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探討

2022-05-16 01:46王羽弦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隨著近代以來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主要遺存保護傳承與收藏保護不斷發展,各國和國際地區的非物質優秀傳統文化遺產遺存保護傳承內容逐漸豐富。經過不斷的保護承傳發揚,我國非物質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在保護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非物質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優秀文化遺產繼承,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概述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繼承保護的重要性,分析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措施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族文化這么寬幾千年的發展歷程。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并具備鮮明的民族性,隨著我國時代不斷變化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個國家開始受到重視。下面通過簡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的重要性,分析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的措施。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發揚歷程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文化中永遠無法消失的中華符號和文化記憶。從此角度來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治價值和政治功能無法被任何事物取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一方面增強了中華文化認同感、另一方面提升了我國民族文化凝聚力,營造出團結統一、和諧共處的文化生活[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能夠將我國文化進行重新改善與塑造,促進文化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國文化振興“添薪加火”。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產生于民間和鄉村,有的甚至產生于平常老百姓家里,展現在某一個人身上,是人創造精神價值與追求的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一個民族或一個群體的文化傳承與文化精神,從一定程度來說,若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逐漸消失了,那這個民族的個性與特征也面臨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都是產生于無形中,是不可再生的,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所以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當今社會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二、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的措施

1、創新傳播方式與傳播載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需要創新文化表達方式,更要創新文化傳播方式[2],隨著我國科技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下的互聯網形式迅速更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現已無法與互聯網技術相脫離,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借助新的傳播方式,把握互聯網技術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各項新媒體技術,例如移動直播、短視頻運作、紀錄片等形式,但新媒體傳播方式仍存在一些缺陷,各地區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發揚傳播時,既要充分注重外在的系統傳播文化形式,更多的要充分注重豐富的傳統文化蘊涵內容,抓住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內涵。例如,各省和地區政府可以同時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設立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信息大數據庫,通過各種大數據分析手段對物質文化遺產信息進行分析收集、整理,制定完善、標準的傳播方案,并積極推進線上傳承模式,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載體。

2、調動全國人民各族群眾對非物質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發掘保護開發傳承的積極工作性

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主要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際日常生活,因此,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群眾的支持。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趨勢背景下,群眾參與文化宣傳活動的廣泛開展,必須充分調動整個社會主體群眾的積極參與性與對該文化活動的強烈意愿支持,因此,相關文化活動管理部門必須努力讓文化活動主體有更多的社會發展利用空間,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為了能夠使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的具體開展變得更具帶動效果,各相關部門尤其團組織、社區文化志愿者必須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劣勢優點,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使廣大群眾切身能夠深刻感受到參與群眾文化服務活動時所帶來的便利,例如,相關文化活動的各部門,團組織和社區志愿者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點帶動性,引導社會廣大群眾積極為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的具體開展及其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制定并推出更多新奇的活動方案,為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的具體開展方式提供更廣泛多元化的群眾活動服務形式,使廣大群眾切身感受群眾文化服務活動的極大便利性。

3、樹立傳承保護意識

要想加強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傳承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必須深度挖掘存在于百姓生活中的文化,并針對不同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相關保護措施[3],積極擴大群眾文化工作開展范圍,合理優化整體開展條件。但隨著時間的增加,仍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只有部分被群眾重視的文化仍在繼續傳承,例如春節、中秋節等重要傳統節日卻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其存在時間長久的原因便是群眾比較重視對傳統節日繼承發展。因此,為了使更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與保護,必須針對不同類型完善相關傳承機制,為我國有小傳統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必須將非物質文化融入到群眾隊伍中。例如,某鄉鎮為了有效地傳承,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利用《六祖古歌》專題紀錄片,宣揚非遺文化,并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有效保留黑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并吸引更多群眾加入到非遺隊伍當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于群眾日常生活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沉淀與積累,其繼承與發展需要堅固的群眾支撐,只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傳承,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獨特性,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針對不同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相關完善的保護措施,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為我國文化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齊川川.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3):75.

[2] 張體洋.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探討[J].現代營銷,2020(002):p.217.

[3] 邵劼.加強群眾文化工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探討作者[J].今天,2020(022):p.1.

作者簡介:王羽弦(1995.07),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江蘇宿遷,學歷:本科,職稱:初級館員,單位:宿城區文化館,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單位所在省市郵編:江蘇宿遷223800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