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心理學的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探究

2022-05-30 10:48左思思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10期
關鍵詞:趣味性主體機制

左思思

現代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學生在多學科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然而,受傳統教育評價體系與創新教學理念之間的適應性問題影響,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順利,中小學生體育課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相對偏低,在學習興趣方面存在不足,這不利于其身體素質的提高。本文探討在“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的要求下,以心理學為切入點,構建與新時期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相適應的創新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一、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專業學科知識體系構建向綜合素養提升轉變,中小學作為人才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階段,開展體育教育教學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通過對近年來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在體重、耐力、爆發力等方面的身體數據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通過體育教育教學能夠引導中小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個人身體素質的持續提升。

(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在以傳統學科為核心的教學評價體系影響下,中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主要用于學習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用于鍛煉身體的時間較少。通過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實現勞逸結合,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創新學科融合機制

體育是一門具有較強社會實踐特征的學科,而傳統學科理論知識同樣來自人們對于社會生活的經驗總結,因此,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將推動體育在多學科領域的滲透。針對不同學科特點,中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在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內與不同學科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融合,從而加深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理解和認識。

二、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現狀

隨著“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的全面落實,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教學大綱為依托,通過豐富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機制等方式,中小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樣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有關考核評價體系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評價內容的單一性

中小學生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參考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多來自教材,且教材更換周期較長,在此背景下,考核評價內容呈現出的單一性使得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創新性、時代性?;谥行W生的心理特點,枯燥、乏味的考核評價內容使得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足球為例,中小學體育教師多借助教材進行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在考慮安全的情況下,極易忽略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關聯,以至于足球考核評價內容和形式無法激起中小學生的興趣。在此情況下,中小學生難以真正領略足球運動的魅力,對足球這一體育項目的興趣也將逐漸消失。

(二)評價主體的矛盾性

長期以來,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多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需要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不僅違背了現代教育生態學理論的相關要求,同時也限制了中小學生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缺少對體育教育教學過程考核的基礎上,簡單的以目標達成率為考核評價指標,這是導致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主體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也是導致主體關系矛盾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現有考核評價體系下,由于缺少師生互評環節,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缺乏內驅力。同時,主體地位的缺失對中小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其在心理上排斥體育教師與體育課程,并形成了惡性循環。

(三)評價機制的滯后性

考核評價體系是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風向標”?,F有考核評價體系不僅內容相對單一,且結果導向的評價機制對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這不僅弱化了考核評價結果對體育教師創新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參考意義,同時也影響了中小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教學的心理。

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機制的滯后性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較為明顯,考核評價機制在反饋式教學模式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時間上的滯后并不利于學生身體素養的提升。同時,在缺乏及時有效評價機制的情況下,中小學體育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也將受到影響,這明顯背離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

三、心理學視域下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創新策略

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參考現階段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創新評價體系,以改善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三全育人”工作機制下學生身體素養提升的核心目標。

(一)豐富評價內容構成,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中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豐富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賦予相關評價內容以創新性和趣味性,則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育教學之中。

1.基于創新性的評價內容

隨著現代體育產業的發展,以及中西方體育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能夠納入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內容已經不再局限于早期的短跑、跳遠、跳高、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為突出評價體系在內容上的創新性,可適當增加橄欖球、網球、攀巖等體育項目,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以橄欖球為例,針對此類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在設計圍繞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熟悉和掌握橄欖球運動的技巧、規則等。在考核評價內容的具體實現方式上,可以增加中小學生對橄欖球、足球、籃球等多種競技性運動在個人身體素質方面影響的對比分析,從而在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使中小學生體育鍛煉更加科學、高效。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學生的好奇心理雖然有助于創新評價內容下的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但由于缺乏對陌生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安全性的辨識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應審核評價內容,避免評價內容在安全方面造成誤導。同時,針對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在創新評價內容方面需要強調其適應性,以保護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基于趣味性的評價內容

