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參與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 框架下全球應急演練的實踐

2022-04-27 05:52王婉婷董瀟楊黎相麟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災難演練救援

王婉婷,晏 會,董瀟楊,黎相麟,胡 海

國際應急醫療隊(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管理下的國際人道主義醫療衛生救援合作組織,旨在加強備災并促進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快速部署和有效協調,遵守緊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以減少生命損失并防止因災難、疫情及其他緊急情況而導致的受災者長期殘疾[1]。

“緊急醫療隊的分類和最低標準”則旨在提高國家和國際緊急醫療隊衛生服務的及時性和質量,并提高國家衛生應急系統在災難或其他緊急情況發生后應急響應能力。因此隊伍中還應包括具有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人員和后勤支持人員,以隊員身份、公共衛生或后勤快速反應小隊的形式出現[2]。

EMT是全球公共衛生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定作用。不同國家的醫生、護士及護理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跨國實施醫療救援都需要首先成為隊員。該類隊伍必須擁有相應的培訓體系、運營系統、設備和物資,才能在不給被救助國醫療衛生體系帶來負擔的情況下完成國際救援任務[3]。

國際搜索和救援咨詢小組(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INSARAG)是聯合國運作下的政府間國際救援的人道主義合作組織,成立于1991年。該組織是在1985年墨西哥地震和1988年亞美尼亞地震救援行動中參與救援的國際城市搜索和救援隊(Urban Search and Rescue,USAR)倡議下成立的。為了不與現行機制相沖突,該組織是在聯合國(United Nations,UN)現有人道主義協調框架內創建的。為此,該組織的秘書處隸屬于日內瓦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the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OCHA)應急支持處(Emergency Response Section,ERS)的應急科(Response Support Branch,RSB)[4]。

在聯合國組織框架下,INSARAG在2002年成功地制定一項關于“加強國際USAR援助的有效性和協調性”的聯合國大會決議。該決議是該組織在過去二十年中取得的大部分進展的基礎[5]。INSARAG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各個國際USAR團隊之間的協調合作。當各國USAR團隊為救援遭受震災而導致結構性破壞的國家而集結,INSARAG便通過這類事件促進這些隊伍之間的交流并最終達到預期的協調性[5]。而在合作與協調過程中,團隊間達成的各項協議也切實地簡化了在真實災難救援中的合作流程,降低了合作難度。

EMT與USAR作為聯合國系統內分屬WHO與OCHA的平行救援組織,均長期活躍于全球災難或其他突發緊急事件的救援中?,F場救援和醫療救援通過序貫式的緊密合作,以搶救更多的生命并盡量減少受災群眾災后的長期影響為最終行動目的。雖然兩支隊伍分別受兩個系統的管轄,但同屬于聯合國管理范圍內,在協調合作性上有天然的優勢。不論是從真實災難現場的經驗亦是從災難救援系統管理出發,兩支隊伍的“合作合練”成為必然。

2018年5月經過WHO專家組全方位、細致嚴格的評估,中國第一支、全球第二支國際最高級別EMT Type 3的國際應急醫療隊(四川)在成都成立。在此背景下,中國隊伍連續三屆受邀參與INSARAG主辦的全球性應急演練,前兩屆分別為2018年6月在菲律賓克拉克市主辦的INSARAG亞太區域地震響應演練(INSARAG Asia-Pacific Reg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Exercise)及2018年10月在亞美尼亞舉行的INSARAG非洲-歐洲-中東區域地震響應演習(INSARAG Africa-Europe-Middle East Reg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Exercise)。

而2021年的亞太地震響應演練(INSARAG Earthquake Response Exercise)則首次將中國選為主辦國,演練由聯合國方與中國應急管理部共同主辦。該次演練有來自亞太區域、歐洲和美洲的30個國家和地區的31支隊伍共440人在線上線下共同參與。其中包括20支USAR隊伍、9支EMT隊伍參演,并有其他政府組織隊伍進行觀摩。

