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分析

2022-03-27 10:36陳麗美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途徑分析家園共育行為習慣

陳麗美

摘要: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教育環境,無論是哪一教育工作對于幼兒的成長而言都有諸多幫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家園共育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它與幼兒生活、自然、文化等環境都有著直接、密切的聯系,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而如何通過家園共育加強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分析這一問題的解決途徑,以期對廣大同仁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家園共育;行為習慣;途徑分析

引言: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對于幼兒當下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對幼兒未來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有足夠的重視,并有意識地在日常的幼兒園活動中將此落實,落細。在此過程中,幼兒教育工作者還要整合家庭教育的力量,通過與家庭進行積極的溝通,開展密切的合作,實現統一思想,共同育人,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重要保障。

一、開展家長問卷調查,為養成教育提供數據參考

在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師想要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僅要全面掌握幼兒在園內和園外的實際情況,還要深刻了解家長對幼兒實施行為習慣引導教育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問卷調查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設計調查問卷時應做到考慮周全,在問卷中設計與幼兒在家所表現出的行為習慣有哪些,家長對行為養成教育有什么看法,家長具體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做法有哪些等相關問題。

在家長做好問卷調查后,教師要對問卷進行統計與分析,更全面的掌握幼兒在家的行為習慣和受教育情況。舉例說明,教師會發現部分幼兒存在以下不良好的行為習慣:1.幼兒在家比較依賴父母,不像在幼兒園一樣自主穿衣、洗手、吃飯等。2.幼兒在家的整理意識不強,玩過的玩具,穿過的衣服存在亂丟、亂放等現象。而這些孩子的家長對此的想法是:孩子還小,需要父母的幫助。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與家長進行積極地溝通,向他們傳輸幼兒在幼兒園不一樣的表現,以此說明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需要在這一階段就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家長提供相應的建議,比如說建構激勵體系,對幼兒的良好表現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促進其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同時,教師還有可能發現部分家長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教育過于嚴格,采用的方法也不夠科學等。這就需要教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探索出符合實情的家園共育對策,為接下來養成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加強家園合作交流,制定針對性的養成教育法

幼師與家長和合作交流是形成家園共育的關鍵環節。幼師和家長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只有雙方通過開展積極、有效的溝通才能夠對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實現思想的共識與行為的統一。在與家長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第一,向家長傳輸有哪些行為習慣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第二,向家長傳遞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健康、全面成長的重要性。第三,向家長滲透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有關的知識,方法等,幫助家長提升教育水平。

對于一些在認知和觀念上存在偏差的家長來說,教師首先要引導家長說出其真實的想法和具體的疑惑,不要一開始就全面否定家長,這不利于后續的良好溝通。其次,教師要為家長提供具體的建議,進行答疑解惑,以此轉變家長觀念,增強家長認同感,贏的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舉例說明,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他們自己吃東西不僅會花費較長的時間,還有可能浪費食物,所以不如自己喂孩子。對此,教師可以以行為依賴的危害性這一話題為切入點,讓家長認識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良習慣的危害。接著,教師可以說明孩子在幼兒園獨立用餐的表現,讓家長相信孩子具備這一能力。隨后,教師為家長提供建議,比如說幼兒有愛模仿的發展特點,家長可以通過與幼兒展開積極地互動,耐心地引導幼兒模仿家長吃飯的動作?;蛘呤墙處熆梢詾榧议L發送與“正確吃飯”有關的動畫視頻,幫助家長用幼兒喜歡的方式開展養成教育。相信長此以往,幼兒在獨立用餐這一方面的習慣一定會有積極的改變。

三、豐富家園實踐活動,增強養成教育的實踐效果

家園實踐活動是落實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家園實踐活動,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幼兒園可以以定期的方式開展“良好行為習慣系列活動”,比如說家庭劇比賽,收拾玩具大比拼等。以家庭劇比賽為例,這一活動主要是由家長和幼兒共同創編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家庭劇,并在幼兒園進行集中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家長提供一定的幫助,比如引導他們將真實的生活情境進行重述,知道他們修改臺詞等等。

例如,有的家庭在家庭劇中融入了“衛生行為習慣”,將自己在家中引導幼兒早起獨立穿衣洗漱,引導幼兒將包裝紙帶扔到立即同種,引導幼兒飯前廁后吸收等情境演繹出來。有的家庭在家庭劇中融入了“勞動行為習慣”,將自己在家長引導幼兒獨立整理玩過的玩具,引導幼兒幫助媽媽收拾碗筷,引導幼兒收拾衣柜等情境演繹出來。在這樣的家園共育實踐活動中,家庭用別樣的方式將養成教育成果表現出來,既有利于他們互相分享學習,也有利于教師更全面了解家庭教育實際情況,同時還能夠增進親子間的距離,讓幼兒有更多的收獲,實現強化實踐效果的目標。此外,家長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他們在幼兒行為養成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更積極的實施養成教育。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家園共育背景下能夠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實現在促進幼兒當下發展的同時,對幼兒未來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因此,幼兒園和家庭必須要對此提高重視,尤其是幼兒教師,作為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合作,是幼兒無論是在園內還是園外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熏陶。長此以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有顯著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董含珍. 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 新課程,2021,(52):125.

[2]趙英姿.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探析[J]. 當代家庭教育,2021,(28):95-96.

[3]劉玉華. 淺談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及策略[J]. 知識文庫,2021,(15):52-53.

猜你喜歡
途徑分析家園共育行為習慣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簡析指導幼師開展視唱練耳教學的途徑
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的途徑分析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家長助教對促進幼兒園課程開發的研究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之方法
當代社會背景思想政治生命價值觀探討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