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綱要》到《指南》: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發展、深化與前瞻

2022-04-29 02:08劉占蘭
學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綱要科學幼兒園

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改革始于1989年《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頒布前后,盡管相關的理論研究已經比較活躍,但實踐中的較多探索卻帶著“常識課”的烙印一路前行。直至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頒布,提出了“科學”領域的名稱,明確了“探究”在科學教育中的地位,勾勒出探究過程的基本框架,才開始了聚焦“科學探究”的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布以來,幼兒園科學教育不斷深化和多樣化,“探究”的內容與形式不斷擴展,在促進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意義的學習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今,國內外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又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特點,必將給幼兒園科學教育注入新活力,提出新挑戰。

《綱要》之后的十年,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發展

《綱要》頒布之后的十年,是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十分活躍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十年,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框架體系基本建立。

(一)《綱要》頒布,“探究”理念和框架初步建構

2001年《綱要》頒布并將科學作為五大領域之一。在科學領域目標中要求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內容與要求部分,要求教師“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指導要點部分進一步明確強調:“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p>

由此可見,《綱要》中“探究”“探索”已經成為科學領域目標的關鍵詞;“探究欲望”“探究活動”“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成為科學領域教育的著力點和價值追求;明確了“探究”既是幼兒科學領域學習的目標,也是科學領域學習的方式,勾勒出了“探究欲望——探究過程——體驗發現”的基本要素和過程框架。

(二)《綱要》之后十年,聚焦“科學探究”理論和實踐深入研究

在隨后的十年中,聚焦“科學探究”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中國“做中學”幼兒園和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實驗項目,是相關研究的典型代表。[1]北京、上海、南京、汕頭等地的多所幼兒園參與了這項改革實驗。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本共識是:幼兒的科學探究應該像科學家那樣,重演科學家探究發現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探究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的環節和要素:提出和聚焦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調查和取證(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取并記錄相關事實證據和信息),進行解釋、交流和分享。幼兒正是用這樣的過程和方式體驗著科學,探索著世界。

這一階段,幼兒園廣泛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又重視教師的精心準備與支持引導。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安全、激勵的心理氛圍,對于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提出的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尊重和鼓勵;同時,教師也要提出有教育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和動機,使幼兒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教師還要研究和提供有適宜結構的材料,使教育目標和期待幼兒獲得的經驗蘊含其中,為幼兒的主動探究和自主發現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師要鼓勵幼兒運用原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假設,預想解決問題的方案、辦法和可能的結果;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和簡單實驗,通過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并用繪畫、標記、簡單的數字和文字等形式記錄獲得的信息。在上述環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依據獲得的信息和證據形成想法和解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分享,鼓勵同伴間相互學習、相互質疑??傊?,教師要精心設計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支持幼兒積極主動地像科學家那樣經歷探究的基本過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追隨幼兒、觀察幼兒,在幼兒探究的每個環節都給予必要的支持,通過語言和行動給予幼兒認可、尊重和鼓勵。如用贊賞的態度描述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在幼兒需要相關材料時適時給予支持;在幼兒產生無法解決的認識沖突時,適當地提出關鍵問題予以引導;等等。

在理論研究和實驗項目的帶動下,廣大幼兒園教師積極開展實踐研究,蝸牛的探究、風的探究、水的探究、磁鐵的探究等一系列典型案例應運而生,活動目標明確,探究過程清晰,幼兒積極主動,活動生動有趣。幼兒園的“常識課”真正實現了向“探究式”科學教育的轉型。

《指南》以來的十年,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深化與多樣化

2012年《指南》頒布并將“科學探究”作為科學領域的子領域之一。明確提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還特別強調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至此,幼兒“科學探究”的目標和價值取向更加明確,過程更加清晰細致,方法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一)《綱要》與《指南》呼應構建四維目標,關注兒童長遠發展

《指南》頒布十年來,鑒于《綱要》和《指南》是從教育和兒童發展的不同角度提出的要求,廣大幼教工作者結合自己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將兩者相互呼應和相互補充,不斷反思和學習以加深理解。近年來,借鑒國際研究進展和我國小學科學教育課標新框架,幼兒園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領域教育也更突出綜合性和跨領域的特點,四維目標體系和內容框架清晰可見。

維度一,情感態度目標與要求。將《綱要》和《指南》并置可見,這個維度包含三個主要方面:首先,喜歡探究,如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喜歡提問,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動腦感知、操作,體會發現的快樂;第二,親近自然,包括愛護動植物和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等;第三,愛科學,崇敬科學家,如從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這些要求有的在《指南》里提出,有的是《綱要》要求。

