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德育滲透

2022-04-21 03:36劉修剛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教學滲透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

劉修剛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比較獨立,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這個階段進行德育和法制教育,對促進我國的道德、法制建設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對教材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又要通過德育的方式將理論知識靈活地轉變為個人的道德行為,在價值導向和個體自覺建構的辯證統一中,以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德育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

引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要求。初中生在青春期思想和個性上都比較成熟,但他們也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對父母的教育無動于衷,特別容易被外界的不良影響所感染,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此,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必須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識。

一、在道德與法制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基本意義

首先,它能夠豐富和充實學生的情感經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動力保證.在中國傳統的道德與法學課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對單調乏味,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口頭的方式將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通過口頭傳達給學習者,而學習者則主要依靠死記硬背,對知識本體論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但是,在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下,傳統的教學觀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由傳統向道德、法律的滲透,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更注重現代社會的發展,更好地了解社會的變化,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怎樣合理地利用自己所得到的經濟和社會的權利,怎樣才能保證公平。,通過對德育的滲透,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了解很多真實的生活事例,加深對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有助于指導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保持端正積極向上的教學心態.在傳統的道德與法律教育中,學生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死記硬背,卻始終無法找到最關鍵的部分,只能按照老師給的"重點"來背誦,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教師的積極性也會降低。教師要主動地融入和融入傳統的道德教育,注重和培育學生的社會主體性,并通過與現實生活中的新聞事例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分析、體驗。由于學生的情感心態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所以老師必須主動、合理的指導學生,使其樹立端正的社會主義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而進行主動、健康的發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現狀

1.應試教育思想嚴重

因為初中教育中的法律知識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上,再加上學生們的升學壓力,很多中學都沒有開設法律課程,也沒有專門的教師來教授法律知識,所以,人們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這就造成了現在許多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在學校里的法制氛圍還不濃厚,雖然新的課程內容豐富了一些,但由于教師在思想和方法上的落后,使得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成效并不明顯。另一方面,教師的課程觀念未能與時俱進,積極創造,致使許多初中生未能充分認識到這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成效,從而導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施。

2.培養途徑過于單調

由于傳統的教育方法落后,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口語化現象嚴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道德與法律教育必須在此基礎上滲透德育,不能以教科書為載體,將書面的理論知識僵化地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教學活動化、形象化,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生的認識,從而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然而,當前我國中學德育與法制課程在德育知識傳遞、德育實施上尚不完善,且缺少實用的德育方法,學生雖能機械地背誦有關的倫理觀念、法規條文,但在實踐中不能將其應用于實踐,因而喪失了德育與法制的真正意義。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策略

1.結合德治課程實際確定德育目標

《新課標》表明要在中學階段,要把法制和道德教育與德育結合起來,使其逐漸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正確的情緒、正確的態度。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是相通的,所以我們可以在具體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進行滲透,以促進德育。

2.以傾聽為中心的道德教育

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分子,學生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員,聽、讀信息是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能對身邊事、天下事有認真傾聽、有深刻感受、認同國家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念,才能保證德育的實施。

此外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滲透教育。在教學中,要堅持師生平等,轉變教師對教育的優越性和地位,更新傳統的灌輸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用積極、陽光的目光看待學生,用友善的語言和大方的形象去接近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增強道德法制觀念,教育學生謹言慎行。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積極地引導學生成長為有良好品格、品德高尚的公民。在課堂上,老師要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強化師生間的交流,以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律的興趣。

3.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提高自身道德素質

老師的話語和動作都是教學的一面鏡子,由于平時老師與學生聯系的非常多,所以不少學生都對老師產生了某種敬畏的心態,并覺得老師的言行都是正確的,所以,很多老師在上課時的動作和話語就會直接深遠影響學生一輩子,所以身為初中道德和法制教員必須要在平時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形象,每一位人的形象都包含了話語、動態、衣著等,還有老師在課堂中的認真工作作風都是教學的楷模,老師必須要從嚴規定自身,在學習者心目中樹立好的藝術形象。還有老師的話語也很容易影響學生,成為學習的一種特點,老師語氣的抑揚頓挫可以影響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情感變化,讓學習者去觀察和效仿。比如,老師在講授"友誼的天空"一時,要透過自身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讓學習者意識到和老師之間建立良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以及與老師友誼對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

4.優化教學手段方法,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道德與法制課程中,有很多需要學生背誦的內容,但這種單調乏味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靈活地應用課本中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運用現在比較流行的多媒體,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進行可視化,使學生在課堂上運用更為輕松、愉悅的方式,快速地投入到課堂中,掌握相關的知識。

結語

在初中法律、道德教育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主動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并對其進行詳盡的闡釋。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自覺的體驗和領悟,使他們在接受法律、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郭金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析[J].好家長,2018,4(15).

[2]趙思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滲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初探[J].高考,2017,6(21):189-190.

[3]肖祥連.初中道德法治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探究[J].好家長,2018(22).

猜你喜歡
教學滲透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