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天渺茫之景:惲壽平與王原祁仿趙令穰山水

2022-05-03 20:32王慧
中國書畫 2022年3期
關鍵詞:董其昌

王慧

一、董其昌對趙令穰

《湖莊清夏圖》的發現

趙令穰(生卒年不詳,字大年)《湖莊清夏圖》〔1〕(圖1)是董其昌(1555—1636)獲藏的首件重要宋畫〔2〕,1590年購得,1629年中秋以此卷易趙承旨《六體千字文》,獲藏39年,卷后有董其昌7次題跋,對其尤為珍視。其后題跋曰:

趙令穰《江鄉清夏卷》〔3〕筆意全仿右丞。余從京邱得之,閱數過,覺有所會。趙與王晉卿皆脫去院體,以李咸熙王摩詰為宗。然晉卿尚有畦逕,不若大年之超逸絕塵也。又稱:宋人畫趙大年馬和之可稱逸品,蓋元鎮倪迂所自出也。與此同時,董其昌在畫論中也談及趙令穰,稱道:趙大年平遠,寫湖天渺茫之景,極不俗,然不耐多皴。雖云學維,然維畫正有細皴者,乃于重山疊嶂有之,趙未能盡其法也?!?〕

趙大年令穰,平遠絕似右丞,秀潤天成,真宋之士大夫畫。此一派有傳給倪云林,雖工致不敵,而荒率蒼古勝矣?!?〕

董其昌對趙令穰《湖莊清夏圖》的評價,表達了兩方面的觀點。第一種觀點是趙令穰以李成、王維為宗,元倪瓚出自趙令穰,雖工致不敵,而荒率蒼古勝矣,都稱逸品、超逸絕塵。第二種觀點是趙令穰平遠構圖,寫湖天渺茫之景,不耐多皴,雖學王維,但非重巒疊嶂也。對非“重山疊嶂”示以否定態度。此兩種觀點恰好分別是惲壽平(1633—1690)與王原祁(1642—1715)對《湖莊清夏圖》進行再創作的基礎。

“四王吳惲”被稱作“清六家”,被認為是“正統畫”,是以山水畫作為憑證的。但是清乾隆時期詞臣畫家錢維城(1720—1772)曾經評論道:“本朝山水祖兩派,南田惲與司農王?!薄?〕《書畫記》中也稱:“國朝諸大家山水皆出一峰,而南田獨具面目?!薄?〕表明惲壽平山水畫與王原祁為首的“四王”山水畫有不同的風格特征及師承關系。

二、惲壽平《仿古冊頁—學趙令穰》:簡淡荒率之景

惲壽平是一名遺民畫家,學界對其遺民身份早有探究,蔡星儀先生在《惲壽平研究》中有詳細論述。事實上,惲壽平小景山水簡淡荒率的特征是從趙令穰《湖莊清夏圖》入手的,從中提取荒寒元素,然后師承宋元諸家,最終演繹出表達遺民情懷的荒率超逸之景。

趙令穰《湖莊清夏圖》由董其昌到王時敏(1692—1680),康熙七年(1668)被張應甲(生卒年不詳,字先三)購得不久后轉讓給李宗孔(1620—1689)??梢钥隙ǖ氖菒翂燮接H眼見過《湖莊清夏圖》。途徑可能是通過王翚(1632—1717)、莊同生(1627—1679)等友人的關系,在張應甲或李宗孔處見過,時間應該在康熙七年(1668)到十年(1671)之間〔8〕。

對趙令穰《湖莊清夏圖》的再創作,惲壽平一開始受董其昌、“四王”影響較大。董其昌將構圖形式由橫卷改為縱軸,將畫面中經典元素重新組合,無意于原作的構圖準則,僅僅將其圖案化,把趙令穰具有代表性的平遠構圖舍去,取而代之的是重巒疊嶂的山峰。這些轉變都印證了董其昌對“王維風格”的探索與其新風格的完成。作品中董其昌采用北宋三遠式構圖,略去皴染、僅用干筆淡墨勾勒山體輪廓,強調“作畫,凡山俱要有凹凸之形。先如山外勢形象,其中則用直皴......”〔9〕,顯露出董其昌注重山石結構“勢”的表現。

惲壽平《湖山小景圖》作于康熙三年(1664),此時惲壽平未親見《湖莊清夏圖》,有機會接觸的可能是摹本或是摹本的摹本??赡苁芏洳挠绊?,惲壽平也將重重山峰移入畫中,但并未效仿董其昌“直皴取勢”的結構表現,只是在形式上模仿董其昌畫作而已。

