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學習共同體 打造化學能動課堂

2022-03-24 00:48畢明宇杜松楠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同分異構共同體書寫

畢明宇 杜松楠

新高考背景下,化學課堂如何走出學生被動接受的現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探索能力,提高日常教學質量,是教師教學中面對的重要課題?,F代教育理論提出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強調讓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以達到個體的增益。通過培養高中化學課堂學習共同體來重構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動課堂,把學生從接受型學習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參與化學學習,不僅實現課堂的學習目標,更讓學生學會合作、分享和交流,學會傾聽、關注和理解,從認知的成長走向人格的健全。

一、教學背景

化學課堂學習共同體是針對化學課堂的具體學習活動而創造的新型“課堂形態”,擁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組內分工、責任明確、共同分享為活動規則,基于學習者共同目的,建立平等、合作互助的學習關系。通過規范的運行機制與評價機制,力求做到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表達和分享,每個成員都被關心和支持,承認每個個體在學習共同體的努力,保證每個成員都有貢獻。

課堂學習共同體能夠有效增加學習實效,在組建學習共同體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分組,盡量保證每組人數相同。比如一個班級有36人,就可以劃分成9個小組,每組4人。同時還需要注意每組成員的綜合水平相近,教師可以根據成績,將學生劃分為ABCD共4個層次,每組在遵循各層次齊備的前提下自愿組合,一方面,保證學習共同體內成員間的研學活動富有時效;另一方面,自愿組合的學習共同體內成員之間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困惑,適應彼此的表達方式,有助于提高溝通的有效性。此外,在評價方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賦分,作為階段性評價的依據。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烷烴結構與相關性質后的一次探究性教學活動。通過課前閱讀資料、分析資料、提出問題、歸納存疑、驗證推理等形式的小組合作,辨析同分異構體的概念,認清可能存在的誤區,達到學生能夠判斷兩種有機物是否互稱為同分異構體的教學目標。課堂上通過球棍模型連接、碳骨架不同結構的書寫探究,建立烷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進一步明確等效氫在構建同分異構體中的應用。依托學習共同體,使學生親身體驗由實際問題到化學模型的構建,促進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進一步完善,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二、教學現場

環節1:創設情境,明確主題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來提出問題,調動學生探究興趣。如:為什么自然界中的有機物種類繁多,可達幾千萬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同分異構現象。那什么是同分異構現象呢?如何能夠準確地確定某一分子式下同分異構體種類呢?以問題的提出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場白,通過任務清單布置明確化學課堂具體的學習活動(見表1)。

環節2:依托學習共同體,完成梳理與辨析

學習共同體成員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與閱讀拓展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探究問題,各小組根據不同的組員能力,一般可采取下述兩種合作策略:

①細化拆分,讓組員選擇獲取答案,并通過互相講解與質證方式,進一步增強同組成員的探究意識,由組長以外的一名組員輪值記錄(見表2)。

②讓同組成員先給出面對問題的直觀回答,再對問題進行拆解分析,梳理出涉及的知識或原理,最后對組內成員存疑的部分提出合理假設,組內合作解答困惑,讓同組成員均有所得,獲得屬于自己的增益部分。

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帶來增值效果。在學習共同體中存在個體差異與觀點分歧,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會促進新的思考,對原有認知有增益,在傾聽其他小組成員講解自己觀點時,共同體成員會重新對自我的獨立思考進行詮釋,出現斷層、卡殼和矛盾點時,需要講述者的自我反省、補充、梳理。此外,在講解與分享同時,他人也會提出疑問、困惑或不同意見,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也能夠因角色分工帶來減負效果。

環節3:合作探究活動,在做中學

學生先通過球棍模型連接戊烷同分異構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最快的小組獲得匯報機會。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空間構型,熟練地運用等效氫理論,為解決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做好鋪墊。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碳球的選擇,讓學生書寫出分子式為C6H14的同分異構體,進而組內交流討論,確定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合作探究時,組內分工要明確,分別負責描述書寫過程、總結書寫規律、完善漏洞、記錄與匯報等工作,以此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語言表達與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上述探究活動,學生可以初步掌握書寫同分異構體的規律,并渴求檢驗自己的認知規律能否得以準確應用。此時讓學生體驗完成辛烷的同分異構體書寫,在規定時間內同組成員均完成的組獲得匯報機會,用以檢驗小組合作的效果。當小組匯報結束后,其他組可以進行補充與完善,教師可以對未獲得匯報機會的組進行追問,通過對命名的考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分異構體與命名的關系(見表3)。

環節4:變式拓展,完善模型構建

通過上述探究,學生已經逐步建立起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模型。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此類問題進行變式拓展,引導學生挖掘同類問題本質,歸納出類型和方法,形成基本的應用模型。教師在此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文本類拓展閱讀,從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為總結和描述規律做理論支撐,促進學生在變化的問題中不斷思考、分析、歸納、提升學科思維。例如,在完成辛烷同分異構體書寫后,可以追問,如果烷烴去掉一個氫原子得到烷基,那丁基的種類是多少呢?這樣的問題設置能夠引導學生向更深處思考。如果戊烷上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有多少同分異構體呢?能否梳理出書寫同分異構體的一般步驟?通過對問題的不斷拓展和歸納,引導學生抓住同分異構體的本質特征,抓住核心要素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形成解決同分異構體問題的化學模型。

環節5:緊扣主題,深入思考

最后,回歸課前的問題,烷烴的同分異構體之間化學性質相似,那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有機物化學性質一定相似嗎?能否寫出分子式為C4H8的同分異構體呢?緊扣同分異構體這一主題,持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為烯烴的同分異構體以及官能團異構的學習做鋪墊。

三、教學思考

1.從困惑出發,激發學生能動性

本節課的內容設置意在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從問題剖析到動手實踐,從歸納梳理到追問完善,希望通過圍繞學生共同困惑的同分異構體這一主題融入多項任務,通過對話、合作與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展示不同學習背景的成員各自的優劣勢,相互取長補短、鼓勵幫助,實現知識的交流與提升,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引導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的轉變,實現個體的成長與成熟。

2.由動手到落筆,內化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使用球棍模型連接較為熟悉的戊烷的3種同分異構體,感受其空間構型的變化與連接規律,真正認可分子存在同分異構現象,由宏觀到微觀,從記憶到理解,形成對同分異構體構建模型的認知,再通過不同分子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探求規律,逐步形成適用于自己的證據推理方法。

3.由個體到合作,讓合作探究落地生花

課前內容的預設緊緊抓住學生的困惑,了解學生的能力范圍,依托于學習共同體,落實小組成員的分工,明確個人應完成的任務清單與評價要求。在學習共同體的探究期間,學有薄弱的學生基礎得以夯實,學有所長的學生個人能力得以充分展現,合作意識得到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自我思考、相互分享、共同質證的探索模式。除此之外,以興趣為基、問題為引,以合作探究為主、以小組評價與個人評價為輔的學習模式,也能夠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種子,讓探究意識生根發芽。

培養學習共同體能將教師的教授轉變為學生的研學,更加關注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合作能力,更加尊重個體差異與觀點歧義,更加注重深度學習和思維培養,最終打造化學能動課堂,幫助學生走出被動接受知識的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高效學習注入能量。

參考文獻:

[1]谷力.沖突與和諧: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8-42.

見習編輯/張婷婷

猜你喜歡
同分異構共同體書寫
Unwritten 尚未書寫
愛的共同體
“換、撲、拉、插”——同分異構體書寫新招數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用什么書寫呢?
共同體的戰斗
三十六計引領 突破同分異構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同分異構體”知識解談
烴和氯代烴相關知識檢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