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觸、聽覺感知途徑對盲人無障礙設計的探討

2022-05-22 14:43唐衛東管凱倫
美與時代·上 2022年4期
關鍵詞:聽覺無障礙設計感知

唐衛東 管凱倫

摘? 要:盲人是我國殘疾人中數量最多的群體,但為其服務的無障礙設計卻一直被忽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學者對盲人的無障礙設計研究也在迅速開展,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社會對盲人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同時對盲人的生活、行走等空間環境的無障礙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盲人;無障礙設計;觸覺;聽覺;感知

一、背景

作為全球盲人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國雖在無障礙設計領域做出了一些針對盲人的初步嘗試,但盲人的無障礙設計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盲人的生活、出行尚未得到大的改善。在健康人的一生中,有80%的時間處于室內家居環境中,對于盲人而言,由于公共設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處于室內的時間比健康人更甚。無障礙設計是“以人為本”觀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側面反映社會進步的主要標志,因此,普及“無障礙設計”這一理念,以及針對盲人群體進行生活環境的無障礙設計,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盲人的特征分析

盲人這一概念,通常指因意外傷害或者疾病等生理原因導致雙目失明的人,其感知世界的能力僅限于除了視覺之外的其它四個感官途徑: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其中,盲人的感知及辨識能力主要依靠觸覺和聽覺。

我們常說的盲人一詞,狹義上是指喪失視力全無光感的人,而廣義上則是指雙眼失去辨識周圍環境能力的人。在視覺障礙者中,有一小部分是接近全盲狀態但能看見近距離物體的弱視人群,但大多是無法辨識環境、無視力但有光感的人群,而盲人也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視力喪失這兩類,本文中主要討論常見的無法辨識周圍環境、無視力的人群。

以記憶的方式來感知世界也是盲人感知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一生理特征令盲人對聲音、材料的質感、氣味、味道等尤其敏感。在盲人室內環境無障礙設計中,主要應該在聽覺、觸覺方面來提高盲人對環境的感知,使盲人對于室內環境的記憶更簡便,減少生活障礙,進一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適度。由于盲人直觀感受世界的視覺能力喪失,以及城市建設中對于無障礙設施考慮的匱乏,盲人在生活中難以離開家人朋友的幫助,走出家門更是成了一件難事。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由于出行困難和被歧視等問題,多數盲人具有自卑、孤獨、敏感、情緒變化大、缺乏安全感、缺乏自我認同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對盲人進行無障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心理因素對盲人的影響,并將其融入到設計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盲人生活環境設計體系。

(二)城市無障礙設計的發展狀況

在對待盲人這樣一個缺乏直觀感知世界能力的特殊殘障群體的問題上,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0年)以及《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等標準規范,提供了政策及技術層面的有效指導。然而在無障礙建設的法律、行政保障、研究支持與無障礙建設的城市實踐上卻較為不力,仍然存在無障礙設施不規范、不系統、覆蓋率偏低等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經濟發展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對于建筑的室內空間進行無障礙設計開始有所考慮,主要表現在增加無障礙坡道、設置室內安全欄桿等,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從設計角度來考慮,城市中現有無障礙設計在具體設計上仍不完善,如無障礙坡道的設計坡度、長度與扶手不合理等(如圖1)。因此,在進行建筑物內部結構的尺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健康的成年人的人體比例,還應考慮建筑物使用人群的多樣性,因為殘疾人、老年人、兒童等生理弱勢群體的人體比例遠遠未達到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肢體活動尺寸范圍。對于盲人而言,還應考慮包括各種建筑標識、走道和地面的觸感設計、聲控的設計以及建筑內部防碰撞的圓角設計等與盲人生活行為息息相關的許多細節設計。

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無障礙設計在我國已試行30多年,但其設計實踐仍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常見問題有:

