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衛生組織應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2021年版)解讀

2022-04-27 05:51丁文鋒何忠利俞玲娜劉曉春李霽昕勞煒東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世界衛生組織醫療隊隊伍

丁文鋒,何忠利,俞玲娜,劉曉春,李霽昕,鄭 詩,勞煒東

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44支來自18個不同國家的外國醫療隊奔赴海地,參與國際救援。在海地地震中,暴露了不少問題,如有的隊伍未經受災國允許“不請自來”;有的隊伍“單打獨斗”,不與當地政府、國際組織機構或者其他隊伍聯系;有的隊伍臨床技能未能滿足當地災民需求,提供的醫療服務不夠專業,只重視創傷救治而忽視了當地其他正常的醫療需求。世界衛生組織認識到,有必要出臺旨在規范和引導各國參與國際醫療救援隊伍的建隊標準與行動模式。

在海地地震后,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國際應急醫療隊(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認證工作組,制定相關的隊伍分類和規范標準,編寫了《突發災難中外國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1](以下簡稱“藍皮書”)一書,發起了EMT的倡議,并在2013年菲律賓臺風“海燕”的災害救援中進行了首次應用。2015年初,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啟動了全球應急醫療隊的登記與認證工作。此舉旨在對國際醫療隊預先進行資格核準和登記,確保在應對大規模突發事件時緊急救援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我國為擁有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最多的國家,先后有上海、廣東、四川等5支應急醫療隊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應急醫療隊的認證,其中一類隊伍1支,二類隊伍3支,三類隊伍1支[2-4]。截止至2022-01-24,全球范圍內共有32支認證的國家應急醫療隊,其中一類隊伍16支,二類隊伍12支,三類隊伍2支,特殊專業隊伍2支[5]。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對《突發災難中外國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一書進行了更新,并重新命名為《應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1]。筆者曾于2018年參加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三類隊伍的現場認證工作,2019年赴瑞士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應急醫療隊導師培訓工作坊,2019年赴澳大利亞達爾文參加應急醫療隊協調官培訓工作坊,對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有深入的了解。本文擬對更新后的藍皮書進行解讀與評述。

1 應急醫療隊的定義、使命和愿景

EMT是指由專業的醫療衛生人員組成,除了醫生、護士外,還包括后勤人員和輔助人員等,共同負責對受突發應急狀況或災情影響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醫療隊伍。應急醫療隊可以來自政府、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軍隊、民防部隊、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如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無國界醫生組織(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MSF)、聯合國簽約隊伍以及私營機構等,根據商定的最低標準開展醫療救援工作。應急醫療隊應該在隊伍派遣前在隊伍內部開展充分的培訓,并在災區救援期間做到自給自足,以免給本已緊張的國家系統帶來負擔。

應急醫療隊的使命是拯救生命、守護健康、減輕痛苦。應急醫療隊的任務是通過快速動員和有效協調受災國和國際的醫療隊以及醫務人員,提高各國的應急能力,減少災害事件造成的生命損失和傳染病的爆發,減少因災害造成的傷殘事件。應急醫療隊的價值觀是包容、透明、全球凝聚力、適應,堅持質量標準和方法。

2 申請國際認證應急醫療隊的步驟流程

2.1 表達興趣申請認證隊伍承建單位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進行在線申請,并在申請表格中注明希望認證的隊伍類型。

2.2 自我評估申請認證隊伍根據“藍皮書”上的指導原則、核心標準和技術標準,開展隊伍的自我評估,查找隊伍與藍皮書要求的差距并予以改進和提升。

2.3 指派導師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EMT秘書處和世界衛生組織區域EMT秘書處受理申請后,向申請認證隊伍指派EMT導師,導師可來自申請隊伍本國或其他國家,EMT導師將在認證的全過程中對隊伍進行指導和支持,若有需要,世界衛生組織還可以提供相關專業的技術專家,對申請認證隊伍予以技術層面的支持。

2.4 指導流程EMT導師將對隊伍制定和修訂的標準化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及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指導,使隊伍達到和滿足“藍皮書”的指導原則、核心標準和技術標準上的最低要求。

2.5 預評估當隊伍承建單位認為隊伍已經達到和滿足“藍皮書”的指導原則、核心標準和技術標準的最低要求,可向世界衛生組織EMT秘書處提交完整的佐證材料,世界衛生組織EMT秘書處將在全球范圍內,組織EMT專家對隊伍開展預評估步驟。

