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伯駒的書法鑒藏與創作

2022-05-03 20:32詹霓
中國書畫 2022年3期
關鍵詞:張伯駒書畫書法

詹霓

張伯駒(1898—1982),字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著名書畫收藏家,曾收藏有西晉文學家陸機所書《平復帖》、隋代展子虔畫《游春圖》及唐李白《上陽臺帖》等。劉海粟評價張伯駒時說:“張伯駒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涌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賞、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胺Q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睍ū粍⒑K谡J為是張伯駒的四大成就之一,首先是張伯駒先生在法書收藏上成果頗豐,其次他對書法史有研究,在書法鑒定中有獨特的見解,書法創作也表現出極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在1981年5月舉行的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伯駒受邀與趙樸初、啟功、孫墨佛等書法界名流一同參與了此次盛會,足見其在書法界的影響。以往對張伯駒先生的收藏事跡多有贊頌,其在詩歌文學、戲曲上的造詣也受到關注,但實際上張伯駒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不僅僅是參與珍貴作品的收藏與保護,還有對中國書法的研究與傳承,以及其個人創作的獨具匠心。

一、張伯駒的書法收藏

《叢碧書畫錄》是張伯駒從1932年到1960年間收藏書畫珍品的目錄,他在序言中說:“予之煙云過眼,所獲已多。故予所收蓄,不必終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是則予為是錄之所愿也?!睆埐x在收藏書畫的過程中以巨款收購傳世名作,不吝變賣房產細軟,最終又都將所藏歷代書畫名作無償捐獻給國家。正如他所說的,他收藏的目的是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并認為收藏家有保存和保衛國家文物的義務。曾經有書畫掮客叫白堅甫,愿酬以更多的財富求他讓渡《平復帖》,張伯駒斷然拒絕:“黃金易得,國寶無雙。萬一流落海外,我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在《我所收藏的中國古代法書》一文中,張伯駒談及書法收藏時說:“我從二十八九歲就愛好中國古代法書名畫,最初研究明清的作品,后來專鑒賞元以前的名跡,尤其重書法。我收藏是重質而不重量,遇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珍品,我便千方百計甚至賣物舉債搶收?!睆埐x提到自己的收藏“尤其重書法”,他1956年向故宮博物院捐贈的八件國寶級藏品就全是書法作品,收到了當時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的褒獎狀,寫道:“張伯駒、潘素兩先生,將所藏晉陸機的《平復帖》卷,唐杜牧之《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草書》等珍貴書法共八件,捐獻國家,化私為公,足資楷式,特予褒揚。部長沈雁冰,1956年7月?!?/p>

《叢碧書畫錄》中收錄張伯駒收藏的書畫珍品117件,其中書法作品就有27件。在張伯駒的收藏中,近四分之一是法書作品,其中大多數是元代以前的珍貴文物。其中最為難得的作品,無論是作者與作品的成就還是收藏過程的艱辛,當屬西晉陸機《平復帖》?!镀綇吞肥悄壳拔覈媸雷钤绲臅ㄕ孥E,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九行,八十四字,字體是從漢隸轉為草書的初草,即章草最早的寫法,筆法剛勁古樸。此帖原藏清恭王府,張伯駒托人與溥心畬商量,希望出價收藏,以免文物外流,但溥心畬執意要二十萬元,而未收成;后溥心畬遭母喪,需款正急,將此貼以4萬元出讓給張伯駒。自此,張伯駒在北京蟄居四年多,深居簡出,保護此帖,此后在去西安時也是把《平復帖》縫藏在衣被中,如生命般寶藏。

此外,張伯駒藏法書名作還有唐代杜牧《書贈張好好詩》卷,書作右軍體,有宋徽宗親題標簽,且加宣和印璽,又有賈似道秋壑圖章,經項子京、梁清標先后收藏,各鈐收藏印及年羹堯觀款。此作由末代皇帝溥儀攜帶出京,張伯駒斥五千數百金購得。張伯駒非常喜歡此卷,每夜睡覺的時也要放置枕旁,數天后才藏貯篋中,也因此自號好好先生。

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贊》卷,跋識累累,皆出自名手,也是溥儀散出于長春的。當時論文齋靳伯聲購得此卷后,由張伯駒出面洽購,收歸故宮博物院。后故宮博物院經理事會決議共收購五件,《道服贊》卷因胡適、陳垣等認為價格過高而被退回,于是張伯駒變賣家當,舉債將此卷買下。

張伯駒收藏的每一件書畫作品,尤其是元代以前尤為稀缺的書法珍品的收藏過程都是一段故事,也耗費了張伯駒大量的錢財。1941年,張伯駒曾遭汪偽“七十六號”綁架,所要三百萬贖金。張伯駒冒著被撕票的危險,拒不變賣所藏書畫文物贖身,最終又將重于生命的國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啟功評價其藝術收藏:“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民間收藏第一人?!睙o論是藏品的質量、收藏的過程,抑或以捐贈作為結果,張伯駒的收藏,尤其是書法收藏都是超群絕倫的。

