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的歷史目標與“接口”

2022-05-22 10:03張翔
美與時代·上 2022年4期
關鍵詞:設計教育接口美育

摘? 要:德育、美育、設計教育自清末民初開始就呈現具有歷史時期的發展特征,在國家特定歷史時期承擔過特定“任務”。站在設計學科3.0發展的今天回望三者的歷史目標,尋找設計教育與德育、美育的“接口”,既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學科建設具有實際作用,也是學科發展的現實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重點項目“德育、美育、設計實踐——高校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模式探究”(Z20001.19.5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德育的發展及其目標

關于德育的最早形態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的習俗性德育,此時的德育是作為調解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有效手段[1]。之后德育的含義、形態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深化。直至清末民初,德育一詞在中國有了新的含義及發展。德育起初是為了重塑國民思想與精神之用,比如梁啟超的“新民”思想就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目標。1903年,嚴復于《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章程》中提到各學科的類別,在論述完所有學科分類后提到“德育讀本”[2],可見嚴復對于德育的重視與其他學科類別相等同;1906年在《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中提到了“是以講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體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并進一步提出“智育重于體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3]的觀點。由此可見,嚴復的德育觀是優于智育、體育的。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部令(教育宗旨)》明確提到,“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救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4]??梢娒駠怨俜叫问教崾井敃r教育:注重道德教育、注重教育的實際應用、輔以武德教育,并以美育的方式完成對道德的塑造。此外,德育一詞在當時還作為基督教教會進行教義宣傳之用[5]。當然,宗教意義上的德育意義也有塑造品德之含義。1927年6月20日《晨報》刊登了一幅題為《美育與德育》的插圖(如圖1),位于當日報紙第6版中央位置。畫面左側是一位年邁的老者,勾背、禿頭、戴老花鏡,一派民國老知識分子形象。右側是一位S形身材的裸女,似挽著老者[6]。畫面的裸女意味著對美育的認識,老者與裸女的共處又讓人反思德育在當時社會的含義。1929年10月5日瑞宸撰《嗚呼今日之德育》,將德育與體育、美育相并論述,并認為應當將“重德育”提升到與“重智育”等同的高度[7]。此時德育的含義為道德之意,與今人所述概念幾乎相同。這與五四運動之后,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所述德育精神在中國長時間發酵相關。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德育逐漸出現在民國政府教育部官方規定性文件中,德育開始作為學校課程教育的一部分進入課堂,并設立“德育日”,要求學生進行除課程學習外的社會服務工作[8]。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德育教育從模仿和照搬蘇聯德育經驗、批判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哲學下的德育逐漸走向“中國化”探索,具體體現在對蘇聯德育模式的批判,產生了一系列由高校及著名學者完成的德育成果。而德育的發展卻在“文革”十年停滯。改革開放以后,德育開始科學化與現代化的轉型,同時又與學科教育進行分化及融合。進入21世紀,德育的內涵及意義更加多元,生活德育、情感德育、欣賞德育、生命德育、制度德育、交往德育不斷被提出。德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下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吸收世界前沿德育思想,解決中國德育的實際問題[9]。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發表講話中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0]“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11]。2018年教師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大會上講話表明“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12]。習近平總書記從各教育階段、教學及管理、文化與社會等多層次、多方面、全體系指明了新時代德育的目標。作為教師而言,就是將德育教育貫徹至所在的學科領域,教學、評價體系及具體內容融入德育部分,激發學生在學科學習的前提或基礎上增強自身道德修養,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身體力行以德育人。

