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業綠色發展及影響因素探討

2022-05-16 14:30薛宇豪湯姿
旅游縱覽 2022年4期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旅游業影響因素

薛宇豪 湯姿

摘 要:旅游業具有能耗低、就業率高、促進創收的特點,因此其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相較于其他行業,旅游業對環境的依賴性更強,因此旅游業發展應該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探尋符合自身特點的綠色發展方式。本文通過梳理綠色發展理念,分析旅游業綠色發展的障礙和困難,進行歸納總結,并從宏觀政策、微觀經濟等方面制定旅游業綠色發展方案。

關鍵詞:旅游業;綠色發展理念;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592.7;X32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JYE275)。

(一)旅游業綠色發展國內外現狀

20世紀70年代以來,旅游業研究的重點就是旅游業綠色發展問題。2008年為了改善全球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啟動了“綠色新政”和“綠色經濟”計劃,旨在通過推動中短期的綠色發展,在2030年前將當前的“棕色”經濟轉變為綠色經濟[4]。隨后綠色發展觀念成為全球范圍內討論的熱點議題。發達國家率先制定并實施相應政策促進旅游業和經濟的綠色發展。201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峰會上,在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議題背景下,成果文件《我們想要的未來(里約熱內盧,2012年6月)》提出,強調了旅游業在向綠色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性[5]。因此,綠色發展是一種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模式,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綠色發展作為中國發展的一種新模式,也可以解決中國現有矛盾。綠色發展應在滿足人們生活、文化、教育、醫療、綠色交通等多方面需求的同時,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綠色”作為“十三五”規劃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將綠色發展確定為關系到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6]。而旅游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擁有能夠建設美麗產業的優勢與基礎,應該將綠色發展觀作為我國旅游業升級發展的核心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曾明確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二)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旅游業對當前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世界旅游組織發布《2019年國際旅游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旅游業,包括餐飲和清潔等與旅游相關的業務,在2018年時國際旅游出口總收入已經達到1.7萬億美元,而國際旅游(包括旅行和客運)業務占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29%[1]。旅游業對于我國的經濟貢獻也比較突出,2019年中國國內的旅游總收入已經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總量的11.05%[2]。

(三)旅游業對環境的影響

自然環境作為旅游業的資源基礎,是旅游業發展的依托,但旅游業經歷以經濟目標為導向的發展階段后,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旅游管理效率低下,旅游資源無序開發,以及粗放式發展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降低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進而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造成嚴重損失。因此,要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制定相關保護政策,強化旅游相關企業、當地居民、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Peeters和Dubois提出,2005年全球旅游行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7億t,相當于該年人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4%[3]。如果算上旅游業交通在內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旅游者高速增長的發展趨勢,旅游業和其他行業相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只有從根本上進行改變,才可能達到截污減排的要求。

(一)旅游業綠色發展重點

環境、社會、經濟、文化4個方面構成了綠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面。旅游活動的資源依賴性和經濟效益的追逐會對生態環境、社會以及文化造成損害,其原因是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除了對環境造成直接影響,還有一些潛在的影響,且范圍較大,如全球污染到瀕危動植物局部失調。因此,要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實現旅游業綠色發展,使這4個方面達到均衡,既要兼顧短期利益目標,又要保證長期可持續發展。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旅游活動和經營的各個環節,政府和旅游企業都應該建立長期戰略和短期計劃。

旅游活動對生態、社會和經濟的損害可以通過旅游業綠色發展得以控制,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UNEP和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將可持續旅游定義為,在環境、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以保證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活動?,F有游客需求和目的地要求的滿足是前提,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是目的,并保持遺產完整性、生態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和生命保障系統的穩定性。實現旅游業的綠色發展,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旅游者滿意度。

(二)旅游業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

綠色旅游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增加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減輕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例如,一個經濟營利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可以為游客提供滿意的體驗,并提高當地社區的生活質量。其他緊迫的挑戰可能包括高度的能源消耗、食物浪費、整體廢棄物管理、疲弱的商業環境(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高熟練度勞動力的短缺、融資渠道有限以及地區投資水平不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環境署指出,由于世界范圍內的多重危機,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挑戰目前正變得更加嚴峻。在此背景下,雖然經濟環境和出行限制對我國旅游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也是人們深刻學習綠色旅游發展理念,調整旅游業結構,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挑戰。

(一)經濟方面因素

在旅游業中,高效利用資源要素,擺脫以往的粗放式經營所帶來的資源詛咒現象都需要經濟的發展作為保障。因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人均收入逐漸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上升所帶來精神層次追求不斷提高,而旅游作為精神層面最廣泛的需求滿足方式,中國居民對于旅游的消費需求及消費人數和質量要求將持續大范圍增長。另外,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意味著綠色發展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各行各業包括旅游業在內共同的發展要求。