2.6 正式評估世界衛生組織EMT秘書處組織開展外部同行審查,對隊伍遵守指導原則、核心標準和技術標準開展正式評估。如果隊伍通過專家的認證,世界衛生組織EMT秘書處將提出隊伍的分類建議。

2.7 國際注冊隊伍通過正式評估后,將進行正式注冊,有效期為5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將對通過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進行授旗。

2.8 重新認證世界衛生組織對通過認證滿5年后的隊伍開展重新認證,使其滿足藍皮書最低的標準。

3 應急醫療隊指導原則

應急醫療隊應遵循六大指導原則,該原則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應急醫療隊伍,體現了應急醫療隊追求高質量醫療的承諾。

3.1 醫療安全避免醫療過程中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2 醫療平等向受應急災害情況影響的人群,特別是需要特別保護的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醫療服務。

3.3 道德關懷治療患者的方法符合醫學倫理,基于循證醫學提供醫療服務。

3.4 責任響應承諾對患者和社區、受災國政府、受災國衛生部門及隊伍承建單位負責。

3.5 適當響應根據災害的情況和類型,以需求為導向作出響應,并尊重災民所在社區的價值觀和信仰。

3.6 協調響應在受災國衛生應急管理部門的領導下,對受災國衛生系統的各個層面進行協調響應,隊伍能夠與受災國衛生系統以及其他醫療隊伍、國際人道主義響應團體進行合作,協調提供醫療服務。

4 應急醫療隊核心標準

應急醫療隊共有十大核心標準,遵循核心標準能夠確保隊伍在救援過程中操作適當,具備專業能力,為受災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保護隊員,不給受災國帶來負擔。

4.1 隊伍協調EMT的承建單位同意成為協調響應的一部分,使用商定的國家或國際機制向受災地區提供支持,在接受援助的情況下開展部署、抵達時進行登記,并在整個部署過程中持續在現場進行協調。

4.2 人力資源建立好機制,確保隊員為招聘人員并經過篩選,可隨時出發。隊員可采取預防措施,減低部署時的健康風險;部署期間照顧好隊員,需要時可進行疏散和善后。具備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促進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4.3 記錄和報告對患者的記錄保密,并向患者提供復印件。隊伍在離開前定期使用國家報告表格向有關地方當局報告,或者使用商定的EMT最低數據集。隊伍承諾未經患者同意和國家當局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情況下,不進行研究。

4.4 自給自足隊伍通過直接供應或在當地組織機構的支持下實現自給自足,不破壞或者削弱當地社區的響應能力。

4.5 隊伍現場管理和運營部署期間的日常運營管理,包括自身的安全安保,重大事件管理以及與當地相關機構和媒體的聯絡。

4.6 隊伍培訓培訓和學習計劃可以由EMT承建單位直接舉行,或外包給培訓機構。該方案承認以前的學習并按順序積累知識。構建學習和發展途徑系統,為潛在的技術和隊伍領導者在資歷提升方面提供指導。

4.7 行政和組織管理行政和組織管理系統,使應急醫療隊伍快速安全部署團隊,在出動任務期間,駐守大本營并提供總部辦公室的支持。

4.8 支持國家/地方臨床系統和患者轉診支持受影響的衛生系統,成為轉診途徑的一部分,接收患者或將患者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或者應急醫療隊伍。

4.9 專業許可和行為確保所有工作人員在部署時都有相應的執業資格。應急醫療隊伍有能力接受、調查和糾正投訴的結果。所有國際隊伍必須為臨床工作人員提供醫療賠償險。

4.10 支持更廣泛的公共衛生響應向國家監測和疾病預警系統報告;采用適當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利用當地商定的、與文化和背景相關的材料方法,促進公共衛生信息傳播。

5 應急醫療隊的分類標準

應急醫療隊主要分為三大類,I類隊伍、II類隊伍、III類隊伍,根據需求,可提供專業醫療隊伍。其中,I類隊伍分為I類移動隊伍和和I類固定隊伍。

5.1 I類隊伍

5.1.1 I類移動隊伍I類移動隊伍可在多個地方使用移動醫療隊進行門診初步治療和需要進一步檢查的轉診,根據緊急狀況為難以到達的人群提供醫療服務。

I類移動隊伍提供的醫療服務有檢傷分類、評估和急救;創傷和非創傷應急情況的治療;穩定和轉診需要住院服務和更高級別護理的患者;針對基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的基本衛生保健、基本生殖衛生服務、產科和新生兒護理服務。

