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園一院”模式下汽車制造專業實踐性教學實施

2022-04-18 08:14宋林
時代汽車 2022年8期
關鍵詞:工學交替實踐性教學校企合作

宋林

摘 要:國發[2019]4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的具體指標指出,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本文基于學院“一園一院”創新辦學模式下,以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為例,研究在開展實踐性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生產實習標準、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的制定,在專業教學中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校企加強深度合作,實現雙元育人。

關鍵詞:一園一院 工學交替 實踐性教學 校企合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對接工業人才培養和成都制造2025規劃,并創新提出實施“一園一院”工程,對接產業鏈規劃7個專業群并組建二級學院,走進相應的產業園區(大型企業)創建特色分院,出臺“一園一院”工程人才培養實施方案,與產業園區全面深度對接,通過政府、行業、學校和企業共同推進學校與園區內企業利益融合、制度融合等方面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1 “一園一院”模式下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

根據學院“一園一院”的發展規劃,借鑒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圍繞“以產業鏈為導向的集群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理念和要求,服務地方經濟,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自專業成立以來,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以下簡稱汽制專業)與整車制造企業、零部件制造企業開展合作辦學,通過廣泛調研,聘請專家充分討論,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構建了“行業引領、校企輪崗、工學交替”(圖1)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2 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關系到“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在對整車制造企業、零部件制造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對整車和零部件制造的相關崗位群的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確定專業學生需要獲得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并以此為依據對課程進行調整、設置。充分貫徹成果導向(OBE)理念,合理處理整體和局部、共性和個性、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深入研究本專業課程組合的范圍、方式和類別,分析專業內課程教學內容的共性和個性,采用了“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見表1)?!捌脚_”課程即公共基礎平臺課和專業基礎平臺課,主要培養汽制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文化知識和數理邏輯,同時又足以支撐汽制專業方向模塊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公共基礎平臺課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專業群基礎平臺課又包括理論基礎知識模塊和基礎技術技能模塊,前者側重開設以基礎知識傳授、理論或理實一體為主的課程,后者側重開設以技術技能傳承、實踐為主的課程?!澳K”課程即專業方向模塊課、專業拓展模塊課和素質拓展模塊課,用于培養汽制專業學生崗位職業能力,促進職業持續發展。

3 專業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執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嚴把課程標準關口,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為服務現代制造業提供制度保障與人才支持。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標準的編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行業企業的要求,確立素質、知識與能力目標,融入“工匠精神”,針對職業崗位(群)選取實用的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對接,基于實際工作任務,做到實用、夠用,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理虛實一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等多方面實現積累。

4 生產實習標準

生產實習是高職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教學生產實習,了解企業的運作、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熟悉汽車制造四大工藝、制造流程;掌握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及核心技能;養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的職業精神;鞏固專業基礎知識,為后續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就業能力。生產實習標準從實習目標、實習時間安排、實習條件、實習內容、實習成果、考核評價、實習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規定,深入推進工學結合,突出工作實踐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長的重要作用。

5 管理制度

為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保證教學生產實習規范有序開展,培養“道德素養優秀、品行端正、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級技術人才,在學院領導的指導下,成立實踐工作管理機構(圖2),負責實踐工作的指導、管理和實施,保障實踐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實踐工作小組,負責本專業實踐工作的組織和實施,按照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制定實踐教學標準、實踐報告、實踐考核標準、實施計劃,落實成績考核和工作總結等,選派跟崗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踐計劃并達到預定質量要求,與實踐單位保持聯系,聽取學生的思想動態,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每一項問題。

6 考核制度

“一園一院”創新辦學模式下開展教學生產實習,由校企雙主體參與教學管理,考核標準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把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與企業對員工的考核相互融通,實現雙元育人;企業、學校、學生三者均參與考核,其中企業導師的評價考核占首位,由跟崗教師、專業教師、輔導員構成的校內指導教師考核其次,并加入學生自評,形成“學生自評+企業指導教師評價+校內指導教師評價”的多元過程性評價方式,根據學生在生產實習期間的綜合表現、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質量、學生編寫的生產實習報告的質量進行評分,最終將評價結果按規定權重換算成該門課程的總成績,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效果、職業素養的養成,提高綜合素質和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實踐性教學,既是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技能的重要途徑,“一園一院”模式下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線、設備、管理體系等資源,學生全員全時參與,為本專業課程的開設、課程體系的構建、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支撐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柯玲.以產業鏈為導向的集群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7):5-11.

猜你喜歡
工學交替實踐性教學校企合作
“工學交替”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課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反思
試析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性教學提升小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三環滲透三段交互三實體驗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務外包為特色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