(二)產業結構因素

為了增加旅游行為的附加值,降低旅游單位能耗,旅游業生產效率綠色化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3個基本要求。而將綠色發展作為一種長期的發展模式則是最終目標。旅游業轉型升級有兩方面好處,一是可以實現旅游生產效率的匹配,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二是增加旅游產業的關聯度,優化外部經濟性,促進旅游產業結構的優化,實現產業融合協同發展、資源共享,極大地增加運行效率。

(三)旅游業投資水平

根據測算,2015年旅游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0%,這個數字足以說明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藍圖中,旅游業是不可或缺的一塊。而隨著旅游業的戰略地位提升,繼續增加供給,加大旅游業有效投資是未來旅游業持續發展帶來更多效益的保障。國家頻頻出臺政策,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等的出臺,對旅游業的發展十分利好,在宏觀政策環境上提供了機會。生態旅游、康養旅游、養老旅游以及配套旅游小鎮等主題旅游產品逐漸成為當前旅游投資的重點。

(四)環境治理投入

前期產業發展是以經濟為目標、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政府在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忽視了對生態資源保護的投入重視程度,企業紛紛擴張,以求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分得更大的“蛋糕”,旅游業快速發展是一種短期發展,是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其增長率遠小于環境污染率的上升。要想突破粗放型發展的限制,應立足于長遠角度,增加旅游業環境保護投入,拓寬投資渠道,使環境治理成為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保障。

(五)教育投入

僅僅依靠政府發布政策、企業努力還遠遠不夠。教育是技術進步的保障,也是提升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方式。只有通過一方面治理,另一方面從根本上加強教育,提升社會群體意識,讓綠色在社會中蔚然成風,才能有效實現旅游業綠色發展。

(一)政策法規方面

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管理旅游業綠色發展。例如,相適應的政策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管控旅游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為各旅游企業旅游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為監管和處罰提供客觀標準。同時,國家政策一般是宏觀的和剛性的,那么各地區就要對國家政策進行充分的理解并作為本地政策指導企業和居民的依據,建立符合自身地域特點的具體指導政策,既要有在數據分析、監測基礎上建立的剛性,又要有符合自身特點的彈性,使政策的實施行之有效。因此,要在學習研究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旅游業的實際情況,確保具體政策制定的合理、可靠、持續性。

(二)制度方面

政策制定后還需要企業、居民等不折不扣地執行才能發揮效用,制度是政策發揮作用達到最終目的的保障。綠色政策的執行需要合理的制度系統安排和結構保障,應建立靈活的部門間合作機制;加強宣傳,呼吁群眾廣泛地參與并建立共識,如政府(決策者)、游客、企業、教育工作者、其他相關組織;建立廣泛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強對利益相關者的解釋;加強跨區域、跨國際合作,建立區域生態旅游網絡。

(三)經濟方面

吸引有目的的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從實踐方面支持綠色活動發展,進而增強市場意識,提高技能知識水平,同時政府商討研究制定經濟政策,通過直接獎勵或者調整稅收來調整旅游業綠色投融資,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間合作,規范企業行為,在確保經濟利益的同時有的放矢地促進旅游業綠色發展。

(四)技術方面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工具,可以考慮開發智慧旅游。信息服務在傳統旅游中的特點為被動式的接收旅游信息,這就導致相比于智能旅游,信息服務提供具有遲滯性和模糊性。應將智能技術應用于旅游業,如物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對環境和游客等方面的信息實時監測與快速傳遞。

(五)文化方面

生態資源是旅游業的根,文化則是旅游業的魂。文化是最重要的軟實力,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沒有文化就會變的空洞。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旅游活動最好與地域傳統文化結合,在綠色發展計劃中適當增加文化和遺產保護要素,設計旅游相關環節,發揮綠色旅游的經濟、政治、文化功能。例如,在文化館中增加電子導游、人工智能導覽機器人等,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方便旅游環節的同時給游客帶來新鮮感。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省市的旅游業綠色發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旅游業追逐經濟利益的同時必須樹立綠色發展觀,打造旅游業綠色品牌,讓綠色觀念樹立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歷史、人文、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是未來可以深入挖掘的方向,結合高新技術、人工智能使旅游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1] BAKER P R.Natural area destinations:the Moroccan experience[J].Tourism management,1986(2):129-131.

[2] ALAMINOS D ,ANA L,JOSé R.A DSGE-VAR analysi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J]. Sustainability,2020(9):1-22.

[3] LI Y,ZHANG L,GAO Y,et al.Ecotourism in China, Misuse or Genuine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based on Map Browser results[J].Sustainability,2019(18):1-15.

[4] 馬勇,劉軍.綠色發展背景下旅游生態效率的核心價值及提升策略[J].旅游學刊,2016(9):1-3.

[5] 中國政府網.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EB/OL].(2012-11-19)[2021-12-15].http:// 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6] 央廣網.人民日報社論: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2017-10-24)[2021-12-15].https://baijiahao. baidu.com/s id=1582132067253329517&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歡
綠色發展理念旅游業影響因素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綠色發展理念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綠色發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徑
綠色發展理念下建筑給排水及采暖通風空調安裝問題研究
旅游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