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獲經驗,樂享生活

2022-05-11 16:02徐亦婷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生活區小班幼兒

徐亦婷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兒剛入園、年齡小,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能力,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诒緢@小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集體生活意識等方面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梳理聚焦小班幼兒生活力指向的“關鍵經驗”。通過創設生活區環境,提供適宜材料,觀察幼兒游戲行為,促進小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集體生活意識、學習關鍵經驗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班幼兒; 生活區; 生活力; 關鍵經驗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0-0047-03

Harvest Experience and Enjoy Life

—— Focuses on “Key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Cultivating Small Class Children's Living Ability in the Living Areas

XU Yiting(Liangfeng Kindergarten,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ance outline(Trial)” clearly points out: to cultivate children with basic self-care ability. Small class children just entered the kindergarten, young age,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live, can let them better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and collective living consciousness of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the “key experience” focusing on the life power of children in the small class is sorted out. By creating the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providing appropriate materials, observing children's play behavior, promoting the small class children's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collective liv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key 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Small class children; Living area; Vitality; Key experience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對幼兒來說,自理能力的發展是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2~4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期?而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力”就是幼兒健康融入現實和未來生活的能力,這種融入,既指回歸、表現、創造、享受生活的能力,也指回歸、表現、創造、享受生活的實際水平。歸根結底就是要培養幼兒生活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本課題中結合小班幼兒現狀、年齡特點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主要指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如自理能力、衛生習慣、自主能力等)、集體生活意識(如規則意識、文明意識、服務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等)、學習關鍵經驗(如健康生活、科學發現、社會交往等)。本課題重點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規則意識,引導小班幼兒習得生活能力,提高生活情趣,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生活區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基礎組成部分,是以兒童社會生活體驗為目標的重要區域活動。生活區是一個小型的“生活空間”,作為“日常生活”的縮影,幼兒可以在生活區進行各種生活技能、技巧的練習和各種實踐操作活動。

1.多元材料和多樣形式提升自理能力

本課題中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主要從提高動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兩方面實踐研究,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與“關鍵經驗”相關書籍梳理出小班幼兒動手能力包括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其中精細動作包括:抓握能力、握力和擠壓力、左右對稱的小肌肉協調能力、手腕旋轉能力、手腕穩定能力等。自我服務能力包括愿意生活自理,練習用勺子吃飯、扣扣子、拉拉鏈,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或鞋襪,學習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自己倒液體進容器內等。

(1)多元材料助推幼兒動手能力

材料是區域活動中重要的媒介,一切的操作都有賴于材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什么樣的材料能吸引他們,幫助他們建構新經驗,在實踐中教師總結出三類:

第一,真實——生活化材料。培養幼兒生活力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更好的生活,生活中的鍋碗瓢盆等廚具,掃帚、簸箕、拖把等衛生工具,梳子、夾子、榨汁機、刨子等生活化工具,就是隨手可得的生活化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幼兒提供這些工具,引導他們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嘗試使用他們。運用掃帚將垃圾掃進簸箕里鍛煉了孩子的大肌肉動作,運用梳子給同伴梳梳頭鍛煉了孩子的手臂動作,運用夾子晾衣服鍛煉了手部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在操作中感受不同工具帶來的便利,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

除了真實的生活工具,真實的食材也會給幼兒“真游戲”的體驗。我們給幼兒提供真實的瓜果蔬菜,剝水果品嘗、制作香噴噴的蛋撻、小餅等,不再是操作仿真材料“假游戲”,在操作品嘗中,感受生活。

第二,發散——低結構材料。低結構材料是指沒有固定玩法的材料。如順應季節的自然材料、日常消耗所剩的廢舊材料,這些材料都是隨手可得的,卻給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秋季,落葉紛紛,孩子在戶外撿到了各種各樣的落葉,回到教室后他們決定做一條落葉項鏈。先在落葉上打一個孔,有的孩子用樹枝戳一個洞,有的孩子用打孔器打一個洞,再用一根繩子穿過洞洞,最后打一個結,一條落葉項鏈就完成了。打洞需要孩子掌握力度和洞的大小,一不小心就會把落葉扯破。運用打孔器鍛煉幼兒手部的握力和擠壓力。串落葉考驗幼兒手腕的穩定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最難的就是打結,教師可根據情況為幼兒給予幫助。除了地上的落葉,還有許多松果、果子,孩子用勺子舀小果子,用夾子夾松果,在感受自然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家里不用的牙刷,孩子把它當做小刷子,刷鞋子、刷水果等,一物多用。