演練場景以2008年四川省北川地震災情為背景進行模擬,設定演練背景為2021-11-24T14:28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發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四川北川縣。演練通過虛擬現場行動協調中心(Virtual On-Site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er,VOSOCC)完成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的預警與通知程序,檢驗國際應急醫療救援隊伍在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和現場行動協調中心(On-Site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er,OSOCC)的協調和統籌下開展聯合行動的能力,檢驗在聯合國管理框架下的EMT與USAR聯合的救援能力、醫療救援能力,接受、抵達安排、協調與利用現場資源等方面的災難管理能力,檢驗人道主義機構駐當地代表及其合作伙伴的履職能力。

1 演練流程

1.1 演練籌備由于疫情原因,該次演練最終決定以線上的方式進行。

EMT接國家指令性任務參與應急醫療演練模塊組的籌備工作。在與主辦方取得聯系后,EMT管理團隊隨即加入到一系列的籌備活動中,參與推進演練相關工作的有效落實。分別于籌備會議及全要素網絡預演中,協助主辦方及應急醫療隊工作組解決完善以下問題及工作:(1)演練流程的整理與改進。(2)響應處置演練控制組(Exercise Control,Excon)、當地應急管理部門(Loc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uthorities,LEMA)與應急醫療隊協調單元(Emergency Medical Team Coordination Cell,EMT-CC)的人力資源調配請求。抽調專家進入LEMA以便在救援行動中對所有EMT進行科學管理;抽調有經驗的隊員進入EMT-CC,完成對參演所有EMT的指揮工作。(3)擬定地震災區當地的地質、氣候、水文、人口、城市建設等基本情報。(4)擬定地震災區當地虛擬醫療資源的設計計劃。(5)擬定地震災區不同分區內的應急醫療隊伍初步分布方案。(6)擬定地震災區新冠疫情相關的風險點設計。(7)擬定地震災區內現行新型冠狀肺炎防疫法律法規的落地研討計劃。(8)完成與國外EMT隊伍及災難專家的共同調研工作。

1.2 演練執行

1.2.1 人力資源分布根據演練總體工作要求,隊伍在此次演練中同時承擔三類醫療救援隊的演練角色:(1)派遣資深隊員作為EMT及災難專家代表進入LEMA,提供EMT管理相關專業知識及建議,發放任務卡,推進演練流程。同時LEMA團隊在本次演練中自動承擔Excon角色。(2)派遣有多語種背景及管理能力的隊員進入EMT-CC擔任國際及國家應急醫療隊的管理協調工作,對上接Excon組及LEMA指令,向下對應急隊伍分派不同任務并接受反饋。進行每日醫療救治信息匯總并上報LEMA以保證應急醫療組完成全部救援任務。(3)參演EMT以最高級別醫療救援隊伍的身份參與救援行動,完成在災區的營地搭建,受災地醫療體系的接管與重建,以及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接收所有下級隊伍的轉運后送傷員。

1.2.2 演練流程實踐演練流程按Excon組設計的演練腳本推進,推進方法為按時間節點將“任務”(即限時任務)以郵件形式發送至隊伍或組織專用郵箱,LEMA、EMT-CC、USAR協 調 單 元(USAR Coordination Cell,UCC)、EMT、USAR均根據任務分步驟完成演練任務至演練結束。(1)Excon和LEMA的演練實踐,見表1。(2)EMT-CC的演練實踐,見表2。(3)EMT的演練實踐,見表3。

表1 Excon和LEMA任務表

表2 EMT-CC任務表

表3 EMT任務表

2 討 論

本次演練有來自亞太區域和歐洲、美洲30個國家和地區的31支隊伍,從組織到實戰效果非常明顯。參加演練的隊伍中有資深隊伍,也有新組建隊伍,參加演練隊員中有多次參演或實戰的隊員,也有未接觸過WHO應急醫療響應流程的隊員?!叭绾握细鱾€救援體系及救援隊隨隊資源”“如何使各支國外應急醫療隊伍與當地政府,以及各醫療衛生體系間快速達成協作關系”等問題成為成功完成全流程演練的關鍵。尤其是作為主辦國,中國國內救援隊及醫療救援隊此次參與者眾多,但隊伍能力參差不齊,對流程熟悉程度不同,顯現出溝通效率和執行能力問題。

