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雨課堂在高校數學教學實踐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方法與思考

2022-04-12 08:11林琳
成長 2022年4期
關鍵詞:雨課堂反思教學實踐

摘 要:本研究基于雨課堂該信息化平臺設計相應的高等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方案,以本校財經管理學院和物流工程學院部分班級為研究組實施教學,另有對照組班級進行常規課堂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教學實施一段時間后,通過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獲得有關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的一些數據和評價,總結這些教學方法的價值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雨課堂 數學 教學實踐 翻轉課堂 方法 反思

1 綜述

“雨課堂”是一款旨在對師生形成聯接的具有混合式教學功能的智能終端產品,其本質為一個PowerPoint插件,老師或者學生只需要通過互聯網下載此插件,就能夠在電腦上通過PPT等,將互聯網視頻、MOOC視頻等視頻資源插入其中,并進行分享。雨課堂具有各種功能,比如彈幕、在線答疑、大數據分析等,這些功能的有效運用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高,通過老師分享的學習素材,學生可以利用各種碎片化的時間自行安排時間進行學習。

“翻轉課堂”也可以稱其為反向課堂,其以“先學后教”區別于其它教學方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課堂內翻轉”,指的是老師將教學時間進行分解,利用其中一部分的時間由學生自行對教學視頻實施觀看,而另一半時間則由學生通過分組討論、邊學邊練等方式,完成老師提前設計好的各項任務,在此過程中,老師需進行全程的同步引導,并且以學生的具體狀況為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調整;另一種是“課堂外翻轉”,指的是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通過觀看老師提供的教學視頻進行自學,并且把自學過程中的問題帶到教學課堂中,利用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 開展教學實踐的背景

經過對我校師生的訪談交流,筆者了解到翻轉課堂已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到,尤以人文、英語居多。師生反映,通過課堂翻轉,學生對課堂比較有主人翁意識,參與感強烈,課堂興趣更濃厚,但學生偶爾也有“啃不動”的感覺,仍然需要有老師專業指點。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推進,如今絕大部分課堂上已經有了多媒體、智慧終端的身影,相當多的老師已經接觸和使用上雨課堂或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輔助終端。比如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由于網絡課程的居家學習方式就使雨課堂得到了很大的推廣。

因為“雨課堂”將教學工具巧妙地融入PPT和微信,同時通過靈活的課前預習、快捷的課上測驗、完善的作業題型,并通過彈幕、投稿、視頻回放等方式,采集完整的數據,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交互??梢哉f,雨課堂本身就是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

此外,我校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不高,一般每個班僅有幾個學生能夠潛心聽講,大部分學生能夠按照規定完成作業,但基本屬于被動式完成任務。課堂重要知識點講完、典型例題能做,除此以外不能夠安排發散思維、進階提升的題目,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繼續探求的欲望,能完成必要考點知識的掌握就夠,難以舉一反三、活學善用。這種差強人意的學習現狀難以響應“數學為專業服務”的號召。

基于以上現狀,筆者認為,如果借助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只是進行一個視頻、圖片、聲音等信息源的展示,或者課堂只是“師對生”的輸入,缺乏“生對師”的反向輸出,即缺乏交互,那么這不是通過信息化提升教學效果的真正價值所在。真正的信息化教學,就是應該要借助智慧終端,實現“人機交互”“師生交互”“課上課下交互”的課堂反轉,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去尋求學習的方法,去探索知識,去將知識得以內化和應用。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思考怎樣設計出一套具有一定程度可復制性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于數學不排斥、樂意學、主動學,能夠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在實踐中去自由鉆研,能夠讓學生除了提升考試成績外,還能拋棄被動式灌輸的學習習慣,獲得終身主動式探究的學習精神。

3 教學方案的設計

課堂翻轉是形式,雨課堂是工具,教學的實質仍然是內容。怎樣將計劃的授課內容以學生樂于學習、易于接受的方式設計到教學活動中,才是此次教學實踐的重點。

筆者依據所授課學院《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選擇了重難點知識比如“導數的概念”“復合函數求導”“函數的最值及應用”“邊際分析”“彈性分析”為主要實踐內容,設計了基于雨課堂又結合授課題目知識特點的翻轉課堂教案。

總體設計思路是:

首先,每堂課認真設計合理的課前導學知識,并錄制預習視頻,發布自學任務,讓學生對一堂課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其次,編排引導式的課堂討論題目,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能動性,發揮教師的導師角色。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后總結和反思,對一堂課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梳理和內化??偟膩碚f,是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反思相結合的過程,力求師生教學相長。

