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視域下傳播生態格局的再思考

2022-05-16 08:03金晨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傳播融媒體

金晨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媒體平臺的傳播網絡呈現出“圍觀”的效應。研究融媒體視域下傳播生態格局,是以生態思維中關聯性與整體性,動態性與平衡性的視角,將生態學從作為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滲透到人文社會科學等其他領域。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變得更加快速、更加廣泛。融媒體視域下,新媒體平臺追求信息傳播的轟動性效果,也注重與群眾生活的關聯性。同時新媒體信息傳播也更加注重戲劇化情節,這種信息傳播方式直接影響著信息內容自身的真實性。除此之外,隨著新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受眾在網絡平臺上各抒己見、眾聲喧嘩,這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格局。因此,在融媒體視域下,如何創造新媒體傳播生態格局是當前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傳播;生態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20世紀90年代中期,都市類報紙開始出現,其具有小版面設計、素材接地氣、敘述平實等特點,隨著報攤的普及,讀者購買閱讀更加便利,都市類報紙迅速發展壯大。雖然都市類報紙的出現和發展分流了部分黨報的讀者,但多年來的發展證明,以黨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以其獨特優勢與都市類報紙進行了合理的市場劃分。

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新媒體、自媒體形態涌現,打破了傳統媒體原有的穩固生態。新媒體內容豐富、電子化閱讀等優勢對傳統主流媒體發展帶來了一定沖擊。雖然傳統主流媒體具有信息權威、公信力強等天然優勢,但相對固化的報道方式、閱讀方式是其發展的掣肘。

一、融媒體的基本簡述

“融媒體”首先是一個理念?!叭诿襟w”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手段,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將兩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將傳統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轉化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從而實現為受眾所用,為用戶服務?!叭诿襟w”的理念不是指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指在新媒體時代,將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的優勢整合起來,將其進行利用,最后全面提升功能、手段、價值的一種運作模式。在新媒體時代下,“融媒體”屬于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行為。對外,“融媒體”是一個單位,一個聲音,一個價格。在融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視、網絡轉變成了共同為一個項目活動服務的三種形式、手段和方法,這種方式比單一媒體的價格要高得多。但是群眾和客戶的滿意度也很高。在傳統單一媒體下,我們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插播一條廣告,但是上互聯網時廣告和節目都要進行重新編排,甚至拿掉廣告的部分。在融媒體視域下,電視上的廣告也可以在網上保留,成就了融媒體時代的利益共同體。

二、傳播生態格局的內涵分析

作為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學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體和它們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融媒體視域下傳播生態研究主要以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為主要方法論觀點,將生態思維為方法論體系,處理人類自身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生態學理論將傳播生態格局領入新的視野。在融媒體下,傳播生態格局屬于一種社會生態系統。融媒體視域下的信息傳播主要以人為傳播主體,以各種信息為傳播內容,以融媒體為主要傳播媒介。所謂的信息傳播就是傳播主體依靠傳播媒介進行傳播信息、接受信息,最終反饋信息的過程。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主要在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社會之間進行。而傳播生態主要是指在信息傳播活動與外界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因素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系的關系,它是一種傳播主體以融媒體為主要傳播媒介進行信息傳播過程中產生一定傳播效果的生態系統。

三、當前傳播生態格局的基本現狀

(一)傳播主體導向偏差。

融媒體將信息以不同形式的傳播媒介傳遞給不同的受眾,他們將通過自身不同的基本素養來篩選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接受信息。而在此過程中,有些信息的表達不準確、不全面,造成了傳播的異化形式。首先,人際關系網絡依賴帶來信源的異化。融媒體視域下,多元化的傳播媒體使得信息向多種渠道傳播,然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異化。其次,受眾自身條件帶來了受眾的異化。受眾在接受信息的時候不僅會考慮風險社會因素,同時還需要考慮一些社會建構因素,例如:教育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個人職業觀念等。因此,受眾在接受信息傳播內容的時候,展現某些利益的偏向性是受眾異化差異的主要體現。

(二)傳播內容出現異化。

融媒體視域下信息傳播內容出現異化現象主要體現在內容中包含虛假的網絡謠言。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渠道逐漸拓寬,群眾能夠接觸各式各樣的信息,信息內容既多樣又復雜,其中存在不少錯誤的、存在各種偏見、虛假的內容,這些內容隨著融媒體的發展快速向大眾傳播,我們可以統稱這些信息為謠言。在融媒體視域下,謠言的傳播速度往往比一般消息要快得多,產生的效果往往也是最深刻的。融媒體時代,網絡媒體顯現出交互性、自由性以及匿名性等特征,這些特點使得謠言有意或無意地散布,給受眾傳播了錯誤的、沒有科學依據的信息內容,造成了傳播內容的異化。

(三)傳播媒體生態失衡。

融媒體視域下的傳播媒體生態失衡就是說媒體行為與道德相違背,其傳播動機、過程和方式偏離了本應有的倫理規范,忽視自身社會效益的責任而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價值標準產生偏離,使得傳播媒介生態不和諧,最后導致失衡。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以及新媒體的各種網絡平臺都形成了一個媒體生態系統,在融媒體時代的媒介生態系統中,每一種媒體都需要它本身的站位,以便取得生存與發展。但是,在這種情形下,有些功能相近、資源效能重合的媒體在媒介生態系統中有了共享的站位,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生態站位重疊的現象,同時也衍生了互相競爭的現象,這便是同質化資源惡性競爭的表現。49A3527E-EBC1-47E4-99B7-D2E3C5CA7EFE

