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2022-03-19 21:12胡楊成葛紅
老區建設 2022年3期
關鍵詞:勝任力因子分析高校教師

胡楊成 葛紅

[提 要]文章基于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和高?;韭毮?,提出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基本內涵和構成要素,進而利用315份調查問卷取得的數據資料,借助于SPSS22.0和LISREL8.8統計軟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檢驗。最終構建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包括4個構成要素:課程思政勝任力、人格特質勝任力、教育教學勝任力和科學研究勝任力,共19個評價指標。該評價體系可用于高校教師選聘、培訓、勝任力診斷,同時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有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師;勝任力;立德樹人;因子分析

[作者簡介]胡楊成,南昌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組織網絡、社會創業與創新管理;葛紅,南昌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戰略決策、人力資源管理。(江西南昌 330099)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與實踐基地建設”(2021024 77037);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社會網絡和創新氛圍與高校教師知識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JXJG-15-18-4)

近年來,國內學者基于西方成熟的勝任力理論和評價體系對高校教師勝任力進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包括提出了本土化的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以及提升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對策建議。然而從現有研究來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局限性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缺乏縝密的理論構思,模型構建的主觀隨意性較強;二是對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缺乏審慎的信度和效度檢驗,降低了評價體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三是尚未充分考慮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高校教師課程思政素質的新要求,制約了理論對現實問題的指導能力。對此,文章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對中國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作進一步探索,旨在構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教師勝任力界定

(一)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內涵

勝任力的概念最早由McClelland(1973)提出,他認為勝任力是指在某一工作中能夠將優秀者和普通者區分開來的深層次的人格特征[1]。此后,國內外研究人員圍繞勝任力進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并有學者將勝任力的概念拓展到了高等教育領域。Tigelaar等人(2004)認為,教師勝任力主要是指教師的人格特征、知識和在不同教學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學技巧及教學態度[2]。何齊宗和戴志剛(2017)研究了高校碩士生導師的崗位勝任力,認為勝任力是指有效完成碩士生培養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動機、態度、價值觀、個人特質等[3]。黃揚杰(2020)以高校創業教育教師為對象,提出勝任力是指在優秀師德師風前提下,順利完成創業教育相關工作所需要的態度、知識、技能三個方面的綜合素質[4]?;谏鲜龇治?,文中將高校教師勝任力界定為高校中表現卓越的教師所具備的內隱的個性品質以及外顯的知識技能。

(二)高校教師勝任力的構成要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的論述深刻闡明了立德樹人在高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而高校教師是做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是立德樹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承擔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因此本文提出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背景下,課程思政素質是高校教師勝任力的關鍵構成要素。

教師是高校最具價值的人力資源,同時也是承載高校職能的主體力量。高校職能是指高校為適應社會分工與社會發展需要所承擔的社會任務。一般認為現代高校具有三項基本職能:培養專門人才,發展科學知識,為社會服務。高校不同于企業,其服務社會的方式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服務社會的功能主要通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來實現。契合高?;韭毮?,文中由此提出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是高校教師勝任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此外,高校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人格特質等深層次特征。

二、實證方法

(一)問卷編制過程

基于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和高?;韭毮?,文中初步將高校教師勝任力的關鍵構成要素界定為4個方面:課程思政、人格特質、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通過文獻梳理、高校教師訪談和研究人員反復討論,形成了包括26個評價指標的初始調查問卷,其中課程思政勝任力包括9個評價指標、人格特質勝任力包括4個評價指標、教育教學勝任力包括7個評價指標、科學研究勝任力包括6個評價指標。

(二)樣本與數據收集

文中實證分析的對象是高校教師,所有評價指標均采用Likert7點計分量表,要求問卷填答者選擇適當的數字來表示評價指標的內容與個人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數字越大表示符合的程度越高,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7”表示“非常符合”。問卷調查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內的高校進行,采用在線問卷調查方式共獲得了315份有效填答問卷,樣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從年齡、學歷、職稱、專業、工作年限等方面來看,樣本的覆蓋面較廣,代表性良好,較好地保證了問卷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