維度二:探究過程和方法目標與要求?!敖洑v探究過程——運用探究方法——發展探究能力”已經成為這一維度的邏輯線索。包括:能提出或聚焦感興趣或有意義的問題、任務;能運用各種感官、各種工具,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進行猜想和假設,并制訂和實施調查和實驗計劃;會運用適當的方法收集和記錄信息與證據;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進行小組分享和討論,有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吨改稀分刑岬搅擞^察、比較、分類、歸類、概括、分析、實驗驗證、計劃與實施調查、記錄和收集信息等具體方法。

維度三:知識經驗目標與要求。幼兒科學探究的內容范疇涉及:物質與材料——感知和發現物體和材料的特征、性質、用途以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簡單物理現象——探索和發現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常見動植物——感知、探索和發現動植物的多樣性、生長變化與條件、外形特征、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關系;環境與氣候——基于生活經驗了解和感受天氣、季節特點與周期性變化,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等。此外,機械與建構,如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使用常用工具解決問題,利用機械和力的原理解決問題、設計和組裝物品等跨學科綜合性內容,也成為幼兒科學探究的重要范疇。

維度四:價值觀與責任感目標與要求。主要涉及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包括: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從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聯系,如交通工具、通訊設備越來越先進,人的出行、交流越來越便捷、迅速;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人的行為與環境污染的關系,有環境保護意識;人與動植物的依存關系和保護動植物等。在實踐中,很多幼兒園利用身邊的自然和社會資源,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相關活動。

(二)擴展“探究”內容與形式,促進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意義的學習

《指南》頒布十年來,幼兒的科學探究形式多樣,生動靈活。不僅如此,“探究”作為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和重要學習品質深入到各個領域,“探究”作為重要的游戲精神和特點與游戲重合,“探究”還作為幼兒園課程的組織方式被廣泛使用。

首先,在科學領域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以多種形式展開。教師主導的有組織的幼兒集體或小組探究活動,具有“科學主義”的取向,教師精心設計,具有較高結構,在幼兒園以“少而精”的方式存在;區域活動中的科學探究,富有自由、快樂的游戲精神,與游戲相生相伴,融為一體,具有中等或較低的結構,是幼兒主要的常態化科學探究活動方式;在生活中,幼兒的自由探索和自主發現更是隨處可見,隨時隨地發生,充滿自主創造和浪漫主義色彩,結構性低或無結構,靈動多樣,幼兒樂在其中。廣大教師盡其所能、竭盡所想,營造了幼兒園科學教育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幼兒的“科學探究”生動多樣、靈活有趣又富含主動而有意義的學習。

第二,“探究”作為幼兒的主要學習品質和方式深入到各個領域?!吨改稀氛f明中強調“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敢于探究和嘗試”等均在良好學習品質之中。幼兒的觀察、感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等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和過程深入到各個領域的學習活動之中,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特別是一些幼兒園廣泛開展了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活動、項目活動,探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項目學習等,更是以“探究”為主要方式開展。

第三,“探究”作為重要的游戲精神和特點與游戲活動重合。幼兒的科學探究與游戲有著天然的聯系,不僅在理論上有“科學游戲論”之說,在實踐中兩者更是融為一體,密不可分。2018年底開始,教育部部署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幼兒園優秀游戲案例征集和遴選活動,并于2020年出版了《游戲 學習 發展——全國幼兒園優秀游戲活動案例選編》,在收錄的32篇游戲案例中有25篇與科學探究直接相關或者說活動本身就是科學探究活動。再以“安吉游戲”為例,不斷創造出更有挑戰性的新玩法,不斷在創造新玩法的過程中解決所遇到的真實問題,是“安吉游戲”的特點與常態。穿越隧道、軌道坡度、蹺蹺板、籃球爬坡等“安吉游戲”的典型案例無一不是科學探究活動。馮曉霞老師在分析“安吉游戲”時說:“‘安吉游戲像一個個持續進行的項目研究。孩子們在游戲中表現出的創造熱情和探究欲望高漲,他們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追究原因、不斷提出和驗證假設、不斷調整和改進?!盵2]這些都是“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第四,“探究”作為幼兒園課程組織方式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園本課程建設的升溫和課程園本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幼兒園以“探究”為主要方式來組織和建構自己的園本課程,比如已經正式出版的幼兒園課程——《幼兒園探究性課程》《幼兒園田園課程》《幼兒園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幼兒園科學微項目活動》等等,以及未正式出版的、但已經形成和正在進行的園本課程中,“探究”也廣泛存在。

