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成長及其評價指標探討

2022-03-21 04:07汪聰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

汪聰

摘? ?要:如今,企業成長理論日益受到管理學和經濟學界的重視?;趯浀湮墨I的研讀,系統回顧企業成長領域的研究成果,厘清企業成長的理論、概念和評價指標,以期為企業成長的后續研究提供理論參考。目前,企業成長理論已形成內生成長論和外生成長論兩大理論,主要表現為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兩方面。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成長的評價指標尚未達成一致。

關鍵詞:企業成長;內生成長論;外生成長論;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276?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5-0001-03

一、企業成長理論

企業成長理論源自西方,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學者們依據自身的學科背景和時代背景,從各種領域研究企業成長,形成各自的派系。研究主題涉及企業規模、產業結構、成長動力、經營管理等。由此,該思想源遠流長、流派眾多,形成了“叢林現象”。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將企業成長理論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外生成長論,基于經濟學視角,闡述企業成長的經濟學意義;二是內生成長論,側重于管理學視角,探討企業成長的管理學價值。

外生成長論強調外部因素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Adam Smith在《國富論》一書中指出,企業成長的根源在于不斷擴大的勞動分工。這主要與勞動力的專業化程度有關,本質上是將工作分解成若干小部分。隨著內部分工的細化,工人們漸漸操作熟練化,對各自工作的專業化程度也逐步提升,每個工人都能成為該生產領域的專家,從而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樣,勞動者不必頻繁切換工作任務,這也進一步節省了時間和生產成本。企業由于分工促進了規模的增長,并由此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1]。之后,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John Stuart提出規模經濟理論,認為由于在資本市場中,規模經濟有需求,而規模效應起到了作用,因此大企業取代小企業的現象日漸顯現[2]。此外,Marshall在《經濟學原理》中對企業成長做了進一步研究,包括企業內外部經濟、企業的市場結構和企業家理論[3]。法國學者Gibrat在《非均衡經濟學》中,從企業規模、產業結構等方面對企業成長的作用展開了探討[4]?;诮洕鷮W的企業成長論,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展開研究,關注到了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該理論認為,企業成長的動因主要來自于外部,企業成長只能被動適應或調整。但是,基于經濟學的企業成長論尚沒有關注到企業內部,企業內部成長的研究尚處于“黑箱”狀態。

內生成長論強調了內部因素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Penrose(1959)首次從管理學領域闡述企業成長這一主題。他指出,無論是有形的管理資源,亦或是無形的,這些都是企業成長的源泉[5]。隨后,戰略成長理論的代表人物Ansoff探討了企業成長的主要范疇和具體方向,還針對產品和市場需求,將企業成長戰略劃分為四類,并指出企業的成長要朝著其優勢的方向[6]。同樣,Poter(1985)分析了五種競爭力量對競爭優勢的影響,這建立在三種基本戰略之上,以此促進企業成長[7]。另外,Peter Drucker的經營成長論指出,企業和員工的成長是一致的,高層管理者必須制定好經營成長的任務,這關乎成長的快慢與方向[8]。此外,Chandler認為,當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進步,市場規模日漸開拓,成為了企業成長的根本,這需要借助管理協調來創造機會[9]?;诠芾韺W的企業成長論,更多地將側重點放于了企業內部。該理論認為,企業成長的動因,主要來自于內部。企業資源與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成長。但是,基于管理學的企業成長論過于強調內部因素,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企業成長的影響也日益顯著。

二、企業成長的概念

學術界對企業成長的概念觀點不一,但是對企業成長的本質大多保持一致意見。企業成長是個過程,既體現在量變的過程,也是質變的過程。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是相互統一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量的積累到達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提升,質的變化再次促進量的增長,最終實現企業成長。量變是指企業在規模、數量方面的增長,質變是指企業在運營質量方面的提升。這既體現了企業的綜合實力在持續增長,也體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不斷提升。通常,實證研究中,量的增長涵蓋企業內外部資源的增加、員工規模的擴大、產品類別的增多、銷售業績的增長、盈利能力的提升、市場價值的上升等;質的提升包括企業經營資源的轉換、企業內部結構的調整、支配主體的革新等。同樣,企業成長不僅是一個過程,還是一種結果。資源作為企業成長的基礎條件,企業成長是資源數量增加的結果。具體來說,當資源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對資源進行整合與重組,以此增強動態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實現企業資源在數量上的增長,在質量上的提升。一方面,數量的增長表現為企業各維度可用數字來衡量的指標變化。一是財務數據,如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二是市場數據,如市場占有率、消費者規模、行業水平等;三是管理數據,如在職人數等;四是生產運營數據,如生產總值、產能數據等。另一方面,質量的提升表現為企業運營過程的效率提升和效能優化,是企業能力的反映。一是決策能力,如決策效率、決策準確率等;二是人員素質,如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等。

另外,企業成長作為一個復雜的過程,具有動態性,能夠基于環境的不同而做出動態反應。隨著內外部環境的改變,企業調整內部管理,以適應外部營商環境,從而優化經營績效。這既是核心能力演化的過程,也是動態能力演化的過程,但二者皆屬于組織能力的范疇。同時,企業成長能力有效地保證了企業價值達到最大數。無形資產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企業的成長既要做大做強,也要做穩做久。企業成長往往能形成規模效應,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名聲,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企業成長的實質是將戰略選擇加以合法化,而后跨越“合法性門檻”,以此來獲取各類生產資源,再加以整合,提升社會認可度,并且嵌入規章制度的全過程。當企業面臨生存壓力時,成長是其必要的手段,否則將遭受嚴重的威脅,影響企業的存活。因此,本研究認為,企業成長是一個動態過程,是成長能力和成長潛力的集合。企業憑借自身實力,尋找與整合現有資源,從而發掘隱藏的價值;參考企業現狀和外界環境,對企業以后的潛在趨勢作出評價,從而有效保證企業量的增長,促進企業競爭力的轉化。在企業能力和環境支持的雙重作用下,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在鞏固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為企業成長潛力積攢能量。