(三)數理統計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即EFA(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利用LISREL8.8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即CFA(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根據因子分析要求,為達到有效的驗證效果,EFA和CFA的樣本不能交叉(Hatcher,1994)[5]。對此,文中從回收的315份有效問卷中隨機抽出158份問卷作為第一組樣本用于EFA,其余的157份問卷作為第二組樣本用于CFA和信度、效度檢驗。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用于EFA的樣本數量為158個,初始評價指標為26個,樣本數量是指標數量的6.08倍,滿足樣本數量是指標數量5倍以上的要求。采用主成分法,選擇方差最大正交旋轉處理,提取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的共同因子(構成要素)。然后分析每一個指標在各個共同因子上的載荷(Factor Loading),按照以下原則精減指標:(1)刪除在所有共同因子中的載荷均小于0.50的評價指標;(2)刪除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因子中的載荷均超過0.50的評價指標;(3)刪除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同因子中載荷差異過小的評價指標(Hatcher,1994)[5]。依照EFA流程進行多輪次的指標精減,直到滿足上述原則。

按照前述準則,依次刪除“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善于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愿意為了學生而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等4個評價指標后,再次對剩余的22個評價指標進行EFA,結果顯示:KMO值為0.93,大于0.60的推薦標準,經Bartlett球形檢驗得到的Chi-Square為3084.80,自由度為231(p<0.001),表明樣本數據非常適合進行EFA。通過EFA得到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與前文分析結果相一致,共提取了四個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分別命名為:人格特質勝任力即CHTCO(competence of character traits)、課程思政勝任力即CIPCO(competence of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politics)、教育教學勝任力即TEACO(competence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科學研究勝任力即REACO(competence of rese arching)。上述四個因子對方差的累計貢獻達76.229%,上述四個因子對方差的累計貢獻達76.229%,高于50%的推薦標準,各個評價指標在相應因子上的載荷介于0.562~0.858之間,表明因子提取效果良好,22個指標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2所示。

(二)驗證性因子分析

采用交互驗證的方法,通過結構方程建模軟件LISREL8.8來實現CFA,利用第二組樣本(N2=157)對EFA得到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4因子結構進行檢驗。CFA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利用樣本數據對設定的理論模型參數進行估計,再根據這些參數估計重新構建協方差矩陣,然后將重建的協方差矩陣與輸入數據的協方差矩陣進行比較,當這兩個協方差矩陣非常接近時,殘差矩陣中的各元素會接近于0,由此就可以認為模型擬合的比較好。在得到整個評價體系的擬合情況以后,本研究將進一步分析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信度和效度(包括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

CFA分析主要根據缺失路徑和交叉負荷這兩個判定標準來決定是否刪除指標。首先,修正指數(modification indices)代表評價指標與某些路徑有關,但是這些路徑并沒有在路徑圖上表示出來;其次,任何一個評價指標都必須負荷在單一因子上,同時在兩個因子上具有較大載荷的評價指標將被刪除(Joreskog and Sorbom,1993)[6]。在CFA過程中,依次刪除“對從事的教師職業具有強烈的認同感”“非常理解學生的需求并關心學生成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等3個指標后,模型卡方值顯著減少,GFI值提升明顯,并且其他擬合指數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結果如表3所示。修正后的模型從絕對擬合指數來看,RMR值為0.050,滿足小于0.08的標準,GFI值為0.85,略低于0.90的標準;從增值擬合指數來看,NFI、NNFI與CFI值分別為0.96、0.98、0.98,均滿足大于0.90的推薦標準??傮w來看,修正后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能夠較好地擬合樣本數據,包括4個因子,共計19個評價指標,其中科學研究勝任力包括6個評價指標、課程思政勝任力包括4個評價指標、教育教學勝任力包括5個評價指標、人格特質勝任力包括4個評價指標。