體育作為中小學階段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并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身體素養,還能起到調劑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因此,區別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教師在豐富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的同時,還需要賦予其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實現體育教育教學在中小學學科體系中的功能定位。

心理學角度的趣味性能夠給人帶來愉悅感,在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創新方面,趣味性所涵蓋的范圍則相對有限,其主要包括個體趣味性與集體趣味性。所謂個體趣味性是指在每一名學生的主觀認知上對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的趣味性認知,而集體趣味性則強調對該評價內容趣味性認知的一致性。

無論是創新性還是趣味性,均以中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切入點,弱化中小學生對傳統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排斥心理,使其能夠在體育教育教學中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并能夠按照相關評價內容針對性地提升身體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二)優化評價主體關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中,主體地位在教育教學中的影響較為明顯,而評價體系作為衡量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應強調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有助于中小學生從心理上重新審視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

首先是評價體系的主體參與。為突出學生在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弱化學生在心理上對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排斥感,可邀請學生參與到相關評價體系的構建當中,其中包括不同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內容的選擇,以及差異化評價標準的制定等。主體參與度的提升,將改變中小學生對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認知,并為差異化評價體系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其次是評價體系的客體協同。在優化評價主體關系過程中,中小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雖主觀能動性有所提升,但由于其基礎理論知識相對薄弱,使中小學生在心理上存在明顯的畏懼感。因此,體育教師在完成主客體關系轉變的過程中,還需要轉變體育教育教學評價結果的心理預期,正確引導中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針對中小學生在參與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解答和糾正,由此消除中小學生對體育教育教學的畏懼心理。

再次是評價體系的分層設計。中小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運用統一的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并不符合客觀性要求,因此,基于心理學的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應采取分層設計,以充分考慮學生主體差異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例如,在體能考核評價過程中,除了考慮身高、體重、性別等因素外,對于心理適應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的評價標準也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并逐步引導此類學生提升心理適應能力,為主體評價結果達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階段評價反饋機制,實現動態心理干預

結果導向下的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是一種較為典型的事后反饋模式,參與考核評價的中小學生僅能獲得最終評價結果,卻無法參加基于相關反饋機制下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并且,由于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階段性評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參考,以至于大多數教師和學生普遍存在焦慮心理。以階段性評價為代表的評價反饋機制能夠實現過程評價的實時反饋,教師可以根據階段評價結果分析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形式存在的不足,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個人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方面的缺失。

對于結果導向評價體系造成的教師、學生心理焦慮問題,階段評價反饋機制能夠及時指出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減少其出現心理焦慮的可能性。對已經存在心理焦慮問題的教師或學生,應通過優化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或采取差異化評價的方式逐漸緩解其心理焦慮問題,避免長期心理焦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基于心理學的階段評價反饋機制在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應用推動了現代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教師和學生作為評價對象,階段性評價結果所實現的正反饋效果將直接作用于二者。心理學的融合,將彌補傳統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人文關懷的缺失,由此能夠增加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親和力。

(四)創新體育教育教學評價機制,明確評價主體

在現代教育生態學理論體系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因此,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將有助于學生綜合身體素養的提升。

首先,教師與學生的差異化評價機制。由于體育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差異,因此為更好地指導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突出學生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則需要采取差異化的評價機制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由此,實現體育教育教學評價的合理性、科學性。

其次,基于主體差異的多元化評價機制。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存在較大差異,在“人本”思想的指導下,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應強調多元化評價機制,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評價需求。并且,基于主體差異的多元化評價機制還能夠引導教師優化體育教育教學內容,使體育教育教學能夠因材施教。

隨著“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的全面落實,以及參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戰略對中小學生身體素養方面的要求,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應進一步提升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評價體系構建,通過心理學相關理論的滲透,使階段性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得到加強?;谥行W體育教師、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主客體關系,以心理學為支撐的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創新將更加科學、客觀,在推動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也將實現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持續完善,為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猜你喜歡
趣味性主體機制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把握民生新聞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