1.行走動向設計復雜,指室內空間的規劃不合理、有外突出物等障礙。

2.室內空間排列設計不當,不符合盲人日常生活習慣等。

3.室內地面光滑、室內地面鋪設導向地磚的提示觸感弱,指通道(如空間的入口、上下轉向樓梯的前行、左右轉、停止的節點處等)存在設計上的起步和落步提示位置不當、盲道設計不連續、導向地磚尺寸不適等。

4.室內有高度差、凸出物等,指大于0.6m的高度差及向外凸出大于0.1m的凸出物,或室內高差功能性構造,如樓梯、不同區域地面鋪設材料縫隙等。

5.不符合使用者身體尺寸正?;顒臃秶拈_關插座、扶手等裝置的使用形式及安裝位置。

6.家具及裝飾材料未做圓角等保護處理。

二、盲人的觸、聽覺感知與無障礙設計

在盲人的無障礙設計中,主要應為其實現導向、定位和辨識這三個目標。其中,利用觸覺感知的身體部位主要是手、腳及膝蓋,感知軟和硬、涼和熱等,通過其觸及材料的感受來獲取信息;而聽覺感知的身體部位主要是耳朵,通過對聲音的音色的不同、音調的高低、響度的大小等來感知,確認方位、警報等信息。

(一)觸覺感知途徑

人對世界最直接的感受大部分是通過視覺來感知,而盲人則以自己獨特的非視覺方式去感知世界。觸覺,是盲人在聽覺以外最重要的感知途徑,盲人利用不同的材料質感、溫度、濕度等來熟悉其導向和空間變換的區分,利用盲文來閱讀信息,按照盲道的位置來指導其出行,這些都是盲人通過觸覺感知來獲取信息的方式。

調查研究表明,在盲人的認知中記憶最深刻的是觸覺感知。溫度、材料質地、紋理等這些豐富的信息都是盲人主動用身體和雙手探索而得的第一手信息。所以,對于盲人來說,觸感相比其他感知途徑,更具真實性和具體性,也更有安全感。在設計中,我們需要考慮到這一點,以觸覺對盲人的影響來設計適應這一特征的產品細節,并結合盲人的個人活動空間尺寸(如圖2)進行設計。6956D528-B5F4-4810-A7C1-094204267FA1

觸覺的應用有很多方面,例如,地磚的突起紋理有多種形式,如條狀與點狀,以此來指示盲人的走與停(如圖3),它的紋理高度設計要求無論盲人穿多厚鞋底的鞋子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又比如室內空間使用不同材料、質感的壁紙時,需要考慮到壁紙的觸感,盡量避免冰冷、尖銳觸感的材質。此外,家具應選用多種材質的表面材料,這樣不僅方便盲人對于日常物品位置的記憶,也便于辨識室內空間。

在觸覺感知中,不僅僅是手和腳的觸摸,還包括皮膚的感受,比如用面頰的熱感來判斷太陽的方位等。盲人對溫度和濕度很敏感,這也是判斷位置、方向的一種方式,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比如結合窗口、房屋朝向的光照方位、風向等因素來增加盲人的位置判斷,提高盲人住宅使用者的導向性。

(二)聽覺感知途徑

“聽音辨人”——依靠對方的音色、音調、口音、常用語等聲音特征來記憶對方,這是很多盲人的“絕技”,也是盲人與正常健康人對事物最為不同的辨別方式。聲音最大的特點是傳達速度快、傳播范圍大,能最快速度地為盲人提供指示信息和警報等,在危險情況下,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盲人的傷害,無遮擋、全方位地為盲人提供幫助,在這一點上甚至優于視覺的感知途徑,因此,聲音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

聲音有很多種類,有讓人愉快的音樂,也有讓人煩擾的噪音。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盲人大多害怕雨聲、雷聲、車鳴聲等聲音,因為這類聲音使其對事物和位置辨別、判斷的過程產生偏差。因此,需要考慮隔音設計,必要時可以采用隔音板。在安全性考慮上,當出現緊急狀況時,智能化定位的檢測系統應及時啟動自動報警裝置,向盲人的家人和急救中心發出求救信號。當出現火災時,智能語音提示裝置應以最快速度選擇最佳路線,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疏散。

