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教學模式優勢、不足及策略分析

2022-04-09 18:40劉蒙宇羅倩趙丹卿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網絡教學高校信息化

劉蒙宇 羅倩 趙丹卿

摘要:為秉承教育先行,我國將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建構網絡教學模式搭建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進而緩解現存教學矛盾,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文章總結了高校網絡教學模式優勢與不足,結合實際提出教學策略,以期為優化網絡教學模式提供思路。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網絡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06-0141-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領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信息化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網絡教學應運而生。教育部相繼出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高校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據。

許多高校也基于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由于教育理念與教學設施落后等客觀原因導致師生信息素養無法與時代進程同步,網絡教學模式仍處于無序狀態,很大程度上皆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復制,停留在固有的思維與層面上。為了緩解現有網絡教學中存在的矛盾,增強學生的課程參與感、體驗感與獲得感,還需結合其自身優勢,針對現有不足提出優化建議。使網絡教學能更好實施并取得深入發展,以此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根據自身認知能力與時間安排實現個性化學習。

2 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

審視當下,普通高校校均上網課程為262.3門,比上年增加28.0門。其中,本科院校校均上網課程為345.9門,比上年增加40.9門;高職(??疲┰盒P>暇W課程188.9門,比上年增加16.6門[1]。為網絡教學模式的滲透提供了契機。在高校教學中采用網絡教學模式,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多方面的進步。

2.1 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優質課堂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有利于教師把握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系統地傳授科學知識,密切師生的人文交流。[2]但在信息化條件下,這種設計缺乏變通,過程固有程式,不重視學生主觀感受和客觀學習結果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弊端逐步凸顯。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滯后于社會發展,學生個體需求被忽視,學習動機薄弱,創造能力創新意識缺乏等。

網絡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為導向,圍繞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建構知識框架”的教學理念打造優質課堂,充分尊重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將認知沖突作為起點,喚醒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從傳統課堂中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的促進者。此外網絡的實時性、交互性及大數據的針對性能夠有效輔助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例如教師利用超星學習平臺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記錄,包括對章節、資料等任務點的實時學習,對問題的討論和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這些以數據或者圖表呈現的學習記錄能更直觀地幫助教師掌握學情,針對教學,調整進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關注實現均衡的發展以避免傳統課堂中“大鍋飯”現象。

2.2 擴大課堂容量,打造跨時空教學

在傳統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途徑單一,教室是主要的知識場所,教師幾乎是僅有的知識窗口。且面對同一年級,一本書、一套教案常被反復利用若干年,教學內容更新難以跟上社會迭代,課堂容量有限,教學易受時空限制。便利的網絡環境給知識的獲取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延伸了課堂的外延,拓寬了學生的知識渠道,豐富了教學資源平臺,打破了教學時空限制。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擴大課堂容量,不僅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信息化時代發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2]。

2.3 把握課堂節奏,濃縮課程精髓

網絡教學相較傳統教學時間縮短,要求教師更合理的設計教學,安排進程,把握節奏,濃縮精髓。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法,將教學內容細化多個具有層次性、邏輯性難度適中的多個活動元,讓學生傾聽講解后還能保持熱情能主動地完成自主學習。只有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才能心無旁騖地進入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網絡教學的過程環環相扣將課程變得更加緊湊,使得學生也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小組學習和自主學習,碰撞知識火花建構自身知識框架,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人。

2.4 適應信息社會,順應時代潮流

當今社會邁入信息時代,人類生產生活思維方式受到了極大影響,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人們體驗著掃碼支付、遠程手術、智能家具等帶來便利的同時對信息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對利用信息化手段將知識通過更便捷更高效的渠道傳播實現共建共享打造跨時空教學革新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的教育,必然是基于網絡環境更加開放的教育,是更加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多樣性的教育,是引導孩子主動探究和快樂學習的教育,是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教育,是更加強調終身學習的教育,是更加智慧的教育[3]。

