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滲透,潤物無聲

2022-05-16 10:39張建輝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德育教育

摘要:音樂是我國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提升初中音樂教育質量,本文對初中音樂教育滲透德育展開研究。概述了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了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從樹立良好師風、把握歌唱教學、開展實踐活動與激發學生情感四個方面,探討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德育。

引言:

音樂教育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德育功能,在培養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背景下,教師應重視把握音樂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加強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期望本文能夠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一、音樂教育德育功能概述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有著特殊的功能。例如,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就高度肯定音樂對人的教化作用:“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提倡發揮音樂的德育作用,這種思想也得到了統治者的推崇,對禮樂制度的推行,便是這一思想被重用的表現[1]。此后,由于儒家文化在我國古代一直廣受認可,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專門的音樂教育場所,無形中使得我國積累了厚重的音樂文化底蘊,也讓音樂成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文化交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初中生受到別國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部分學生因辨別是非能力尚未健全,在外國文化的熏陶下,出現了明顯的“崇洋媚外”心理,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是我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由此可見,加強發揮音樂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挖掘傳統音樂的德育功用,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當下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二)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塑造

對音樂的學習,并非是簡單的對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學習,也并非是一項能夠一蹴而就、短時間速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長的、循序漸進的積累,若學生缺乏良好的音樂審美情趣與健全的音樂素養,是不可能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受益,最終實現自己的全方位發展的。音樂是人的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創造出來的產物,對音樂作品的感悟,也是基于學生自己的審美思維、感性體驗,若學生能夠潛心鉆研音樂學科的內容,感受音樂作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得到潛移默化的精神熏陶,那么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品德的塑造都是有著無窮的裨益的,同時,音樂的感性特色也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心胸,教師可通過引領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鑒賞與學習,在課堂中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無形中提升學生的道德感,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傊?,音樂教育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應得到教師的重視。

二、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對音樂教育德育元素的挖掘與滲透不足

《初中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能夠形成尊重藝術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良好品格。因此整體上來看,我國初中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是非常豐富的,涵蓋愛國主義元素、集體主義元素、情感元素、個人道德元素、社會公德元素、世界觀元素、生態文明教育元素等多個方面[2]。若教師能夠對這些德育元素加強挖掘與運用,設計出足夠熏陶學生德育素養的教學環節,將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深刻發揮,能夠為學生的德育成長帶來積極的助力。但不足的是,當前不少初中音樂教師對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都缺乏挖掘,這主要是由于教師教學理念的傳統,即過于重視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類的內容,對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學生在音樂作品學習中受到的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所脫軌,難以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教學模式傳統,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教師教學模式傳統,也是當前初中音樂教育滲透德育有所不足的地方。雖然教學改革、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當前,依然有不少初中音樂教師固守著傳統的教學模式,習慣以課堂的主導者的身份,運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向學生灌輸知識,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認識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被動,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特別是德育教育本身就涉及多種理念性內容,例如愛國主義理念、集體主義理念等,教師若無法采用多種新穎高效的教學模式,將這些德育理念生動化展現出來,流暢地滲透到音樂課堂之中,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接軌,學生很容易對這些德育內容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進而出現厭學情緒。由此可見,為進一步強化德育教育在初中音樂課程中的滲透效果,教師必須重視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加強對教育領域前沿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學習,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在濃厚的興致的驅使下,愉悅地完成音樂德育學習。

三、初中音樂教育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樹立良好師風,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是一門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思想道德都具有良好的熏陶性的課程,因此,音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德育學習,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因此,為強化初中音樂教育滲透德育的效果,教師首先應當高度重視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師風師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引領學生以教師的言行作為規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具體而言,對這種良好師風的樹立,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樹立嚴謹認真的師風。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引領下,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在音樂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展開細致的挖掘,同時展開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讓這些德育元素能夠自然流暢地融入到音樂教育的全過程中,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德育熏陶;其次,教師應樹立熱愛學生的師風,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道德情操、德育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情緒起伏較大,行為沖動、不成熟,教師更應當懷揣一顆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心,加強對學生心理的關懷,在踐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師德師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與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遇到困境的時候也能夠第一時間尋求教師的幫助,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3];最后,教師應樹立創新敢為的師風。當前,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病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學工作者的一致認可。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與時俱進、革新自身的教學手段的必要性,加強對多種新穎高效的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多元化的音樂課堂帶動學生的音樂、德育學習,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