總之,《指南》頒布十年來,幼兒園基于實踐聚焦科學教育和幼兒探究學習的富有創造性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的改進和理論的不斷豐富。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們在近年來的教育實踐和課題研究中,對幼兒的興趣需求高度重視;突出了幼兒科學活動的生活化和游戲化,在科學活動中凸顯了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讓幼兒在好玩的游戲中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探索;關注幼兒生活實際,記錄幼兒隨機生發的話題或問題,以幼兒探究問題為主線開展科學活動。

對未來的思考,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前瞻

綜合分析當今國內外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新趨勢、新特點,可以為我們思考幼兒園科學教育未來的發展提供線索和依據??梢灶A見,未來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和幼兒的科學學習將更加突出核心素養的早期啟蒙和培養,強調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進階和各個學段的銜接,重視科學領域內部不同范疇之間、科學與其他領域之間的綜合與融合,“科學探究”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擴展,將與工程實踐共同成為科學領域學習的目標和主要方式。由于對學科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核心概念的重視,幼兒園教師的科學領域專業知識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主要國際趨勢

首先是強調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科學核心概念、科學觀念、科學思維和探究實踐,重視基于核心概念設計課程,建構核心內容。如早在十年前出版的《科學素養的導航圖》《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等研究成果,就提供了相關的依據和例證。其次是強調進階與銜接,重視按照兒童認知水平、學習特點和經驗獲得的過程,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組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有序遞進的縱向結構;基于學習進階整體設計幼兒~12年級科學課程。此外,幼兒園和小學在學習內容與方式上要科學銜接,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過渡期,科學學習以游戲性、生活化、綜合性活動為主。最后是重視綜合性、實踐性和問題導向??茖W課程既要關注學科內的綜合,又要重視跨學科概念的學習,將問題解決的項目活動和工程實踐作為綜合性應用活動。

(二)“科學探究”內涵與外延的擴展

從國內外有關科學探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可見,科學探究與工程實踐的聯系更為緊密或者說相互補充,共同成為科學學習的重要目標和學習方式。相關研究指出,設計與技術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一種生產實踐活動。自人類學會了勞動、學會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就學會了設計和制造產品,自古至今,人類一切文明都是設計和制造的產物。技術則是人類為實現社會需要、解決實際問題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總和。孩子們似乎天生具有想要去設計和建造的沖動,讓他們經歷構思、設計、操作、實驗、驗證、優化等設計和技術過程,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必要經歷,是對學到的科學知識經驗的綜合運用,因此“工程設計”和“科學探究”的意義同樣廣泛和重要。這些趨勢和特點在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中雖然有所體現,但研究支撐明顯不足,系統性和深刻性遠遠不夠,有待于根據幼兒園教育階段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三)著力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科學教育專業素養

兒童、學科領域、教育教學是科學領域課程的三個重要支點,增進幼兒園教師對兒童科學學習的深入理解、對科學觀念和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提升教育智慧和實踐能力,是未來幼兒園科學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長期以來,我們對教育教學研究較多,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基于觀察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研究也正在廣泛而深入的開展。相比較而言,廣大幼兒園教師由于職前教育和職后培養的缺失,對科學學科領域的了解和掌握非常薄弱。鑒于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新特點,基于“更少、更精、更清晰”的核心概念建構課程內容和組織方式成為對教師的新要求。盡管幼兒還不能掌握真正的科學概念,他們處于常識性經驗、具體概念和“前概念”水平,但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核心學科概念、跨學科大概念,以使幼兒“探究實踐”活動的主題和內容(事實)更有意義。作為專業的幼兒園教師需要通過自覺主動的自學、積極參與相關培訓和教研活動,盡快補上短板。

總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未來必將朝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生動有趣”的方向發展。必須堅持《綱要》《指南》倡導的理念和方向,保持科學活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生活化和游戲性。在此基礎上,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應更高位、更長遠、更多元。未來已來,改革繼續。為了幼兒更好地學習與發展,也為了幼兒園教師不斷的專業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

本文系劉占蘭主持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實踐的突出問題與解決路徑研究”(項目批準文號:GYJ2020006)的終結性成果之一。

主要參考文獻

[1]2001年,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共同發起和推動了“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即在幼兒園和小學進行基于動手做的探究式學習和教育。參見韋鈺著.十年“做中學”為了說明什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改革之路[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7.

[2]馮曉霞.“安吉游戲”與深度學習[J].幼兒教育,2021(7-8):12.

[3]美國科學教育標準制定委員會著.葉兆寧等譯.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學科核心概念序列和主題序列[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簡介部分.

猜你喜歡
綱要科學幼兒園
《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2021年版)》為什么做?怎樣做?做什么?
點擊科學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科學大爆炸
愛“上”幼兒園
一步一個腳印 邁向網絡強國
科學拔牙
想念幼兒園
芻議綱要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