與國內常規醫療應急演練不同的是,在本次演練過程中EMT與USAR的緊密銜接,即物理上的救援與醫學救援的相互融合。令以EMT為代表的醫療救援力量與以USAR為代表的救援力量雙方互相加深認知,這種認知是對兩類隊伍的存在形式、工作模式、救援能力、運營管理等多方面的復合認識。EMT作為救援的重要一環,亦再次明確自身在大型綜合救援行動中的定位、價值、需求與行動原則[2]。

綜上,這是一次令其他政府組織觀摩隊伍印象深刻的成來發展方向,應思考以下四點:

2.1 EMT職能拓展在本次演練中,EMT除承擔EMT本職工作以外承擔了LEMA及EMT-CC的組織管理工作。派遣EMT專家至LEMA,以EMT視角為綜合指揮決策提供建議,派遣多名成員至EMT-CC進行所有EMT的管理工作。

演練中的LEMA視角代表實際災難中以當地政府為主體構成的綜合災難響應指揮視角,演練中的EMT-CC視角則為以WHO主體或WHO授權下建立的醫療應急指揮中心視角。這兩種不同視角下的經驗,對隊伍而言是十分珍貴的。

LEMA視角有互換站位的效果,幫助隊伍理解當地政府在災難救援響應與災難管理中執行的流程、遇到的困難和發現的問題,輔以EMT隊伍的視角去探索如何更順暢、低損耗的融入當地的指揮響應系統,如何避免產生系統內出現的風險和問題。EMT-CC視角則使EMT更理解EMT-CC的運行,同時由于EMT-CC較為特殊的建立過程(WHO自建或授權給到達災區的第一支EMT建立)[1-2],EMT-CC視角還為EMT提供了實際可操作的組建經驗。它的寶貴之處在于“由到達災區的第一支EMT建立”,意味著在真實災難場景下隸

2.2 隊伍能力建設EMT隊伍在人員構成及隊員能力上提出的要求較高。在隊伍建設過程中,實際管理團隊對隊員進行選拔需從身體素質、年齡、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外語能力、專業背景搭配、出國學習經歷、是否有抗震救災經驗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察,并在成為隊員后進行持續的培訓提升。

EMT隊伍在完成WHO的建設目標后會成為一支專業性強,執行力高,救援能力全面的訓練有素的隊伍。對于演練中的各項指令執行迅速,各專業在完成任務中交互支撐形成穩定的執行力,并在實踐中樂于與其他隊伍進行專業交流,善于取長補短。

本次演練提示我國EMT及EMT管理建設體系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除適應本國國情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與災難響應管理能力建設,本次演練對所有非英語母語隊伍的語言能力要求也較高,在多個國家多種語種交互的工作環境中,如何使用非母語進行高效有力的溝通是隊員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關系到我國應急醫療隊伍的國際形象。為未來可能的國際救援做準備,各支隊伍還應加強外語能力的提升并加深對WHO救援流程的了解程度。同時應參照航空指揮體系等現有指揮體系,探索流程固定、要素固定的指令式標準化交流體系,以提高情報轉達效率,較少情報傳遞損耗和誤傳,降低交流成本。

2.3 演練時間線設計USAR與EMT在災難發生后搶救生命的黃金效能時間窗不同,任務執行時長不同。USAR類救援隊伍為震后黃金72 h,而EMT救治傷員的黃金時間則往往視具體傷情而定。醫療救援類工作“緊急則極緊急,后續卻極漫長”,往往需從災后早期一直延續至災后重建,一次完整的災難醫學救援行動常常持續數周甚至長達數月或數年,在不同時間段所要關注的災情要素、面臨的傷情性質、所需的醫療救援能力都會有所變化。