I類移動隊伍具有輕巧、便攜、適應性強的特點,可以在偏遠地區工作,適合小型社區的需求,隊伍可以在現有的設施中開展工作,或者提供自己的移動門診設備,如帳篷或特殊裝備車輛作為移動診所,隊伍能夠自給自足、并且具備無菌、冷鏈和供應鏈的所有要求。隊伍每天至少需要接收50名門診病人,白天運營。如果隊伍需要往返偏遠地區,可以縮短門診的運營時間。

5.1.2 I類固定隊伍I類固定隊伍可滿足傷員的初始門診治療或其他衛生保健需求,轉診正在進行檢查或護理的患者,在固定地點開展社區基本醫療服務。此類隊伍提供檢傷分類、評估和急救服務,可以穩定和轉診需要住院服務和更高級別護理的患者,并針對基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提供基礎衛生保健、基本生殖衛生服務、產科和新生兒護理醫療服務。

I類固定隊伍使用輕型部署、適應性強的設施結構,隊伍能夠自行提供固定門診設施,例如帳篷或特殊裝備的車輛,但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現有合適的設施中開展工作。隊伍每天至少需要接診100名門診病人,白天運營,可在夜間提供隨叫隨到的急救服務。

5.2 II類隊伍II類隊伍可為住院患者提供急診醫療服務(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開展創傷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普外科和產科手術,可在門診和急診科,接收、篩查和分類新的患者以及轉診患者。

II類隊伍可以接收和篩選新入院患者和轉診患者,提供高級生命支持,隊伍帳篷醫院至少擁有1張手術床,每天至少開展7臺大手術或15臺小手術,能開展損傷控制手術、急診外科手術、骨科手術、產科手術等,提供新生兒護理服務,同時,具備麻醉、X光、消毒供應、實驗室和臨床輸血的醫療服務,并可對患者提供康復理療和患者隨訪服務。

II類隊伍應自行配置有帳篷醫院,至少提供20張住院病床,手術室環境衛生符合《感染預防和控制及手衛生指南》,隊員可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開展工作。II類隊伍可24 h不停運轉,每天至少接收100名門診患者和20名住院患者。

5.3 III類隊伍 III類隊伍可在II類隊伍的基礎上,提供重癥監護的醫療服務,可以對復雜傷口進行重建,具備可24 h監測的重癥監護病房,并針對無法提供??品盏腎類隊伍和II類隊伍提供高水平的轉診服務,同時提供??品?,如頜面外科、兒科??频?。

III類隊伍可24 h不停運轉,每天接診超過100名門診患者和超過40名住院患者,至少提供2張手術床和40張住院病床,每天開展15臺大手術或7臺小手術,至少提供4張重癥監護病床。

5.4 其他專業醫療隊伍其他專業醫療隊伍如康復、脊柱損傷治療、燒傷治療或疫情應對等,可以隨時加入到現有的醫療機構或者相關的應急醫療隊伍中,利用相關的醫療設施和耗材開展工作。

6 應急醫療隊的技術標準

應急醫療隊共有27個臨床醫療技術標準,見表1。不同類型的醫療隊伍,將根據隊伍自身的規模和實際情況,提供對應的醫療服務。

表1 各類型應急醫療隊臨床醫療技術標準

7 展 望

《應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2021年)版,在2013年《突發災難中外國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對國際應急醫療隊伍的分類、指導原則、核心標準和技術標準作出了更為詳細的要求和闡述。

當前,我國已經建立有國家級的衛生應急隊伍,包括緊急醫學救援類、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類、突發中毒事件處置類、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類共4類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49支,以及國家衛生應急移動醫療處置中心10支。各省份也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建立有省級的衛生應急隊伍。我國各類隊伍承建單位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應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2021年)版,對隊伍的能力作出合理的自我評估,并可針對薄弱環節予以加強和建設,參考國際應急醫療的最低標準從而提升隊伍的綜合能力。

猜你喜歡
世界衛生組織醫療隊隊伍
援非醫療隊
軍地醫療隊馳援武漢
世界衛生組織:八成青少年缺乏鍛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漢的醫療隊
疫情七瞬
中國(福建)第15批援博醫療隊首診記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青藏高原筑“天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