三、企業成長的評價指標

國內外現有的關于企業成長的研究,對其評價指標尚未達成一致。如何量化企業成長,并評價企業成長,乃是實證研究的重點。在研究方法上,單一指標法往往從某一維度考察企業成長,復合指標法的設計和學者的研究背景相關。在度量方式上,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是最為理想的,但是現實應用過程中測量難度較大。在量化指標上,有財務指標,如盈利水平、銷售額水平、固定資產等;也有非財務指標,如Tobin Q、員工人數等。同樣,有相對指標,如相對業績、資產增長率;也有絕對指標,如企業資產、年度利潤等。

其一,單一指標的研究有:徐寧(2014)提出,上市企業實現企業成長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借助外部融資籌措資金,二是利用企業內部留存收益,這些體現在企業總資產上[10]。同樣,王維(2021)認為,總資產收益率有效降低了市場通貨膨脹和生產效率提升等因素干擾,在一定程度上能整體地衡量企業成長狀況[11]。其二,財務指標的研究有:吳斌(2011)在考察168家風險投資企業中高管人力資本與企業成長的關系時,選擇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成長能力,包括盈利水平、現金獲取水平、資產運營水平等方面[12]。陳金亮(2019)在探討企業家社會網絡對新創企業的影響時,選取財務方面,資產增幅、銷量增幅、利潤增幅等相對指標衡量企業成長[13]。其三,非財務指標的研究有:許秀梅(2016)考察高管技術資本與企業成長能力的內在聯系時,以可持續增長率為解釋變量,以Tobin Q為替代變量[14]。戴浩(2018)探討政府補貼對企業成長的作用時,選用單一指標Tobin Q表示企業今后的組織績效,以股票市值情況來反映企業成長[15]。李小青(2020)在研究連鎖董事網絡與企業成長的作用時認為,Tobin Q值是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預計期望[16]。其四,相對指標的研究有:楊雋萍(2013)在研究創業網絡與新創企業成長之間的關系時,選擇相對指標衡量新創企業成長,涵蓋市場增長率、職工增長率、銷售增長率、產品增長率、利潤增長率等維度[17]。其五,復合指標的研究有:倪嘉成(2018)在研究創業者人力資本對互聯網企業成長的影響時,綜合財務指標和市場指標,以技術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市場潛力測度企業成長[18]。同樣,徐尚昆(2020)在研究企業家經歷對企業成長的影響時,選擇企業銷售額、凈利潤、員工數量三個維度來衡量企業成長[19]。綜上,實證研究中眾多學者采用了單一指標來刻畫企業的成長,而且嘗試了多種單一指標進行驗證。這種評價方法計算量相對較小,數據可獲取性高,在實證研究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 ?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上卷[M].朱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3]?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朱志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 ?傅紅巖.吉布萊特定律與西方企業成長理論評述[J].經濟學動態,1998,(8).

[5]? ?彭羅斯.企業成長理論[M].趙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Ansoff H. I.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M].1965.

[7]?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0(2):86-87.

[8]? ?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齊若蘭,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0.

[9]? ?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M].重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6.

[10]? ?徐寧,任天龍.高管股權激勵對民營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機理——基于雙重代理成本中介效應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14,(4):55-63.

[11]? ?王維,宋芳菲,喬朋華.企業家心理韌性對企業成長的影響——探索式創新與社會連帶的中介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3):124-132.

[12]? ?吳斌,劉燦輝,史建梁.政府背景、高管人力資本特征與風險投資企業成長能力:基于典型相關方法的中小板市場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1,(7):78-84.

[13]? ?陳金亮,林嵩,劉小元,葛建新.企業家社會團體紐帶與新創企業成長——信息處理觀權變視角的探究[J].管理評論,2019,31(5):175-190.

[14]? ?許秀梅.技術資本、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成長——國有與民營企業的對比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6,(2):81-85.

[15]? ?戴浩,柳劍平.政府補助、技術創新投入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6):138-145.

[16]? ?李小青,周建,溫豐羽,喬朋華.連鎖董事網絡嵌入、認知距離與民營創業企業成長——基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預測,2020,39(1):35-42.

[17]? ?楊雋萍,唐魯濱,于曉宇.創業網絡、創業學習與新創企業成長[J].管理評論,2013,25(1):24-33.

[18]? ?倪嘉成,李華晶,林漢川.人力資本、知識轉移績效與創業企業成長——基于互聯網情境的跨案例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8,30(1):47-59.

[19]? ?徐尚昆,鄭辛迎,楊汝岱.國有企業工作經歷、企業家才能與企業成長[J].中國工業經濟,2020,(1):155-173.

[責任編輯? ?柯? ?黎]

3388501908240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
智能電網風險評價研究
陜南生態移民生產生活水平評價及后期扶持
編程類課程實踐教學考核方案研究
我國上市銀行成長評價研究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理論與實證分析
中國藥品安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資源型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