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探析

2022-03-23 07:14劉宗濤趙藝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關鍵詞:人文關懷

劉宗濤 趙藝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日益彰顯,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強、實效性不強、學理性不足、人文關懷不夠等問題,致使其育人功能受限?!靶腋S恕狈妒绞菍Ω咝K枷胝卫碚撜n傳統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的革新與超越,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黨的初心使命及德福關系的本質。構建“幸福育人”范式,可以從用好思政課堂、加強課程建設、提升教師素質、注重人文關懷、做好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關鍵詞:幸福育人;德福關系;人文關懷

幸福是新時代的重要價值標識之一,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培育“幸福人”,做到“幸福育人”,也應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一個重要功能和價值導向。傳統思政課普遍存在說教味太濃、實效性不強和人文關懷不足等問題,“幸福育人”范式則堅持以幸福為導向,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著眼于把思政課打造成培育“幸福人”的幸福課程。

一、高校思政課傳統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思政課在高校中的地位已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其傳統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其育人功能不能很好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吸引力不強。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按規定教材授課,不注重結合學生思想情況和心理特征,不善于增加解決學生內心困惑的教學內容,說教味太濃,導致高校思政課在整體上吸引力不強。

第二,實效性不強。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方法,不注重教學方法創新和多樣化,師生互動較少。學生參與性不強,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發揮,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無法達到應有的育人效果。

第三,學理性不足。目前我國高校的思政課隸屬于通識課程,通用教材的內容多以結論性形式呈現,再加上授課時長限制,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授課時很容易照本宣科,只注重觀點宣講,缺乏學理分析。

第四,人文關懷不夠。傳統思政課在教學方式上過于注重政治理論和意識形態的直接灌輸,在教學內容上忽視了人文關懷,也沒有體現價值觀隱性滲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更不能針對學生的心理困惑進行有效疏導和化解,這些都導致思政課難以有效滿足當前大學生的多樣化精神需求。

二、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的基本內涵與理論基礎

為解決思政課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高??梢試L試建構一種以“幸福育人”理念為價值指引的新模式,以實現對傳統思政課教育模式的革新與超越。

(一)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的基本內涵

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是一種以“幸福育人”為核心理念和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是幸福價值在教學理念、目標、內容、方法、過程上的統一?!靶腋S恕狈妒襟w現了“幸福思政”理念,以幸福為指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靶腋S恕狈妒教岢雠嘤靶腋H恕蹦繕?,與思政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一致?!靶腋S恕狈妒揭蛟臁靶腋Un程”體系,融幸福價值于國家規定教材體系之中?!靶腋S恕狈妒礁幼⒅厝宋年P懷、德行培育和智慧啟迪,注重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靶腋S恕狈妒綇娬{“樂教樂學”的過程幸福,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二)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的理論基礎

第一,“幸福人”假設。人性假設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范式,主要歷經了“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等幾個階段。一些學者在“追問生活的意義”之后提出,“人總有一死,所以幸福生活就成為唯一能夠追求的事情”(后被稱為“幸福人”假設)?!靶腋H恕奔僭O的理論淵源(即“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可以追溯古希臘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等人的思想,還有近代西方哲學家如康德、邊沁等人的思想?;谠摷僭O,高校思政課可以將“為學生終生幸福而努力”的價值理念,融入“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價值功能之中。

第二,黨的初心與使命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奮斗目標、初心使命都是立足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高校思政課立足于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和初心使命而服務,那么為學生謀幸福、“幸福育人”就應是其應有之責。

第三,“德福一致”原理?!暗赂R恢隆奔吹赖屡c幸福的統一,這是中西方哲學都包含的一個重要觀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至善即是幸?!?,持類似觀點的人還有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他認為“真正的快樂建立在德行之上”。中國古代哲學也主張“厚德載物”“夫德,福之基也”?!暗赂R恢隆痹頌楦咝K颊n注重培養大學生德行、重視人文關懷提供了重要的學理基礎。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的實現路徑

根據現實情況,思政課要達到“幸福育人”的目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用好思政課堂主渠道。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的知識和信息來源多樣化,但大學課堂依然是進行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的主要渠道。構建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要利用好思政課堂進行幸福知識講授,通過對幸福的內涵、評價標準和實現途徑等方面的討論,啟發學生正確把握德福關系的內在本質和演化規律,把幸福、至善、仁愛、平等、正義、奉獻等價值理念融入“幸福育人”全過程,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第二,做好幸福課程體系建設。建構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必須做好幸福課程體系建設,協同發揮好基礎教材、特色教材和選修教材的育人功能。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基礎教材,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必須放在課程建設的核心位置。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好學校特色課程、學生選修課程的教材編寫與融入工作,結合學校自身特色與專業優勢做好學生真善美的價值塑造工作。教師也可以根據“幸福育人”的需要,做好主題講義的編寫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以不斷充實和完善幸福課程體系。

第三,提高思政課教師素質。教育者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只有幸福的靈魂才能召喚靈魂走向幸福?!靶腋S恕狈妒揭蠼處熥约合瘸蔀橐粋€內心光明的人,用自己內心之光去點亮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鋪就其人生的幸福之路。為此,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學識素養與人格魅力,并通過教學實踐來不斷提升授課水平,進而統籌組織好“幸福育人”的理論講授與社會實踐工作。

第四,加強人文關懷和心靈撫慰。幸福不是簡單的“物質+精神”,物質的增長也并不必然帶來精神的富足?!靶腋S恕狈妒叫枰屗颊n真正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程。提升思政課溫度,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靈撫慰,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溫暖心靈、滿足精神需求、啟迪智慧的幸福享受。

第五,引導學生做好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幸福育人”范式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領悟幸福真諦,提升幸福生活的能力。為此,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明理悟道,做到“學思踐悟”相統一。

總之,構建高校思政課“幸福育人”范式不是對思政課傳統教育范式的否定,而是對其在繼承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和超越?!靶腋S恕狈妒礁幼⒅仉[性教育和間接教育的重要性,寓“政治正確”于“人文關懷”之中,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的本質與規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N].新華每日電訊,2021-04-28.

[2]蔡瑤,孫建英.通識教育視域下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可能路徑:兼論美國通識教育經驗的可借鑒性[J].教育現代化,2017(36).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24).

[4]趙汀陽.論可能生活[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

[7]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8]塞涅卡.論幸福生活[M].穆啟樂,邱羽,王彤,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責編:瀚 海

猜你喜歡
人文關懷
學校管理應重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蒼涼背后的火光——遲子建散文中的隱喻意象賞析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現狀與對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及強化對策研究
淺析突發事件網絡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
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構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