二、美育的發展及目標

現代美育的起源歸于席勒的《美育書簡》,在對中國影響的過程中逐漸影響了王國維、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郭沫若、田漢等人[13]。此外,魯迅作為中國現代美育的啟蒙人物也須關注。在《美育書簡》中,席勒認為美育的根本在于對美的探索,美育是德育的一種手段、美育是培養完美的人性[14]。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認為美育一方面使人情感發達,使人提升;一方面同德育和智育一樣,是教育的重要手段[15]。姚文放認為王國維的美育觀是教育學、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的四種闡釋[16]??梢娡鯂S美育思想的立體性,這與他站在教育學觀點評價美育有很大關系。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說最為著名,成為五四運動以后最響亮的口號之一。他認為,美育之所以能代替宗教,是因為宗教主要起作用的部分是德育功能,對于智育、體育而言沒有多大關系;宗教起主要作用的德育部分可以被現代美育所取代[17]。朱光潛認為美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審美的教育是一種情感的教育,因此他認為“美育是德育的基礎”[18]。朱光潛歷經戰亂卻一直在高校工作,他的美育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學生而言,最終目標就是要通過美育提升全民素質,使其肩負民族責任。宗白華一方面從席勒的美育思想中吸取精華,把美育作為梳理時代理想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從中國古代文學和歷史中尋找美育的資源,特別是晉人文質彬彬的風度以及詩禮樂的作用[19]。郭沫若、田漢雖然沒有明確的美育觀點,但他們從戲劇、音樂等方面對美育與政治的結合起到極大推動作用。魯迅,對中國美育發展影響最為深刻。魯迅所論述的美育即為美術,集中體現在他1913年發表的《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一文中,以“天物”“思理”“美化”來理解美術,強調尊重客觀、崇尚思想、美化形式[20]。魯迅的美育與其堅決喚醒國民靈魂思想一致,其目標是通過美育建立中華民族現代精神信念,并認為木刻版畫更能體現這種思想和精神[21]??傊?,這一時期的美育思想有兩個基本背景:其一,西學東漸;其二,長期戰亂。美育的目標與國家和民族責任緊密相連,就是要通過美育(美術、情感、人文等方面)塑造現代中國的國民精神、承擔民族復興責任。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方法以及全面向蘇聯模式學習的背景下,美育的內涵及作用發生了改變。此時的美育成為了“圖畫”的代名詞,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切政治、社會、生活的指導方法,“美育救國”的作用也逐漸被淡化甚至喪失。而在“文革”十年中,美育同德育發展一樣陷入停滯。改革開放以后,美育逐漸回歸歷史舞臺,美育的內涵既不是民國時期的救國精神,也不是建國初期的“圖畫”意思,而是一種審美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藝術教育”的代名詞,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方面。國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自上而下加強美育教育,特別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美育作為學校課程教育的一部分進入教育發展的各階段。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及并落實美育工作。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表示:“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盵22]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回信中寫道:“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盵23]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慶祝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考察清華美院時強調:“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盵24]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三次講話分別界定了美育的范圍、目標及未來。對比歷史中的美育來說,這是范圍最廣、目標最清晰、最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的美育總結。從目標上說,當前國家展開的各項美育工作的核心就是立德樹人,讓年青一代身心健康。

三、設計教育及其目標

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教育受洋務運動及鴉片戰爭后天主教會的催化,“計畫”“制圖”“演習”在十九世紀末就零星出現在各類報紙上[25]。直至晚清政府頒布的中國近現代第一個系統的新學制《癸卯學制》中的《奏定初等中小學章程》《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奏定高等學堂章程》等學制文件,明確規定了工藝方面的課程?,F代意義上的設計教育從此正式進入學校教育體系。而在洋務運動、實業救國的感召下,此時設計教育的目標是“學以致用”[26]。

民國時期,設計教育以圖案、工藝、手工教育為核心展開[27]。一大批民國圖案學教育家在此期涌現,如傅抱石、陳之佛、龐薰琹、雷圭元等。也有一批工藝美術、手工教育方面的專家在此時名震。民國設計教育的目的以“實用”展開,主要受手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外貿的發展的影響[28]。

建國以后,我國設計教育主要為新中國建設提供人才,設計教育仍以工藝美術為主。工藝美術有著重要的產業價值、就業價值和經濟價值,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十分必要。不過這種局面在文革后遭到停滯、破壞。改革開放以后,設計教育發展迅猛,主要目的是培養具有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進入21世紀,我國設計教育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背景之下加速發展,即進入所謂“設計3.0”的創新設計時代[29]。創新設計主要圍繞設計與制造、設計與商業、設計與科技三大命題展開,旨在培養具有設計思維與表達的跨學科設計人才。

