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探索

2022-04-21 14:45黃海萍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47期
關鍵詞:創新路徑作業設計雙減

黃海萍

【摘要】落實“雙減”工作的全面推進,教學面臨著更加重要的挑戰,對課堂教學質量、作業的設計、校內活動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探索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政策;作業設計;創新路徑

“雙減”政策下,如何“減負增質”,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作業設計多樣化;二是作業設計生活化;三是作業設置應強調學習者的多種感官體驗。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更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參與性。這并不意味著要直接深入地直擊知識點或難點,而是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探索活動,來啟發學習者主動探究的愿望,并引導學習者運用已有基礎知識和經歷開展探究式學習。如果學習者能帶著主動的情感“愿參加”,借助已有認知經驗“能參加”,借助多種感官或行動“真參加”,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則能真正發揮。

一、作業設計多樣化

優化教學作業設置,大膽開展“創造性教學作業”創新研究與探索,革新作業形式和教學內容。優質教學作業的產品設計和編排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教育原則。針對多樣化的知識和類別,設計多樣的行之有效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既能了解教學和日常生活需要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需要教師放遠眼光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使學生在體驗多樣化作業的快樂中全面發展,真正把“減負提質”政策落到實處。

作業的多樣化設計應全方位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可通過課前練習、課堂練習、課后練習進行有效設計。如,課前訓練要求學生對字詞進行提前注音并圈畫,以熟讀課文;課堂練習要求緊扣內容與目標,所設置的題目力求針對性強,并具有一定實用價值;而課后練習要求學生提前思考并寫出正確回答,從作業量和寫作難易上分級布置作業。并提供“自選超市”作業,以適應各個階段學生的需求。如,對于小學一、二年級課本中有關動物的主題單元,教師可提前讓學生查詢相關資料,用紙筆描繪出可愛的動物朋友。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資料,嘗試繪制動物名片,這樣的作業,既動手又動腦,使學生增強作業興趣。

另外,在“雙減”政策下,一、二年級小學生無書面教學作業的大前提條件下,在一年級組,我們設計了“親子讀書”的作業,增加小學生的知識面,促進親子感情。在二年級組,在加強中小學生經典背誦能力的時候,教給小學生“讀、畫、標、圈、注、組”的練習辦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在中高年級,我們設置了語文教學“菜單式”的作業,分為基礎型教學作業、社會實踐類教學作業、研究性教學作業等各種形式豐富多樣的寫作內容。

作業是學生積累知識、養成良好習慣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了解學情、完善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二年級上冊《場景歌》作業設計中,筆者將語文與美術融合教學,展示畫面,引導學生欣賞一群海鷗、沙灘、一只船舶等的畫面,學生們在朗朗上口的意境中,欣賞優美的景色,并體驗情景詩中所展示的生活。在學完本課后,他們對詩歌內容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并一個個躍躍欲試,開始撰寫符合自身的《情景歌》。在完成創作的進程中,學生用自身獨特的思維,用稚嫩的文字描繪出了一個個富有想象、童趣的生活情景。

二、作業設計生活化

語文要與生活、自然融合。通過運用拍攝、小視頻等各種方式留住生活的美,感受快樂和幸福?;蛟凭碓剖娴拇笞匀痪吧?,或自在酌意的游戲動作,或身邊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情景,等等。因此,作業的設計也應生活化,才能讓學生更加感興趣,并學以致用。如,關于樹種名稱的作業設計,筆者要求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身邊的樹,制作“樹木認識”的卡片。在課堂上,筆者先示范教學,用樹木的各種特性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樹種名稱,甚至拿起水彩筆,將在電腦、手機里檢索到的樹木,用畫筆畫出來。這樣,特征更加明顯。同時,在一旁對樹種進行說明。這樣,一張“樹木認識”卡片就做好了。

又如,三年級第六單元的作業設計以“祖國壯美山河”為主題,筆者引導學生化身導游,利用思維導圖繪制導覽圖,跟著課本去旅行。從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作業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幅幅形象生動有趣的思維導圖不但有助于學生對整本書、一個單位內容作出全面的總結,也有助于學生把基本知識點串起來,然后在腦海中建立知識網絡,很大程度地擴大了學生的課外讀書量。而五年級上冊《桂花雨》的作業設計中,“畫一畫、拍一拍”突破了傳統語文作業單調的固定模板,并加入了學生最感興趣的美術、攝影等藝術表現形式,使文學寫作的表現形式顯得更為多姿多彩。按照“雙減”政策的規定,在“寫一寫”的語文作業設計上將思維導圖的形式加入到常規的作文中,既結合語言學習元素小標題來歸納單元教學內容的有關知識點,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做著不累,且越做越有趣味,還會多做幾張。如此,能最大化地激活每一個小學生的潛能。

三、革新作業形式

“雙減”政策提出“必須力求靈活、多樣,打開閉塞的生存空間,把語文課與繪畫、語言表現出來?!备镄伦鳂I形式,可將語文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如,各學段語文園地部分的“識字加油站”,可以結合“漢字家族”,利用多媒體設計“字族家譜”?!皾h字起源”可以利用語文的兩課時進行教學:一節課教授語文字源的知識,一節課走進微機室,選擇某一種造字規律,具體深入地了解和分類,也可以適當地利用電子情景類游戲,進行人機互動的漢字的識記和書寫。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的查找與篩選,豐富文本理解的同時,學習語文要素。

口為“語”,落筆為“文”。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減少小學生的課業壓力,教師應著眼于實際,精心設計形式豐富多樣的作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雙減”政策下,為減少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負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研究、設計語文作業時應遵從教育的基本規律,根據差異,因材施教,激活每位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廣泛的空間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使不同的學生都能蓬勃發展。實實在在發揮語文作業的教書育人功用,提升學生的語文使用能力和學習能力,真正做到語文作業“量的減負,質的增效”。

責任編輯 ?陳紅兵

猜你喜歡
創新路徑作業設計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