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返鄉創業困境調查與思考

2022-05-23 11:21陳世文鐘惠珍張曉慧林建鴻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2期
關鍵詞:返鄉創業農村大學生

陳世文 鐘惠珍 張曉慧 林建鴻

摘要: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返鄉創業,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增加就業。農村市場前景好,也吸引著大學生返鄉創業,但是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弱、社會效益較差、組織引導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強等困難,使得創業道路崎嶇坎坷。文章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幾點促進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返鄉創業

在“雙創”浪潮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不斷增多,這既增加了就業機會和空間,同時也為農村發展帶了新的機遇。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各類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累計達780萬人,其中,大學生是僅次于農民工的最主要返鄉人群。當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情況如何?其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實際困難或挑戰?為此,筆者于2019年7月至11月間對閩中P市326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者進行了半結化訪談專項調查。

一、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現狀

(一)樣本特征

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者以“90后”為主,年齡集中在25~29歲,占53.4%,25歲以下的僅占7.7%,二者合計超過60%。然而畢業就返鄉創業的其實不多,僅占32.5%,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先是工作了1~3年,再由于某種原因才選擇了返鄉創業,這種原因受到諸多條件的影響,如家庭社會背景、個人經濟實力、人生的抱負和夢想以及個人的戀愛婚姻情況等。剛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沒有結婚,沒有巨大的家庭壓力,同時,大學生也擁有更大的創業熱情和勇氣。畢業后的工作經歷和人生閱歷對自身創業有利,它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成長,使大學生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確定自己的人生夢想和價值,也可以增加大學生們的人際交往、工作技能、創業運營等方面的積累,進而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與此相對應的,創業年限不足1年的占11.1%,大多數返鄉創業年限在5年內,占84.7%。上述數據反映出近年來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浪潮初涌的事實。

(二)返鄉大學生創業類型

從創業類型來看,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大部分選擇非農行業,占47.2%;選擇農業的占39.9%,分別是種植業22.1%、養殖業8.0%、畜牧業5.5%和農家樂4.3%;剩余的12.9%則是選擇了涉農服務業;從創業地點來看,創業地點真正在“農村”的僅占46.9%,在“市區/縣區”的占39.3%、在“城鎮”的占13.8%;從創業方式來看,首先,占33.7%的返鄉大學生是依靠父母的社會經驗和人脈資源創業或者跟隨父母的腳步和父母一同創業;其次是獨自創業或是和自己同齡的朋友一起創業,占比分別是31.0%和25.2%。

(三)返鄉大學生創業初衷

關于返鄉創業初衷,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一定也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其次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例如:喜歡攝影的就開攝影工作室、喜歡體育的就去參加各種比賽和或者從事體育培訓工作等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最后是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的發展潛力大,與其在城市已經接近飽和的行業里競爭,不如回到農村謀求發展,成功的可能性還更大。當然還有其他諸如“為了愛情,為了家庭”而返鄉的、由于“城市競爭壓力大,找不著理想工作”而返鄉、“家人尤其是父母要我回來的”等返鄉理由。

(四)返鄉大學生創業的特征

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資金、業務資源主要來源于父母、親戚、朋友等“關系”群體,或者是來源于自身先前工作的積累,很少有人會想到政府支持以及各種優惠政府,這導致了他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資源;到了創業的中后期,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從商理念、從事的行業對創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大學生創業擺脫了傳統商人唯利是圖的刻板印象,強調“真實”“誠信”是他們的根本,以此來發展客戶,進而發展成客戶介紹客戶的良性循環,最終形成客戶關系網絡,客戶關系網絡的增長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潛在利益相關者,從而可以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合作關系。

(五)返鄉大學生對自身創業的評價

從表1可見,絕大多數返鄉大學生對自己農村創業發展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認為“不好、不滿意”和“不好說”的不足10%;而且大多數受訪者表示“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如果可以重來,明確“不會”選擇返鄉創業的僅約占10%;有近60%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為農村創業帶來重大利好,并對新時代大學生返鄉農村創業持鼓勵態度。

二、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困境

相對來說,受訪者基本上是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者中的成功者,然而他們在講述自身創業經歷時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農村創業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從調查情況來看,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占63.8%,注冊資本超1000萬元的僅占7.4%;用工人數大多數在10人以內,占80.1%(其中,無雇工的占8.3%),用工人數超50人的僅占4%。顯然,作為小微企業,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發展必然面臨市場競爭、發展潛力及“何去何從”等問題困擾。

(一)抗風險能力較弱

突出表現在盈收能力方面。調查顯示,上一年度盈利普遍在10萬至50萬元,占31.6%;而盈利在10萬元以下的占30.7%,還有高達24.8%的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者未盈利。那么,是什么影響了他們的盈收能力?換言之,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挑戰是什么?對此,受訪者的“排序”是:資金方面(個案百分比為73.6%)、人力方面(個案百分比為46.3%)、場地方面(個案百分比為41.4%)、營銷方面(個案百分比為36.5%)、能力方面(個案百分比為27.9%)、經驗方面(個案百分比為24.5%)及其他挑戰(個案百分比為9.5%)??梢?,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發展的第一位困擾。受訪者普遍感嘆,“像我們這樣小小的(企業),銀行貸款很難的”,“做農業的,不好(難)貸款”,“專項扶持資金太少”。第二位困擾的“人力”問題,則表現為招聘難度大,很難招聘到滿意的員工。場地方面表現為租金壓力較大。營銷方面表現為銷售難、市場信息不了解等難題,經驗方面和能力方面則迫切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來促進提升。最終,在這些因素的干擾下,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不易,發展更不易。