第三,遷移——挑戰性材料。不同幼兒的動手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同一名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會隨著能力的發展逐步增強,所以在提供材料時應考慮同類材料的階梯式難度,激發幼兒持續活動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刪減、組合等方式增減難度,增加的方式如鍛煉幼兒手部的抓握能力,基礎材料為大一點的勺子、漏勺、撈網等,進階材料為夾子、夾鉗、鑷子等,這是工具類型的增加?!敖o小手套戒指”的游戲中,先是給手指套戒指,再是根據手指甲顏色的不用套不同的戒指,這是操作難度的增加。再如練習“夾”的動作時,教師先提供大物體,再根據難度提供小物體,引導幼兒遷移大拇指、中指、食指夾握的動作,鞏固并遷移經驗。根據幼兒的能力自選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方式達到發展的“階梯”。

(2)多樣形式提升自我服務能力

自我服務是在幼兒具備動手能力的基礎上進而產生的能力與意識,教師提供多元材料的同時,根據兒童的興趣、主題的變更等,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內容,在游戲中、場景里、主題下將動手能力應用于服務自我。

第一,童趣——“游戲化”操作。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中發生的。尤其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充滿童趣的游戲是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開始。小班自我服務的重點是自己整理衣物、自己吃飯等,在游戲中加入童趣的兒歌,如:小襪子對整齊,點點頭彎彎腰,張開我的大嘴巴,啊嗚一口吃掉它,我的襪子疊好啦!教師可以引導:“我們來找找小襪子的大嘴巴在哪里呀,和小朋友們玩一玩找襪子大嘴巴的游戲,趣味的語言,朗朗上口的兒歌,將生活技能分解成小點,慢慢引導小班幼兒習得?!敖o小動物喂飯”的游戲,運用勺子將“食物”送入動物的嘴巴。在習得這種經驗以后,吃飯時教師可以引導:“給小動物是怎么喂飯的,那寶寶你會給自己喂飯嗎?”,將游戲經驗轉化為自我服務的經驗。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中,習得技能,進而服務自我。

第二,沉浸——“場景式”體驗。將區域游戲和角色游戲融合,在區域中開設體驗式游戲,如“水果店”場景,孩子利用兒童水果刀切水果,用榨汁機制作美味果汁,合作完成水果沙拉等,加入買賣游戲,在游戲中沉浸式體驗動手的快樂。場景的構建需要環境布置的配合,沉浸式的環境讓幼兒更融入場景游戲,如“水果店”的場景,制作水果店門頭,鋪上漂亮的桌布,制作者和品嘗者服飾的不同也帶給幼兒不同的體驗感。

學期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遵循依賴他人—自理—為他人(集體)服務的發展路徑。小班階段幼兒大都從依賴他人到學會自理,能力強的幼兒開始能為他人服務,這是從技能到應用的發展。

2.環境圖示和多方配合培養規則意識

規則的習得和習慣的養成是幼兒終身收益的品質,對于小班幼兒應做到根據標簽提示,能把游戲材料放回原處;學會看區域規則圖示并遵守規則;處理食物時注意衛生與安全等。

(1)巧用圖示引導幼兒習得規則

圖示是環節中的語言,幼兒的直覺形象思維特點使他們對圖示這種簡潔又包含具體意義的符號具有視覺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一言一行,教師通過提供不同的環境圖示幫助幼兒習得游戲規則、生活常識、整理意識。

