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影響

2022-03-19 01:47向文萍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關鍵詞:運動功能神經功能腦梗死

向文萍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運用價值。方法:78例腦梗死患者,以電腦生成隨機數法分為對照組39例、觀察組39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中醫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CSS)評分較對照組低,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腦梗死患者中實施中醫康復護理,可減輕患者腦神經功能缺損,促進其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關鍵詞: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腦梗死;中醫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5--01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類型之一,具有發病快、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1]。發病后,患者腦供血可發生障礙,之后將產生腦組織缺氧缺血,對神經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活動障礙,甚至死亡[2-3]。為改善患者預后,本科室對患者施以中醫康復護理。為明確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實踐價值,現對此展開研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錄的腦梗死患者78例,依據電腦生成隨機數法均分為對照和觀察兩組。對照組(39例):16例女,23例男;年齡61~82歲,平均(70.85±2.45)歲;病程6~15d,平均(8.52±1.47)d。觀察組(39例):17例女,22例男;年齡60~82歲,平均(70.88±2.43)歲;病程5~15d,平均(8.54±1.43)d。以上基礎數據比,無差異顯著性(P>0.05),可實施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即根據醫囑和患者病情需要進行相應干預,包括病情觀察、口腔護理、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生活干預、基礎護理等。

觀察組開展中醫康復護理:1)體位干預: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取適宜體位。取仰臥位時,患者肩胛骨與上至盡量朝前拉伸,肩胛骨下方放于軟枕或軟墊,以預防肩胛骨脫位。同時,肩關節需朝外伸展約45°,腕部與肘部關節適當朝外伸展,手掌心向上。在患者腰部可放于軟枕,踝關節背曲,髖關節稍稍外內旋轉,足尖朝上,以預防下垂。取健側臥位時,健側肩膀在下、患側肩膀在上,上肢朝前屈伸80°~90°,于患側肩膀下置于軟枕或軟墊,肘部實施適當伸展或屈曲,患側膝蓋稍微屈曲放于患側前面,彎曲髖關節及膝關節等,于髖關節和膝關節等部位置于軟枕。取患側臥位時,肩膀向前伸展,稍微屈曲,以預防患側肩膀遭到擠壓,并在下方置于軟枕,伸直肘部,前臂向后適當旋轉。2)心理調護:由于該病發生較為突然,患者發病后通常難以接受,會出現恐慌、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且較為擔心疾病預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和患者溝通,耐心對其解釋腦梗死發病原因、癥狀表現、轉歸及相關注意事項,列舉既往治療良好病例,分析心理狀況和疾病發展、預后之間的關聯,以消除其不良情緒。3)穴位按摩:取患者三陰交、足三里、手三里、太沖、外關、血海、合谷、曲池等穴位實施按摩處理,每次按摩時間控制為30min,每日早晚各1次,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環,保持其經脈通暢,預防肌肉萎縮。4)肢體康復訓練:向患者解釋康復訓練對機體功能恢復的重要作用,指導其開展踝關節、指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肘部等各部位外展、上舉及旋轉訓練,使身體各關節與各機能保持活動狀態,以提升其肢體功能。對有功能缺陷者,利用下肢矯形器指導其實施功能訓練,每日訓練時間應超過30min,以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CSS)、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估兩組神經與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CSS評分范圍0~45分,隨著分值的增加,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也隨之加重。FMA、MBI評分區間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

1.4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4.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x±s/n、%)用t、X2檢驗,組間差異顯著為P<0.05。

2 結果

組間護理前CSS、FMA、MBI評分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較之對照組,觀察組CSS評分較低,FAM、MBI評分較高(P<0.05),見表1。

3 討論

研究提示,在腦梗死住院期間予以適宜的護理干預或康復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致殘風險,改善其預后?,F代中醫認為腦梗死病理基礎為氣滯血瘀,而中醫康復護理的原則變為活血化瘀與通經活絡,按照中醫學原理進行康復護理干預,以實現患者神經功能重建,疏通經脈,調解陰陽,預防韌帶粘連及肌肉萎縮等。在具體實踐期間,中醫康復護理主要通過體位干預,緩解患者不適,保持其機體功能,避免肌肉萎縮;通過心理調護,減輕其負性情緒,促使其以積極態度面對疾病治療問題;通過穴位按摩,促進其血液循環,疏通其經絡,促進其機體功能的恢復;通過肢體康復訓練,增強其機體功能,促進其身體早期恢復。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CSS評分較對照組低,FMA、MBI評分較對照組高。證實中醫康復護理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給予腦梗死患者中醫康復護理,可促進其神經功能、運動功能的恢復,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黎黎.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0):1205-1207.

[2]楊孫芹,禹玲,武茜,等.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步態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37(1):92-95.

[3]陳穎,李翠娥,黃波,等.中醫辨證護理聯合綜合性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5):1066-1069.

3503500589207

猜你喜歡
運動功能神經功能腦梗死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功能康復的療效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利培酮結合銀杏葉膠囊治療對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腦梗死怎樣治療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在改善4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