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知行 游戲獲真

2022-04-29 14:04白曉霞
學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迷宮探究游戲

白曉霞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幼兒的游戲和生活是天然整合在一起的,游戲就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幼兒園活動必須要貼近幼兒生活、回歸幼兒生活、滿足幼兒的游戲和生活的需要。這對當前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我們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重視幼兒求真知、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使知行達到和諧統一?;谔招兄摹吧罱逃碚摗焙汀罢嫒怂枷搿?,我們梳理出了懷柔一幼求真課程的實踐思路,重視幼兒的“真興趣”“真需要”“真學習”和教師的“真尊重”“真理解”“真支持”的“求真”循環,在教師的尊重、理解和有效支持下,在幼兒全面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

源于生活需要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真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被孩子們捕捉到,并可在教師的支持、引領和指導下生成一系列的探究性主題活動,進一步促進幼兒在真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一天,當大一班的小朋友如往常一樣在做操,突然一顆柿子從碩碩身邊擦落,這不小的動靜引起了孩子們的圍觀。碩碩驚魂未定地說道:“嚇我一跳,差點就砸到我了,還好我站在做操點上沒動?!甭犓@么一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起來,“柿子為什么會掉下來”“太危險了,要是被砸到多疼啊”“那該怎么辦呢”……最后,孩子們圍繞“怎樣不被柿子砸到”展開討論:有的說可以戴上帽子做操,有的提議在柿子樹周圍做個護欄,還有的說在有柿子的樹枝上掛上網兜……接下來,他們大膽嘗試各自的想法:將墊子圍在樹下做“護欄”,但是發現每次做操時都要越過墊子,太礙事了;他們又將雨傘系在掛滿柿子的樹枝上,可是剛掛好的雨傘卻被大風吹翻了……多次嘗試失敗后,孩子們想到中班時用彩虹布接過柿子,于是分工合作,有人將彩虹布的一邊系在樹干上,有人負責將其他幾條邊分別系到柿子樹周圍的小火車、空中爬網、大滑梯上……彩虹布被撐起來懸在空中,這樣就能接到整棵柿子樹掉下的柿子了。之后孩子們還將彩虹布進行改造,在中間剪個洞洞,下面放個小筐,這樣成熟的柿子坐著“彩虹布滑梯”就能滑下來啦!

又如,戶外掛衣架不夠用了,大二班的孩子們便開始探究制作方便小、中、大班不同身高孩子使用的“戶外掛衣架”。還有,發現夏天運動時愛出汗,中一班的小朋友覺得每人拿一塊汗巾太不方便了,于是研究起了“公共抽紙”設備。之后,“紙巾放在哪兒”“怎樣抽紙方便”“怎樣才能不讓紙巾淋到雨”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孩子們的主動探究中逐一解決了。此外,還延伸到炎炎夏日解決“怎么才能讓車把不燙手”“怎么才能騎個痛快又不曬”等問題。孩子們繼續熱烈討論,并嘗試制作涼帽、遮陽棚……

這些活動源于幼兒的真實生活需要,對孩子們極具吸引力。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自豪感。

源于科學現象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現自然萬物的神奇變化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各種科學現象是引發孩子們探究興趣的主要來源。我們利用適合幼兒探究的各種科學現象,包括自然現象(聲光電磁、風雨雷電雪、彩虹等)和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滾動、旋轉、杠桿、滑輪等),開展科學探究主題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一次秋游活動中,孩子們乘坐慕田峪纜車時發現了運轉軸上的大型滑輪?!斑@么大的輪子我真是第一次見?!薄斑@個輪子是干什么用的呀?”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對面前這個巨大的滑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了解到一個小小的輪子就能改變力的方向,還能省力等特性后,孩子們對滑輪的好奇心更加強烈。如何固定、如何纏繞、如何組合、如何更省力……孩子們在不斷的探究中,逐漸發現了滑輪的奧秘,同時也想用這小小的滑輪在幼兒園里做一些小小改變。天氣漸涼,樓道的風跑進教室很冷,于是孩子們想要用滑輪制作一個自動關門的裝置。實驗中,孩子們按照計劃與同伴分工合作,解決安裝位置、門的受力點等諸多問題后,自動關門實驗真的成功了。孩子們還利用滑輪的原理制作了水果升降機、運柿子小神器等。小小的滑輪在孩子們的手里簡直成了百變神器,給幼兒的一日生活帶來了便利,解決了許許多多我們意想不到的難題。

又如,中二班小朋友在戶外活動中提出“影子為什么總是追著自己”“怎么把影子藏起來”“還有誰有影子”等問題……孩子們對影子產生了極大的探究興趣。于是,在教師的支持下,開展了一連串的探究活動:照影子、畫影子、影子填畫、投影、手影、皮影……在主題活動“好玩的影子”中,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手電拿遠了,影子變大了,顏色就變淺了;拿兩個手電筒轉到不同的方向,面前的兩只小鳥可以在影子成像中吃到同一條蟲子;影子有時會變長、有時會變短,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有時只有一個、有時能有幾個影子……由此,孩子們也更加關注生活中其他有意思的現象,更深入地感受著自然萬物的神奇和有趣。