3.1 案例一

在《導數的概念》一節知識中,要讓學生理解抽象的導數概念,明白“瞬間變化率”在其中的意義,設計了翻轉課堂教案。

(1)發布先導知識,讓學生結合過去所學直線運動物體中“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問題,體會兩者的區別,帶著極限思想體會“極短時間內的平均”與“某一時刻的瞬間”的聯系。

(2)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進入課堂,從老師給的課堂引例“跳傘運動員打開降落傘后第n秒末一瞬間的下落速度”問題,進入探討,老師引導學生從極限思想去感受“瞬時速度”,即“位移的瞬間變化率”。

(3)老師以引例為基礎,給出導數的概念后,學生結合公式進行交流與提問,老師指導,給出導數概念的“三部曲”——增量、比值、極限。

(4)學生自行思考、內化、總結,以老師課堂給出的練習題為依托進行強化訓練,鞏固以定義法求導數的方法,教師進行答疑和指正。

(5)課后作業,學生發散思維,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瞬間變化率”其實就是導數,以此反饋學生對導數的理解是否準備和深刻。

3.2 案例二

在任教的財經管理學院,導數的知識要與相應的經濟案例結合起來?;趯档膽弥R設計《彈性分析》一節課的翻轉課堂教案:

(1)先導知識設計微課“彈性的概念與經濟意義”,學生觀看視頻并自行理解。

(2)留下思考問題:“以下哪些商品促銷會更加吸引你購買?時尚服裝、滑板、鮮花、零食、化妝品、游戲機、衛生紙、書籍、大米、嬰兒奶粉……等?!备惺芷渲袃r格與需求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3)課堂內交流課前問題,老師給出“不同的人對不同商品因價格變化導致的需求變化的強烈程度不同,也叫做敏感性不同,這便是商品的彈性”的知識。

(4)結合幾道難度階梯式遞進的實例題,比如高檔手提包、衛生紙等不同商品如何定價的問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學生反饋、教師總結、學生內化等環節讓知識滲透。

(5)留下課后實踐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某商品的一年銷售數據為基礎,學生借助計算機擬合該商品需求價格函數,并求出相應的需求彈性,并闡述其經濟意義。

整個設計環節教師的理論講解較少,知識滲透進案例和互動對話中,學生的討論與反饋主要借助雨課堂平臺,教師可以及時獲得全部學生的反饋,包括課前、課中、課后的反饋,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4 評價方法與實踐成效

教學設計在相應班級開展實踐后,主要通過不斷觀察并進行師生訪談,最后進行問卷調查獲得研究開展成效的評價。

4.1 觀察

一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的困難、學生接受度怎樣、哪里還需要改進等等,這些問題既需要教學實施者的體會和觀察,需要教師和學生在過程中反復溝通。

在設計“導數的概念”的前導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導數”與“瞬間變化率”的關系,引入了學生在初中物理里常見的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環節思考問題清單上的引導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討論:

a、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關系和區別?(實際問題)

b、割線斜率和切線斜率的關系和區別?(幾何問題)

c、以上兩個問題有沒有本質的聯系?

同學們以初中物理知識為基礎,回憶在速度問題上平均和瞬時的區別;又以函數圖像為切入點,從幾何角度理解割線斜率和切線斜率的區別;最后思考這兩個問題跟導數的關系。由于每個同學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不一樣,這里就有基礎好的同學先領悟并分享,基礎差點的同學提出問題并傾聽,整個討論環節較為熱烈,教師僅在期間發揮答疑、點撥的作用。

4.2 訪談

電商班有一位同學,在剛開始的數學課堂上每節課都是直直坐著,不講話,但也對老師提的任何問題無動于衷,課堂練習從不參與,課后作業敷衍了事。后來課堂翻轉后,這位同學在小組的帶領下開始認真提交雨課堂的任務,作業質量開始提高,在課堂上發布投票、小組討論等任務時,也開始積極參與。在“彈性分析”那次課后,授課老師找他交流說到“你現在課堂表現進步很大”,他說“數學本來我是聽不太懂,但是小組討論有人帶頭,多少能聽懂一點就提交一點”“我不喜歡站出來回答問題,但是那個投票很有意思,選一下我也可以看看結果,說不定我選對了呢”“今天這個彈性我都聽懂了,剛才他們討論價格、銷量的時候,我覺得跟我們專業(電商)還比較相關,就一起討論了下,后來你再講知識點,我一下就懂了!”