(三)信度和效度檢驗

(1)信度檢驗

采用因子的組合信度即CR(composite reliability)來檢驗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信度。因子的CR值用以表征同一因子中多個指標的內部一致性,其推薦標準是不低于0.70(Nunnally,1978)[7]。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CFA結果如表4所示,4個因子的CR值都達到了0.70以上,最低值為人格特質勝任力的0.81,這表明4個因子的高校勝任力評價體系達到了較高程度的信度和內部一致性。

由于LISREL沒有給出CR和AVE的統計量,參照胡楊成和蔡寧(2009)的研究[8],按公式(1)和公式(2)進行計算,其中λ為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因子載荷,θ為測量誤差。

?(2)效度檢驗

在進行評價體系開發的時候,為了保證評價體系的穩健性,需要驗證其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即測量工具能夠恰當地測量出所欲測量的構念的程度。參照Fornell和Larcker(1981)的研究[9],本研究通過收斂效度、區別效度來評估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構念效度。收斂效度用于評估指標之間一致性的程度,區別效度是指一個建構(construct)根據實證標準區別于其他建構的程度。

CFA結果如表4和圖1所示,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因子載荷都超過了0.50,T值均達到了0.001的顯著水平,這表明評價體系具有較好的收斂性。另外,通過計算各因子的平均方差提取量即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來進一步評價收斂效度。四個因子中AVE的最低值為0.53,大于0.50的臨界標準,因此文中構建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具有很好的收斂效度。區別效度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各因子間的關系數加減1.96倍的標準誤(對應于95%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1,顯示了4個因子之間有較好的區分效度。

四、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與啟示

文中注意到了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高校教師課程思政素質的新要求,契合經典勝任力概念和高?;韭毮?,運用多元統計方法,構建了包括課程思政、人格特質、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4個構成要素(因子),共計19個指標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定量分析的結果顯示該評價體系具有較佳的信度和效度,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文中構建的評價體系可以用于高校教師勝任力的實際診斷和測評,診斷結果不但能以量化的方式讓參評者察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而且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對高校教師勝任力進行標桿管理,將表現卓越的教師作為標桿,通過樹立標桿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其他高校教師的勝任力水平;第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高校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結合文中構建的評價體系,高校在選聘教師過程中,應當把應聘者的政治素質,對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理念的理解和認同情況等內容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第三,在面試過程中,對應聘者的抗壓能力、溝通技巧、上進心等深層次的人格特質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此同時,高校人事主管部門還應當結合學校的目標定位,學科、專業建設要求,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有效引導和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后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以下方面尚需深入探討:第一,文中通過高校教師自我填答的方式進行評價體系開發,后續研究者可將問卷調查對象擴展到更大范圍的利益相關群體,包括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學生等,由此可以構建更全面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第二,文中問卷調查主要集中于江西省的高校,后續研究可以擴大研究范圍,進行中部地區高校和東部地區高校的比較分析,探討不同區位的高校對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的重要性認知是否存在差異;第三,以往的文獻指出,高校教師勝任力對其工作表現有積極影響,后續研究可以依據本研究所構建的評價體系,對高校教師勝任力與工作績效之間的直接關系或間接關系進行探討,以此獲得關于高校教師勝任力更加深刻的理論見解和實踐啟示。

[參考文獻]

[1]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1).

[2]Tigelaar D E H , Dolmans D H J M , Wolfhagen I H A P, etal.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2004, 48(2).

[3]何齊宗,戴志剛.高校碩士生導師崗位勝任力的調查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7,(8).

[4]黃揚杰.高校教師勝任力與創業教育績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

[5]Hatcher L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Using the SAS System for Fac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Cary NC: SAS Institute, 1994.

[6]Joreskog K G, Sorbom D. 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M].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1993.

[7]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2nd ed.) [M]. New York:Mc-Graw-Hill, 1978.

[8]胡楊成,蔡寧.中國情景下的非營利組織市場導向結構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09,(2).

[9]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18(1).

[責任編輯:李佳佳]

猜你喜歡
勝任力因子分析高校教師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處級領導干部勝任力的自我評估與模型建構
淺議文科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勝任力
基于主導產業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識別以及實證研究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實證分析會計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