3 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的不足

3.1 教育理念難以革新

回溯過去,至1978年電化教育重新起步四十余載。教學環境得以優化,教學設施日趨完備,教學資源日漸豐富,然教育理念受禁錮之深延續之廣難以革新。使得信息化環境下蓬勃發展的翻轉課堂、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新興模式仍留有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甚至成為傳統課堂的翻版。賡續傳統認知學習理論為導向,教師為課堂教學中心,采取“填鴨式”手法將知識細化為教學目標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體驗不佳,甚至倦怠; 而教師因思維定勢,也會覺得網絡教學的準備過程過于復雜,嚴重阻礙網絡教學的開展。

3.2 教學氛圍難以凸顯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師生處于同一空間,行為透明,共同營造了能夠催生從眾與競爭效應的教學氛圍,使得教室成為高度自律的場域。但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的時空分離,教學互動、行為反饋延時,心理感受難以同頻共振,缺乏學習團體帶動,教學氛圍難以凸顯,教學環境無所約束,對學生的自覺自醒提出了新標準。

3.3 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依托網絡展開的教學對硬件設備及網絡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26.1臺,比上年減少0.9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6.2臺,比上年減少0.4臺;高職(??疲┰盒?5.6臺,比上年減少1.9臺[1]。教學設備并未為隨招生規模擴大而增加。其次由于網絡卡頓設備老化,教學資源有聲無畫、有畫無聲等意外頻頻出現。較之傳統的面面相授,教師對課堂的掌控程度受限,權威性被削弱,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也是網絡教學模式舉步維艱的困境所在。

如何摒棄網絡教學模式弊端,結合教育信息化環境,發揮其優越性,活躍固有教學設計,探索網絡教學模式,創新傳統教學模式,維持高校人才輸出與社會實際需求的生態平衡開辟出一條新的教學道路是亟待解決的。

4 信息化環境下網絡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要求,滿足教學對象的實際需要,重點在于緩解現有教學模式的矛盾,如“填鴨式”被動學習、教學資源良莠不齊和過分關注終結性評價等。因此在教學的內容設計、安排、組織、發布和傳播的過程中,要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認知的主體地位,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依托網絡教學中豐富的學習資源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各方面能力。

4.1 革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個性化教學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告訴我們,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具有主體的需求與責權,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落實到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信息時代大數據所帶來的便捷,有針對性進行個性化教學,做到有重點有難點同時也要留有疑惑,使學生達到對知識“一知半解”的最佳狀態保留學習熱情。讓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認知經驗構建屬于自己的認知框架,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均衡發展。

4.2 烘托教學氛圍,豐富教學資源平臺,實施多元化教學

在網絡教學過程中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實地教學場景,營造真實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參與感、體驗感與獲得感,恰當利用從眾心理,喚醒學生競爭意識。其次將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與篩選后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管理系統進行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收集篩選教學素材,獲取并發布教學資源,與學生實現不見面的信息交流。學生可以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地點,還可以自主獲得課堂教學所需的背景資料,與小組同學討論后,在線提交討論意見[2]。實施多元化教學,告別了教師的單方灌輸,豐富了教學資源,活躍了課堂形式,師生信息素養大大提高,網絡教學模式優越性得以凸顯。

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間各大高校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的教學資源平臺成為線上教學有序開展的堅實后盾。國家開放大學免費向全國中小學、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提供“云教育”“薈學會”“學銀在線”等學習平臺,配套網絡思政課程和3000余部數字教材;上海交通大學通過直播、錄播、慕課、研討等在線教學模式,利用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在線學習管理系統、慕課在線教學平臺等,實現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全面“線上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依托“AI實驗平臺+互聯網智能教育”資源,通過云服務遠程訪問實驗室真實硬件設備進行實驗,并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借助AI助手交互,打造實驗互動全新模式。同濟大學先后開發基于ZOOM會議系統的云課堂和基于開源軟件Canvas的線上教學管理平臺,組建本科、研究生和繼續教育三支工作團隊,保障疫情期間3萬余名師生線上教學活動[4]。