從這些觀察和訪談,能體會到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4.3 問卷

在期末考試前對學生發放數學學習興趣調查問卷,獲得研究對象是否提升學習興趣的統計數據。

通過問卷星系統向授課班級學生發放學習興趣調查問卷,了解各組研究對象在學習興趣方面的整體表現,得分越高表示越有學習興趣。問卷回收了481份,其中有效問卷422份,A研究組101份,A對照組105份,B研究組86份,B對照組130份。

通過統計,A、B兩個專業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問卷得分均值見下表1:

可見,兩個專業的研究組在開展了翻轉課堂教學后,學習興趣得分均值均高于對照組;且通過方差檢驗,得知該得分均值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5 總結與反思

本次教學實踐體現了一些實際的成效:

(1)學生不管是課前、課中還是課后的參與度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課堂內的活躍度也提升了不少,有熱烈的討論,有積極的提問與大膽的質疑,感受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的提高。

(2)課堂上有思想的碰撞,有知識的交流,打破了以前數學課堂上老師死板講、學生被動聽的消極氛圍。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不時有學生主動帶著問題來求助老師或者學生組內討論得不可開交,感受到了學生探求的欲望。

從以上現狀可以看出這次的教學實踐是有很好成效的,也說明結合雨課堂這樣的信息化終端進行翻轉課堂授課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

基于這次教學實踐,筆者進行了以下總結:

(1)在高等數學這樣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理論課上,教師可以結合雨課堂等現代化信息平臺和手段,讓傳統講授課變得更加交互,這樣的師生溝通不僅是課前、課中和課后,還可以是線下和線上相結合,時間、地點靈活,隨時互動,知識傳授更加直接和高效,教師也可以靈活運用其他信息化手段,比如超星學習通等,要學會與時俱進。

(2)在使用雨課堂的時候,會對教學素材和資源的時效性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不時按照量化獲得的學生學習情況,對后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進行及時調整,而不是按照既定模式一成不變進行教學,這就對教師的教法靈活性有一定要求。

(3)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環節多下功夫,認真打磨,設計出適合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模式的課前導學、課堂互動環節,幫助學生提升課堂主人翁意識,而不是被動等待被動灌輸,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

(4)每一種教學模式對每一個學生的受用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覺得翻轉課堂好,有的學生也許覺得傳統授課好,有的學生覺得翻轉課堂雖好但是有待改進和提升。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獲取反饋,因材施教,不能以偏概全。

(5)不論是雨課堂的課內外資源制作、上傳,還是翻轉課堂課前導學視頻的搜集或制作,都需要教師花較多時間在課外完成,這無疑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如果每堂課都高質量的設計,這確實是個難以堅持的任務。一次教學實踐可以力求精良,每天每節課的常規教學如何確保質量呢?這確實需要尋求一種平衡,既是教法與學法的平衡,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一種平衡。

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比如:

(1)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模式只采用了較為主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客觀成效暫未納入評價體系。所以教師要充分、靈活運用教學過程中的一切動態評價,盡可能客觀地進行評價,不能以偏概全。

(2)雨課堂是一種信息化平臺,這樣的信息化平臺本身也處在自身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樣的信息化手段,彌補傳統課堂缺失的交互性,但同時又不能完全依賴這樣的平臺,教學的手段最重要的還是“教法”,沒有雨課堂,還有云班課,還有學習通等多樣化的其它平臺。教師最主要還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運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呈現一堂課,而不是僅僅利用信息化手段將課堂變得花哨。

(3)探討翻轉課堂的實施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教學設計是為重中之重。通過研究看到一定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之后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了提升,那么如果教學設計再精益求精,效果會否更好?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最好的,這個沒有標準,也沒有答案。所以,本研究還遠遠沒有結束,后面筆者將繼續探究。

翻轉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對于學生,該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主觀探索的學習熱情,培養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這些素養即使在學生日后步入社會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對于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教學,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和水平,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專業水平和與時俱進的學習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連會書.基于翻轉課堂的高等數學教學[J].教學前沿,2020.

[2] 江萬滿.翻轉課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的思考[J].菏澤學院學報,2019.

[3] 汪思園.基于雨課堂APP的高校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8.

作者簡介:

林琳:(1985.12—),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雨課堂反思教學實踐
雨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雨課堂在經管類本科經濟法教學中的微應用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