(二)社會效益較差

近年來國家大力激勵和支持創業創新的一個重要邏輯,即強調以創業帶動就業。然而,從目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實際情況來看,與理想的“以創業帶動就業”預期效果是有差距的。重要的一個體現指標是,帶動周邊農戶就業數量,其輻射圈在40戶以內,由內向外輻射能力遞減,1~10戶環占37.1%,10~20戶環占19.3%,20~30戶環占11.3%,30~40戶環占3.4%;此外,還有28.8%的沒有帶動。這樣的現實,顯然與其規模體量較小、盈收能力較弱等息息相關,但也反映出當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社會效益較差,社會影響力較弱。再者,如前所述,返鄉創業項目并沒有與“農村”和“農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導致了大學生返鄉創業“下鄉助農”效果不強,進而影響了其“品牌”效應的形成,而且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原因主要是上文所述的三種:家庭“關系”、響應國家號召,看好農村發展的前景、個人喜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發揮特長。對于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只有少部分人有可以依靠的家庭“關系”或可利用的社會背景,絕大部分的人只能依靠自己,這就造成在同一個地區中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內容大致相同,無形間就增加了創業的競爭,相對也就缺乏創新,這就降低了大學生創業的品牌溢價能力。

(三)組織引導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強

近年來各地紛紛響應國家號召,出臺了許多支持返鄉創業政策。對此,受訪者總體上是認可的、滿意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別有約1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對政策內容和政策執行“不滿意”,如果加上持“不好說”態度者,則該比例接近25%。以創業補貼為例,目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可享受的大致有培訓類補貼、資助性補貼、獎勵性補貼、優待性補貼、創業項目補貼、創新創業平臺補貼及其他補貼等,其中自住型補貼和創業項目補貼較多分別占49.7%和39.7%。問題在于,受訪者表示,“補貼名目雖多,但金額太少了”、“有的只是一次性的”、“補貼的時間太短了”、“申請麻煩”、“有些補貼,今天沒說(提及)都不知道”、“希望政府能夠對比較偏遠山村的大學生創業更多支持”、“希望政策扶持與資金能及時執行落實到位,去年的場地補(租金補貼),到現在還沒聲音(還沒發放)”。再者,目前的大學生返鄉創業基本上都是出于自身原因的選擇,并沒有結合地方產業優勢和發展規劃,這就導致了這些項目較難獲得政府支持和社會支持,而這些恰恰對返鄉創業的成功來說是舉足輕重的條件(詳見表2)。因此,各地對返鄉大學生創業的組織引導及扶持力度仍需加強。

三、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促進

人才資源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有學者指出,“毫不夸張地說,中國關乎現代化成敗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民問題?!贝髮W生返鄉創業帶來的不僅是創業項目,更重要的是難得的人才回流。事實上,聚才方能聚財,蓄“才”之水方能養發展之“鄉”。為此,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回應當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實踐困境,調整優化支持政策舉措,精準施策,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讓鄉村成為廣大返鄉大學生干事創業的廣闊天地。

(一)項目扶持引領發展方向

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其市場競爭力較弱、發展定位不明晰、社會效益不明顯等等,是最需要引導和扶持的階段。對此,各地要立足地方發展(階段)和任務,以項目扶持引領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定位。建議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進行分類扶持,可劃分為適合地方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以及暫不適合地方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由于各地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大學生返鄉創業項目的扶持數量,并合理延長扶持時長,提高扶持資金。

(二)重視農創人才建設

將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者全部培養成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高學識優勢,強化農業職業教育,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民、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為鄉村振興培養必要的專業化人才。要建立健全農村創業者“傳、幫、帶”機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和新時代鄉村建設。要選樹典型,通過表彰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優秀者,示范引領,培育青年農創文化,擴大社會影響力。

(三)整合資源完善服務

資金缺乏是當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對此,一方面要整合現有創業補貼資源,減少均黏性補貼支出,重點考慮農業項目或者涉農項目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強化優待政策支持,比如稅費減免至少五年、銀行可針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政策性的貸款等;另一方面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同時要完善對返鄉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的風險評估第三方服務,對于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風險評估等級較低的優秀項目,可以在資金補助和擔保貸款的額度上適當放大,促其快速成長。要注意優待政策舉措的差異化對待,強調所有優待政策舉措向落后邊遠鄉村傾斜。此外,要加強返鄉創業支持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政策信息投放的及時性、精準度;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和各類創業協會、商會、創客空間等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全方位支持大學生返鄉農村創業,使其“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四、結語

農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給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大學生由于社會經歷、個人成長、個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創業之路依舊是困難重重,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幫助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他們真正地“走”到企業中,鼓勵更多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提升創業知識儲備,當地政府也要關注返鄉創業大學生的成長,多鼓勵多肯定,幫助他們的創業項目走上正軌,返鄉大學生們自身也要刻苦鉆研,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春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EB/OL].[2019-06-26]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7/5a3c866a7b7d43e98-5e3668542fd8f60.shtml.

[2]溫鐵軍,楊帥.“三農”與“三治”[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張亦琦,楊麗.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路徑研究——基于山東濟南市X區返鄉創業大學生的訪談[J].社會治理,2021(01):59-65.

[4]許婷婷,樊信用,樊俊娥.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04):118-120.

[5]馮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及策略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9,32(02):9-11.

*本文系福建農林大學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項目(編號:CXZX201738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林建鴻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返鄉創業農村大學生
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
大學生就業趨勢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困境及對策研究
農民工返鄉創業金融支持體系研究綜述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返鄉創業障礙性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返鄉創業”,北京邁出扎實一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