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目標導向的英語課后作業逆向設計

2022-04-28 21:28張小櫻
小學教學研究 2022年5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差異化課后作業

張小櫻

【摘 要】作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具有評估、反饋、預測等作用。教師明確作業目標和內容就能清晰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所以,作業設計的好壞直接反映教師對整個單元課程的把握程度。本文的課后作業設計以逆向思維進行設計思考,先確定目標,再確定作業內容,隨后根據學情進行差異化選題和編輯,最后實施落實。

【關鍵詞】課后作業 逆向設計 作業結構 差異化

作業,是對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復習,是學生自我學習和反思的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途徑之一。作業是教、學、評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在現實的教學中,作業設計和布置的隨意性讓作業成了不重要的角色,作業的布置缺乏系統性、科學性的思考,僅僅是因為“需要”這一環節而已,并沒有考慮教學的前置和延續性,甚至與教學脫節,更沒有考慮學生能從中獲得什么。

如何減少課后作業設計的隨意性,讓其真正發揮功能?作業設計的思路很關鍵?;谀嫦蛟O計的理論,在開展教學的活動之前,先要思考學習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證據能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以終為始從學習結果開始逆向思考。因此,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我們要先確定單元的教學目標和作業目標;然后確定布置的作業內容和范圍;接著選擇合適的作業形式,編輯作業;最后檢查,實踐。(見圖1)

一、確定單元目標

以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為例,該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關于臥室客廳的物品擺放,所涉及的詞匯有臥室物品、方位介詞,需要掌握的句型是There be陳述句。

(一)確定單元總目標

教師必須分析教材,提取本單元可以被遷移運用的大概念。經過綜合分析,我們可以把“Tidy room”作為可以遷移的大概念,把“How to make your room tidy”作為基本問題貫穿整個單元的教與學,最終讓學生明白“Tidy room”是怎樣的。

基于此,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能夠聽、說、讀、寫房間物品和方位詞匯,能夠讀、寫、用There be句型。

(2)能夠熟讀課文,并使用恰當的語音語調進行角色扮演或者表演。

(3)能夠在真實情景中運用There be 句型和所學詞匯;能夠介紹自己的房間;能夠判斷房間物品是否整齊;能夠評判如何擺放才為整齊干凈的房間;能夠學以致用,在生活中整理房間、整理物品,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確定單元分課時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本單元分為4個課時,每個課時的內容和功能安排如圖2。

即第一課時為A talk和A learn。學生通過看教材上的或教師提供的范例,知道何為“Tidy room”,在情境中學習臥室物品名稱和學會用There be描述物品位置;第二課時是B talk 和B learn,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學習方位介詞,在學習過程中再一次運用There be句型進行描述;第三課時則是Read,通過閱讀郵件語篇,學習如何描述房間里的物品擺放;第四課時是綜合運用課,回歸生活,自我反思和體驗整理房間的過程,有自己對“Tidy Room”的理解。

(三)梳理單元各課時內在邏輯

每一個課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是在一個大單元主題下,圍繞著一個主題意義不斷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理解的。

第一課時,是在學生腦海里建立一個“Tidy room”的初始概念。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生能夠開始去做基本判斷,何為“tidy”。第三課時會說“所以然”,對“room”是否“tidy”進行評價。第四課時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的Tidy room。

整個單元的課時邏輯就是基于對“Tidy room”的判斷、評價、實踐和反思分享,最終明白“Tidy room 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和舒適”,內化“Tidy room”的概念。

二、確定作業內容

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可確保學生所做與所學掛鉤。明確作業目標,可避免作業內容陌生或難度過大,并確保作業內容的可理解性。因此,在進行作業內容和范圍確定時,要圍繞目標開展。

(一)各課時的作業內容初定

四個課時教學內容和課后作業內容見表1。

(二)各課時作業內在結構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作業更系統、更有邏輯性,避免隨意性和碎片化。所以,設計時我們要思考作業的內在邏輯,如內容難度、思維度、操作是否呈階梯狀逐步遞增,是否都指向對“Tidy room”的理解和落實。

(三) 各課時作業橫縱結構

除了整個單元課后作業的難度、梯度、深度,還要考慮課時作業的橫向和縱向結構。橫向結構,是指不同學科同一時間段的作業內容、要求與能力上的相關性,相當于跨學科融合??v向結構,是連續課時、連續時間內所布置的作業,在內容上具有銜接性,在水平上具有進階性,在要求上具有差異性。并非每節課都有橫向或縱向結構,如在第一課時,我們可以尋找舊知,加大學生的詞匯量,在第二課可以對第一課時的內容做一次滾動。(見表2)

(四) 各課時作業確定

設計作業時,還要思考作業的發展性。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在無工具書、無教師、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學習的能力。因此,作業設計是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作業應該給學生有再學習、再探究的欲望。單課時作業可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必做作業囊括本課時最基本、最基礎的知識內容,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掌握的;選做作業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前完成,也可以讓學習慢者后續完成,或者通過思考、查閱挑戰完成。(見表3)

三、課后作業編輯

由于學生學習風格和智能有差異,所以作業設計要考慮分層、分類、綜合和特需,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選擇。

(一)同一份作業不同學習風格的選擇

加德納表示人有八大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作為教學引導者要充分思考,如何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我們需充分考慮多元智能,同樣的內容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方式完成作業,避免了用同一個尺度、同一種方法評價學生。在第二課時關于介詞的掌握再現時,筆者提供了四種方式供學生選擇。(見表4)

具體課后作業呈現如下:

Task 3 Try to Say【嘗試題】

Task創意解說本課所學的方位介詞,任意選擇其中一種形式完成,錄制小視頻。(見表5)

(二)同一份作業不同學習支架

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積累并不相同。為此,教師要提供不同的支架幫助學生完成該課時的任務。例如,在Read and write的語篇書寫中,教師設計了三個不同層級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完成“寫”的過程。(見表6)

(三)課后作業的適切性

進行作業改革,并不是說過去的作業形式和方法都是錯誤的。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情、學習的規律,從基礎、可見的做起,把原本機械的作業趣味化、意義化、價值化。例如,在第一、第二課時,教師需注重學生從認讀到讀寫、從寫說到思用的能力提升?;谀繕说挠⒄Z課后作業逆向設計,是為了讓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思考清楚作業是什么、學生到底要掌握什么、要掌握這些內容學生需要什么幫助,使整個課后作業的設計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目標明確,能夠幫助教師摒棄多余的想法,避免作業的形式主義,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差異化課后作業
核心置換
大型企業集團差異化管控模式探索與研究
縣域農村配電網規劃建設現狀典型性分析
精心營造學習氛圍 成就語文高效課堂
淺析新課標下學好數學的方法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計算機基礎課程差異化教學研究
中外電視廣告差異化表達方式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逆向設計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