四、融媒體視域下傳播生態格局的發展思考

(一)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實現融媒體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各種新型網絡媒介產生,改變了從前以報紙、廣播、電視為媒體主力的傳媒時代。以視頻為例,播出和收視的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發展不僅要考慮不同的終端、不同的受眾群體,還要將內容播出的形態能否與內容相協調放在首位。融媒體與傳統單一媒體不同的另外一方面是在利益營收方面。單一的傳媒媒體主要以廣告為主,但是在融媒體背景下,大量的會員制涌上來。2018年,愛奇藝第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其視頻播放平臺的會員收入為29億元,超過了廣告收入。這種情形下,愛奇藝表示要以受眾的需求、愛好為主,主要發展粉絲經濟,根據愛奇藝用戶的自身特點,開發更多的衍生產品。

(二)以免費資訊為基礎,構建付費資訊體系。

以前,人們通過傳統的電視、廣播獲取免費信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融媒體時代到來,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但是隨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各種虛假信息也隨之而來,微信、微博上各種不實信息比比皆是。以音頻為例,隨著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凱叔講故事”“啟蒙聽聽”“懶人聽書”等迅速躥紅,并發展到了App。此外,喜馬拉雅FM、蜻蜒FM、荔枝FM等迅速發展成為音頻軟件主力,可以讓聽眾第一時間獲取音頻信息。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方便受眾的區分、細化信息內容,也衍生了新媒體收費項目。到2016年,信息獲取端的付費競爭已經愈演愈烈,甚至有平臺已經將自己的用戶鎖定得非常明確,兒童、年輕人都是他們的目標用戶。近年來,傳統媒體在融媒體發展的時代也看到他們與新媒體之間的距離,并且找到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廣播電視也開始與新媒體進行結合,重新梳理自己的定位,尋找發展之路。

(三)以監管全程為準則,規避社會責任風險。

融媒體的發展不僅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平臺,也為社會進行監控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當下,為了阻斷各種不良信息,很多信息傳播媒介已經建立了安全管理系統。加強媒介監管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把關人”的作用,始終貫徹以“疏”為主的把關策略。為了減少各種虛假信息在網絡媒體上的傳播,國家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其監管制度,用嚴厲的監管手段確保信息傳播的透明性,減少網上不良信息的數量。如果,網絡上已經開始傳播各種虛假信息,政府要利用傳播媒介的及時性,及時修正虛假信息,盡快澄清事實,快速還原事情的真相。

(四)強化人才建設,協同作戰推出品質作品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核心優勢是人才優勢。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新聞宣傳隊伍,需要進一步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過扎實的培訓和“走轉改”的具體實踐,提升記者編輯發掘新事物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為培養專業化隊伍奠定人才基礎。

新聞工作者自身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通過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培養媒體隊伍團體意識和協同意識。傳統媒體記者偏向于寫作報道或后期編輯,一些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又往往缺乏較好的文字功底和新聞敏感。因此,想快速實現媒體融合,甚至一專多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文字記者和新媒體記者協同作戰,在完成既定報道的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學習,逐漸推動新聞人才向全媒體記者轉型。

(五)在主流媒體求變中開創輿論引導新格局

“傳統新聞紙上純文字以及電視上純圖像的傳播形式,已經很難完全滿足現代用戶對于新聞內容豐富性的需求。伴隨著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的進一步推進,各種媒體應不斷適時推出其沒有的傳播平臺,占領大小屏幕,建立適應當代傳播特征的跨媒體傳播渠道?!壁w繼敏在《近年媒體融合的新趨勢及其啟示》提出,在傳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多種修辭方式。

發揮主流媒體人才優勢,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主流媒體要創新理念,增強報道的針對性、時效性,構建主流媒體為主導,移動新媒體為多翼的融媒體發展格局,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性媒體,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提供輿論支持。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場全方位的革新,它不同于傳統媒體的改版擴版和欄目調整,而是全方面向新媒體拓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進行自我改造?!毙氯A社記者史競男在《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綜述之媒體之變》列舉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積極通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在變革中尋求創新突破,積極開拓媒體發展領域,把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努力適應媒體融合發展要求的例子。

五、結語

在融媒體視域下傳播生態格局仍存在一些問題,像傳播主題導向出現偏差、傳播內容出現異化、傳播媒體生態失衡等問題屢見不鮮,需要我們重新思考融媒體視域下的傳播生態格局。在新媒體時代,傳播生態需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實現融媒體發展,以免費資訊為基礎,構建科學的付費資訊體系,最后要以監管全程為準則,規避社會責任風險,以此創建良好的傳播生態格局。

參考文獻

[1]王雨辰.論以社會建設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J].哲學研究,2013,(10):100-125.

[2]王娟.影響公眾對專家信任的因素[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10):79-88.49A3527E-EBC1-47E4-99B7-D2E3C5CA7EFE

猜你喜歡
傳播融媒體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中國文學作品外譯策略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湖湘文化的傳播效果評價研究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