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發展及其經濟效益探究

2022-05-16 07:16劉春穎李虹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生態旅游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

劉春穎 李虹

摘要:生態旅游是一方面發展當地旅游經濟,另一方面要顧及到當地民眾生活和保護自然環境兩方面。因此,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中心思想,使生態旅游呈可持續發展的態勢,憑借良好自然環境及人文生態體系,建設和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讓來往的旅客采用友好的方式進行與生態有關的體驗,并力求在旅游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同時減小當地民眾生活受到發展旅游所帶來的干擾。本文初步分析了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簡單闡述了相關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

引言

生態旅游發展的基本內涵包括生態與旅游兩個方面,既注重保護自然景觀,也強調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所謂生態就是回歸自然,生態旅游發展與其他旅游方式不同的地方正是其生態性,也就是融入自然、回歸自然、保護自然。這類旅游方式更加注重于進入自然環境旅行感受,目的是在享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舒暢愉悅的氛圍。同時,生態旅游也重視對自然環境的學習探索,更加主動積極地接受相關教育,在此過程中提高來往旅客的健康水平。而生態旅游的另一個內涵“旅游”,其包含與生態旅游相關的一切因素,具體來說就是生態旅游從業者、游客、旅游目的地居民等有關方面,以其各自特有的方式進行環境保護,或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

(一)部分地區的個性化相對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也得以快速進步,然而各地區實際發展水平卻有明顯的發展不齊問題,部分地區先行先試后形成了知名度高的品牌效應,給本地產業發展及經濟效益增長樹立了成功范式。然而不同地區的經濟基礎、歷史文化、人文習俗等各不相同,盡管可以在戰略方向上模仿成功案例,但落實到具體到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處理分析。但現實中恰恰存在盲目模仿的問題,個性化相對不足也是部分地區在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中避免不了的問題。

這種盲目性其實是管理者或從業者在管理理念層面出現的短板所致,部分地方的主管單位也對本地生態旅游資源、條件等缺少深入分析調查,只是憑著感官直覺盲目實施。而這類粗制加工產品或服務難以吸引旅游者的興趣,這也是部分地方生態旅游產業難以長久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行業相關標準

任何產業的興旺發達都需要經歷規?;l展這一過程,而要實現規?;瘎t需要相對完善的行業標準。具有嚴格統一的標準執行才能促進行業快速實現系統化、規范化,進而通過擴大產業規模實現規模效應。生態旅游產業在我國近幾年在走進大眾的視野,不僅缺少相關的發展經驗,而且行業標準制定也不是較為完善。

首先,我國具有較大的自然條件差異,環境因素決定了各地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共性的同時,也具有更多、更為顯著的個性特色。加之各地為了突出本地生態旅游資源的唯一性,致使區域生態旅游發展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這給統一標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其次,當前在國際上通行的有關標準,大多源于西方國家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倘若僅僅是照搬照套,難免出現國際標準在國內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利于國內生態旅游的發展。

(三)生態旅游發展教育宣傳力度有限

我國各地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與經濟效益增長,考慮到了經濟與環境因素,而對于更加重要的主觀的精神因素層面,仍然缺乏足夠的關注度。具體來說就是教育宣傳力度有限,對于行業從業者、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缺少相應的系統性教育。

目前涉及到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系統知識的教育,一般會分散于更加具體的行業實踐活動中,也就是在各種實務行為、服務活動中碎片化開展生態保護知識的教育普及。但這種分散化的教育形式顯得較為粗淺簡單,很難幫助身處其中的人形成富有邏輯的系統性認知體驗。而這也是我國許多地區生態旅游相對欠缺教育意義,與大眾旅游缺乏明顯區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態旅游與經濟效益均衡發展的優化措施

(一)強化制度供給,完善法律保障

新的歷史時期中,要促進生態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不僅要保持科學、適度、合理的發展態度,更要強化制度供給、完善法律保障,要基于制度和法律幫助相關人員形成規則意識,提升對環境保護、生態健康的敬畏。有關單位應當盡快結合相關法律中涉及的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內容加以總結和提煉,使之能夠應用于生態旅游產業,充分突出法律的專業性、針對性、嚴謹和權威。同時,各地方政府也要結合本地實際和現有法律法規等,加快出臺有關生態旅游健康發展的政策指導文件,可以通過先試點再擴展的方式逐步積累經驗。也可以與專業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積極合作,充分探討當前地區生態旅游發展及其經濟效益提升過程中,已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各種法律或制度漏洞,再結合專業機構與人員的建議出臺地方性法規以規范行業行為等。

(二)突出地方生態旅游發展特色、文化

要避免地區生態旅游產業出現照搬照套的問題,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尤為重要。這是由于地方民俗民間文化具有排他性和獨特性,而長期積淀形成的地方文化不僅具有鮮明的人類社會性,而且與本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因素有著較大的聯系,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典范。例如,沿海地區的生態旅游產業規劃就充分利用的“水”這一主要元素,不斷加深來往游人對當地景區的印象,在結合當地的經濟產業結構,打造出沿海生態旅游獨有的旅游文化,使生態旅游形成鮮明的地方性文化標識。

(三)緊抓政策機遇,構建融合機制

綠色、低碳、環保與可持續優勢,使生態旅游產業成為當貼合當前政策的經濟發展行業,而緊抓政策機遇、構建融合機制,成為新時期生態旅游與經濟效益均衡發展的重要優化措施。作為沿海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區域,周圍地區可以利用相關的優惠政策,加快建設當地的基礎設施,發展以旅游產業為中心的綜合發展機制,不僅可以幫助當地居民實現脫貧致富,還可以使生態環境、傳統文化以及經濟效益等共同進步發展。

三、結束語

生態旅游發展及其經濟效益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是廣大人民早已具備的共識。作為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新興業態,生態旅游發展對于經濟效益有著較大的推動,這也是國內外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較為快速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生態旅游發展與其經濟效益之間又存在十分微妙的臨界點,也就是當生態旅游開發超越某個臨界點時,此二者之間反而會出現相互制約的趨勢。由此可見,生態旅游發展及其經濟效益之間需要掌控二者之間的界限值,需要時刻關注生態旅游產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防止為了經濟效益過度開發破壞環境,生態旅游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切實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本準則

參考文獻

[1]魏利君. 生態旅游發展的哲學思考[D].中國石油大學,2007.

[2]吳易明. 中國生態旅游業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3.

猜你喜歡
生態旅游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
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研究分析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新常態下會計與經濟效益關系辨析
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研究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各種農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經濟效益對比情況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