董其昌對《湖莊清夏圖》的“再認識”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其“仿”作中。他造就了一種抽象的風格,突破一切的限制,將自然的形貌減少到最低,而僅僅維持其基本所需。其較合乎形式與審美的趣味,但較不具有形而上的自然“理趣”〔10〕。而惲壽平表示:“畫之簡者,不獨有勢,而實有其理”〔11〕。董其昌的終極目標與惲壽平強調“理趣”的觀點不一致,因此惲壽平另辟蹊徑,眾觀宋元名跡,師法南北宗,試圖從趙令穰《湖莊清夏圖》“柳”意象入手,發展其“小景得趣”的繪畫理論。

惲壽平講道:“柳最不易作,宋以上無論。風流古澹,吾愛惠崇、大年,每畫柳必以為規矩。此景能游法外之趣,惠崇以后,又得一人矣?!薄?2〕

趙令穰作品中荒率蒼古之感,引起了“遺民”惲壽平的情感共鳴。惲壽平對“柳”意象給予新的寄思,從“詠柳詩”中體現出來。其一,以柳寄愁,“青門上路千條綠,半是春風半是愁”〔13〕,表現在新朝逐漸趨于正統,舊朝復興無望,作為“遺民”惆悵、矛盾而又無力的愁思。其二,以柳寄思,“多少秦淮河上柳,一時吹斷鷓鴣風”〔14〕,表達對故國及犧牲于戰場的兄弟的思念。其三,以柳喻憐,“自憐白發同枯柳,縱有春風不再青”〔15〕,對于生活現狀“病添新白發,貧戀舊青薇”病痛、貧窮之愁。惲壽平將這些情思移入畫中,講到“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16〕,要達到畫以養目、畫以感人的最高境界。柳最難畫,原因在此。

惲壽平小景山水初師趙令穰。圖2是按照《湖莊清夏圖》四分之三處左右煙霧映帶的岸渚進行的再創作〔17〕。趙令穰《湖莊清夏圖》描繪的是一幅“平湖小嶼,汀花水禽”之景。而在惲壽平《臨趙大年湖莊清夏》中主角是“樹”,田園之景被舍去只留兩間小屋,前景兩棵柳樹作俯勢處于畫面中間,左邊一組樹叢比趙令穰筆法更為粗率,似從倪瓚《畫譜》中學來,右邊一組樹叢彌散于云煙之中。另外,趙令穰《湖莊清夏圖》重點描繪近景,將中景與遠景彌散在云霧之中,平遠構圖,增加畫面的延伸效果。而惲壽平將所有物象都置于近景,作平面化處理,無意于空間表現,重在提取《湖莊清夏圖》中荒涼、冷寂的表現元素,并將其夸張,以符合作者內心惆悵、矛盾的遺民情感。

然而,趙令穰對惲壽平小景山水創作僅起啟蒙作用。惲壽平在題《春煙圖》中也稱道:“以得造化之妙,初師大年既落筆,覺大年胸次殊少此物......”〔18〕認為趙大年胸中缺少造化。惲壽平“理趣”的藝術追求是通過寫生、師造化完成的,王翚曾講:“南田妍精寫生,日求其趣,其于山水之機疏矣”〔19〕隨后惲壽平師從倪瓚(1301—1374)并參乎李成(919—967)意境,作“寒林”之景。

李成、倪瓚、惲壽平雖處不同時期,但他們都生活在朝代更迭、社會處極度動蕩的戰亂年代。山水畫是他們最有力的“心印”之作;繪制秋景“寒林”是他們的契合點;師造化、抒性情、不求形似,是他們追求高逸脫俗的表達方式。

圖3采用倪瓚三段式構圖,樹間參竹,濃墨秀挺。前景枯樹得古勁蒼寒之致,有劍拔弩張之勢,直沖云霄與遠景山石相連,淡墨枯筆繪之,畫意從李成“寒林”中來。惲壽平寫道:“余畫樹喜作喬柯古干,愛其昂宵之姿,含露激風,挺不平懼,可以說況君子,為營邱能得此意?!薄?0〕此外,從倪畫中得“勢”,學云林當如快馬斫陣,乃得勢。無此興會者,不可與言云林也〔21〕。惲壽平還參照倪畫山石造型,但筆墨表現大異其趣。倪瓚善于運用干筆淡墨皴擦山石結構,表現出輕盈通透的三維空間;惲壽平則運用斧劈皴與墨染的方式呈現強烈的立體效果。畫面整體韻味比倪畫“平淡天真”“江濱寂寞之意”更加荒率、狂亂,筆墨更為放縱。在晚明的作家們看來,重要的是把倪瓚這位高士捧成文化英雄。通過這個英雄形象,人們的思想就能在逆境中贏得新的力量〔22〕。惲壽平不僅看重倪瓚“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理趣”觀,更為重要的是惲壽平借倪畫“定式”表達其“遺民”情懷。

