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生醫德觀培育探析

2022-03-23 07:14楊飛張亞萍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關鍵詞:醫學生培育

楊飛 張亞萍

摘 要:培育醫學生的醫德觀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健康事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醫學生醫德觀現狀、醫德教育師資力量、醫德教育內容和方法創新等問題,提出把醫德念培育作為醫學生人才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以“精誠”為根,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的德才觀;以“仁愛”為本,培養醫學生懸壺濟世的仁術觀;以“示范”為要,培養醫學生的榜樣觀;以“儉廉”為德,培養醫學生清正廉潔的名利觀。希望能以此探索出醫德觀培育的實踐路徑,為醫學生醫德觀培育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德觀;培育;醫學生

一、醫德觀的內涵

醫學的發展蘊含著濃厚的道德屬性,源遠流長的中華醫德思想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豐沃土壤中。醫學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強調醫者應救死扶傷、厚德濟生,秉持“大醫精誠”之精神,做到“德術雙馨”。醫德規范,即為醫的規矩,是長期醫學臨床實踐中形成的要求。在當今社會中,醫德特指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是指導醫務人員開展醫療活動的道德規范。醫德觀,是在社會公德及職業道德的指導下,從醫者接受的道德教育和觀念培育,是醫務人員、醫學生等進行醫療實踐的思想指導和行為準則,也是調節醫務人員與患者、醫務人員之間、醫務人員與集體及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從功能上講,這是對在醫療服務領域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其品德的具體體現,實踐在其行醫的整個過程中。對于在校學習的醫學生來說,他們應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依據職業道德規范,認真理解和掌握醫德方面的基本理論,樹立良好的醫德觀,為將來從事醫療實踐工作打下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

筆者認為,中醫藥學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中醫藥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注重身心和諧,強調人文關懷,彰顯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想精華,體現了醫者的醫德風尚,起到了造福蒼生的重要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學在推動現代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方面有著重要貢獻,中醫藥文化在國際社會得到了廣泛認可,并且越來越被人們關注,成為我國開展對外醫學交流、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

中醫藥院校醫學生作為推動中醫藥學發展的重要后備人才力量,對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應充分結合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結合專業特點和醫學生自身發展實際,深入挖掘醫德實踐教育的契合點,讓中醫藥學貼近學生學業和生活,發揮醫德觀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中醫藥院校將醫德觀培育融入教學之中,有助于打牢醫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增強他們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醫學生醫德觀培育不僅承擔著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重要職責,更承載著弘揚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偉大歷史使命。

二、醫學生醫德觀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醫學生醫德觀培育的整體性、層次性和實踐性有待加強

目前,醫學生醫德觀培育缺乏整體性、層次性和實踐性。部分學生選擇醫學專業僅僅是由于自己的高考分數與就讀院校醫學專業的分數線相吻合,能保證自己順利入學;還有許多學生選擇學醫是出于對穩定工作的追求,認為醫生是高薪且受人尊敬的職業。因此,高校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狀況因材施教,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事業觀,將正確的醫德觀更好地內化于心,并對其產生認同感。在醫德教育實踐中,學校將傳授理論與臨床知識作為培養醫學生的重點,這就需要發揮學校與醫院聯合育人的整體功能。然而,一些醫學院校認為開設醫學倫理學課程就等同于醫德教育,在相應的課堂上也僅講授書本內容,這就使醫德教育成為空泛的說教,難以被學生接受,影響了醫學生醫德觀培育的持續深化。

(二)醫學生醫德觀培育的認知體系和教育內容有待系統化、常態化

部分醫學院校的醫德觀培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些醫學生的醫德觀滯后于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德認知有待提升;醫德教育實踐課程難以吸引學生;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對醫德教育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一些醫學生對醫德觀的形成不夠重視,認為自己只要保證醫學專業相關技能合格就好,他們更注重對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在學校的教育中,醫德觀培育的主要方法是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和“講授式”教學,在課堂上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校在教育中很少使用社會實踐、導師言傳身教等隱性教學模式,再加上師資力量不足,兼具臨床知識的倫理學專業教師較少,使得醫德觀培育內容的精準性、層次性、針對性不強。同時,醫德觀培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期持續進行,學校要構建多主體、多方位、成體系的醫德觀培育實踐體系,使醫德醫風建設和觀念教育形成常態化機制。

三、探索醫德觀培育的實踐教學路徑

(一)以“精誠”為根,培養醫學生的德才觀

“德”是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才”是指一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都十分重視“德”與“才”的相統一,認為“德”與“才”是評價和選拔人才的依據,德才兼備是人才評價的基本理念。如曾國藩認為“德才不可偏廢”,即一個優秀的人應當德才兼備,既具有崇高的道德,又具備較強的才干。有德無才的人,盡管其道德水平較高,但因其醫術差、能力有限,無法勝任治病救人的工作;有才無德的人,雖然其醫術水平高,但因其缺乏道德修養,容易違背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做出不符合醫德的行為。進入新時代,醫學在不斷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這要求高校在培養醫學生的過程中,要促進醫學生把個人幸福與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緊密結合起來,將“為人民服務”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自己學醫的初心與使命,為國家振興和醫學發展貢獻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實際行動樹立了精湛醫術與良好道德相結合的典范。

