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三個維度

2022-03-23 07:14宋運忠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關鍵詞:學術報告研討班協同育人

摘 要: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從課堂教學、研討班、學術報告三個維度出發,闡述了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揮三者的不同作用,提出三者之間的協同育人是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以期為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課堂教學;研討班;學術報告;協同育人

從研究生的人才培養體系來看,研究生培養一般經過通選基礎理論課程、各培養方向核心課程的學習,然后在行業指導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專業實習、組內學術研討以及接受系列學術報告的熏陶,直至最后完成綜合學術論文??梢?,課堂教學、研討班與學術報告在研究生培養特別是在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貫穿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探討三者在研究生學術能力協同培養上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課堂教學為研究生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是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基礎的一個環節。研究生課堂教學更加強調面向學術,不能將其簡單地看作本科階段課堂教學的繼續。因而,教師在研究生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與本科階段的教學都要有所區別。

(一)教學內容

教師要將學科發展的歷史與研究方法論等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以具體的重大工程案例與經典著作或論文的研讀為切入點,這樣不僅可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系統思維、發展觀點,而且也可以及早訓練研究生的資料收集、分析、加工與綜合運用的能力,為后續學術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1.重大工程案例

重大工程案例往往是“集大成者”,是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璀璨的明珠。教師對其產生的背景、建設的過程、施工的方法、發揮的作用等進行綜合剖析,無疑會在研究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對研究生理解工程倫理、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我國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現代的探月工程,又如英國的瓦特調速器、蘇聯的人造衛星等。

2.經典研讀

經典著作或論文歷經歷史的考驗與沉淀,已經被證明是學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如李雅普諾夫關于穩定性的論文、卡爾曼濾波的相關論文等。研究生通過對經典文獻的全面研讀可起到培養正確思維路徑的作用,避免因功利主義思潮而造成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后果。

(二)教學方法

研究生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將批判性思維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善于從正常中發現反常、從常規中發現新奇、從看似失敗的立論中發現符合科學邏輯成分的能力。教師應引導研究生了解其所在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上存在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培養研究生的探究意識、質疑精神,使其逐步明白,自己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習得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同時,教師在提出那些沒有定論的問題時,要向研究生合理地介紹與該問題相關甚至相互對立的學說,并進行點撥與評述,引導研究生熟悉已有研究工作和成果,激發研究生對尚待研究的問題的興趣,使其致力于發現可能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二、研討班為研究生“增值賦能”

研討班一般是指同一導師或者同一導師組的研究生以及參加同一課題的其他導師的研究生,和參與同一課題的來自學界的人員所共同舉辦的定期的學術研討活動。這對研究生而言是一場精彩的學術頭腦風暴?!洞筠o?!穼ρ杏懓嗟亩x是指高等學校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在教師指導下,就一門課程或一個研究領域的內容有計劃地組織一系列報告、相應討論的教學形式。報告常由學生分工輪流主講。對于研討班的定義,前者的定義更為學術化,后者的定義較為寬泛。但毋庸置疑,研討班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表達能力起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一)問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出發點,也是進行科學研究的意識與動力來源,它能激發研究生的探究本能的動力,以及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通過研討班,不同成員之間的思想碰撞與交融會使得研究生更加明確問題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從而逐漸培養研究生從紛繁復雜的頭緒中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從看似雜亂無章的多種資料中歸納出新的觀點的能力,進一步訓練研究生擁有一雙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的慧眼?,F實生活中,問題無處不在,研究生身處的科研環境更是每時每刻存在問題。從系統學的角度來看,學術問題往往呈現出螺旋式結構,是環環相扣的,是在曲折中上升的。問題本身并沒有明顯的界限,一些小問題可以逐漸演化為大問題,一些小問題的解決可以有力推動某些知名問題的突破,一些大問題往往可以分解為幾個獨立的小問題進行化解。這種以小見大的洞察力,可以使研究生養成認真細致的思維習慣、見微知著的敏感科研意識,對提升研究生的學術鑒賞力、判斷力大有裨益。

(二)表達能力的培養

研討班對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表達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研究生未來的學術生涯中,他們與公眾的交流、經費申請書的撰寫等都離不開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他們在研討班上經過學習所得的理性概括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將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后所隱藏的復雜的本質揭示出來的能力,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研討班在同一問題上的聚焦與深度探索所營造的學術氣氛也是培養研究生學術表達能力的有效助力。

三、學術報告為研究生創新思維

學術報告在學術研究能力培養上區別于研討班的地方在于它的規模更大、參加人員更大眾化。學術報告的報告人往往是某個行業的名家。報告人既可以是諾貝爾獎的得主,也可以是我國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還可以是學術界或業界的青年才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邊界往往是科學探索的沃土,往往是人類解決當今世界難題的思路所在。如今,全球變暖、老齡化現象加劇等問題的解決都是需要跨學科的??鐚W科、跨時空的思想碰撞是進一步孕育研究生學術思想的催化劑,是未來研究生實現學術愿景的重要啟示。高?;蜓芯繖C構規律性地舉辦高質量的學術報告活動,研究生規律性地參加學術報告活動,有助于開闊研究生的學術視野,拓寬學術思路,培養跨學科的思維能力,提升學術研究的水平。

(一)拓寬學術思路

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各種棘手的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特性。作為引領未來的開拓者,研究生在學術上如果僅僅囿于自己熟悉的學術圈,將很難適應社會發展潮流。而研究生的時間和精力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實現在有限的時間里快速獲取其他學科或專業的知識是很多研究生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學術報告的公眾性與科普性為研究生補足這一短板創造了現實上的有利條件。學術報告人具有提綱挈領的歸納能力,具有將復雜的問題以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能力。研究生在短短數小時內就可以對其他學科或專業感興趣問題有足夠深入的了解。因此,通過定期參加學術報告獲取跨學科知識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學術水平

