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下低碳城市發展路徑研究

2022-05-14 11:08趙鵬鶴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碳循環低碳城市雙碳

趙鵬鶴

摘要:基于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低碳發展模式是經濟和環境共同發展的必然之路。低碳城市的建設必須考慮到城市發展的特點,且需要將碳匯納入評價體系當中,保持碳源低于碳匯。在保證該前提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進行城市規劃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智慧生態城市。

關鍵詞:碳循環;碳匯;低碳城市;智慧生態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了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城市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具有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貢獻率及強大的資源調動和影響力,研究表明,城市集聚了超過54%的人口以及75%以上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所以城市成為了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低碳城市建設作為“雙碳”目標落實的主要載體,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

如何促進城市低碳轉型,進而實現成為低碳城市。大多數學者提出了以結合控制交通、改善建筑、清潔能源、居民消費等方式來實現低碳化。但是單純的以限制來改善會遏制城市的發展及人民的長期主觀配合性,可能會造成其他問題的產生。因此,在探索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城市發展的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來實現低碳化。

一、低碳概念及研究意義

(一)低碳概念及現狀分析

低碳概念最初產生于經濟發展領域,2003年英國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是采用低碳能源、零碳能源或去碳技術的經濟,是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組成部分。之后,低碳理念逐漸從經濟領域拓展到社會領域,從低碳生產延伸到低碳生活、低碳社區,進而聚焦到低碳城市建設。由低碳概念內涵的演變可知,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關鍵在于低碳城市建設。

在國際上,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較為成功。日本發展低碳技術、完善低碳相關的法律法規、鼓勵居民綠色消費,以幫助發展生態型城市。英國以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為抓手,設立《氣候變化法案》,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國的低碳行動計劃重點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尤其是西雅圖成為世界低碳城市建設的典范。國外低碳城市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主要集中在經濟結構、能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發展三個方面,采取以低碳為目標,設定相關方案,鼓勵低碳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在確保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減緩城市排放,實現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在國內,莊貴陽和張偉率先提出在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進程中,應尋求基礎設施建設的低碳發展路徑。2008年,住建部首次提出了“低碳城市”的理念。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9)、氣候組織(2011)、楊麗等(2013)對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內涵從不同角度做了解釋。自201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后推出三批低碳城市建設試點,目前已涵蓋6個省份、81個城市。試點城市低碳建設圍繞城市類型、產業布局、資源稟賦以及城市的能源結構和碳排放部門,發展路徑包括低碳產業、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建筑等多維度。各試點城市因地制宜提出碳排放目標倒逼發展路徑、實行低碳數據基礎管理、協同推動實施低碳發展規劃、推動地方立法強化低碳發展的法律保障等,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隨著國家低碳城市不斷發展,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也逐漸從概念內涵轉向城市交通、城市規劃等微觀層面。陳飛(2009)、謝華生(2010)、張瑩(2011)等分別在城市層面對低碳城市進行了實證研究。桂曉峰等(2010)研究了低碳交通;費衍慧等(2010)研究了城市綠色建筑;張泉、葉興平等(2010)研究了低碳城市規劃。杜棟等(2016)基于系統工程的方法研究了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之間的統籌。也有學者從低碳城市政府職能、政策工具、企業責任、公民義務等方面做了探索。

由國內低碳城市建設的實踐和研究來看,一些先行城市通過制定政策和規劃,大體上給出了落實“雙碳”目標、建設低碳城市的總體發展思路。但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仍處于初步探索期,在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下,陜西推動國家“雙碳”戰略落實,促進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迫在眉睫。

如何推動國家“雙碳”目標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設?以低碳指標體系構建和系統評價為導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源利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指導體系,是建設低碳城市的關鍵步驟。在國外,柳下正治(2004)基于日本城市發展的現狀,將低碳評價分為城市建筑、產業結構、社會生活和新能源技術。Florianna L.Michael(2014)分析了馬來西亞的城市發展特點后,構建了經濟、環境、能源和社會四個維度,二十一個指標作為建設低碳城市的評價體系。在國內,任福兵、杜棟建立了低碳城市的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并實現了目標的綜合化。低碳城市評估模式不斷拓展,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從宏觀領域、能源、產業低碳生活、資源環境、低碳政策創新六個維度的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由此可以看出,低碳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要切合區域發展實際,維度主要集中在低碳方面,其次要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二)研究意義和價值

