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滲透

2022-05-23 14:42鄧芳麗呂晨麗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美術活動滲透

鄧芳麗 呂晨麗

摘要: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前教育的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幼兒美術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們發現、感受和創造生活中美等多個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诖?,本文針對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滲透進行探討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幼兒;美術活動;滲透

引言

“生活教育”是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教育總結出來的教育思想。簡而言之就是“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為受教育者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做好教育準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對當前的現代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幼兒美術教育方面,要以幼兒熟悉的生活內容開展教育實踐,強化對幼兒教育的生活化探索、研究與實踐。幼兒教育應該助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豐富幼兒生活實踐活動、優化生活活動環境。

1內容挖掘于生活

教師要努力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美術學習資源,引導孩子們學會如何觀察生活,發現蘊含于生活中的藝術美的元素。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地融會貫通起來,為幼兒美術教學創新生活化內容,豐富幼兒發現美的認知途徑。這樣就可以促使幼兒美術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幼兒教學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到達有效激發孩子們的美術興趣,愛生活、愛美術,全面促進孩子們對美術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系的認知。例如,母親節前夕,可以開展“我愛媽媽”小小卡片制作活動。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大家看看媽媽是如何從十月懷胎到艱辛分娩;從辛勤哺乳到咿呀學語;從教孩子蹣跚學步到病中護理,媽媽慈愛的目光一直追隨寶寶幼小的身影,一時也不敢松懈,一刻也不敢怠慢……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引導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媽媽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說個不停。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讓大家用一雙雙小小的手為媽媽制作一張愛心卡片,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孩子們的愛心卡片有的是心形,有的是星形,還有的是花朵形。如此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美術制作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有機融入了品德教育,德智同育,正是幼兒教育的最高境界。類似的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美術活動有許許多多。比如元旦、春節、元宵、端午、中秋、清明、春游野餐等等,都可以拿來作為幼兒美術教學的生活資源。在節日里,教師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包粽子、滾湯圓、剪窗花、賞月嘗餅……讓孩子們在充分感受傳統節日氣氛的時候,帶著喜悅的心情用自己的一雙雙靈巧的小手裝扮節日,美化生活。孩子們的一顆顆童心洋溢了美術創作的熱情。剪剪貼貼的美工活動,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中一張紙一支筆的陳舊教學模式,有機地融合了幼兒的實際生活,進一步豐富了幼兒美術學習的內容,拓展發現美的認知途徑[1]。

2教學形式生活化

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的目的在于實現寓教于樂,通過游戲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認識動物”一節課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看圖識動物為主,通過觀看圖片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認識動物。這種方式也是家長常用的方式,因此,幼兒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相對較低,尤其是有些動物學生在生活中沒有見過,且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如果專門組織學生去參觀動物園又很難,所以,教師可在教學中組織“動物形象分角色對話”游戲,以此來提升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為每一個幼兒都準備一個動物面具,然后為幼兒帶上,讓其扮演一個動物。同時,以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表演,小組中由三名成員對另一名成員所代表的動物面具進行描述,如“猴子的尾巴長”“斑馬身上有很多黑白條紋”等。通過這種方式,幼兒會知道動物的樣貌特點,其他組的幼兒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到描述和對比動物的游戲中,并找到自己和臺上表演組所理解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還會有部分幼兒舉手補充,如在對東北虎進行描述時,臺上的幼兒會針對老虎形象、顏色進行區分,而臺下的幼兒會為其補充道這只老虎是東北虎。這種互動會大大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課堂充滿歡快的學習氣氛,更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

3材料來源于生活

教學材料是美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小朋友們美術學習、美工制作的重要介質。一般而言,日常生活中熟悉常見的物品在美術活動中,往往最容易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為此,教師們以幼兒熟悉的生活為依據,選取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有機地與美術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幼兒把自己切身體驗和獨特感受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從而豐富幼兒的藝術體驗。拓展幼兒創造美的表現形式與表現途徑。讓孩子們在美術創作中感受生活的美,激發其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創造美好物品的動力。例如,在大班開展的主題活動“有趣的盒子”就是大量選取了生活化的美術材料—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各式各樣的包裝盒。而小朋友們對這些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生活廢棄物充滿了興趣。平時與爸爸媽媽從商場購物回來,就喜歡玩這些包裝盒。有的當小玩具,有時做百寶箱。而家長看到了卻不以為然,認為廢棄的包裝盒不衛生、不整潔,往往強制性地當作廢品扔棄。其實,這往往剝奪了孩子的愛好,傷害了他們的興趣,失去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機會。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們引導幼兒收集廢舊包裝盒,綜合開展“百變盒子”“盒子好朋友”等活動。盒子在生活中最常見,讓小朋友們給盒子分類,制作自己喜愛的玩具,在盒子上添畫眼睛、嘴巴、鼻子等,或者隨意畫自己喜愛的圖案。小朋友們在主題活動玩樂中體驗了快感、分享了樂趣。與此同時,充分發揮了無窮的想象力,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2]。

結束語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園美術活動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是教育。教師應將“生活”與“美術”相結合,讓美術之花綻放,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感興趣,使其愿意參與美術活動,在美術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力,在美術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喜悅!

參考文獻:

[1]李煥.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196.

[2]張惠霞.陶行知生活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6(44):184.

猜你喜歡
生活教育理論美術活動滲透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
生活,習作之“本真”
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