二、張伯駒對中國書法的研究與保護

張伯駒對書法歷史和書法理論的研究也頗具造詣,對書法的鑒賞更有獨到的見解,在《叢碧書畫錄》中對所藏書畫都提出自己對創作時間、內容、風格等方面的看法意見。例如在《平復帖》后,他寫道:“是帖作于晉武帝初年,早于右軍《蘭亭》約百余歲。證以西陲漢簡,是由隸變草之初,故文不盡識。卷首有宋徽宗金字標簽,自《宣和書譜》,備見著錄。入清乾隆丁酉,孝圣憲皇后遺賜于成親王,后歸恭親王邸,為世傳,無疑晉跡。金絲織錦,蝦須倭簾猶在,宋緙絲仙山樓閣包首已無存?!睘樗厮螀氰ⅰ峨s書詩卷》則品評有:“所書詩句,或四句完整,或前后殘缺。末押默庵印。后隔水曹溶跋謂為米書。另見吳書詩一冊,詩亦多缺首尾,默庵印亦同。蓋同時所書若干紙,為后人分裝,遂不復合。默庵印應即吳氏自號印。吳氏學米書,殆可亂真。此卷尤得米書神髓,故曹溶直以為米書,然世傳米書尚多,吳書卻罕覯?!狈裾J了書卷后題跋認為米芾作的觀點,結合存世書卷定為吳琚所書,提出兩卷為后人分裝,且“默庵”印為吳琚字號印的觀點。

除了《叢碧書畫錄》,張伯駒一生著作頗豐?!洞河维嵳劇肥橇硪徊坑涗浰b藏活動的的著述。此書是張伯駒主編的具有文人雅集性質的短文集,他在20世紀60年代初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期間,組織了“春游社”,借每周審定古代書畫之機,將志趣相投的文人學者聚集一堂,每人創作隨筆小文,多為歷史、考證、金石、書畫等題材。張伯駒有文章七十余篇,涉及書畫鑒藏的有十七篇,其中關于書法作品的討論都是圍繞收藏文物所寫,如《陸士衡平復帖》《三希堂晉帖》《杜牧之贈張好好詩卷》《宋蔡忠惠君謨自書詩冊》《元仇遠自書詩卷》。

另外,張伯駒還在各類期刊發表過書法研究文章,如《談晉代的書法》,文中論述了晉代陸機、王羲之、王獻之及王珣的書法特點及作品;在《滄桑幾度:〈平復帖〉—談談我國存世最早的書法真跡》中詳細講述收藏《平復帖》的過程,并對書法內容進行論述,又附有釋文;另外還有《我所收藏的中國古代法書》《宋四書家》等文。

《張伯駒牛棚雜記》是近年出版,關于張伯駒在“文革”期間寫于吉林省博物館的工作筆記,其中有多處講到他給學校等不同機構講學書法的經歷。書中寫有“在黨校講書法,在吉大講詞”“在美協開會講書法,在藝校講書法”等。在《建國以來的交代(1949—1967年)》里,張伯駒記下:“五零年至五一年,我任燕京大學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所講的課是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是自有毛筆開始,甲骨、篆隸、真楷、行草歷代發展沿革至清末為止?!敝赋鰪埐x所做的書法普及工作。從內容上看,他所講授的書法課是從書法起源開始,以歷史時間順序講述。

書中還提到:“五七年春,我接受與北京美術出版社預定出版《中國書法欣賞》一書,內容自毛筆開始,有篆書,有未刻的甲骨、殷商陶器墨書、周帛書、漢木簡、三國晉以至清真跡圖片、歷代書法發展沿革的說明等。北京美術出版社預付稿費200元,至五八年編寫完竣交出版社?!蹦壳半m不見此書,但可以肯定張伯駒對中國書法史的認識是全面的,且具有完整性的。

張伯駒對中國書法的貢獻除了在收藏、捐贈和研究上,在對書法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上也是極盡所能。1956年春,張伯駒與陳云誥、溥雪齋、徐石雪、黃晏生、董壽平等人商議創辦書法社,同年9月16日,新中國第一個書法組織—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成立,成立大會在北京中山公園召開,清末翰林陳云誥擔任社長,張伯駒、溥雪齋、徐石雪任副社長。張伯駒與其他有志之士通過舉辦大量的展覽和書法交流活動,為新中國書法的普及教育、書法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12月,張伯駒作為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代表視察故宮博物院,提出了七項內容翔實的建議,其中涉及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的,便是建議故宮博物院設立銘刻墨跡館,并早日組織法書、名畫的復制與編輯出版刊物,以適應各地研究參考。張伯駒認為:“故宮是具有國際意義的全國最大的博物館?!?/p>