三、盲人的無障礙設計與改進設想

(一)戶型設計

在室內空間的安排上,將使用者使用時間較長的起居室和臥室規劃盡量朝南,使室內能夠有更多的陽光進入,利于殺菌??臻g尺度設計要適當,空間過大則增加行走距離,空間過小易產生磕碰,造成使用者內心壓抑。室內的裝飾材料應盡量布置為淺色,墻面設計為白色,以增加室內的陽光反射。調查研究表明,在室內空間中,居住者一天之中在起居室的時間比例最大,因此,設計時需考慮起居室與其它物理空間的布局,以縮短盲人進入室內各空間的距離。

(二)通道與地面設計

室內通道應處理成直交型等易于行走的形式,走道面積要適當加大,寬度約在1.2-1.5m。不同區域的地磚鋪設應力求接縫平坦,避免人為地設置門檻等。室內應避免產生高度差,如有須做高度差的位置,高度應低于15mm。當走廊一側與地面鋪設有高度差時,應設置欄桿等安全設施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室內通道及地面鋪設應平整而不光滑、結實而不松動、接縫平整而不積水。地面應采用不同材料來加以區分,提高盲人在室內的方位辨識度。主要行走通道地面應采用如花崗巖、陶瓷地磚等表面摩擦系數較大的材料,避免使用木質地板、大理石等表面摩擦系數小的裝飾材料做地面鋪裝,以避免使用者滑倒,提升使用者心理安全感。

(三)圓角處理

將房間拐角、四周墻壁尖銳處進行弧線設計,家具的邊角進行圓角處理,減少盲人磕碰。家具應盡量設置在房間的四周,節省空間的同時也避免了多余隔斷造成的障礙。設計前應多了解盲人生活、行走、擺放等習慣,盡可能避免增加“人為的”障礙。

(四)考慮通風與光照

光影是建筑的靈魂,通過窗戶增加室內的通風和光照,為室內空間提供更多的新鮮空氣與自然采光。采用單面反射玻璃,增加使用者的私密性,提升心理適應感。改進玻璃厚度,增加隔音設計以過濾室外噪音,保障其使用安全性。

四、結語

綜上,在我國針對盲人的無障礙設計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盲人的生活仍難觸“光明”。在人文主義、關注弱勢群體的倡導下,盲人、老年人、兒童等弱勢群體的生活、出行環境已經引起不同層面的關注。柳冠中先生指出,未來設計將以“衣、食、住、行、交流”為發展趨勢,而現階段的盲人無障礙設計,多集中于城市無障礙盲道、警報設施辨識等出行方面,欠缺針對盲人生活環境的設計與研究,因此,盲人無障礙設計在廣度與深度上仍需努力。

參考文獻:

[1]田中直人,保志場國夫.無障礙環境設計—-刺激五感的設計方法[M].陳浩,陳燕,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高橋儀平.無障礙建筑設計手冊: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設計建筑[M].陶新中,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胡新明,陳紫嫣. 盲人用品觸覺感性化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 2016(10):103—107.

[4]陳鴻雁.非視覺的深度感知—-針對盲人的設計研究[J].美術學報,2004(4):62-66.

作者簡介:

唐衛東,碩士,南華大學松霖設計藝術學院教授。

管凱倫,南華大學松霖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6956D528-B5F4-4810-A7C1-094204267FA1

猜你喜歡
聽覺無障礙設計感知
基于人文關懷的無障礙居老住宅空間設計
淺談殘疾人居住空間無障礙設計
老年人無障礙專用座椅設計研究
歌唱心理感覺對歌唱的作用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與情感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芻議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準確的心理節奏帶來聽覺美感
奏響低年級節奏教學“四部曲”
將能力培養植根于語段的閱讀活動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