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022-03-19 22:44王也君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自主學習小學語文

王也君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中,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整合,將所學知識進行良好的應用,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綜合性學習為研究對象,首先闡述了其基本內涵,并對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隨后分析了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究意識、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起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 綜合性學習? 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

??綜合性學習這種形態,將關注點放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助力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認識

(一)綜合性學習概述

綜合性學習中的綜合,所表達的含義包含了語文學科內的綜合、跨學科的綜合以及語文與生活的綜合。綜合性學習與傳統語文學習方式二者有著一定的區別,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較新的學習形態和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養成,并與生活中經驗相結合,使語文學習更具有開放性,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二)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語文課程由不同的板塊構成,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綜合性學習對于語文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綜合性學習沒有固定的學習內容,既包含語文學科基礎的聽說讀寫,讓學生體驗語文的美;也有跨學科之間的綜合,帶領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感受更寬廣的學習天地;還有生活化的語文學習,讓學生通過制定活動方案,進行積極合作,學會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綜合性學習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綜合性學習這一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綜合性學習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更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讓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融合,建立學生的跨學科思維方式。

3.加強跨學科的融合

綜合性學習使各個學科知識點連接成為知識網絡,讓各科知識相融合,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語文學習中也蘊含著歷史、地理等多種學科內容。在《中華傳統節日》這一綜合性學習主題中,學習目標為了解傳統節日,一些諸如寒食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來源于歷史典故,要求學生了解傳統節日時對其蘊含的歷史知識也要有所掌握。在一些諸如中秋節賞月等傳統習俗中蘊含著月相變化的地理知識,這就讓學生在知曉傳統節日時對相關地理知識也應有所 了解 。

4.讓學生與生活緊密聯系

綜合性學習將語文學科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融入生活化元素,利用對生活的細心觀察擴展自己的視野,充實自己的內心感受,以及積累生活化的素材進行語文學科知識學習,同時讓課堂內的語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讓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助力教師更好地達成語文教學目的。

二、如何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性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從興趣出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綜合性學習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負責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引導功能,讓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思考,在互相探討中提高學習興趣。在《輕叩詩歌大門》這一主題中,老師可以借助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如組織開展詩歌配畫、表演朗讀、小劇場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增加學生詩歌學習的趣味性。如誦讀古詩《詠柳》時,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畫一幅春天的畫;在學習古詩《靜夜思》時,可以讓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將古詩編排成優美的舞蹈,增強對經典詩歌的感受。通過多種方式結合,演繹經典詩歌,加深學生學習印象,便于學生記憶古詩內容。對于一些寓言故事類文章,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活動形式演繹經典,更好地讓學生了解文章內涵,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如在誦讀《三字經》時,對于其中的經典內容如孔融讓梨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舞臺劇表演,自主分配角色。學生們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經典文學的含義,懂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以自由體裁的方式進行詩歌創作。教師對學生創作出的詩歌,及時進行正向的評價,找出學生詩歌中的閃光之處,讓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之中感受到喜悅之情,讓語文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通過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符合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讓課堂走向發現之旅,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這一主題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學生在選定了某一節日之后,自行查閱相關書籍或者在網絡上進行搜索,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特征,探究該傳統節日特征背后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并將探究結果進行記錄,向其他同學介紹。當不同同學選定了同一個節日時,可以進行交流,對探究結果的不同之處進行探討,找出其中的區別以及產生區別的原因。例如,當不同的學生同時選定了端午節進行探究之后,大部分學生都記錄了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只有一位同學在端午節的飲食特征上除了指出吃粽子之外,還加了吃鴨蛋。從學生之間的探討中了解到,這位同學的外婆家鄉在端午節有用艾蒿水煮鴨蛋的習俗。對于不了解的事物勇于探索,對于不認可的事物勇于質疑,這就是探究性學習的意義。部編版教材對于綜合性學習的任務進行了清晰的表達,不僅為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提供了進行記錄的表格,對探究問題加以提示,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參考模板。通過綜合性學習讓學生養成探究意識,完成實踐性作業,也有利于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中將綜合性學習與小組合作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小組活動之中,學生針對教師布置的小組活動任務進行合作討論,積極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來完成小組任務,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小組互動必然會產生交流,小組中不同角色的分配以及互相之間的交流,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這一板塊中,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資料查詢,了解漢字文化。教師可以將這一綜合性學習內容設計成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采用“說文解字”“常見錯別字”“猜字謎”這幾種活動方式。教師對研究的范圍進行規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所規定的活動范圍中,任意選擇一個活動主題,自行設計小組活動的具體形式,以及以哪種方式呈現研究結果。學生在設計活動形式時,既可以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也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養成,教師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性學習是教師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良好方式,可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王彩萍.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20(A4):47 48.

[2]秦美娟.項目化實施,讓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真實發生[J].教育界,2020(47):77 78.

[3]陳林,楊春斌.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應然性到果然性的必然趨勢[J].中小學班主任,2020(10):44 47.

責任編輯:黃大燦

3122500589257

猜你喜歡
綜合性學習自主學習小學語文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元認知策略在大學非英語專業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