4.3 提升教學效果,優化教學測量評價,實施科學化教學

應用網絡教學模式,要求高校提供高質保量的硬件設備,爭取做到與高校招生規模相匹配。網絡環境建設也需跟上社會迭代,做好斷網、卡頓時的緊急預案。同時要求教師進行多維度備課,如出現有聲無畫情況,可利用聲音代替畫面。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保障教學效果。例如組織教師開展線下備課和技術實操,創造條件模擬授課,做好突發故障處置預案,為網絡教學提供堅持保障。還可以成立教學督導團,堅持從課堂督導、調查反饋、教學服務等方面入手,保障網絡教學質量[4]。最后改良現有的教學模式中,通常以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方式對學生該階段的學習進行測量評價,衡量學習者思想與行發生的變化,判斷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差距,為后續教學開展提供依據的做法。這樣的評價方式過分倚重最終結果,極大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另外終結性評價的偶然性還可能存在對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自信心自尊心的打擊。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評價體系必然要有所改變。教師要結合教育現狀的變化重新構建一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合理、全面、多元的綜合評價體系,從而更好地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目標[5]。

例如在實施網絡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科性質與學生特點建構合適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如表1),使教學評價更具個性化更能發揮導向用;同時重視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結合,有效避免“一錘定音”的偶然與誤差,使每位學生的日常努力都能得到反饋,更好發揮教學評價調節功能;最后教師還需要綜合多種評價方式增強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例如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三者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更能凸顯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如表2)。

4.4 密切線上線下,及時課程反饋,形成教育合力

誠然,網絡教學可以引導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個性化自主學習為主的新興教學模式轉變,而且在2020年疫情期間網絡教學憑借自身優勢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各級各類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在常態教學下,網絡教學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獨立存在,需兩者相輔相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相得益彰。這是因為網絡教學模式盡管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實現跨時空教學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然而同時教學互動、行為反饋延時等不足也是客觀存在的,需要線下教學密切配合加以克服。

例如教師課前可以在超星、云班課等平臺上上傳學習資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前把握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師也可通過平臺了解學情,為后續針對性教學提高效率實現翻轉課堂奠定基礎。課中通過希沃白板展開互動式教學,利用其中班級用優化大師、課堂游戲活動、思維導圖、放大鏡和聚光燈等功能優化課件,還可以運用簽到、選人、搶答、討論和測驗等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活躍課堂氣氛。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發布作業與討論,待所有同學提交完作業和發布觀點之后,能夠實現相互查看和閱讀,取長補短;還可以針對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痕跡及線下教學中遇到的疑難為學生進行二次梳理及時雙向反饋彌補知識短板。

5 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重點,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地位,將深刻變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肩負著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的歷史使命。[6]在此背景下,高校網絡教學模式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豐富了教學資源平臺促進共建共享,同時提升了教學測量評價水平,為教師更多地關注過程性評價提供了考量依據,進一步推動了高校的教學改革。 因此,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充分發揮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持續推廣應用網絡教學模式,為努力培養國家現代建設緊缺的高端人才,高質量發展教育先行,實現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育概況——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R].(2020-08-3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2008/t20200831_483697.html

[2] 王玲,溫勇.教育信息化與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141-143.

[3] 雷朝滋.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智能時代教育新征程[J].人民教育,2019(2):40-4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動求變 化危為機 以非常之舉推進大規模線上教學——“教育系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系列之三[R].(2020-07-06).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007/t20200706_470596.html.

[5] 鐘飛鳳.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建筑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創新[J].教育與職業,2020(3):108-112.

[6] 何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平臺的設計研究[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15(2015-11-01).

【通聯編輯:王力】

猜你喜歡
網絡教學高校信息化
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環節設置小議
高職院校開展基于云平臺網絡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基于移動學習的自動問答系統設計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