四、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的目標關系及接口

綜上所述,德育、美育、設計教育在每個歷史階段都呈現各自的發展特征,其目標也不盡相同。我們通過下表格再具體說明:

由上表可知,不論是德育、美育還是設計教育,在各個歷史發展時期其含義和特征都有一定的變化。清朝末年,列強林立,清末能人志士所提倡的德育與國家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此時的美育雖是一種精神的教育、一種培養人性美的教育,但從根本上說也是國民精神教育依托美育為手段的德育。有著重要實用性質的設計教育以“工藝”的字眼出現,也是實用為上的教育。民國時期并未完全擺脫列強的襲擾,日本侵略我國,德育不僅僅是品德教育,還曾包含了武德教育的部分。美育的目的也是很明顯的,就是要塑造中國人的國民精神,而設計教育的目的與清末時期類似,學科更現代。新中國成立之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設計教育均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美育的含義相比之前略有縮小。改革開放以來,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的含義在不斷現代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德育成為各個學科教育的根本指向,一切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進行教育教學。美育含義、設計學科也得到空前擴大。設計教育在適應知識網絡時代所對應的設計形態時,設計含義的外延開始擴大,直觀的反映就是設計的跨學科。而這一時期,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做的調整和再定義。

筆者認為,歷史目標的總結并不是不同歷史時期含義和目標的疊加,而是基于當下回望此前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發展的精華及可以借鑒之處。除此之外,本文更關注德育、美育如何融入設計教育體系的問題。由此我們需要站在今天的設計學學科發展的視角看待設計教育的體系問題,也就是站在今天關心設計教育“教什么”的問題。當下的設計教育發展階段有說“創新設計”,也有說是“設計3.0時代”,亦或是“創新設計”“未來設計”“大設計”等,所對應的具體設計形態從原有的造物設計擴展到非物質的設計,包括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物與物的關系,也涉及思維與方法論層面。從質性的角度看,知識網絡時代所對應的設計從方法上看是“有造型”的設計到“無形”設計的轉變;從學習內容上看是單一學科“精耕”學習到多學科“建構”學習的轉變;從思維上看是“設計方案是什么”到“為什么設計方案是”的轉變。這不僅是趨勢,也是根植于設計發展歷程所將經歷的新階段。在這種背景下,也必須思考設計學科要培養怎樣的人這一問題。同樣按照上述三個維度分析,方法上把非物質設計與物質設計相提而論,既要對物質設計有足夠產出能力,又要對非物質設計有理解;教學培養上,應當融合跨學科的兩個知識層次,其一是打破目前設計學學科過細的問題,一切屬于知識網絡時代設計發展的前沿知識、方法、成果均可以作為教學內容;其二是積極拓展工學、商學兩個學科的學習,因為工學是設計學學科跨學科的另一種基石,而商學從某些角度看是設計學的前提,大部分的設計都要在商業組織的環境中展開。

此外,之所以在設計教育中融入德育、美育兩方面內容,是因為德育一方面是當代國家教育的一項根本政策是確保人才培養統一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性目標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學生“進德修業”、提升自我品格修養的現實要求。如前文所述,“美育”發展至今,內涵非常豐富,涉及的學科門類多,為設計教育開展跨學科建設提供方向性指引。而設計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內涵,將設計教育的審美方面與美育內涵相聯系,也是促進設計教育審美發展的方式方法??梢赃@樣說,德育是美育的基礎,美育是設計教育的基礎(如圖2)。

當然,德育,美育、設計教育正因為存在彼此含義互通、內嵌關系,三者教育目標是存在“接口”的。所謂“接口”,就是設計教育與德育、美育兩者培養目標的共同點,通過尋找共同點的方式,促使尋找設計教育與德育、美育更廣泛的連接。而回歸設計教育的角度看待德育、美育,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從設計教育的角度看,與美育的“接口”首先在于那部分與審美的結合“地帶”。比如設計的造型與美感與美育中所倡導的“美”是相同的,只是美育中的“美”的范圍更加廣泛,具體指視覺的美。

