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獨立不倚,微笑地走向你

2022-04-21 21:24黃莎莎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關心交流微信

黃莎莎

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息:老師,麻煩您跟我孩子說一聲,我給他在門衛放了東西,下課后去取一下;老師,麻煩您轉告我家孩子,天冷了,讓他穿上秋褲;老師,我發現孩子最近心不在焉,可以跟你通話嗎……更有不管是否為休息日還是晚上,直接微信或電話“轟炸”的家長。

這讓我沉思。在手機使用越來越方便,微信利用越來越頻繁的今日,諸如此類事件層出不窮、比比皆是。這真的是關心孩子,為了孩子們好嗎?

進入初中的孩子,慢慢地會顯露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對父母老師的有些觀點表示不認可;追求獨立自主的人格;想要遠離父母,擺脫約束……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還是有很多孩子非常享受離開家庭、離開父母懷抱、融入班級學校這個大集體的過程,這中間有不少孩子完全可以真正做到心理上的“斷奶”。他們甚至是不太希望家長一直和老師交流,特別是可能會暴露自己缺點的交流。

作為家長,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微信、電話等交流方式確實有其便捷性,但同樣存在著不足,我們要采取的是可以走進孩子內心、孩子喜歡愿意的交流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參照我們家長的喜好,把構建和諧家校關系的希望都寄托在虛擬的網絡平臺上,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作為家長,對自己的定位要準確,該放手時要放手。家校聯系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可以獨立不倚,微笑地主動走向你。

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學著慢慢放松你手中緊牽的風箏線,讓你的孩子越飛越高,自由快樂地去擁抱廣闊的天空,沐浴溫暖的陽光吧!

縱觀這幾年信息高速發展下的班主任工作,我仍堅持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比較反感單純用文字、微信跟我溝通交流孩子學習生活情況的方式。雖在工作中有困難,有困惑,但我更堅持以下幾點。

一、原則在前,有“法”可依。

這里的“法”,指的并非是法律法規,而是我和家長之間的一種不成文的講誠信的口頭約定。每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抓住第一次家長會的契機,和家長們“約法三章”:有關于孩子的任何學習生活事情,歡迎大家親自來學校與我們老師交流;如果非要用電話或信息等方式,請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班時間,不要選擇周末休息時間;如我未及時回復電話或信息,說明我正在上課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請耐心等待。

現在的很多家長朋友,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培養,有些家庭甚至連分工也非常明確,媽媽是全職,所有的重心就圍著孩子轉。一對一,可能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墒俏覀兘處?,往往是一對幾十,還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各種學?;顒右约笆屑墭I務競賽等,體力和精力實在有限,確實會有“不及時”“不全面”的時候。所以在一開始就有約定,既不會讓家長誤會,同時也可以更加全面地安排事務。而且,最重要的是,原則在前,人人了然于心,有“法”可依,避免了不必要的誤會。

二、關心在線,有“情”可循。

家長既然鄭重地、以完全信任的姿態將他們家最重要最寶貴的“物品”交到了我手上,我同樣要以負責的、誠懇地態度去回報他們的信任。因而,孩子在校期間,作為班主任,更會像媽媽一樣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吃飽睡好穿暖;我也會像朋友一樣去關心他們,靜心聆聽,耐心指導;我更會像長者一樣關心他們,失敗時給予鼓勵,迷茫時給予指導,快樂時給予掌聲……情之所至,讓關心不掉線。

隨時留意孩子情感、心理的細小變化,明察秋毫,排憂解難;隨時關注孩子們的學習上的波動起伏,查明原因,無私幫助……在耳目所及范圍內、力所能及能力下,以真情去了解每一位孩子,關心每一位孩子,我的真情肯定會換來孩子和家長的真心。

三、溝通在后,有“理”可尋。

教育過程,并不可能會是永遠完美的,也會遇到非常棘手的難處理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特別是在這個信息過于透明的社會,如果從他人口中聽到自己孩子的事情,倒不如我直接與家長溝通,坦然面對。我一般采取當面或電話溝通方式,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陳述客觀事實,也以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積極地和家長探討事件的性質和處理方式。

對于孩子的事情,老師和家長永遠要站在同一條戰線,是攜手并肩、一路前行的摯友。好朋友之間,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用語言來溝通的呢?只要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客觀公正,言辭懇切,有理有據,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我想作為家長,肯定也是心悅誠服,積極配合,更能防患于未然。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獨立、自信、有責任擔當、遇事能獨當一面、果斷處理的全能型人才。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生活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試問:如果我們一直抓著孩子的手不放,一直將他置于環境優渥的境地,他該如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需求。反觀社會大環境,為什么經常聽到“媽寶男”之類的詞語,說到底,就是父母過多的安排、孩子過分的依賴造成的。

父母,終將隨著歲月慢慢老去,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他的一生,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由他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作為家長,能留給他們的最重要的財富是什么呢?是房子?是票子?絕對不是!我們可以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就是孩子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形成,將來可以獨立自主地適應社會。

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永遠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堅實的后盾,最明亮的指引燈。如果兩者合力,將會使孩子的前行之路更加寬廣,更加有意義,充滿趣味。

親愛的家長,請放心將你孩子的其中一只手交給我,我會緊緊握住他的手,幫助他成為一個獨立不倚,微笑走向你的孩子!

猜你喜歡
關心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如何面對“貼上標簽”的關心
你的關心會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交流平臺
微信
交流平臺
關心
微信
微信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