1.研究意義

在特殊時期,面對經濟三重壓力疊加,順利推動國家“雙碳”戰略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陜西省高質量發展的有理論創新驅動力的時代課題。如何對陜西低碳城市建設路徑的深入研究,且在研究的基礎上助力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為高質量發展下低碳城市建設提供陜西模式,進一步豐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半p碳戰略”作為一項全新的戰略舉措,低碳城市建設無論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尚處于探索期和試驗期。因此,在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碳排放現狀全面調查,進而多方位高精準的去評估碳排放水平,提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下陜西省低碳城市建設的路徑和政策建議。所調查的結果和分析后的數據,可以更加科學地讓我們認識到陜西省低碳城市建設的現狀。進一步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的實施路徑,同時,也可以幫助決策部門更加有效地制定符合區域實際情況的國家“雙碳”戰略的推進策略,為相關的政策調整提供借鑒。

2.研究價值

低碳城市的重要價值及現實基礎已得到相對充分的探討。理論層面,已有學者對低碳、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發展路徑、低碳指標體系等做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討,但未對“雙碳”目標下低碳城市政策環境的變化進行分析,未充分說明如何對新形勢下低碳城市建設如何優化,如何做好銜接,仍然存在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實踐層面,盡管我國國家層面已經推動“雙碳”戰略,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經驗,部分城市已經出臺了頂層設計并開展了積極探索。但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研究省域低碳城市建設,探索落實“雙碳”目標的路徑和模式,從而為推動更大范圍的低碳城市建設提供經驗仍顯不足。

政府作為城市“雙碳”的管理者,當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頂層設計過渡到落地執行階段,需要理清前進思路,突破發展困局。陜西作為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省份,按照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如何將碳排放與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進行有效關聯,如何確定城市始終走在符合預期的碳達峰路徑上,如何構建指導性的低碳指標體系,因地制宜地從規劃層面走向落地執行,是推進“雙碳”工作、建設低碳城市必須要突破的發展困局。

二、低碳城市發展路徑選擇

基于碳循環的低碳城市發展,其模式皆在于進行碳循環管理。充分利用當地城市所擁有的天然型生態特點,進行綜合性碳管理,控制和降低城市碳源的大量排放,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從城市優化過程中進行低碳城市的發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國內外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建設及空間布局,會對城市的運行有一定的負荷,進而導致碳排放的增加。因此,合理的布局城市的全面發展、道路的合理規劃、城市用地類型的合理劃分等,是建設低碳城市的基礎。其中,引薦國外的以生態環境為主導的緊湊型發展模式是值得學習的;而優化城市內部結構的原理在于是將同類型功能的用地聚集或者是合理處置閑置空地進行綠化進而實現降碳的目標。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是從降低能源消耗為基礎,尤其是從源頭降低,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可以建立生態景觀,降低硬地廣場,城市屋頂綠化改造、海綿城市等。

(二)調整城市產業布局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根據城市不同區域及行業排碳量的不同,進行與之功能定位相同或相似的產業發展規劃。類似于城市發展的第一產業應向城市較近的郊區遷移,中心地區發展第三產業,城市郊區部應以輕工業發展,從源頭控制了碳量的大量排放。衛星城周圍建立高新技術區,其周圍建設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布局。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對于企業的進入需要盡心嚴格把控,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排放企業。對于部分高排放企業,強制性令其退出或者進行環保整改。

(三)打造低碳智慧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原理在于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特征的低碳城市。因此,以互聯網作為手段,對于促進低碳城市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其可以為城市提供有效的便民服務。最后,打造低碳智慧社區,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實現信息的共享,資源的二次利用,進而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和低碳化。

參考文獻:

[1]梁臻.陜西省低碳城市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20.

[2]李建南,姚林如.基于碳循環的低碳城市發展路徑[J].中國集體經濟,2019(29):1-2.

[3]韋東明,顧乃華.城市低碳治理與綠色經濟增長——基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J].當代經濟科學,2021,43(04):90-103.

[4]莊貴陽,周枕戈.高質量建設低碳城市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5):30-39.

[5]劉云昭,洪再生,許熙巍.城市新區控規低碳策略探索[J].建筑與文化,2015(10):123-124.

[6]莊貴陽,周枕戈.高質量建設低碳城市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5):30-39.

猜你喜歡
碳循環低碳城市雙碳
“雙碳”目標下云南水利發展新常態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濕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研究進展
圍繞“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組織模型建構教學活動
咸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與治理路線圖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電子商務對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國內外森林生物量碳儲量估測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