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校本研修特征與模式研究

2022-05-27 10:01占德杰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5期
關鍵詞: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

占德杰

【摘 要】當前校本研修在內容和指導方向上注重學科專業,忽視教師整體素養,在教師的師德修養、職業精神、政治站位、學科視野、教育格局等方面出現弱化或缺失。指向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的校本研修,以“實踐—理論—實踐”為路徑,構建問題導向、任務驅動、協同開展的校本研修模式,以此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校本研修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推動教育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校本研修;四個中心;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2)05-043-03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育人才隊伍是《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的十二項戰略任務之一。從學校層面如何建設?校本研修是重要一招。對校本研修的重新認識和系統改進,是首都基礎教育每所學校在“十四五”時期需要認真思考和著力推進的一項學校發展戰略舉措,也是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進行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前中小學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本研修的理念還需普及

校本研修是指基于學校真實教育情境,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自身專業修養提升的活動。校本研修概念的演化來自兩條路徑,即“校本培訓”的自然延伸和“校本教研”概念的進階[1]。這種概念的演變,反映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校本研修更加強調教師的自主發展,更加關注教師集體研究與個體學習的有機融合。它既是教師教學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同時也是教師學習方式、歷練方式的一場變革[2]。然而調查發現,部分干部教師對校本研修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校本培訓”或“校本教研”階段,導致校本研修的理念和方法沒有被干部教師真正掌握和運用。

2.校本研修的內容還需完善

當前校本研修在內容和指導方向上注重學科專業,忽視教師整體素養,在教師的師德修養、職業精神、政治站位、學科視野、教育格局等方面出現弱化或缺失。比如,我們在首都教師對“四個中心”了解情況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教師對“四個中心”的了解不夠全面準確。教師認同感較強的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占比例分別達到了95.38%和92.31%。認同感較差的是科技創新中心,所占比例為71.54%。這種教師專業發展態勢顯然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五育并舉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不符的。

3.校本研修的方式還需改進

雖然每所學校都重視校本研修,都有制度保障,但是在實踐中出現了教師專業發展“成效遞減”的現象,如何創新校本研修機制,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效性是基礎教育改革中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現實問題[3]。這種“成效遞減”體現為教師專業素養在校本研修中沒有得到有效提高,校本研修活動大多集中在教師本學科的專業培訓和研究上,在研修方式上缺少創新,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較低。

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的基本特征

1.以培養時代新人為最終目標

立足首都教育,首都教師不僅要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是行家里手,而且要成為與首都氣質相符的引路人。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按照“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標準,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從首都教育人才培養的角度看,首都基礎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要具有首都氣派、首都風格、首都特色等首都氣質特點,這些特點需要通過身上具有這些氣質的教師熏陶得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校本研修的“修”上下功夫。因此,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其目的不僅在于“研”,促進教師專業上發展,更在于“修”,提升教師的首都氣質,就是要有高站位、大格局、寬視野。

2.以學習型組織建設為根本任務

改變科層制管理模式,創新校本研修形式,使學校成為具有持續變革能力的學習型組織是校本研修的著力點。由于教師個體和學科的差異性,傳統的通識培訓和泛泛的專家講座很難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調查發現,教師對校本研修實效性的評價都不是很高。這表明校本研修要打破傳統的單一模式,通過項目、課題、微論壇、工作坊、分享會、讀書沙龍等研修方式為教師搭建研修平臺,讓每一位教師在其擅長或優勢方面有話語權和領導力。通過扁平化、分布式領導,為教師賦權增能,讓教師群體在校本研修過程中形成共同愿景、提升持續學習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等。

3.以“實踐—理論—實踐”為重要路徑

校本研修重在行動研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學校周邊的教育資源或者借助家長和社會的力量,將“四個中心”功能建設與學生學習結合起來,進而加深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四個中心”的體驗和認識,在校本研修中總結和提煉有益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理論概括,為進一步開展教育教學實踐和帶動更多教師開展指向“四個中心”的研修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學校應堅持由易到難、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的操作策略,開展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

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模式

1.問題導向

學校通過調查研究,找到校本研修的理念、內容、方式、機制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分析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四個中心”的關聯是否緊密等問題。然后根據這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豐富和改進現有校本研修的內容和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

比如,在教師對“四個中心”了解情況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教師對首都戰略定位的了解途徑多為自學為主,所占比例較高的兩種途徑分別是瀏覽網絡資源和閱讀書籍、雜志、論文,分別占80.77%和76.15%。通過研修活動、教師培訓了解首都戰略定位的所占比例為41.54%,由此可見,教師學習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相關活動存在不足。為此,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要針對這些情況開展有效的活動,提高教師對“四個中心”全面準確的理解認識。

2.任務驅動

校本研修不能停留在教研組或備課組層面上對學校任務的上傳下達,也不僅是教材分析和協調教學進度,而是以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項目組、課題組等不同形式的校本研修小組開展“內在”的研修任務。這些任務既有常規內容,又有教師整體素養提升,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心理健康、團隊建設、時事政治以及如何將“四個中心”融入教育等。

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師自覺為“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比如,以課題研究為任務驅動,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基于“四個中心”學校課程改進研究。各學科教師走出校園,通過參觀考察體驗“四個中心”,挖掘梳理學科教材中的四個中心相關內容,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設計,利用“四個中心”的教育資源開展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以“四個中心”為素材、情境、專題的綜合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等。

3.協同開展

隨著教育專業化、信息化快速發展,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需要有協同思維。學校建立協同機制,從內容上跳出課本,將首都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提升教師的政治站位和教育格局;從形式上,打通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匯聚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校本研修,提升教師整體素養和職業精神。

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更多的是跨學科教研組的校本研修活動,原因在于,一方面“四個中心”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比如,語文學科的校本研修可以將語文主題學習或任務群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內容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圍繞“四個中心”不同學科也有相互協作的共同話題和任務。比如英語、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都可以根據“政治中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根據學校實際,原來以學科劃分的教研組就可以根據“四個中心”進行重新組合,分成人文與社會、科學與技術、藝術與審美、生活與健康等不同領域開展指向“四個中心”的相關專題的教研組聯合研修。這種多學科聯合、協同開展的校本研修活動將成為新常態。

4.機制創新

校本研修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作用機理,學校既要解決其實效性不強的問題,還要解決其形式固化的問題。同時,學校還要在現代治理視角下,通過校本研修機制創新,激發教師內在動力和活力,在校本研修內容、形式、評估、獎勵等方面進行符合本校教師發展實際的科學設計,不斷提升校本研修的生命力。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校本研修需要打破原有學科、學校、時空等邊界,總結疫情時期的在線研修經驗,學校要利用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開展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結合政治中心,開展課程思政研修,提升政治站位;結合文化中心,開展教師文化素養提升研修;結合國際交往中心,開展國際理解研修,開闊視野,面向世界。

指向“四個中心”的校本研修需要在教師教育等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開展,更需要發揮學校管理者和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四個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學校充分利用首都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在研修模式上大膽探索,聚焦教師素質提升和教學質量提升,推動首都基礎教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楊玉東. 教師學習視角下的校本研修概念演化及其本義[J]. 教育參考,2020(5).

顧泠沅. 對校本研修淵源與開展現狀的思考[J].現代教學,2012(Z1).

戚業國. 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與機制創新[J]. 教師教育研究,2013(9).

猜你喜歡
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方式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教師基本科研素質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專家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影響的敘事探究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利用云錄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平臺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最美“鄉下人家”
農村初中校本研修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