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三維探討

2022-03-21 04:07朱子含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三維實踐路徑文化自信

朱子含

摘? ?要:堅定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的邏輯必然。從踐行主體來看,黨員干部、普通群眾和文化人才是其力量主體。從實踐路徑來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厚植文化定力、增強文化自信。因此,從以黨員干部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文化自信、以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以文化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自信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實踐路徑。

關鍵詞:文化自信;三維;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5-0147-03

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實現民族復興的應有之義。新時代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進而以文化助力實現民族復興?圍繞這些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他強調,要以黨員干部、普通群眾和文化人才為主力軍,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層面,厚植文化定力,增強文化自信力,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支撐。

一、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出場邏輯

文化自信的出場邏輯主要是闡述新時代文化自信提出的內在邏輯,具體從理論基礎、歷史根源和現實需要這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一)理論支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文化思想

習近平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是對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文化思想的繼承和創新,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地位作用的重視、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毛澤東曾指出,對待傳統文化要強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1]以批判的態度來繼承和發展。鄧小平提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將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江澤民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時認識到必須要以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明確了文化發展的先進性方向。胡錦濤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進一步將文化自信與文化強國相聯系,明確了文化自信的奮斗目標和未來意義。

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更加注重“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以什么樣的文化內容引領人民”,明確提出“文化自信”這一重大命題。無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還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在繼承文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發展方向和價值體系建構的基礎上,實現由“文化服務人”向“文化引領人”的重大轉變,體現對文化理論的創新和發展,豐富文化自信的內涵。

(二)歷史根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底蘊深厚而又歷久彌新的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和培育著世世代代中華兒女的精神特質,承載著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基因。這種底蘊蘊含著超越時空的魅力,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歷史根源。

從本質上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習近平文化自信的主體內容,是孕育于傳統文化并又吸收其精華蛻變而成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基因,這種優秀的文化基因在當代中國實現了傳承弘揚。從民本思想到如今深入人心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從“天下大同”到“中國夢”的詮釋,從“仁政德治”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理念等,無不散發著傳統文化基因得到現代表達方式的閃耀光芒。這種“活”的精神基因蘊涵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精神,涵養著無數中華兒女的思想,并影響著我們的價值選擇和行為方式,是孕育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思想的母體和搖籃。

(三)現實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邏輯必然

文化自信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最終旨歸在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精神力量,能夠以堅實的經濟硬實力和堅定的文化軟實力實現我們百年來的夙愿。

一方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文化自信引領現代化建設。當前,我們大踏步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奮進,此刻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共同發力,更需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理論、制度提供精神支撐。

另一方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文化自信為根基助推文化強國建設。文化自信的使命和目標在于把我國由文化大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文化強國建設不僅體現在內部文化生命力的蓬勃,也體現在外部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我國文化發展特別是文藝創作出現有“高峰”缺“高原”的現象。另外,我國對外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不高,如何讓更多表達中國話語、闡釋文化形象的作品走出去,如何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到真實的、不添加任何“濾鏡”的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亟待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軟實力提高,為實現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和文化強國提供精神力量,最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

二、踐行文化自信的力量主體

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要在中國共產黨這一關鍵力量主體的引領下,充分發揮文化主體意識,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筑牢文化自信的主體根基。

(一)以黨員干部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頭羊”和主心骨,因此,黨員干部是最有底氣和信心實現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始終堅定不移。在堅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憑借“敢叫日月換新天”和舍生忘死的革命斗志戰勝了內敵外患,并依靠敢于創新進取的精神斗志探索出一條實現中國人民富起來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永承初心、敢擔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勇前行。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為筆,譜寫出中華盛世的百年華章。

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底氣以黨員干部為主要力量主體來堅定文化自信。要“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領導干部要不忘初心、堅守正道,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盵2]堅定初心和使命,牢記“我們是從哪來,為了誰,依靠誰”,提振黨員干部的精氣神,明確政治信仰,減少貪污腐敗現象,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同時,黨員干部要依靠理想信念,以先進性帶動大眾性,引領人們朝著正確的文化方向前行。