其次,設計教育發展至今日特別強調設計對于社會的貢獻,比如“設計為人人服務”[30]“社會創新設計”等理念的提出。這種設計更強調設計的社會學意義。這部分也跟美育所倡導的“美美與共”的社會理想境界是一致的,強調功能性的美育給予社會的價值與意義。再者,設計還有一種對當下現實生活的超越價值,這種價值引領設計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把人們的生活往更美好的方向引導。美育的最根本目標也更是如此,通過美的教育將社會和文明觸達更高的層次。

從德育上看,德育并不強調審美,但是設計教育、美育中的審美對德育有著促進作用。設計教育與美育中的社會功能和德育構建“德行天下”的社會道德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德育也固然有超越現實價值的作用,不斷加強社會德育的目標就是為了營造更好的具有德育價值的社會。

因此,筆者認為串聯設計教育、美育、德育的關鍵設計路經有三種:1.設計審美的教育;2.設計的社會學意義的教育;3.超越現實價值的設計探索。具體內容可以參見表2。

站在今天回望歷史中的德育、美育、設計教育目標既能幫助我們看到各個時期的特點,也能幫助當下設計教育更好融合德育、美育。筆者認為設計實踐、設計的社會學意義教育、基于未來價值的設計前沿研究對當下的設計教育都有重要啟示,將此與設計教育結合可重新審視新的發展階段的設計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德育形態的歷史演進與現實價值[J].教育研究,2014(6):25-32.

[2]嚴復.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章程[J].選報,1902(23):22-23.

[3]嚴復.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J].通學報,1906(3):84-91.

[4]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部令(教育宗旨)[N].九澧共和報,1912(12):35-36.

[5]本京聞聞.德育宣講[N].京華新報,1913-10-12(03).

[6]作者不詳.美育與德育[N].晨報,1927-06-20(06).

[7]瑞宸.嗚呼今日之德育[N].新天津,1929-10-05(07).

[8]中華民國教育部.各級學?!暗掠铡盵N].中央日報,1943-08-19(03).

[9]葉飛.德育理論的中國探索與轉型之路(1949—2019)[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7-39.

[10]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0L].[2016-12-08]. http://www.xinhuanet.com/topicnews/201612/0086.htm.

[1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4]. 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812/t20181216_125673.shtml.

[1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13]莫小紅.席勒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育思潮[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14]席勒.美育書簡[M]. 徐恒醇,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4:1-33.

[15]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未完)[J].濟南匯報,1903(32):5-6.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續三十二期)[J].濟南匯報,1903(35):1-2.

[16]姚文放.王國維的美育四解及其學術意義[J].文藝理論研究,2010(6):116-124.

[17]蔡元培.美育代宗教[J].上海青年,1930(41):2-5.

[18]朱光潛.談修養(談美感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145-146.

[19]王進進.宗白華美學思想述評[D].杭州:浙江大學,2005.

[20]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播布美術意見書[C]//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1]王博學,黃也平.魯迅的審美選擇及其美育思想傳播[J].藝術百家,2020(3):32-39.

[22]新華網.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EB/OL].[2014-10-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23]習近平.做好美育工作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N].人民日報,2018-08-31(01).

[24]新華網.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EB/OL].[2021-04-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473380461511475&wfr=spider&for=pc.

[25]彭卿.中國現代“美術”觀念的形成及其演變—1895-1924年的“美術”觀念[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6.

[26]楊益茂.洋務運動時期的新式教育[J].北京社會科學,1996(1):108-118.

[27]袁熙旸.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28]夏燕靖.中國設計史[J].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93.

[29]婁永琪.全球知識網絡時代的新環境設計[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7(1):1-5.

[30]帕帕奈克.設計為人人服務[M].周博,譯.北京: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張翔,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設計學、東南亞藝術、絲綢之路藝術。

猜你喜歡
設計教育接口美育
“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手藝精神對現代設計教育的意義
設計思維與創新創業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標志設計趨同化的思考
某電站工程設計管理與施工、質量控制接口關系研究
西門子SPPA—T3000在委內瑞拉燃機電廠中的應用與接口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美育教師
中俄網絡語言編碼接口問題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