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名人與書畫展銷熱議

2022-05-03 20:32甄威孟會祥董水榮王文超郝惠謀
中國書畫 2022年3期
關鍵詞:名人書畫書法

甄威 孟會祥 董水榮 王文超 郝惠謀

編者按:2021年底,一些影視明星、社會名人舉辦或者參加書法展、書畫展的消息,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瀏覽網上“評論”,褒揚者贊許名人們對傳統書畫藝術的堅守,抨擊者則質疑名人創作水平和名聲效應背后的獲利動機。演藝圈明星們與書畫結緣的故事,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本期,我們邀請了數位專家,對如何看待該現象、這些現象背后牽涉的問題展開討論。

甄威:對藝術作品的評價不妨寬容而多元

名人書畫現象一個關鍵因素是知名度帶來的巨大關注度,給作品的流通性增添了流量附加值,因此,考察作品不能僅從藝術價值出發,需要考慮更多的社會因素。視覺文化研究重視視覺現象與社會的關聯性。我們搜索信息可以了解到,很多明星結緣書畫是出自樸素的愛好,比如張鐵林、孫儷的學藝故事,他們通過書畫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經典的藝術品位和謙遜低調的人格品性。還有很多名人是從書畫收藏出發進入藝術創作的領域。以一般大眾視角,名人的熱度或者說知名度是一種神秘且帶光環的榮耀,似乎是人人都在追求。然而,名人亦是普通人,并所有名人都在主動追求曝光度和關注度。知名本身不宜作為判斷價值的原罪。

作品與人不同,具有相對獨立的客觀性,其歷史屬性與物質狀態的穩定性,為人們從不同角度開展評價提供了可靠的文本。對作品,人們可以見仁見智,可以展開或主觀或相對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其中,最具公共屬性的評價之一,是從藝術本體出發的學理性分析和學術性評價。因此,無論是對職業藝術家作品、名人書畫或其他業余作者的作品,都可以根據藝術演進所體現的本體規律,開展針對性的本體分析與評論。針對名人書畫欠缺的,恰恰是藝術本體視角的評估。豐富多元的審美判斷,能夠啟發充滿情致的藝術討論、活躍的交流、充分而理性的分析,有助于形成一個時代良好的藝術風尚。

在人人使用手機交流、大量使用電腦字體的今天,書畫藝術給個人帶來獨一無二的身體感知與文化體驗。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所提倡的全民美育理念,鼓勵人與人在藝術上的平等交流,特別是體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彼此欣賞,讓每個人都能積極地參與藝術活動,對不同類型的作品進行分層和分類的評價。深入研究和觀察產生這些文化現象背后社會因素,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中國特有的文化命題,從藝術傳播的文本中,挖掘新的藝術形態與審美風尚的意義和價值。

因此,對于名人書畫現象,除了展開學科內部的批評,不妨從媒介傳播、視覺文化、社會風尚、大眾美育等不同的方面進行更為全面的認識。名人書畫現象以及全民美育的觀念,從全球視角來看,都是獨特的中國話題,與西方藝術界的當代藝術觀念不完全一樣。德國藝術家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針對的是二戰之后歐洲藝術的純藝術傾向及其所造成的西方當代藝術與社會割裂的文化現象。在網絡傳播語境中,名人書畫現象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觀察維度,幫助我們加深對藝術活動參與者生命狀態和生活態度的理解。專家和大眾在這個維度上,可以展開更加深入而平等的交流。內行可以看門道,外行也可以看熱鬧,而隨著美育普及的推進,相信能夠看出門道的人會越來越多,看熱鬧的自然漸漸減少。因此,今天不僅要關注書畫的歷史、書畫家和形式風格,也要關注社會風尚和文化建設意義上的書畫美育,發揮好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媒介優勢,提升全民美育素養,向善向美而行。

孟會祥:名人明星書法及其他

頃,有名伶展銷書作于京華,書界嘩然。嫌其書作拙劣,為藝術憂者有之;怨其張揚攪混,為奶酪憂者有之;蹭其熱度,一定要說一嘴者亦有之。眾聲喧嘩,萬籟齊鳴,固宜其然,不爾,眾口如一,則不啻萬馬齊喑矣。

人人皆可學書,名人明星自不例外。書法市場無甚準入制度,有人愿買,有人愿賣,自由交易,庶與他人無干。然而書作拙劣,信手一揮而日進斗金,窮年兀兀,精雕細琢而無人問津,劣幣驅逐良幣,亦無可諱。一代之人文如此,不獨名伶與買家無知無識無畏無羞也。書家者流,知夫書之優劣,自當有所褒貶,勉力而垂范,若隨其流而揚其波,渾其水而摸其魚,口稱文藝,意在黃白,是失信失德,自欺欺人矣。世人寧可久相欺歟?