總之,為強化德育教育在音樂課程中的滲透效果,教師應重視以身作則,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生動文明的言語、富有激情的歌唱、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的德育學習,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二)把握歌唱教學,推動德育教育

歌唱教學是初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而言,初中音樂教材中歌唱教學所選用的歌曲內容,在題材、風格上多種多樣,很容易為學生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十分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這一環節也是最容易活躍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因此,教師應加強把握歌唱教學環節,落實對這一環節中德育教育元素的挖掘,運用多種手段,啟發學生的德育思索,進而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德育。

首先,教師應結合歌曲題材,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例如《愛我中華》這類歌曲,教師便可啟發學生向愛國主義的方向展開思索,結合新聞實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再例如《軍民大生產》這類歌曲,教師可引導學生思索辛勤勞動的意義,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精神;再例如《友誼地久天長》這類歌曲,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就友誼展開思考,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再例如課本中許多古典音樂,教師可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品格,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傊?,教師應重視結合歌唱教學的具體內容,向學生靈活地實施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歌唱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得到德育的良好熏陶。

其次,教師應結合歌唱形式,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例如齊唱要求學生注意自己與集體的配合,協調地展開演唱;輪唱則要求學生與其他同學互相配合,唱出錯落有致的感覺...教師在進行這類歌唱形式的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感受通過互相幫助、集體合作,完成集體演唱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品德,熏陶學生的德育品質[4]。例如《美麗的村莊》這首歌曲,在中段有一部分是兩聲部演唱,但兩個聲部出來的時間與節奏都有所差別,這就要求負責兩個聲部演唱的學生注意聆聽、注意配合,對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便可抓住這一機會,不遺余力地向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團結協作的品格。

(三)開展實踐活動,踐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回歸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僅通過德育理論,向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重視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鍛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方式,最終讓學生將這種道德行為方式深化到實際生活之中,真正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的德育教育。

這里以才藝表演類的音樂實踐活動為例。教師可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課堂所學的音樂作品的復習與再創編,找到小組中具有特殊才藝的學生,并利用這種才藝,對音樂作品展開重新演繹。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準備時間,當準備時間過去后,由小組輪流到講臺上或者教室中央,展開才藝表演。在才藝表演的過程中其他組的學生應當認真傾聽,在這一組表演結束后,教師可邀請其他小組的學生講講對這組學生才藝表演的感受,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尊重對手的品質。之后教師可為每一組學生的表現打分,將師評、生評、生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勇于表現的自信心,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最終提升學生的德育品質,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5]。

(四)激發學生情感,深化德育教育

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表現、宣泄、交流自己的情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師應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用情感感受音樂作品、演唱音樂作品,最終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

例如,在教學類似于《故鄉的親人》的表達了思鄉情感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音樂展開欣賞,引領學生深入思考、體會思鄉音樂的特點。教師可在學生深入體會、思考音樂作品后,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思鄉有關的短片,進一步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接著,教師可在學生充分掌握了本節課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基礎上,在課堂中開展以“我的家鄉”為主題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邀請幾名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講對思鄉情懷的理解,對故鄉傳統音樂或我國傳統音樂的認識,等等,在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后,教師可邀請班級中幾名具有音樂才華的學生,應用現有的知識水平,調動自己的潛能,創造出與思鄉情懷相關的,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再在課堂中表演出來,向其他學生做出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思鄉音樂作品的內涵展開更為深刻的理解,引發學生的思索,例如為了故鄉的繁榮自己應當如何拼搏,等等,進而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引領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為學生終身的成長與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加強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素質,刻不容緩、勢在必行。教師應重視依據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實施高質量的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培養學生成為兼具良好知識技能與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時代青少年。

參考文獻

[1]尚旭霞.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20):29-30.

[2]尹悅. 德育視域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3]許筍菜.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實現路徑淺探[J].當代教研論叢,2020(04):123.

[4]楊姝. 音樂課堂綻放德育光芒——淺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的融合[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中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2.

[5]王蘭.建德立禮 莫善于樂——試談德育指向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改革[J].北方音樂,2020(21):124-126.

作者簡介:張建輝,1979年3月,女,漢族,天津市東麗區,本科學歷,從事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德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中國德育》
題解教育『三問』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