(二)以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僅表現為人民群眾對自身文化的廣泛認同和承繼發展,而且充分體現為人民對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主動性和創新力,使傳統文化在當代得到現代性的表達方式并賦予其豐富內涵,從而適應和推動新時代的發展。

隨著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中國處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風口浪尖,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沖擊和威脅,一些西方國家更是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暗地里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企圖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另外,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文化自信和我有什么關系”。其實,文化自信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其背后是全體中國人民匯聚起的磅礴力量。只有充分認同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并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懈努力,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對傳統文化積極改造,才能使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使民族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做到文化自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行,使人民的文化主體意識充分迸發。

(三)以文化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離不開文化人才的創新創造。一方面,中華文化是文化人才創作的思想源泉。綿延不斷、歷史悠久的文化是一座思想文化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藏寶庫,廣大文藝工作者可以盡情在這片天地里吸取資源、揮灑筆墨,尋找符合時代進步和人民需要的豐富文化資源。另一方面,創造力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力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文化人才要發揮創造力和獨創性,不僅要從內容、形式、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還要將其內容的創新性發展,賦予現代性內涵,創作出真正有骨氣、有生命力的作品。

思想文化創作也離不開人民的實踐活動。當前,文化創作領域出現一些原創性不高、“曇花一現”的快餐文化,這種文化浮于社會熱潮表面,未能與人民實際生活相結合,缺乏原創性和生命力。人民群眾酸甜苦辣的生活實踐正是文化創作最堅實的土地,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人民的生活,體驗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做,把人民的現實生活與自身的創新力相結合,所創作的作品才會是人情味和生命力兼具的優秀作品。因此,文化人才要發揮其創新創作活力,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自身,真正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將人民的所思所想傾注于筆端,將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揮灑于筆墨,創作出立之后世、傳之后人的精品力作。

三、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

在全面理解文化自信提出的邏輯理路、踐行主體的基礎上,主要從指導原則、基本方針、價值構建三個方面對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進行系統總結和分析。

(一)指導原則:以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主流文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一方面,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凝聚力。當下,西方國家的文化價值觀沖擊著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辨別意識形態滲透的能力和定力,加深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的認知和認同,凝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共識,從而鞏固我們的主流文化,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另一方面,要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力。馬克思主義決定了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方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引領文化發展的內容和方向,要結合時代條件發展適合社會進步、滿足人民需求的文化,發揮其對文化自信管大局、管長遠、管方向的引領作用。

(二)基本方針: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進文化認同

文化,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治國理政的精髓。那么,如何使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還能繼續發揮余熱,貢獻其重要價值?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指明了道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3],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對待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舉措和方法。

我們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堅持繼承和創新相輔相成。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和深入挖掘其中的精華并對其充滿認同和尊重,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談創新,否則,沒有很好的繼承基礎和深刻的認知而空談創新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賦予現代性的內涵和表達方式,使之推動時代的進步和滿足人民的精神所需,這是對其進行創新性發展的最終旨歸。另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是一個“破立并舉”的過程,我們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吸收其精華,拋棄其糟粕,辯證地對待傳統文化,不應該盲目否定或全盤接受,而應該抱著理性的態度去認知傳統文化,從而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三)價值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

當前,世界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各國交流聯系愈加緊密,各種非主流價值觀念也甚囂塵上,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如何在多元文化思潮中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成為我們需要深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核心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表現和核心內容。價值觀是蘊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核心理念,人們的外在行動和表達出來的心理情感、思想意識都是價值觀的表現形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文化的核心內涵和深層次文化精神的體現,在文化自信中具有“塑造靈魂”的作用。因此,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中心,培育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使人們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把握主流價值觀念。同時,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支點,引導人們樹立起對國家的堅定信念和終身的精神依靠,加強對黨史的認知、對黨的熱愛與敬仰。人們只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達到心理上自覺、思想上認同,才能在實踐中篤定踐行;只有對核心價值觀充滿認同感和自信心,才談得上堅定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8.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206.

[責任編輯? ?妤? ?文]

3855501908234

猜你喜歡
三維實踐路徑文化自信
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濾鏡下的三維粒子特效研究與應用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三維數字化移交技術在化工項目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剖析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