然而人文衰微既久,相欺之事,昭彰且繁。庠序祭酒,不識篆隸之名者有之;學宮殿堂,張掛江湖書法者有之;國際賽事,標牌濁俗不堪入目者有之;影視題名,裝瘋賣傻、歇斯底里者有之;電腦字庫,劈柴體大行其道......凡此種種,栩栩然書法生態之概觀也。至于所謂書法界,亦非樂土。展事掛在最前者,往往張牙舞爪,浮躁凌厲,倘使應規入矩,穩健妥帖,則似與身份不副。名公巨擘,常識性錯別字頻出,貽人口實,無可奈何。功成名就者,言而不文,理乖詞舛,甚或驢唇不對馬嘴者,亦屢見不鮮。即便一時才彥,摘金奪銀者,剽古竊今,空洞膚淺,張冠李戴,漏洞百出之事,亦往往有之。極而言之,書家者流笑名人明星冒充內行,亦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矣。書法復興四十年,進步有目共睹,成就自不待言,既以繁榮概之,寧忘其任重道遠耶?

書法其難乎?天才如米元章,嘗謂:“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弊载撊缈涤袨?,嘗嘆:“吾眼有神,吾腕有鬼,終未能躋古作者之堂也?!比欢鴷ㄓ种烈?,識字者濡墨著紙,狼奔豕突,顧盼自雄,掌聲雷動?;蛴猩谜ふ?,擅演藝者,擅寫作者,方外僧道,江湖男女,鮮睹碑帖,罕事臨摹,擁官威,借浮名,挾小慧,舞長袖,便儼然書家矣。然而孫過庭嘗言:“擬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猶疏,形骸未檢;躍泉之態,未睹其妍,窺井之談,已聞其丑??v欲唐突羲獻,誣罔鍾張,安能掩當年之目,杜將來之口!慕習之輩,尤宜慎諸?!睍鵀榫词?,你不敬書,書也不會敬你。一切藝業,都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人,你心里想的啥,別以為沒人知道。

自書法退出實用以來,??炙沟浪ノ?。幸近四十年國運大昌,中華文化粲然復興,百業千行,天南海北之人,操觚染翰者日眾。吾道不孤,愛書法之人,當然歡迎人人愛書法、學書法。人人愛書法、學書法,當然就有品之高不高,學之厚不厚,才之富不富,藝之精不精之別,并不妨礙學書之志,學書之樂。這“人人”之中,當然也包括名人明星。名人明星,大抵確有一技之長,確實更能引起關注,更有影響力。他們加入愛書法、學書法者的行列,不是令人拍手稱快的事嗎?要之,“人人”皆能有赤子之心,尊重書法,尊重自己,則無論為官為民,為作家為明星,為教師為醫生,為僧為道,為搬磚的賣菜的收廢品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董水榮:叫座叫賣的“名人書畫”

各個圈界的一些名人喜歡書畫,被稱為“名人書畫”。原本是非常正常的事,說明傳統書畫文化正走向復興的征兆。任何人都有喜歡書畫權利。但最近對“名人書畫”有著比較多的爭議。爭議關鍵的不是他們參與了書畫創作,而是“名人書畫”叫座、叫賣,引起了“專業書畫”的不滿!

其一,你寫得“丑”不要緊,關鍵還拿出“嚇人”。很多“名人書畫”充斥著各種書畫展覽。公共展覽意味公眾的參與,這和私人創作不同。展覽意味著公開展示,以公眾的方式展示個人作品的形象,進一步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利用廣大的社會資源和眾多粉絲進行推波助瀾,其受眾遠比一般的書畫家還多。如果沒有經過長期錘煉,以及深度的藝術反思,那樣的書畫作品很容易粗糙、膚淺,放逐了深度,甚至就是一種江湖的庸俗氣。所以可以看到“名人書畫”比比皆是陳舊的繪畫套路、錯字連篇的書法作品。這對傳統和經典的審美秩序,無疑帶有一種誤導的殺傷力。

其二,“名人書畫”市場價值遠高于“專業書畫”?!皹I余”與“專業”之間失去了價值的平衡?!懊藭嫛眱冬F能力遠比專業書畫家強大得多。他們以異乎尋常的方式,開拓他們的市場空間,使得藝術價值、經濟價值、身份價值混亂不堪。一件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作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嚴重打擊了堂而皇之的專業形象。這不是名人的特權又是什么?“名人書畫”的關注度與價位,不僅影響了專業書畫的運行機制,而且破壞了藝術價值的衡量尺度。表面上看,買賣公平,但是公平買賣卻導致了不公平的結果,當“名人書畫”熱鬧的聲音蓋過了“專業書畫”的聲音,最終動搖了專業書畫家的陣容,把書畫推向了一個泡沫文化的消費中。我們承認每個時代的藝術生命力在于社會現實的介入度與公眾參與度,但是導向應該是那個時代真正精通書畫的文化精英,這樣才能成為社會最為深刻的文化精銳。

如果藝術發展的生態由“名人書畫”主導,傳統藝術、經典書畫的莊嚴就顯得不合時宜。只要能拿穩毛筆,膽子夠大,隨手寫寫畫畫就自認為才華橫溢,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藝術自信。我們看到一種浮躁正蔓延于文藝界,如果任由這種現象漫延,就可能失去傳統與經典的支撐,由演藝界、文化界的名人導演出一種“時尚”的書畫新潮。