(二)以“仁愛”為本,培養醫學生的仁術觀

醫者的道德實踐主要是個人將道德謹記于心、篤之于行的自覺行為。鄭玄注《禮記》認為,“仁”是“相人偶”之意?!叭省笔侨伺c人之間關系的范疇。醫學道德的理論基礎便是仁愛思想,醫學也為“仁”的施行提供了路徑?!叭省奔础皭廴恕?,醫護人員最重要的是要有仁愛之心。擁有仁愛之心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能夠做到不畏艱難,盡其所能救治患者。相反,如果醫護人員缺乏仁愛之心,就會不在乎患者的心理需求,只注重疾病的診療,缺乏對患者的人性關懷,帶給患者的是令人止步的距離感。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該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給予患者人性關懷與理解,對生命心懷敬畏。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承擔著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使命。仁醫仁愛、醫技精湛也是醫學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此外,“仁”的內涵思想被很多醫學院校作為校訓校規,體現了“仁愛”“醫乃仁術”等醫德教育的深遠影響。醫德觀培育的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應結合科研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體系,用仁愛精神、仁心仁術潤澤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醫德觀。

當代醫學倫理書籍大多強調用社會公共規范指導人們的行為。我國古代高尚的醫者在面對兩難問題時,能根據自身的信念和素養做出恰當的道德選擇。新時代醫學生醫德觀培育應傳承傳統醫德思想和規范,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體現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和公益性。醫學生醫德教育實踐,要具備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強調醫者仁愛精神,以醫德為本,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對醫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醫學生內化人格、修養,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以“示范”為要,培養醫學生的榜樣觀

醫學院校是培育醫學生醫德觀的主要場所,學校應結合以課堂為主的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融合醫學發展特點及醫學生的道德形成規律,更好地提高醫德觀培育效果。在教育方法上,需要針對新時代醫學院校大學生的特點,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使醫德教育一改呆板單調的面孔,形成一些更容易被醫學生接受、貼近實際的教育方法,如榜樣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榜樣教育能使教育過程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感染力。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效仿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優秀學生、教師或社會先進人物的行為,在效仿過程中從心理上很快縮短與榜樣的距離,引起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鳴,產生認同感。而學生身邊的榜樣如優秀的醫學院校教師,他們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平時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關鍵時刻迎難而上,率先垂范,這就是強有力的醫德教育。與此同時,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會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成效產生重要的影響。改進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工作方法,必須將社會、家庭、學校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使醫學生更好地向醫德高尚的醫者學習,向具有敬業精神、無私奉獻于醫學事業的師生學習。相較于他人,父母更熟悉子女的性格特點,也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所以,學校應主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主動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狀況、行為表現,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學校與家庭共同分擔教育學生的責任,共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四)以“儉廉”為德,培養醫學生的名利觀

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生,不僅要具備精良的醫術和仁愛救人的精神,還必須具備清廉正直、不圖名利的道德品質。當前,個別醫務人員收紅包等歪風邪氣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醫療行業。學校要以“人民公仆”思想為指導,開展醫學生廉潔教育,讓醫學生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中堅守“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廉潔意識。這是培養具有高尚醫德的醫務人員的重要環節,也是在醫療行業落實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面對不斷出現的醫療腐敗行為以及當前醫學生醫德教育狀況,學校應從源頭上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價值引導,使他們能將“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謹記于心、篤之于行,從而建立清正廉潔的醫療隊伍。

醫德觀培育的核心目標是用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為患者和醫療事業發展服務??萍嫉倪M步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文化觀念以及醫療模式的一些轉變,面對這些轉變和醫學道德思想的碰撞,醫學生雖然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高,但是心智不夠成熟,認知單一,所以培育醫學生的醫德觀非常必要。高校應將傳統醫德思想與現代醫學道德規范體系有機融合,要教育醫學生遵守行醫道德規范和法律要求,在醫療實踐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德潤“患”心,廉養醫心,保護醫患雙方的權利,踐行醫者忠于醫學事業,志于醫學發展的責任,廉在醫療行業,引導醫學生正確認識醫療行業清正廉潔的重要性,使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將高超的醫技與“醫者仁術”定義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廉潔意識深深地扎根于醫學生的職業道德之中。

參考文獻:

[1]劉甘霖.試論新時代中國醫德規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6).

[2]張楊樂.關于醫學生醫德教育現狀及路徑的若干思考[J].學理論,2011(11).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4]習近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痆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5]湯小榮,曠徐,郭帥良,等.立德樹人背景下醫學院校醫德教育現狀的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8).

[6]鄭麗娟.孔子仁愛思想的當代重構及價值[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6.

責編:瀚 海

猜你喜歡
醫學生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基礎醫學對醫學生的重要性
淺談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對醫學生心肺復蘇課程設計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