第一,插排圖示。區域插牌是每個區域都有的,教師通過插排的提示引導幼兒知道該區域能進入多少人,知道在有空椅子的前提下,才能進入區域。遷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進入餐廳可以看看餐廳的等位信息,進入地下車庫查看剩余車位還有多少,插牌的圖示引導幼兒習得社會規則,將經驗遷移至生活。

第二,游戲圖示。小班幼兒年齡偏小,教師可提供游戲圖示。如穿衣練習中,提供穿衣的步驟圖,小班幼兒可能看不懂簡筆畫等圖示,教師用真實的穿衣照片可以讓幼兒看的更清晰。幼兒根據圖示一步一步操作,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一步達成了,哪一步還存在困難,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下學期教師可以增加游戲圖示的難度,如刪減部分步驟,引發幼兒調動自身經驗,不在單純依靠圖示操作,將經驗內化。

(2)多方配合促進幼兒習慣養成

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21天,可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我們需要幫助幼兒去養成。

第一,習得——教師引領。小班幼兒需要教師的引領,所以區域活動時,教師需要在旁根據活動內容進行重點指導。如在“夾豆豆”游戲中,幼兒的夾握姿勢不正確,發力方式不對,如果不及時糾正幼兒的動作,在長期重復練習錯誤動作后,再糾正正確姿勢就會很困難。教師可以和孩子講解示范正確的姿勢,幫助幼兒找到正確的發力點,并進行正確的嘗試。幼兒的生活技能與其他區域方面的技能存在一些差異,在自由探究的基礎上,即時適時的教師示范引領是必要的,重在幫助幼兒習得相關經驗。這就需要教師細心的觀察,關注班內每一個孩子的縱向發展,同時適度橫向比較,思考孩子之間生活力存在差距的原因,及時的找尋問題和解決辦法。

第二,模仿——同伴影響。模仿是幼兒學習的方式之一,同伴是幼兒學習的良好示范者,利用同伴帶動、示范,是習慣養成的好方法。小班幼兒存在整理意識比較薄弱,經常忘記整理,整理物品速度較慢,不會分類整理的現狀。每次游戲結束時,豆豆總是把材料放在桌子上,不收拾就離開了。一次我看到旁邊的歡歡叫住了他?!耙巡牧鲜帐昂昧瞬拍茏??!苯Y果豆豆和歡歡說:“還有其他小朋友也沒有收起來?!痹凇氨O督”下豆豆不情愿的收拾好了材料??墒堑诙煊螒蚪Y束時,他又忘記收拾就離開了。于是我請歡歡做“監督員”,每天查看小朋友收拾的情況。起初孩子有的愿意聽“監督員”的要求,有的還是不收拾就離開。漸漸的只有少數人不收拾,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收拾整理好,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也開始收拾整理。通過同伴之間的正向帶動引領,模仿學習,好習慣之風也會在班里悄然而來。

第三,共育——家園配合。區域活動是幼兒在幼兒園中的活動形式,每天一小時的區域活動只是鍛煉幼兒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規則意識的一小段時光,幼兒生活力的培養更應延續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延續到家庭教育中去,教師可以利用手機記錄幼兒活動的照片、視頻與家長分享,幫助家長明晰小班幼兒應獲取的能力和達到的水平,引導家長將區域活動的游戲延伸到家中,變成親子活動。家長也可以在群內分享幼兒在家長的收獲,帶動班內家長,或是分享好的經驗,形成合作共享型的家園配合模式,共同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規則意識的提高。

小班幼兒剛離開家進入“小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能力還比較弱,通過培植幼兒的生活力,可以促進幼兒獨立地創造性地做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迎難而上、熱愛勞動的堅強品質,培養幼兒生活衛生習慣與責任心,幫助幼兒認識事物、學到經驗,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凌云.小班生活區材料投放策略[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7(12).

猜你喜歡
生活區小班幼兒
幼兒園生活區活動指導小竅門
小班生活區中家長資源開發和利用
小班生活區活動材料投放的實踐研究
淺談自升式鉆井平臺生活區設計要點
建筑施工生活區節電設計探索
探討醫院生活區推行物業化的可行性
小班幼兒“自我中心”的表現與分析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