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研究某一個領域的問題時會有精深的見解,比常人和一般的愛好者有更強的書畫表達能力。真正專業包含著精神導向和藝術引領兩個要素。新時代提出了“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精品力作”。真正有實力的專業書畫家是不會計較“名人書畫”的風潮,藝術珍品,終會吹盡狂沙始到金。

王文超:“書法熱”的正俗面

近些年我們國家強調文化自信的同時,書法熱潮再起,這使書法看似門檻極低,僅依靠毛筆、宣紙、墨液,找一二“名師”,臨三兩碑帖,提出類似“書為心畫”的理論,即是“書家”。事實上,書法文化的推廣與普及,應在提升正俗審美觀念的基礎上展開。

今日從事書寫的所謂書家,籠罩了一層職業性,以技巧為能事,展覽為顯耀;書法高等教育的出現,又分割出一批書法教育從業者,與以參展為目的的書家,錯綜交織;又名流們躋身其中,有政壇精英,有商界巨賈,有影視明星,亦有作家學者等等。也就是說,凡會執毛筆書寫皆有可能被賦予“書法家”頭銜。此看似是一文化現象,實可解讀為不同從業群體之間所產生的社會現象。

漢代趙壹指出癡迷書法者往往“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山袢罩T多熱愛書法的名流們,因時代變遷,大都已非古代的讀書、善書、識書者,雖有具備一定書法基本功和審美認知者,但大多仍是以愛好、消遣甚至功利為主。對此,批評者有,中庸者有,識書理者為之站臺者亦有。因此類群體展覽、展示亦多,在網絡發達的今日,竟成一社會顯象。這完全不同于古人的“影響力”?;谏鐣幕囊粋€側面,在這個網絡傳播神速的時代,當如何客觀看待?筆者有如下幾點粗淺認知。

其一,古人品評體系自南朝至清,線路相對清晰,即使由人論書,但底線是被評論人是通曉書理,且具備書寫品格的。今天大眾看到的諸多“名人書法”,具備傳播效應,卻大多不具備品評價值。當面對這種現象時,如何客觀引導各個認知層面的“觀眾”成為主要矛盾。

其二,審美雖因人而異,有主妍美者,有主拙樸者,有主雄渾者等等,無論何種審美標準都具備一定的底線。在推廣普及書法的同時,相關的書法史、書法美學又成為象牙塔中的學問,到底書法是否應該標舉高格?這個高格的底線為何?還是應該模糊邊緣?批評家們是否應以“愛好者”的心態去看待?這些成了無法統一的語境。

其三,以所謂的專業標準去衡量今日的“名人書法”是個無解的課題。如果我們想到各種解決方案,但事實上無法落地,看似面面俱到,所謂的針對性、批評的聲音,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效果。這個問題本質上牽涉的是正與俗的問題。正即是具備書法修養的書寫群體,這個底線與標準是有一定范圍的;俗即以愛好、休閑為目的的書寫群體,不顧忌書法所存在的傳統技法、審美品格等方面,作品不在“書法”的評價范圍內。

郝惠謀:無須動怒

西方人喜歡理清各種概念,順便也就把各藝術門類之間的界限劃分得很清楚。因此,藝術家“串門兒”的現象并不常見。在視覺藝術面前,搞聽覺藝術的人從來都只是欣賞、批判或者漠視。相比而言,對中國人來說,這件事情就沒那么難了。中國人最不喜歡把東西分得清清楚楚,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分清東西,就扯遠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講明白道理,就生分了我們之間的感情。不僅如此,即便是站在科學立場上,中國人也往往缺乏理智。

所以,這樣的文化傳統導致中國人一定是邊界感極弱的。今天影視明星熱衷于參與書畫藝術創作的現象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所謂的亂象橫生也無非是一種人性的自然選擇。只不過,有人不勞而獲,有人勞而不獲,勞而不獲的人就生氣了。我倒覺得大可不必。真正在某個領域不勞而獲的人,如果他自己能夠完全坦然,甚至樂此不疲,其實跟裸奔是沒什么區別的。它身材差、皮膚差、丑陋不堪、不知廉恥,多數人都能看得到。人家用丟臉換來了金錢,甚至有人用晚節不保換來了一個平尺800元,這與你通過付出對藝術的執著換來一平尺500元,其實沒差多少,所以無須動怒。

當然,值得肯定的是,無論行業和年齡,書畫愛好者中始終不乏對中國傳統藝術持一種謙恭和敬畏的態度,并正在持續學習的人。他們是值得肯定和欽佩的,批評家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把熱衷于參與書畫藝術創作的影視明星一棒子打死。

責任編輯:劉光

猜你喜歡
名人書畫書法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名人摔跤后
書畫名人匯
書畫名人匯
書畫名人匯
小小書畫廓
詩書畫苑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