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PINB7基因純合突變的長島型掌跖角化癥一例

2022-05-14 02:59鄭曉旭毛秋雨劉倩楠錢齊宏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彌漫性雜合角化

鄭曉旭,李 敏,毛秋雨,劉倩楠,錢齊宏

臨床資料

先證者,男,15歲。雙手足出生即出現彌漫性紅斑伴角化,于2020年8月20日就診?;颊咦猿錾闯霈F掌跖部位紅斑伴脫屑,隨著年齡增長緩慢加重伴輕中度角化過度,無明顯季節性變化。伴手足多汗,出汗后足部有輕微異味,無明顯自覺不適。體格檢查:發育及智力正常,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檢查:雙手掌、足跖、手足背、腕內側、踝部見彌漫性紅斑伴角化及脫屑,皮膚輕度增厚,手足部分區域因多汗出現浸漬發白(圖1),未累及肘部、膝部、臀部。曾有牙齒矯正史,眼睛、毛發、指(趾)甲未見明顯異常。家族史:父母及弟弟無類似臨床表現,無家族性腫瘤病史,父母否認近親結婚(圖2)。全外顯子測序:SERPINB7 基因為c.522-523insT(p.Val175Cysfs*46)純合移碼突變,先證者父母為c.522-523insT雜合突變攜帶者(圖3)。診斷:長島型掌跖角化癥。治療:采用他扎羅汀加尿素乳膏對癥治療,治療1個月后患者皮損有明顯改善(圖4)。

圖1 長島型掌跖角化癥先證者手足皮損

圖2 長島型掌跖角化癥患者家系圖

圖3 長島型掌跖角化癥先證者及其父母SERPINB7基因測序圖

圖4 長島型掌跖角化癥先證者治療后臨床表現

討論

長島型掌跖角化癥(nagashima-type palmoplantar keratosis,NPPK)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非綜合征的彌漫性掌跖角化癥,由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B7(serpin family B,SERPINB7)基因突變引起。NPPK通常表現為掌跖部位境界清楚彌漫性紅斑伴角化過度,常累及手足背、手腕內側、踝部及跟腱,有時也會影響肘部或膝部,亦可累及臀部,皮損泡水后容易發白。部分患者出現手足多汗,有異味,易并發真菌感染。此類型掌跖角化癥通常不累及牙齒、毛發等全身其他臟器[1]。目前已報道的NPPK 致病突變有13個(HGMD2020專業版),其中c.796C>T 突變頻率最高。C.796C>T被認為可能是中國漢族人群的始祖突變,由于該等位基因的高頻率突變,NPPK家族可以表現為假顯性遺傳模式[2]。已報道的病例顯示單一雜合突變者不發病,而純合及復合雜合突變者發病,提示NPPK 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

本文病例經過測序發現c.522-523insT,即第6個外顯子第522處插入個T堿基,原來的編碼蛋白質第175處纈氨酸變為半胱氨酸,至第46個密碼子移碼為終止密碼子TGA,出現終止。其父母攜帶同一雜合突變,是典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c.522-523insT該突變雖然曾被報道過,但大多以復合雜合的形式報道。目前報道的純合突變的病例稀少,僅有1例[3],該例患者為30歲男性,4歲時起病,表現為掌趾彌漫性紅斑伴角化,并彌漫至手足背、腕部、踝部,伴甲癬、足癬和多汗,與該文中其他病例對比,NPPK不同基因型與表型之間無明顯差異。通過對3個數據庫(ExAC、gnomAD genomes、gnomAD exomes)中c.522-523insT突變的頻率分析,東亞正常人群的雜合攜帶率約為0.25%,因此推算我國隨機婚配純合發病率約0.015/1萬。

目前NPPK缺乏特異性治療,一般采用維A酸、潤膚乳等對癥治療,并發真菌感染進行抗真菌治療。c.796C>T為無義突變產生截短蛋白,慶大霉素被證實對一部分無義突變治療有效[4]。本例為移碼突變,所以采用他扎羅汀加尿素乳膏對癥治療。

盡管NPPK在中國常見,但我國醫務人員對該疾病認識仍不足。本例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并最終通過基因檢測確診。由于遺傳性掌跖角化癥的遺傳異質性和臨床異質性,且本例患者的突變類型不同于以往最常被報道的類型,這也強調了基因檢測在這一類遺傳性掌跖角化癥診斷中的重要意義?;驒z測可以明確NPPK的診斷,并且針對突變類型能更加精準的指導治療。

猜你喜歡
彌漫性雜合角化
多個線性算子可同時對角化的充要條件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應用高壓氧與神經節苷脂聯合治療的效果研究
“雜合”理論觀照下的賽珍珠《水滸傳》譯本章回題目翻譯策略研究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
實對稱矩陣對角化探究
文化趨同下的翻譯視角
淺析英語文學漢譯中雜合現象的成因
兩對基因自由組合變形歸類例析
實對稱矩陣正交相似對角化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