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022-03-19 22:44朱云飛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學科整合信息技術小學語文

朱云飛

摘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已然成為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技術支持。本文主要著眼于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闡釋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力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學科整合? 課堂教學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是過去教師的教學寫照;現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種多媒體競相擠入課堂,悄然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課程改革、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不再是新鮮名詞,老師們也都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著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讓自己的課堂高效有趣。然而多媒體素材、教學軟件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教師難以真正實現靈活運用,很好地服務于課堂。在一次培訓中,曾有一位講師說過,如果能讓多媒體真正實現以前黑板的功能就好了,也就是能靈活運用所需素材,隨時實現交互功能,變電子白板為“黑板”。

如果每一個課時都按照教學設計精心準備素材并制作精美的課件,無疑是一件耗費心力浪費時間的事情。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僅憑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也會枯燥乏味。該怎樣解決這之間的矛盾呢?接下來筆者就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淺談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力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讓備課更便捷

(一)分析學情,及時收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決定教學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可以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但實際操作中學情分析往往很費時,而借助問卷等信息化手段便可及時收集相關學情并做出匯總分析,以此調整教學設計。例如,《黃山奇石》教學前,需要獲知學生對黃山的了解情況,制作一份問卷發放到家長手機端供學生填寫,便可根據收集結果優化設計。

(二)制作課件,省時省力

每個課時都親自制作課件,不可能也不現實。這時,各種教學軟件提供的課件庫就發揮大作用了。課件庫中會有大量的課件供老師直接調用,教師可以選擇最符合自己教學思路的課件進行修改,比自己制作方便省時,還能在課件中插入思維導圖呈現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或者單元知識復習,讓學生對整個知識脈絡有系統的了解,建立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三)課堂活動,輕松制作

語文學科的知識是非線性的知識,在課堂中豐富學習過程會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借用豐富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交互式的課堂活動是必要的。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在完成課文通讀后,老師要讓學生找出描寫青蛙和小蝌蚪特征的詞語??稍O計一個簡單的二分類課堂活動,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使用趣味分類的默認模板,填好分類名稱及子類別即可完成。還可將背景換為荷塘,兩個分類圖片換成青蛙和蝌蚪,子分類換成荷葉,使用分組競爭的模式,不出幾分鐘一個精彩有趣的課堂活動就完成了。

二、信息技術使課堂組織更靈活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將教材中的文字轉化為集聲、像、樂、趣于一體的動感畫面,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情感共鳴,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上課伊始,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合適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烘托氣氛,促進學生學習和記憶。例如上《觀潮》時,播放課前準備好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微課,會把同學們的思緒帶入壯觀的美景之中,進而引入課題。

(二)拼音生字,準確示范

學習拼音漢字是課程標準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在進行拼音教學時,可直接插入拼音字母,進行筆畫占格示范;進行生字教學時插入所需漢字,不僅呈現拼音、讀音、部首,更有連續和分步的動態筆畫演示,可重復播放便于教師講解、學生學習。

(三)唐詩宋詞,靈活調用

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必課前精心制作或挑選課件,直接使用教學軟件中的古詩詞功能,便可進行相關教學。如上《飲湖上初晴后雨》時,首先要知作者,對蘇軾及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從白板軟件學科工具中調出此詩,點擊蘇軾即可快速看到詩人百科,詳細地介紹作者相關知識及代表作,當然這些介紹是文字性的,有時略顯枯燥;插入在線資源中有關作者介紹的微視頻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讀古詩,點擊剛調出的古詩播放按鈕,會出現標準的男音、女音示范朗誦,學生跟讀并劃分節奏;明詩意,在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之后,點擊“原文/翻譯”按鈕切換到參考翻譯上,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悟詩情,例如《示兒》陸游的愛國詩作,表達的是詩人渴望統一的深深愛國之情,因此還可調出陸游的其他愛國詩作,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同時細細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

(四)課堂活動,精彩紛呈

課堂活動主要是把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重點,特別是強調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不僅能活躍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使用超級分類鞏固不同朝代及詩人;使用選詞填空幫助學生當堂記憶需要背誦段落;使用知識配對復習古詩及對應作者;還有分組競爭、判斷對錯等課堂活動,均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可謂精彩 紛呈 。

(五)學生表現,隨時記錄

信息化高速發展帶來了大數據應運而生。使用信息手段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生成學生成長記錄數據,可為老師的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依據。例如,上課時為積極發言、遵守紀律等行為加分,為調皮、大聲喧嘩的學生減分,最后使用積分制定期對學生進行獎懲。這不僅記錄下學生的表現,還能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好好表現。

三、信息技術讓家校溝通更高效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因此教師、家長之間需要經常溝通交流。為確保每位家長都能收到重要通知,教師可使用專門的軟件和家長溝通,不必依次打電話或者核對回復的數量,查看軟件中相關功能即可得知已查閱和未查閱的家長數量及名單,未查閱的還能轉化成短信通知或自動電話通知,確保每位家長收到通知且不必辛苦“爬樓”尋找。通過軟件,教師與家長互相溝通學生具體情況,家校間架起一座橋梁。

教師自身素養加上豐富的信息技術手段,共同助力精彩的語文課堂。變“白板”為“黑板”,得心應手靈活自如地運用、組合各種多媒體技術,讓信息技術自然地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合。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科學,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服務于課堂,為教學目標的達成助力,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在上課時還要注意避免過度依賴課件等信息技術手段,根據需要適當選用對應的多媒體技術,為精彩課堂加分。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力課堂教學時,要適時“留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其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陳桂云.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講授新策略[J].中小學電教,2016(1).

責任編輯:黃大燦

3326500589269

猜你喜歡
學科整合信息技術小學語文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廣挖資源深度整合巧用技術
深化課改的五個著力點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