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是可以感知的經絡理論是科學的

2022-03-19 02:00昌炳峰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關鍵詞:素問中醫學微觀

昌炳峰

摘要:本文主要對氣和經絡穴位理論進行研究,通過確切的方法證明了微觀之氣是可以感知的,經絡穴位都是客觀存在的,從而解決了對經絡學說的質疑,為中醫理論的科學性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引用大量論據論證了掌握煉氣之法可以使人類壽命大幅增長,為人類健康提供了科學的養生之法。

關健詞:中醫學;? 氣可感知 ; 經絡理論是科學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5--01

氣,是人類與一切生物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中醫學認為氣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線,聚于體里保護著臟腑,而流散發于膚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導致疾病發生,是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將氣的概念抽象化,成為天地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有著像氣體般的流動特性。氣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推動作用,指的是氣具有激發和推動作用。2、溫煦作用,指的是陽氣氣化生熱溫煦人體的作用。3、防御作用,指的是氣有維護肌膚抗御邪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還可以驅邪外出。4、固攝作用,對體內的液態物質具有統攝和控制,不使其無故丟失的作用。5、氣化作用,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氣化過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物質轉換和能量轉化的過程。6、營養作用,主要指的是脾胃運化食物化生的水谷精氣的作用,氣與津液結合而成為血液,經脈管運用全身而發揮營養作用,稱之為營氣。

氣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石。關于氣的論述,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端貑?五常政大論》說: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一致也。中醫用來解釋人體生命的一條主線就是氣。

氣是生命的本源,《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陰陽五行是氣的運動形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形氣交感而化生萬物。

因為氣不可見,一切關于氣的理論都是抽象的,得不到客觀實際的證明,因此,關于氣的爭論也從來沒有停過。氣的客觀性得不到解決,經絡,穴位的科學性也就得不到認證。這是中醫學受到質疑的根本原因之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中國的氣功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在新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對古代內外功法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基本復原了古代煉氣術。通過煉氣術可以感知氣的存在。從而證明氣由宏觀之氣和微觀之氣組成,微觀之氣是可以感知的這個基本論點。

按照煉氣術的基本要求,我們端坐椅上,兩腿自然下垂,閉目,舌頂上鄂,兩手平放兩腿上,全身放松。十分鐘后,輕輕抬起兩手與胸齊,兩掌相對,相隔約四十公分,意守于兩掌之間。五到十分鐘后,即可感覺兩掌發熱。當兩掌微微分開,可感覺有一種力將兩掌相互吸引。當兩掌微微合攏,可感覺有一種力將兩掌微微推開。這種力就是微觀之氣。

在入靜狀態下,我們將兩掌對準兩眉之間的印堂,意守五到十分針,即可感到局部脹熱,這就是氣在穴位凝集。這就讓我們認識到穴位的存在。當我們用同樣的方式意守小腹,每次一到兩個小時,幾周后,可以感覺有一塊地方有熱,脹等感覺,這個地方就是丹田。當你繼續修煉。你就會感到腰、肚子一帶非常充實,飽滿。當氣體壓縮時,就會向周圍膨脹。其運行方向是選擇通常阻力最小最薄弱的部位。在人身體上阻力最小地方在哪?就是經絡。這地方電阻最小,電流最大。此處正好是最薄弱的環節。當壓力膨脹到一定程度時,首先把這地方先擠開,然后進入經絡中去,沿著經絡運行。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感覺到經絡的存在。

關于氣的這些發現,使中醫的科學性得到更大的論證。以前,常有人以中醫不直觀而且將中醫歸為玄學的范籌,也有人指出中醫或為有意無意的騙術,中醫學者常常不知如何? 辨解。氣可感知這一科研成果的出現,使以上質疑不攻自破。

因為微觀之氣可以感知,這不僅讓我們證實了氣的客觀存在。也為我們的經絡學說提供了確切的論據。

黃帝內經說經絡行氣血,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什么是經絡呢?曾有人說,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也有人說經絡是神經系統,但這些說法都不對。經絡在解剖學上是看不見的。

經絡是氣運行的通道。每一條經絡上都有很多穴位,穴位是氣凝集的地方,普通的煉氣者通過放松,入靜,意守等方法可以明確感知穴位的具體位置。訓練有素的煉氣者能通過意守,導引等方法引導氣的運行,感知經絡的存在,并能通過經絡穴位治療疾病。

陳希夷,宋初著名道家隱士,他熟練掌握氣的運行規則,根據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氣運及其與人體經脈的對應關系,自創了一套“二十四氣坐功導治病”功法,以此養生治病。希夷先生曾隱居武當山二十多年,修習煉氣之法,常常數日不食而精神如常。入靜后可數日不動,號為睡仙。壽118歲。

華陀弟子吳普,深得華陀所傳,長期修習五禽戲等煉氣之術,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另一弟子樊阿善針術。 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 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壽百馀歲。

張君寶為陳希夷弟子火龍真人之徒,《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的作者李師融考證稱,張三豐卒于1458年享年212歲。他注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

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的應敵對抗中則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些特征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三寶”修煉相吻合。張君寶的修煉之術是把道教修仙方法,諸如導引、吐納、氣功等融合提煉而成的。

通過對陳希夷先生十二月坐功,張君寶內丹煉養術,華陀五禽戲等古代內外功法的研究,我們基本上了解了一些古代煉氣術。通過長期的煉氣可以強身健體,益壽延年。陳希夷,張君寶,華陀弟子吳普,樊阿等就是因為長期煉氣修心,而使身心康健,壽比龜鶴。

新中醫學對氣的科研發現,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貢獻,既解決了對中醫玄而不實的質疑,又為后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之《素問.五常政大論》

[2] 《黃帝內經》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3]? 李師融之《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

2943501705398

猜你喜歡
素問中醫學微觀
鄉村的“功能”——振興鄉村的“微觀”推進
基于微觀公平的現代中小學校內部制度與文化建構
鄉村醫學專業中醫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進展
從太陽氣化的角度談咳嗽的機理
玲瓏歡
微觀看世界
組成與構成 含義各不同
關于《素問》“味歸形形歸氣……”的注釋
《內經》足六經理論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