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2022-05-01 17:35徐高英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家校共育教育策略小學德育

徐高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逐漸由知識教育向著德育教育靠攏。小學時期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初期,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還在萌芽階段,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黃金時期。而想要充分發揮出德育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僅僅依靠學校教育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在家校共育視角下來開展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诖?,本文針對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德育;教育策略

小學時期,學生剛剛進入到學校,認知能力逐步成熟,這是學生接觸學校教育的初期,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存在極大的區別。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起到的影響是巨大的,只有學生處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家庭教育才能夠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為此,在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方面的力量,而是應當將家庭與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價值導向。

一、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1]。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對于教育都有著錯誤的認識,尤其是德育教育,很多家長會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完全忽視了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有家庭教育的意識,自然很難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僅導致家庭教育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校教育的有效性下降;第二個方面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存在偏差。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很多家長都存在著成績至上的觀念,進行家庭教育時,側重點也更加偏向于學習,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

(二)家校交流缺乏互動

家校共育從本質上來說,需要家庭和學校之間產生雙向的互動,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學校教育也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對于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這樣才能夠將學校與家庭的力量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而現階段,在家校共育視角下,家庭和學校共育的實現一般都是通過家長會實現,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但是大多數的家長會都流于形式,是教師向家長講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一種渠道,使得家長會很像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上課模式,家校的交流主要是教師進行單向的輸出,并沒有產生雙向的互動,并且家長會往往是一個教師要面對多個家長,無法對于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交流,也使得家長會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家校合作方式單一

結合現實情況來看,現階段家校進行合作的方式除了上文提到的家長會,還有家訪,這兩種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合作方式的單一,也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家長對于學校的教育情況一知半解,教師也不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教育情況,雙方之間很難產生信任感,也就使得家校教育很難實現,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家校共育意識淡薄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現階段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缺乏足夠的家校共育觀念,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只要孩子能夠在校園中平安快樂,能夠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即可,自己的任務主要是輔導孩子完成作業,不需要有過多的交流,很多教師也會覺得與家長溝通存在阻礙,只要正常進行教育教學,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務即可。由此可見,意識的淡薄也是阻礙家校共育實現的重要原因[2]。

二、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的要點分析

(一)良好的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促進家校共育的基礎,如果想要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效解決現階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家長之間首先就需要維系良好的溝通關系,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以及家庭中的表現,這樣才能夠使得德育教育方式更有針對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為此,首先要建立高效的溝通渠道,充分運用便捷的聊天工具,家長可以向教師請教德育教育的方式,了解如何正確的對于孩子進行教育,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對于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對于德育教育的側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二)理念的統一

現階段,在家校共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教育之所以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不統一的,甚至還存在背離的現象[3]。有些學生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習慣,而在進行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為了能夠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必然會有些教育方式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別。而這些差別的存在,有時可能會讓家長不滿,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產生矛盾,家校共育自然也就難以實現。因此,想要在家校共育視角下對于學生做好德育教育,需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形成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當雙方的理念統一,學校的德育教育才能夠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更好的開展。

(三)模式的優化

為了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德育教育模式也需要進一步的優化?,F階段,很多學校在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仍然依托于教材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說教式的特點。小學生雖然比較容易對于教師產生依賴,但是這種說教的方式卻很難引發他們的興趣,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德育教育模式的優化也是必要的,教師和家長應當進行積極的溝通,對于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熱情,這樣的德育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豐富的合作

家長會和家訪的交流形式仍然是現階段家校交流的主要方式,雖然這樣的方式看似在家校交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實際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不管是家長會還是家訪,實際上都已經很難發揮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如果學生在學校中存在一些不良的表現,當教師和家長產生交流時,學生就會產生擔憂、緊張等情緒,進而疏遠教師和家長,對于德育教育也會產生抵觸心理。家校共育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不能僅僅依靠以往的交流模式,也不能將學生放在對立面,而是應當促進三方的交流和互動,這樣的德育教育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開展講座,樹立正確德育教育觀念

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可以說是缺一不可,只有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4]。通常來說,學校的教育更為科學,一般都會結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良好德育教育素養的家長卻比較少,很多家長都存在錯誤的教育理念。比如很多家長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或者是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都非打即罵,希望能夠通過體罰的方式讓孩子記住,進而在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還有部分家長,教育的力度比較薄弱,當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時,往往只是簡單的進行說教,實際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也有可能當時孩子收斂了,但是過一段時間仍然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而這些情況的出現,與家庭教育的偏差是分不開的,也是家長缺乏德育教育能力的表現。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構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學校就需要做一些工作,利用講座的方式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這樣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家長能夠掌握科學的德育教育方法,并在家庭教育中應用,促進學校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的統一,提升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家長從學校教育中獲取德育教育的經驗,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得家校共育的模式能夠均衡發展。

(二)潤物無聲,發揮傳統文化教育作用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長久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富有教育價值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中,也有大量的德育教育資源,將這些富有教育價值的傳統文化作為橋梁,能夠構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平臺,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并且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無形之中對于學生形成正面的影響,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以《弟子規》為例,其中包含著眾多中國傳統思想道德的精髓,包括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與人為善等,對于當今的德育教育仍然有積極的幫助。比如“信”篇中“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就是告誡我們要實事求是,堅持誠信為本的原則,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學會對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負責,除了在學校教育中要堅持這一理念,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感,同時,家庭教育中也應當做好監督,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方向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偟膩碚f,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大量德育教育的元素,不管是在學校教育中還是在家庭教育中都具有極強的適用性,能夠發揮出極高的教育價值,還能夠為現代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教師和家長在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都可以參考傳統文化當中的德育教育元素,這樣一方面能夠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理念的統一,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家校共育視角下德育教育的質量。

(三)總結反思,定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

在家校共育視角下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應當重視心理輔導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結合心理輔導教育,能夠在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同時,對于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此來評價德育教育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家校共育視角下發現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且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和彌補。比如,教師在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發現學生的接受程度良好,但是在進行心理輔導教育時,卻發現學生的行為習慣沒有得到規范,甚至對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經過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實際調查發現,是由于家庭教育中出現了問題。家長一方面教育學生不要亂丟垃圾,但是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經常存在隨地亂丟垃圾的情況,這樣的教育與實際操作不一致的情況,自然會讓學生產生困惑,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心理產生不平衡,進而抵觸家庭教育,這樣的情況下,德育教育自然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通過心理輔導教育找到原因后,就需要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建議家長能夠言行一致,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也促使家校共育視角下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更加順利和有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如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不一致的,那么對于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會非常有限,難以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只有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才能夠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在一起,家庭和學校需要互相合作,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構建良好的環境,還應當達成理念的統一,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向,這樣才能夠形成合力,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周豐收.豆角開花藤牽藤家校共育心連心——小學班級德育工作中的家校共育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118-119.

[2]蔣雪娟.芻議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家長,2021(23):44-45.

[3]陸艷芳.小學階段學生德育之家校共育相關策略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8):115-116.

[4]紀榮.淺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與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5):23.

猜你喜歡
家校共育教育策略小學德育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淺析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