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育人實踐研究

2022-05-16 04:17馮洋包莉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小學創新

馮洋 包莉

摘要: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課程,是強化小學德育的關鍵,因此需要順應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而不斷創新,以發揮其創新育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多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加快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提升其在新時期的育人能力。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對策

1 引言

道德與法治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公民的核心素養,青少年是中華民族的發展希望,其道德與法治素養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在教育和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來看,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降低了教學效果,難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所以,必須要采取一系列的創新策略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育人實踐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基本都是采用“黑板+口頭講解”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灌輸。這種過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小學生對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需求,加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枯燥乏味,因此使得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加上很多教師不注重應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也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因此降低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的效果。

2.2 教學模式過于固化

從現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來看,很多教師都是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標準,教學模式過于固化。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推進,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但由于教學模式過于固化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實踐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難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會導致有些學生難以消化而有些學生吃不飽的問題。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質量也大打折扣,其教學成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2.3 不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知識的渴求欲望較大,因此在自主學習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將教材和輔導資料中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強迫學生記憶,認為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這種填鴨式教育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良好的分數,但長期下去則不利于培養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難以適應學習型社會的發展需求,也會阻礙素質教育實踐的開展。

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育人實踐的對策

3.1 豐富和完善教學形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創新提升育人實踐效果,就必須要豐富和完善教學形式。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助于提升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所以,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結合實際案例和身邊的小事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講解,并與學生進行互動,對學生進行分組,比如每組5-8人,就課程內容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要對其進行評價和指正,以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同時,要積極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將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進行可視化、形象化,提升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另外,教師要為學生制定自學計劃,鼓勵學生課下自學道德與法治相關內容,并定期檢查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順利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育人實踐。

3.2 科學組織教學

科學組織教學是轉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舉措。首先,教師要從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和學科特點出發,組織開展相應的活動提升學生的體驗感,教師可以采用體驗法、探究法和情感交流法等方法使得小學生能夠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化,提升核心素養。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合作,共同準備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比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上的某個知識點出發,通過自己對生活、家庭、社會的認識來進行學習和應用,使其明確應該對家庭、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以提升小學生的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達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育人的目的。另外,要科學設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引導小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使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實現學習目標,還要創設課堂情境教學環境,教師要對教學情境進行循序漸進和調整和優化,綜合應用趣味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等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動態性,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育人的重要目標。

3.3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程教學的同時給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學習知識的時間與空間。教師不僅要講解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導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同時,隨著學習型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需要學生善于學習,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幫助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和學習,使其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內化于心,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有所感悟,逐步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

4 總結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整個小學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國民法治教育成為國家重點工作,進而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需要其不斷順應時代發展變化進行創新。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可以從豐富教學形式、科學組織教學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等方面出發,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創新,以此提升其育人能力,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呂心靜.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途徑——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08):2504.

[2]楊柏球.體驗式教學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08):54-57.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課程小學創新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教學
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實踐探討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