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協同育人對小學生勞動習慣培養的研究

2022-05-13 20:25簡健華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2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習慣培養

簡健華

摘 要: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技能,關鍵是要達成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對勞動教育的共識,形成教育合力。需要構建家校合作平臺,家校對勞動教育達成共識;落實家校各自職責,加強對學生勞動意識與技能的培訓指導。通過在學校與家庭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掌握勞動技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功感,自覺養成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勞動積極性,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勞動習慣;家校協同;習慣培養

家校合作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重視,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新課程改革提出,和諧良好的家校合作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既能動腦,又能動手,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公民和建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學者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上進行了研究,使家校的合作更為多樣化。因此,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使學生從小認識勞動的意義,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的影響,部分學生勞動意識薄弱、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面對這一情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合作、協調一致,才能真正促進小學生良好勞動素養的形成。

一、以學校展開為起點

勞動,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門必修課,其所帶來的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個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課堂教育無法替代的。而勞動教育不是一項簡單的教學任務,它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精心策劃、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受到適切的教育和鍛煉。而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地,是培養學生道德品德的場所,是養成好習慣的所在。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需要經過后期用心的、長時間的培養。為了養成學生的勞動行為和習慣,筆者著手結合學校的日常管理進行培養。

在學校讓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自己的課桌椅干凈整潔,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很多學生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代勞家里的家務。剛剛開始的時候,筆者手把手教學生怎么拿掃把,怎么裝垃圾,怎么拖地,并在班級上評選勞動之星,樹立典型。為了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與我校綜合實踐勞動課程相結合,開展了“巧手課程”(美食達人、清潔專家、養殖能手等)。結合課程,鼓勵學生在學校學習相關的課程后,在家里實踐,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照片、視頻、心得、手抄報等)與同學分享,交流自己的拿手本領,評出優秀學生,頒發獎狀。學生得到榮譽,勞動積極性更高了。通過系列化的活動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培養勞動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日常用好學校勞動基地,培養學生勞動習慣。這兩年,根據上級精神,學校開辟了勞動基地。筆者帶領學生從鋤地開始,手把手教他們怎么安全地拿鋤頭,怎么翻地效率更高,怎么育苗,怎么種植,怎么進行田間管理,收獲需要注意什么等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班里的勞動基地都是學生自主管理,每天安排同學澆水,定期給菜地施肥、除草、松土,直到收獲。他們種植過很多農作物,有玉米、茄子、木瓜、土豆、辣椒、番茄、秋葵、三葉青等,收成喜人。學生把種出的農產品收獲后帶回家,跟家人分享,和家人一起煮成菜肴,還不忘記用各種形式記錄下來。學生對于種植興趣盎然,種植效果非常好。

二、以家庭配合為重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兒童勞動教育應謀求手腦相長。長期以來,勞動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創造歷史、發展自我的過程中,發揮了興國利民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從四個方面強調:一是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每年掌握1~2項生活技能;二是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社會勞動;三是樹立崇尚勞動的家風,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四是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加強對家庭勞動教育的指導。結合學?;顒?,利用寒暑假,結合假期作業,學校與家庭結合,由學校印發小冊子,開展“闖關挑戰家務勞動大比拼”活動,在家里由家長鼓勵監督勞動過程,假期結束后在學校開展各類型的(疊衣服比賽、收納行李箱比賽、水果拼盤比賽等)勞動比賽后進行頒獎。利用家長會(線下和線上)宣揚勞動教育,表揚勞動積極的學生,盡力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鼓勵學生每周安排一定的勞動時間,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以家校合作為亮點

“家校合作”的觀念已經深入教育者和家長的內心,但“家校合作”偏重于學習和德育方面,而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部分家長雖有這個意識,但是不懂得正確的方式方法。勞動教育,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以勞動立德樹人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通過在學校與家庭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教會并鍛煉學生勞動技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功感,自覺養成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勞動積極性,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結合學校課程,開展有主題的每周家務勞動,家長通過拍照或拍視頻在班群分享,培養孩子勞動習慣,讓孩子真正參與到勞動中,懂得勞動光榮。

2. 結合中華傳統節日,與家庭共同開展各項勞動任務(端午節包粽子,冬至包湯圓、餃子,重陽節敬老等),讓學生回校與老師、同學分享,根植勞動光榮的思想。

3. 結合學校小農田,指導學生開展種植活動,定期請家長指導學生種植技能;小農田的收獲讓學生帶回家并在家長的指導下做成菜品,與家長分享;把做菜的過程拍下來帶回學校與同學分享勞動成果,評選優秀小廚師。把農田收獲分享給同學(或與老師一起分享),提升勞動的榮譽感。

勞動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重視和努力,需要全社會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家校合作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家校合作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勞動知識、勞動技能(技術素養)、勞動思維(包括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各種生活技能和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參考文獻:

[1]徐新穎.家校合作視角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J].江蘇教育,2020(15).

[2]王冰玉.小學勞動教育的培養路徑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35).

[3]張繡琴.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07).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習慣培養
論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給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芻議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