為充分檢驗演練隊伍救援能力,考察隊伍建設,則需注意雙方的不同時間窗。本次演練USAR的演練腳本是以小時作為單位來推進的,而EMT的演練腳本雖然也以小時為單位來設計如“傷員抵達”等與USAR行動相關的時間節點,但演練流程推進與結算則以天為單位模擬持續數天甚至數周。

這導致本次演練出現一個突出問題即EMT-Excon推進下的EMT演練時間進展快,在演練結束時已推進至“震后15 d,撤離”,而USAR時間軸則較為緩慢。當EMT已完成第一天工作,完成收治患者工作并匯總信息至EMT-CC時,USRA時間軸內的USAR隊伍尚未抵達現場。此類問題造成需要聯合演練的雙方的時空撕裂,雖然仍可進行聯合行動,但在聯合行動中時間要素被弱化,一些有時間窗的事件無法體現。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聯合演練腳本設計中應著重考慮時間推進的平衡,以便更真實的模擬雙方隊伍聯動下的災難救援現場。

2.4 首次線上演練探索

2.4.1 流程變化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原因,本次演練采取線上模式。這對WHO、中方主辦及參演、外方參演與見習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與線下演練的差異、線上演練而產生的問題往往出人意料。

首先是溝通交流問題,由于會議軟件使用中只有單人說話時效果較好、開麥克風后背景雜音被放大、網絡質量等原因,溝通效率低下成為問題。這也是所有線上會議及演練的通病,目前尚無更妥善的解決方式。

其次,為演練順利進行,開設多個線上子會議室作為不同組別、不同功能、不同隊伍的房間使用。但由于參會賬號的獨一性,導致需要接受多渠道信息的角色(如EMT-CC、EMT指揮官等)無法同時進入多個子會議室。這造成信息及指令傳遞效率低下甚至傳遞失誤。隊伍的專用郵箱和郵件式命令發布比在前兩次演練中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但由于郵件本身的溝通時效性較差也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而功能較單一的角色(如隊員)則長時間上線在隊伍子房間內,對演練的總體發展難以知悉,參與感差。

2.4.2 器材與軟件的使用本次演練使用大量網絡設備與數字場景,跟以前現場“手寫、打印”的情況有很大區別。引入受災地的3D渲染地圖與街景,使演練的災情設計更具臨場感,制作供USAR使用的專用手機應用程序,為在正式救援中的信息收集與反饋進行改良嘗試。此為線上演習應被保留和發揚的優勢。

3 小 結

綜上所述,由中國主辦的2021年亞太地震響應演練圓滿完成。中國EMT隊伍的優良表現有目共睹,受到WHO相關專家及國際EMT的高度評價和感謝。

中國各支緊急醫學救援隊在演練中展示了自身的實力。新隊伍在前線完成多項醫療救援任務。EMT Type 3隊伍在演練中充分發揮高級別隊伍的核心作用,承擔替代受災地區醫療系統的職能并作為下級隊伍的優先上級后送醫院救援全部危重癥病例。同時,資深EMT隊員作為EMT-CC及LEMA成員被訓練,已掌握EMT-CC組建運營的基本流程及知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EMT的應急響應能力。隊員中整體“老帶新”效果明顯,隊伍中拓展隊伍功能效果明顯。但也應該認識到中國EMT因語言及流程不熟悉而造成的與其他國家EMT的溝通交流問題。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隊伍的標準流程化及國際化培訓,以便未來在真實救援任務中更好的執行國際救援任務,發揮隊伍本身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

同時,本次演練作為首次線上演練,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網絡虛擬技術帶來的優勢和弊端。在未來線上演練增多的大趨勢下避短揚長,創造出更貼近真實災難現場,更符合救援需求,更具有訓練效果的線上救援設計。

猜你喜歡
災難演練救援
雷擊災難
緊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統計知識綜合演練A卷
統計知識綜合演練B卷
救援行動
話說“災難和突發事件”
災難
緊急救援
閱讀理解實戰演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