部分研究生從事的研究內容就本學科而言,可能在學術上意義不是太大,但跳出原來的學科來看,可能會為別的學科帶來劃時代的革新。這種例子在科學發展史上也是層出不窮的,如自動控制技術用于粒子加速器的控制催生了諾貝爾獎。此外,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有可能為研究生從事的研究內容帶來極大的啟發。學術報告人介紹的一個算法、一個實例、一個實驗設計、一個粗略的構圖、一段幻燈片上文字介紹都有可能為受眾打開一扇通往解決問題的大門。正在接受系統學習的研究生,經過對自身研究問題的苦思冥想、不懈探索,經學術報告人點撥,或將激發思維靈感,產生級聯放大效應。

四、課堂教學、研討班與學術報告三者的協同作用

課堂教學、研討班與學術報告分別在不同的維度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起到各自的作用,呈現不同層次的功能。它們在學術能力的培養提升這一目標下相統一,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研究生的課堂教學重心在于研究生個人學術能力的獲取與培養,主要關注點在于研究生個體為未來的學術活動儲備所應該具備的學科知識、專業技能和研究素養,可以大致分解為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思維判斷與分析能力、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科學研究的創造與創新能力等。研討班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重心在于團隊攻關能力的培養。團隊攻關能力指的是個體在團隊中與其他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力,包括表達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情緒控制與管理能力等。學術報告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重心在于全局意識的培養。全局意識的培養包括跨學科思維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領導力與系統思維能力等。課堂教學的基礎效應、研討班的粘合效應以及學術報告的遠程效應三者形成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三角形,穩定支撐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培養,形成相互支持、協同呼應的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基礎體系。

(一)課堂教學的基礎效應

研究生在課堂教學上進行規范嚴格的學習為研討班上的討論提供知識保證。由于研究生課堂教學采取與本科教學階段不同的教學方式、組織形式,使得經過該階段教學培養的研究生更擅于提出問題、質疑已有結論,對新的學術問題逐漸具有特有的敏感性。同時,經過課堂教學錘煉的研究生在后續參加研討班活動和參加學術報告時具有更強的自覺性、主動性以及問題意識。

(二)研討班的粘合效應

研討班在培養研究生的學術組織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學術品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研討班內不同成員之間的互動使得研究生在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與其他學術能力得到很好的展示;另一方面,通過研討班,研究生對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拓展、提煉與深化,在知識的掌握上更加精準、深刻與靈活。

從群體活動的角度來看,研究生課堂教學上所進行的群體活動以基礎知識的消化吸收理解為主,群體活動的意識定位于對同一知識的共同掌握。而在研討班的學術活動上,參加研討班的學術同伴報告的題目往往是同一方向上不同的學術角度與題目,在大的范式下是相同的,在微觀的層面下是不同的,因此在研討班內進行學術培養具備很好的辯證思想氛圍,具有和而不同的哲學意識,且和是基礎、異是目的。換句話說,研討班上的學術活動更加強調學術上的發散性與對參加互動的研究生在群體學術上的啟發性。課堂教學在特定知識上的收斂性,連同研討班在不同研究主題上的發散性在研究生學術培養的過程中通過研究生主體統一起來。沒有研究生課堂教學的深厚積淀,研討班上學術研討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缺少發散之源;沒有研討班上的發散性思想碰撞就沒有研究生對特定知識的靈活掌握與應用,舉一反三。兩者之間相互交互,協同作用,為研究生學術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

(三)學術報告的遠程效應

從學術培養的角度來看,研究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相當于從原點出發,在微觀層次上以一個較小的半徑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研討班通過其粘合效應進一步拓展研究生的知識面,相當于將研究生個體的學術半徑進一步擴大,進入到了學術半徑的介觀層次;而學術報告由于報告人的眼界更加高遠,報告內容往往會預測未來十年或二十年以后的熱點問題,且問題多處于時機不夠成熟的萌芽狀態,經過學術報告的洗禮,研究生對未來的學術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相當于在宏觀層次上又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學術半徑。

總而言之,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個人努力、導師組協同指導、學術報告人點撥三者協同綜合作用的過程。它體現在課堂教學、研討班與學術報告的三個不同層面,課堂教學上的微觀培養、研討班上的介觀啟發與學術報告上的宏觀啟發是造就一代學術卓越研究生的必由之路。因此,認真探討三個層面之間的協同育人作用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仍需要持續探索。

參考文獻:

[1]丁英宏.基于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

[2]王永飛,馬三梅.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嘗試[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

[3]肖川,胡樂樂.論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9).

[4]宋運忠.學術定向激勵下的導師組研討班模式探討[J].河南教育(高教),2017(10).

[5]宋運忠.網絡環境對控制學科教育的影響[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

[6]蔣凱.前沿報告在研究生學術成長中的作用[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

[7]葉民,孔寒冰,張煒.新工科:從理念到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

責編:泰 來

猜你喜歡
學術報告研討班協同育人
第一屆/第二屆雷達學報博士論壇優秀學術報告
周激流教授作“新一代信息技術漫談”學術報告
把握宏觀視角,突破關鍵技術一大會學術報告概要
優秀校友肖敦輝博士回母校作學術報告
“圖書館學實證研究研討班”在同濟大學成功舉辦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我們應該向香港學什么---參加香港工商業研討班感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