如果說李成、倪瓚對惲壽平的影響在于如何通過秋景寒林表達內心愁苦,追求高逸脫俗的審美理想的話,方從義(生卒年不詳,字方方壺)則啟迪惲壽平如何洗盡胸中塵埃,做一個真正的不為凡俗所憂、清靜自守、灑脫超逸之人。只要人內心清靜脫俗,畫自然高逸。惲壽平稱方從義“宇宙之內,豈可無此種境界”,評價極高。

方方壺蟬蛻世外,故其筆多詭岸而潔清,殊有側目愁胡,科頭箕踞之態。因念皇皇鹿鹿,終日踆踆馬走中,而欲證乎靜域者,所謂下士聞道,如蒼蠅聲耳?!?3〕

方壺潑墨全不求似,自謂獨參造化之權,使真宰欲泣也,宇宙之內,豈可無此種境界。南田草衣?!?4〕

這兩段論述涵蓋了惲壽平師從方從義所得到的啟發。作畫需解衣般礴、旁若無人、靜以求之;參乎造化、不求形似、無意為佳;筆多詭岸而潔清;寫生先斂浮氣,待意思靜專,然后落筆,方能洗脫塵俗,法新趣也〔25〕。這些畫理明顯受方從義道教的影響。

《學趙大年》(圖4)是惲壽平《仿古山水》十二幅之一,應是其晚年作品,大約繪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此時惲壽平作品中出現了相似的畫面組合。千株亂柳,一片荒江,此中橫一小艇,為垂釣之處,遠景僅勾勒平緩山坡。畫面表現極簡,畫樹石,全不似樹,略得其景象耳,畫石亦然。虛筆淡墨,筆盡而意無窮,天真幽淡,趣味橫生。

對比早期(圖3)即可發現此時惲壽平作品中少了幾分劍拔弩張之勢,畫面表現得更加從容、清靜、平淡,更像是其晚年內心情感的寫照。惲壽平講秋景應令人“可悲可思”。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寫秋山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26〕。惲壽平此時山水畫詮釋的是其經歷過朝代更迭、體驗過世態炎涼、看破紅塵之后清靜自守的人生感悟,表現的是趙令穰《湖莊清夏圖》荒率蒼古、超逸絕塵的內在韻味。

三、王原祁《山水冊頁—趙令穰江村花柳圖》—湖天渺茫之景

從1636年到1668年這32年間,趙令穰《湖莊清夏圖》是王時敏的藏品,也就是說王原祁在27歲之前是可以接觸到原作的,同時還可以見到王時敏、王鑒、王翚等人的仿本。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仿本都是以董其昌寫“湖天渺茫之景”或“重山疊嶂”式的構圖為基準的。

早期王原祁對趙令穰《湖莊清夏圖》的理解來源于王時敏。王時敏評價趙令穰《湖莊清夏圖》:“余家藏趙大年《湖鄉清夏圖》,柳汀竹嶼,茅舍漁舟,種種天趣,非南渡后人可及?!薄?7〕王原祁在《王原祁仿趙大年山水》中運用俯視視角,將涼亭、小橋置于畫面下方中間位置,樹叢圍繞其周圍,并自然過渡到中景。中景大片湖面與遠景相連,湖中有隱者垂釣。王原祁此景描繪了一幅“柳汀竹嶼、茅舍漁舟”式的、帶有“隱居”意味的湖天小景圖。

后王原祁稱:“惠崇《江南春》,寫田家、山家之景。大年畫法,悉本此意。而纖妍淡冶中,更開跌宕超逸之致?!薄?8〕王原祁將“田家、山家”景致運用到仿趙大年圖式中(圖5)。王原祁將趙令穰“湖天渺茫之景”與“田家、山家之景”相融,并參乎“龍脈”的構圖方式,加以青綠設色,完全變為一幅桃紅柳綠的田園風光。查閱王原祁相關畫作得知,此類圖式大部分出現于1700年之后,此時王原祁入職翰林院,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這類作品可能為應制之作。

