的組合,表示一年的開端。表示時間的“首”是從“端首”義引申而來的,即由表示空間范疇的“開端,開始”隱喻為時間范疇的“開端”,如60:

例60因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史記·封禪書》)

兩漢時期,表空間的“頭”引申出“一端,頂端”的用法。到唐宋時期,該義項受隱喻的影響映射至時間范疇,表示時間的始末。如例61中的“頭”表示“盡頭,末了”,例62中的“頭”表示“時間在前的”。

例61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葬地有高原。(五代·李煜《句》)

例62直到第二日要發童生案,頭一晚才想起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首”從空間范疇映射至時間范疇,仍具有空間范疇的特征,即未擺脫[頂端]這一空間限制?!邦^”在空間范疇中,主要表現為垂直和水平兩種空間關系。人體是人類認知的起點,當人體處于垂直關系時,頭所處的一端是“頂端、上端”;當人體處于水平關系時,頭所處的一端就變成了“前端”。這種“前后圖示”不僅可以激活空間方位概念,而且也可以激活時間概念[1]。因此“頭”由空間上在前引申為時間的起點或終點。

八、計量單位范疇

作為量詞的“首”“頭”都產生于西漢,量詞“首”源于“端首”義,而量詞“頭”則是由“腦袋”義引申而來的。例如:

例63蒯通者,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史記·田儋列傳》)

例64式入山牧十余歲,羊致千余頭,買田宅。(《史記·平準書》)

“頭”作量詞最初與動物名稱搭配,[圓球狀]形貌特征的凸顯使得“頭”與動物名稱之間存在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也就是說,量詞“頭”的出現受到了轉喻機制的影響。而“首”演變為量詞,則是隱喻投射的結果。量詞“首”最初與作品、文章等搭配時,由空間范疇的“端首”義投射到計量單位范疇,凸顯[起始][端點]的位置特征,并發生了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演變。

西漢以后,作為量詞的“首”“頭”逐漸分化,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演變。與“首”搭配的主要是文章、藥方、綬、組、樂曲、布帛、絲織品、裝飾品、錢幣、印章、鎧甲、舟等物品。例如:

例65綺絲數謂之絩,布謂之緫,綬、組謂之首。(《漢律》)

例66堅豫取洛、汴、宋山東小斛舟三百首貯之潭。(《新唐書·韋堅傳》)

兩漢時期,與“頭”搭配的事物從“有頭之物”如牲畜、魚類、昆蟲、人等,擴展到形似“有頭之物”如某些水果或植物等,見例67?!盎谛螤畹南嗨菩?,‘頭’經過由具體到抽象的引申而可作為一些圓形的事物的量詞,如魏晉時代可用于稱量‘蠶繭’‘酒食’(盛酒食的籮筐為圓形的)”[8-9],見例68。唐宋以后,“頭”的稱量對象由具體事物擴大到抽象事物,如例69。明清時期,“頭”作量詞的語義更加虛化,甚至可以由名量詞借指為動量詞,表示走動的次數,如例70。

例67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李善注引宋均曰:“九頭,九人也?!?/p>

例68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蠶,亦以香草食蠶,得繭百二十頭,大如甕。(東晉·干寶《搜神記》卷一)

例69向北進軍,每頭軍事須得蕃兵一二百騎引行。(唐·李德?!逗訓|奏請留沙陀馬軍狀》)

例70昨日那件事,關在飯店里,我去一頭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九、詞綴范疇

“頭”可以充當后綴,“首”則沒有這一用法。后綴“頭”是從方位用法演變來的,因此位置是這一范疇更為突顯的特征。作為表方位的“頭”,突出[頂端]、[起始]這樣的位置特征;作為后綴“頭”,位置特征消失,發展成表示附加義的黏著語素。后綴“頭”最早出現在東漢[5],例如:

例71初頭意、后頭意,是兩意無有對。(東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

魏晉南北朝是后綴“頭”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期“名詞+頭”的組合大量出現,既可以表示具體的物體如“床頭”“卷頭”“舌頭”“丘頭”“轡頭”等,又可以表示處所如“齋頭”“屋頭”“山頭”“橋頭”“田頭”“階頭”“陌頭”等?!按差^”“山頭”“橋頭”等中的“頭”,仍然具有明顯的[頂端]特征,故當歸入空間范疇中;而像“舌頭”“屋頭”這樣的例子中,“頭”的[頂端]特征已不甚明顯,也不再指某一個具體的點,而是由點及面,突出整體,因此可以看作詞綴。

例72視之舌頭,半舌猶在。(東晉·干寶《搜神記》卷二)

例73須臾間,在屋頭吐,嗔怒非常,便棒打窗戶。(東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五)

唐五代以后,后綴“頭”的使用頻率顯著提高,組合能力也大大增強,不僅能跟方位詞、名詞組合,也可以與動詞、形容詞、副詞、量詞搭配。例如:

例74研盡大地石,何時得歇頭。(唐·寒山《世事》)

例75德山云:“什摩處學得虛頭來?”(《祖堂集·巖頭和尚》)

例76只愿長頭醉,作伴喚劉伶。(唐·王梵志《吾死不須哭》)

例77也有送酒席的,也有送下程的,到后來就不好了,鬧起整匣的燕窩,整桶的海參魚翅,甚至尺頭珍玩,打聽著甚么貴送起甚么來了。(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例75“歇頭”屬于“動詞+頭”構成的名詞,表示可以得到歇息的狀態之義。例76“虛頭”屬于“形容詞+頭”構成的名詞,是“弄虛作假,騙局”的意思,表示一種抽象的事理。例77的“長頭”屬于“副詞+頭”,意思是“長久地,一直”。例78中的“尺頭”屬于“量詞+頭”構成名詞,指稱綢緞衣料。

“首”“頭”的本義都表示“人的頭部”,且存在歷時替換關系。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兩詞都產生了多個引申義項,這些引申義出現的時代早晚不同,演變的路徑和方向也存在諸多差異。本文結合歷史文獻考察了“首”“頭”語義演變的過程,詳細考辨了兩詞各個義項產生的具體時間,重點比較了兩詞語義演變方向、路徑的異同,并分析了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

“首”“頭”語義演變的機制是隱喻和轉喻。其中,計量單位范疇受到隱喻、轉喻的雙重影響,人體構件范疇的出現主要是轉喻機制在起作用,而其余七個范疇則受隱喻影響更大。轉喻對二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上,而隱喻則是基于“首”“頭”在各個范疇中凸顯的特征不同?!邦^”的形貌([圓球狀])特征,以及“首”“頭”共有的位置([頂端][起始])特征影響了兩詞在非人實體、等級、情感、方位、空間、時間、詞綴等范疇中語義演變方向、路徑的異同?!邦^”形貌特征的凸顯,使得“頭”具有一些“首”沒有的義項,這在計量單位范疇中表現尤為明顯?!笆住薄邦^”擁有的極性位置特征使得它們獲得了[最高][最高端]的語義取象,由此,二者既可引申出“君長,首領”這樣的實詞義,也可擴展為表示程度之最的虛化義。在方位與空間范疇中,“首”“頭”表現出不同的語義取象:“首”在方位范疇中突破了[頂端]的限制,可以表達“面;邊”等抽象的詞義;而“頭”則在空間范疇中突破了[頂端][起始]的方位限制,引申出“物體的兩端”“一端”“上端或下端”,甚至可以指稱“部分,某些整體中的局部”,這種由點到面式的語義引申是“首”所沒有的。

猜你喜歡
引申為量詞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集合、充要條件、量詞
兔死狗烹
十二生肖議量詞
量詞大集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神奇漢字
量詞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