這些源于科學現象的探究性主題活動,為從小培養幼兒樹立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精神、培養科學素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源于自發游戲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游戲和主題活動的融合中實現發展

受生活經驗、動畫片、社會熱點事件等的影響,幼兒經常自發開展建構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教師適時創設游戲環境,滿足幼兒的游戲興趣和需要,支持和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支持孩子們的游戲不斷豐富,同時引領孩子們不斷探究,不斷走向深入學習。

借由搭建引發的游戲,發展幼兒的合作、探究能力

迷宮游戲、滾動游戲、旋轉游戲等都是孩子們喜愛的游戲,充滿了探究的價值。比如,戶外游戲時,孩子們最喜歡與同伴在迷宮里玩耍。一段時間后,小小的迷宮已經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游戲需要了:“這個迷宮太小了,大一點就好了”“這個迷宮太簡單了,馬上就能找到正確的路線”“要是有一個更難、更有挑戰性的迷宮就好了”……“我們搭一個更大的迷宮吧”,這個想法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短暫交流后,孩子們找來了不同的材料開始搭建迷宮。很快一個大迷宮就搭建好了,但初次搭建的迷宮出現了只有一條路、走不出去、路是直直的等各種問題。這么多問題怎么解決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拿來迷宮書和自己搭建的迷宮進行對比發現:迷宮有出口和入口,有很多條路,有死路、活路、彎路、多路……通過談話活動的激發,孩子們將自己總結的經驗運用到了戶外迷宮搭建游戲中??尚聠栴}又隨之產生:迷宮書中走的是路,而孩子們搭的是墻;紙盒搭建迷宮太矮了,一下就能看到出口;地墊太輕了,立不住總是倒……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完成了室外迷宮的搭建,新迷宮吸引了更多的同伴前來體驗。

借由動畫引發的游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西游記》《葫蘆娃》《黑貓警長》《汽車總動員》等都是孩子們喜歡又熟悉的動畫片,常常成為孩子們游戲的內容來源。如大四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看動畫版的《西游記》,于是教師追隨孩子們的興趣生成了“我愛西游”主題活動。班級中沒有花果山,孩子們就和老師一起把自然角布置成花果山;還在建筑區搭建了東海龍宮,自然角的小魚小蝦也成為了東海龍宮的新客人;美工區制作的西游人偶,讓語言區的西游故事變得好聽又有趣;表演創編的新《三借芭蕉扇》童話劇各個角色時都穿上了自己制作的表演服裝;就連益智區里的“找不同”游戲都被孩子們“西游化”了——游戲中的勝利者被稱為“火眼金睛”的戰神……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室內游戲延伸到室外,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將戶外鉆網和紫藤花廊創設成盤絲洞、火焰山和花果山,“師徒四人”為了遵守不碰到“蜘蛛精和蜘蛛絲”的規則,只能借用索道把腳抬得高高的,才能穿過盤絲洞、火焰山,回到花果山。游戲中,孩子們不僅成為了活靈活現的“小猴子”,還每天帶著弟弟妹妹一起穿過水簾洞,摘些蟠桃開起“蟠桃會”……

借由熱點事件引發的游戲,發展幼兒的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很多“社會熱點事件”,如APEC會議、十一閱兵式、“懷柔一號”衛星發射、電影節、新冠疫情等,也常常成為孩子們自發游戲的內容來源。比如,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70華誕的時候,孩子們對閱兵儀式非常感興趣,討論中國的武器有多厲害,對解放軍的生活感到好奇,并產生了學做解放軍的強烈想法,由此開展了“小小解放軍”的系列游戲:自主“創建軍隊”,并取名為“海軍鯊魚團”“陸軍飛虎團”“空軍飛鷹團”等;模仿解放軍的站、立、坐、行等規范動作;在拼插區拼插五花八門的武器,在表演區演唱《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歌曲,在建筑區設計搭建軍事基地、堡壘。室內玩得不過癮,孩子們就到室外繼續參與“小小訓練場”的游戲,自己制定游戲規則,調整戰斗計劃,繪制戰略圖,創設游戲情境,設定作戰信號,指揮各隊作戰……孩子們在自創的游戲中盡情玩耍。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游戲興趣是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動力;教師適時適當的介入是有力的助推器,推動主題活動和自發游戲不斷拓展、延伸。

源于節日的主題活動,讓幼兒感受地域文化,創造自己的節日

懷柔地域狹長,包括平原、半山區、深山區,是古代塞外商旅古道,包含并融合了漢族文化、漁陽文化、滿鄉文化以及來自塞外的契丹文化。多元的文化和地域特征,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具民族色彩,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家鄉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與此同時,我們還鼓勵和支持幼兒創造屬于自己的節日,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結合地域文化,挖掘傳統節日、節氣和習俗的教育價值