結論

惲壽平與王原祁對趙令穰《湖莊清夏圖》的再創作是基于董其昌對趙令穰的評價,畫風相異是源自兩位師承對象不同,創作動機不同。惲壽平為明“遺民”,道家思想對其影響很深,在他作品中體現的是內在的、精神的、真實的情感流露。王原祁為翰林畫家,作品不免偏向于主題內容,意在展現自己所處的太平盛世。惲壽平與王原祁是將仿趙令穰《湖莊清夏圖》放置于不同情境中,以此來滿足他們個人的或社會的需要,同時也是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側面表現。

注釋:

〔1〕關于《湖莊清夏圖》的流傳情況,見許齡丹:《〈湖莊清夏圖〉考》,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第21—27頁。大體情況如下:由明內府收藏,后歸于臣下(有蔡昂、呂顓、王鳳靈的印章);自大內散出后二三十年,被在北京經營書畫的吳國遜、吳延兄弟覓得,隨后轉給董其昌;75歲中秋,董其昌用《湖莊清夏圖》與人交換了趙承旨《六體千字文》,之后輾轉不久到了王時敏手中,康熙七年(1668)被張應甲購得,不久又成為藏家李宗孔的珍玩;到乾隆時期入內府;直到清末動蕩時期,大量書畫流入市場,廣東人黃君壁購得《湖莊清夏圖》,友人張大千對卷臨賞,留下不少仿作。后1950年,黃君壁定居臺灣,《湖莊清夏圖》流入海外?!逗材C萃—細讀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指出董其昌將《湖莊清夏圖》與友人于玉嘉《六體千文》交換。上海博物館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頁。

〔2〕方聞:《中國藝術史九講》,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年版,第158頁。1589年,董其昌會試得中進士。1590年,董其昌獲趙令穰《湖莊清夏圖》。

〔3〕《江鄉清夏卷》與《湖莊清夏圖》均為此圖,畫名是董其昌所改,本文采用《湖莊清夏圖》。

〔4〕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收入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8頁。

〔5〕同〔4〕,第1015頁。

〔6〕錢維城:《茶山詩集·卷六》,國學大師電子資料數據庫。

〔7〕朱季海:《南田畫學》,古吳軒出版社1992年版,第8頁。

〔8〕筆者沒有找見張應甲何時將《湖莊清夏圖》出售給李宗孔,但是惲壽平在康熙五年(1666)到十年(1671)之間大量觀賞宋元繪畫,是其風格的轉變期,惲壽平受趙令穰的影響之大??滴醵辏?663),莊同生與張應甲有書畫交易??滴趿辏?667),王翚成為張應甲購畫中間人。王翚、莊同生都是惲壽平摯友。李宗孔與王翚、惲壽平是友人,曾一起作畫交游。

〔9〕董其昌:《畫旨·卷上》,收入吳孟復主編《中國畫論》,安徽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頁。

〔10〕〔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131頁。

〔11〕朱季海輯《南田畫學》,古吳軒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頁。

〔12〕同〔11〕,第46頁。

〔13〕惲南田著,秦耕海校注:《惲南田文集·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版,第567頁。

〔14〕惲南田著,秦耕海校注:《惲南田文集·上》,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版,第118頁。

〔15〕惲壽平著,呂鳳棠點校:《甌香館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頁。

〔16〕同〔14〕第121頁。

〔17〕劉奧:《惲壽平對北宋惠崇、趙令穰“江南小景”的圖示之變》,《美在成久》2020年05期,第31頁。

〔18〕同〔14〕,第155頁。

〔19〕同〔13〕,第687頁。

〔20〕同〔13〕,第699頁。

〔21〕朱季海輯:《南田畫學》,古吳軒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頁。

〔22〕方聞:《心?。褐袊鴷嬶L格與結構分析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年版,第163頁。

〔23〕同〔21〕,第29頁。

〔24〕同〔14〕,第391頁。

〔25〕同〔21〕,第19頁。

〔26〕同〔14〕,第120頁。

〔27〕〔清〕王時敏著,毛小慶點校:《王時敏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第400頁。

〔28〕王原祁《麓臺題畫稿》,收入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八冊,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版,第706頁。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猜你喜歡
董其昌
董其昌情有獨鐘是杭州
董其昌的畫里畫外
董其昌的面具
其 人
一代宗師董其昌
董其昌心中的禪與水墨畫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臺北故宮猴年大展:董其昌書畫特展
董其昌寫不好“一”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