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初步嘗試

2022-03-19 22:44張海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勞動教育語文課程

張海燕

摘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嘗試將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手腦并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勞動教育? 語文課程? 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建設開放的語文課程,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嘗試將語文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在勞動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我們校園的勞動場所,除了每個班級的教室和校園衛生區之外,還有一塊寶地——開心農場。我們利用這個農場,嘗試著把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開發語文教育新資源。

一、人力資源和物質準備

田園勞動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是一件陌生的事,大家都不太會。經過調查,發現一部分學生家長種植過蔬菜、水果,有一些經驗,我們便邀請幾位有經驗的家長作技術指導。

開心農場雖然很小,但是種植前的物質準備一樣也不能少,例如種子、肥料、農具等。這些東西有的是老師、同學從家里帶來的,有的是家長們提供贊助的,有的是學校后勤分發的。

二、學習種植知識,開展勞動實踐

要想開心農場種植成功,還得學習植物知識。語文老師和科學老師合作,在課堂上教孩子們認識種子的名稱,了解植物生長的條件;請教當地農民,收集種植農諺、掌握小竅門;邀請技術指導老師田頭種植,現場示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遍_心農場剛到同學們手里的時候,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從平整土地、選擇種植品種、學習種植技能開始,我們就憋足了一把勁,躍躍欲試。按照男生、女生、體力強的、體力弱的分成幾組,有的組負責挖地,有的組負責播種,有的組負責澆水,有的組負責除草。根據不同的勞動任務,選派不同的小組參與活動。家長和老師只負責勞動示范以及勞動過程的安全管理。

三、語文學科與勞動教育相融合

千百年來,中國是農耕大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小學語文教材里有很多篇幅都與田園生活密切相關,如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與田間勞動相關的古代寓言、神話傳說等。而現實生活中,由于近年來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孩子們遠離農村,對于書本中所描繪的場景已經比較陌生,所以我們結合語文學科內容,巧妙選擇勞動教育為切入點,把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起來,開辟語文新課堂。

(一)與識字課程融合

新教材的識字量非常大,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復習鞏固,老師要盡可能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用字。我們的勞動課堂可以開發成識字課堂,比如認識植物名稱:白菜、蘿卜、菠 菜…… 認識勞動工具:鏟子、鐵鍬、鋤頭……了解勞動名詞:耕田、播種、鋤地……

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識字《春夏秋冬》,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去年冬天菜地里白雪皚皚的場景,在深秋的早晨看到菜葉上結著白霜的樣子,親自去田地里觀看和煦的春風帶來杏花的綻放、柳條的飄揚。青草碧綠、紅花爛漫的春景就在眼前,和課本里的插圖一樣,但是更加鮮活,更富趣味,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識字的同時增加了對大自然的審美體驗。

(二)與閱讀課程融合

閱讀課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實踐中,可以簡單地將之分為常識習得課程和欣賞體驗課程。常識習得課程主要是增加學生日常經驗積累,比如教學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前準備中,帶學生去田間觀察植物生蟲了葉子長什么樣?最后會怎么樣?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中,結合種植紅薯的過程來了解拔苗對莊稼的危害。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時,帶學生去采摘菜薹,觀察菜花,探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原因,體會童真童趣。這樣的課程既豐富了學生的常識經驗,也增加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欣賞體驗課程主要是結合課文內容欣賞鄉村風光的優美和田園生活的別樣風情,讓學生發現生活的美好;在田間勞動中感受農民操持農活的艱辛勞累,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體會生命的意義。

比如學習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七》里面的農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我們種豆子的過程去理解其中的含義。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游園不值》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景象在開心農場里就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走近爛漫的杏花,走進詩意盎然的春天。在學習《憫農》“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時,我們剛剛品嘗過自己種的花生和豆角,體會到勞動收獲的幸福。用這種體驗去對比古詩中農民的悲慘命運,理解詩的含義和情感就很自然了。

(三)與口語交際、習作課程融合

沒有開心農場的時候,語文老師最頭痛觀察植物之類的習作課。因為讓學生回家去種植觀察,他們不能全部完成種植任務;教室空間有限,也不能開展種植活動。自有了自己的田地,有了親自參與的種植過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老師經常在課間帶學生“游園”,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在勞動的時候,以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形式記錄種植過程,記錄植物生長變化,書寫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昂穹e而薄發”,所以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四年級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課后小練筆“選一種植物觀察一段時間,記錄它的變化”時,指導難度就小多了。

勞動教育也可以和口語交際課程相融合。教學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的時候,帶學生去菜地里觀察南瓜的樣子,搬搬南瓜的重量,讓他們試著搬回教室,再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三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請教”,結合學習種大豆的知識,邀請技術指導老師走進課堂,學生當堂請教,學習怎樣把問題問清楚,怎樣做到耐心聽講解。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對種植大豆產生興趣,在學習勞動技能中學習口語交際的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活學活用、以學定教的教法是便捷有效的。

春華秋實,耕耘和收獲是一致的。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新課堂,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獲得了快樂,陶冶了情操?!皠趧拥某晒撬泄麑嵵凶钐鹈赖摹?,結合開心農場作物的收獲,我們召開豐收會,舉辦了品嘗、吟誦、識字游戲、作文秀等活動,這既是對前期工作的總結也是對后續學習的激發。

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在開心農場里不僅種出了各色各樣的植物,還種下一顆語文的種子,希望它能在學生的心里開花結果,收獲滿滿。

責任編輯:黃大燦

3932500589242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勞動教育語文課程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