我們甄別、篩選出適合幼兒的節日、節氣或傳統習俗,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谷雨、冬至以及二月二、臘八等,開展了新年娃娃廟會、中秋詩會、漁陽文化節等活動,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

以漁陽文化節為例。懷柔區北房鎮為秦漢時期的古漁陽遺址,舞龍舞獅群眾基礎遠近聞名,素有“舞龍之鄉”的美譽。自2019年連續舉辦三屆“漁陽龍獅文化節”后,如今的北房鎮將“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傳統習俗發展成了一場舞龍舞獅的文化盛會。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龍獅隊齊聚北房,熱鬧歡慶,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感受著這別具特色的漁陽文化盛宴。大三班有幾位家長是懷柔龍獅隊的成員,每次他們的排練都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為什么要舞龍舞獅”“為什么龍像飛起來一樣”“我們小朋友能參加舞龍舞獅表演嗎”……帶著諸多問題,孩子們來到活動現場。舞龍、舞獅、花會展演,剃頭剪發、拉洋片、剪紙、楊門漿水豆腐,紅紅綠綠、熱熱鬧鬧,讓孩子們眼花繚亂。在濃濃的漁陽文化氛圍中,孩子們感受著漁陽文化節日的快樂,并用繪畫、照片等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于是我們開啟了探尋漁陽文化之旅的主題活動:聽爺爺講古漁陽的故事,了解漁陽文化節的歷史;美工區,孩子們制作中國龍,在感受美的同時創造美;表演區,孩子們跟著鼓點扭起來、跳起來……這些形成了孩子們自己的“漁陽文化節”。從參加漁陽文化節、感受漁陽文化節到舉辦自己的漁陽文化節,孩子們在親身參與、親自籌備中進一步了解漁陽文化,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基于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需要,支持孩子們創造屬于自己的“百種節日”

所謂“百種節日”并不是一百個固定的節日,而是指我們給予孩子創造“節日”的權利和享受節日的開放空間。目前,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已經創造出了“11.11朋友節”“6.8男孩女孩節”“6.20分享節”等20多個“獨一無二”的節日。孩子們參與其中,探究、探索,大膽嘗試,表達著自己對朋友的愛和對周圍事物的濃厚興趣。

比如,以往,有些大班幼兒會因為要去校外機構參加幼小銜接班而提前離園,孩子們彼此依依不舍。于是,大三班的孩子們想要過一個屬于自己和好朋友的節日“朋友節”?!澳奶焓桥笥压澞??我們怎么過呢?想和誰一起過呢?”……在討論中,教師將孩子們的想法進行一一記錄,并通過投票的方式把11月11日定為大班的朋友節,因為四個“1”在一起就像兩對好朋友手拉手的樣子,在孩子們的心中象征著和好朋友不舍得分開的心情。于是,教師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籌備自己的朋友節。孩子們經過幾輪討論和調整,終于可以按照計劃籌備了:挑選慶祝場地,設計朋友節LOGO,制作邀請函,裝飾會場等,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朋友節當日,孩子們和好朋友圍坐在教室里、帳篷里,吃美食、做游戲,開心極了!第二屆朋友節“美帥酷秀”,第三屆朋友節“西餐 PARTY”,第四屆朋友節“默契大挑戰”……每年的11月11日都會舉辦主題不同的屬于大班孩子自己的“朋友節”。孩子們通過籌備朋友節、慶祝朋友節,進一步理解了“朋友”的意義,學會了結交朋友的方法,也在真實的活動中學會愛、表達愛、回饋愛。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綜合能力,也讓家長深刻感受并相信幼兒園比校外機構更能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由此在落實“雙減”政策中家長和老師都能輕裝上陣。

無論是傳統節日、節氣和習俗文化活動,還是孩子們自己創造的節日活動,都是孩子們從自身生活需要出發,主動參與、發起、籌備的,對孩子們極具挑戰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探索中傳承,在發展中創新,對幼兒極具誘惑力。孩子們在親歷、體驗、重建節日活動的過程中,放開手腳,放飛思維,建構自己喜愛的新生活。

通過求真課程的實踐,我園的幼兒變得更加自信、自主、快樂,不僅有效提升了各種能力,還培養了積極的學習品質,而且愛周圍人、愛家鄉、愛祖國的美好情感深深植入孩子們的內心。教師在課程實踐中也更加尊重兒童,能從幼兒的真實生活中挖掘活動內容;意識到觀察兒童的重要,有意識地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心態開始發生變化,課程實踐中急于求成的變少了,認識到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會給予幼兒更大的權利,讓孩子們為自己的事情做主。求真課程實踐促進了教師向“以學定教”觀念轉變,教師從“以成人教為主導”的課程觀轉化到“以兒童學為主體”的課程觀,并落實到教育實踐中。

猜你喜歡
迷宮探究游戲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大迷宮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迷宮
捕網迷宮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創造獨一無二的迷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