1980年,張伯駒已是耄耋老人,卻在百廢待興之際,對傳統文化的癡心不減,依然不遺余力地繼續牽頭組織文化活動。是年,北京中山書畫社成立,張伯駒仍擔任社長,并身體力行于書畫社的組建工作。

三、書法創作與“鳥羽體”

張伯駒自幼喜愛書法,在收藏的過程中,得以遍覽歷代書法名家墨跡,納百家之長,對獵碣、鼎彝、秦刻、漢碑無不臨遍,集各家之長,熔于一爐,到晚年終成一格,逐步蛻化為以“曲”盡其妙,以“瘦”立其體的個人書風。

張伯駒在蔡襄的《自書詩》冊題跋中簡要記述了自己的學書過程:“余習書四十歲前學右軍《十七帖》,四十歲后學鐘太傅楷書,殊呆滯發暈,觀此冊始知忠惠為師右軍而化之,余乃師古而不化者也。遂日摩挲玩味,蓋取其貌必先取其神,不求其似便有似處,取其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終不能似。余近日書法稍有進益,乃得力于忠惠此冊?!背鯇W王羲之《十七帖》,揮筆模仿,數年之后,頗具功力,但都不甚滿意。四十歲之后,開始轉而學習鐘繇書法,數年仍進步不大。在學王體、鐘體的過程中,他覺得自己的書法已具備一定功力,但欠缺了神韻。直到購得宋代蔡襄的《自書詩》冊后,仔細揣摩而得以頓悟,因此,書法發生了巨變。受蔡襄恬淡清雅書風的影響,張伯駒的作品用筆飄逸,如春蠶吐絲,有時密如鳥羽,間或疏若散霙,被人稱為“鳥羽體”,字與字之間間距大,清淡脫俗,娟秀雅致。

目前所能見到張伯駒書法作品、書札手稿或書畫題跋多出現于他五十歲左右及晚年八十歲后。這兩個時間段的書法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他自己也曾說:“假使二百年后有鑒定家視余五十歲以前之書,必謂為偽造矣?!睆埐x四十歲之前學“二王”,后學鐘繇,五十歲以后受蔡襄影響,開始化古,其鳥羽體書法繼而有所成。但藏家趙胥認為張伯駒早期學“二王”和鐘繇學得并不像,而是受章草影響比較大。1947年,張伯駒在所藏禹之鼎繪《納蘭容若像》上題跋,字跡娟秀,結體瘦長;1950年,張伯駒在購入唐杜牧《書贈張好好詩卷》后,隨即作《揚州慢》表達購藏后的喜悅,并跋于詩卷后;1956年,張伯駒為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一書特寫《瀟湘夜雨》詞一闕,書風都較為一致,布局疏朗,筆勢端凝,風格穩重而清秀。

而到晚年,其書風一改傳統書寫風格,形成了用筆曲折靈動的新面貌,無論是對聯上的大字,還是書札所用小字,都追求筆畫的波折,用筆飄逸,似翩翩飛鳥,結體奇創,使轉自如,風格鮮明。畫家劉海粟評價張伯駒鳥篆體書法:“運筆如春蠶吐絲,筆筆中鋒,奪人視線,溫婉持重,飄逸酣暢,兼而有之,無浮躁藻飾之氣,目前書壇無人繼之?!睂W者劉葉秋則說張伯駒書法:“書兼行草,圓勁挺秀,卓然大家風范?!?/p>

另外,將書法的書寫性確實滲透到了繪畫中,是文人繪畫所常見。書與畫二者合一,在繪畫中追求書法味道,以書入畫,書法作畫,在張伯駒的繪畫中也有所體現。張伯駒善畫藤梅,以瘦硬見長。在《紅梅圖》中,梅干崎嶇,梅枝勁細曲折,與書法用筆近似,多破折,以此表現梅樹的優美動態。張伯駒晚年將“曲折”盡顯于自己的書畫藝術之中,這既是多年學藝,臨習各家風格后內化為自我風格的體現,也可以看到張伯駒將晚年坎坷經歷投射到藝術創作中的反映。

張伯駒出生于官宦家庭,這給予了他從事收藏活動的條件,張伯駒也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到藝術收藏與研究當中。中國古代書法是其收藏、鑒賞和研究的重要部分,并且在學習歷代書跡的過程中,在理論學習上,建立了對中國書法史的完整認識,在創作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書風。張伯駒對中國書法的認識,不僅局限在個人的研究和學習上,他將全部藏品捐獻,又努力完備中國博物館對書法的收藏與研究,在推動各界對書法的了解和傳承中用盡了畢生精力。

(作者單位:北京電影學院人文學部)

責任編輯:宋建華

猜你喜歡
張伯駒書畫書法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張伯駒老照片一組
張伯駒寧愿被“撕票”也不肯賣字畫
張伯駒知恩圖報
小小書畫廓
詩書畫苑
書畫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