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共育下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

2022-05-30 10:48陸衛新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10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共育家園

陸衛新

在歷史的長河中,傳統節日文化的精神與價值隨著年代的更迭,變得愈加厚重與充滿地區特色,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神瑰寶,既飽含了中國人民歷經千年的智慧結晶,又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發展勢頭與濃厚的歷史底蘊。因此,幼兒園要在家園共育下精確利用傳統節日文化,將這一資源優勢有力地融入幼兒園的各項課程里,讓幼兒在體驗傳統文化帶來的新鮮感之余,充分了解節日文化特征與內涵,激發愛國之情,傳承與弘揚節日文化的價值觀念與精神內涵。

一、家園共育下挖掘節日文化的價值

節日文化內容豐富多彩,要想“挖掘好、利用好、探索好”傳統節日文化,就要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深挖與利用傳統節日文化中的教育作用,并根據自身園區特色,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有針對性地篩選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內容,把握當下主流文化價值方向,為幼兒灌輸正確的傳統節日文化觀念。

例如,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年齡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主要是靠直觀形象思維,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針對幼兒學習特點廣納富含民族精神的傳統節日文化內容。比如,教師可以走訪調查一些傳統節日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在實地調查過程中收集了解原生態的節日文化素材與背后的文化意蘊,這樣不但能加深教師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深刻認識,也能在此基礎上加工運用,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感受更多原生態的傳統節日文化氛圍。因此在家園共育中,要統一教育節日文化觀念,如在中秋節中可利用家長會共育共話,一起舉辦制作月餅、賞月、猜燈謎等親子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傳統節日文化豐富而多元的內涵。同時,部分家長也應提高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與利用意識,與幼兒園高度配合,使幼兒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充分受到傳統節日文化帶來的美好熏陶。傳統節日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經過了時代的更迭與洗禮,尤其是在一些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傳統節日中仍有部分封建迷信內容,而這些不適宜幼兒體驗與觀看的節日文化內容就應該提前篩選掉。還有一些節日文化雖帶有神話色彩,但背后的用意卻表明了更深一層的教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提煉與篩選,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傳統節日文化當中那深厚的民族情懷,靠一代代人的弘揚與傳承,才能將民族文化的精神瑰寶持續展露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家園之間的密切交流,引導幼兒無形中增強對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加入傳承傳統文化節日的社會群體中,一步步感受民族文化的精神與情懷。

二、家園共育下創設傳統節日環境

眾所周知,要讓幼兒更全面地學習與發展,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個充滿愉悅、體驗感官強烈直接、與教師家長互動性強的環境中,幼兒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節日文化的各項活動中來?!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環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項重要的資源,充分利用環境和根據教授內容進行創設環境,都會積極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彼?,我們應通過家園共育一起創設傳統節日環境,在共議共話的基礎上交流溝通,為幼兒的成長一起創設優良傳統節日環境。

例如,歡度春節之際可以提前在微信群內通知家長,邀請家長一起進入幼兒園布置迎新年環境。在幼兒園墻外與門口懸掛或張貼親子作品,如紅燈籠、新年屬相動物布藝作品、鞭炮紅穗子等作品;幼兒院內的走廊邊張貼親子作品,如過年過節的各種習俗繪畫、年畫,創設各類各樣圖案紅包的圖片墻;在教室內布置各種體驗新年習俗的活動角,共同創設新年食品的廚房一角,在這種由家長、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成的活動中,一定要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參與進來,家長與教師不要代替幼兒完成全部過程,不然會降低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除此之外,幼兒園還可為幼兒單獨開辟一個僅供幼兒舞龍、舞獅的體驗角,同時在活動開始之際就要選定各種喜慶的民族音樂,如播放《金玉滿堂》《福星高照》《財發福中國年》《歡樂中國年》等歌曲。在這種充滿了喜慶氛圍的環境中,幼兒與家長一進入就能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在幼兒心情愉悅之際,教師就可利用信息技術讓幼兒知道春節的各類系列故事與由來、民間的各種各樣迎新年的風俗活動、各個歷史朝代皇親貴族與民間百姓歡度春節的形式與內容等?;顒幼詈?,在教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也可發動奇思妙想,將班級活動室布置成體驗傳統節日氛圍的區域,墻面上貼滿了小朋友們對新年的美好寄語,那一張張不同形狀上不同顏色上的童言稚語,展示了小朋友們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喜愛之情。幼兒與家長、老師一起制作冰糖葫蘆、糖人、糖畫、餃子等食品,放在展示架上一起欣賞與評價,讓幼兒在充滿節日氛圍的文化環境中陶冶情操。

幼兒在富有操作性與審美性的環境中,能夠極大地豐富自身的審美體驗與感受。置于這種濃厚傳統節日文化環境中,幼兒能夠提高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與認同。

三、家園共育下整合節日文化資源

傳統節日文化博大精深,幼兒園內的資源還很有限,因此要借助幼兒園附近社區、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來幫助幼兒感知更為廣泛的節日文化。這些文化場所擁有廣闊的節日文化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要借助家園共育共同整合節日文化資源,一起建立針對幼兒學習的節日文化資源庫。

首先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相關的調查與分析整理,不斷搜索周邊的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在廣泛搜集的過程中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興趣所需、地區特色、幼兒園辦學特點與條件、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文化典型等。以海濱城市青島為例,節日文化中的飲食類,有海菜涼粉、肉末海參、青島戳子肉、鲅魚水餃、老謝野餛飩等;建筑風景類有海云庵、八大關、花石樓、膠澳總督府等;文化遺址、展館類有青島博物館、青島市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花街、廟會等。其次,要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共同尋找傳統節日的精神文化資源。幼兒園與家長一起認真尋找具有社會文化心理、經驗性精神文化與自發性精神文化資源,將這些能反映道德倫理、生活態度、審美意識、宗教信仰等的精神文化資源教授給幼兒們。以廣州為例,節日文化精神資源類型有曲藝,如粵語講古、粵曲等;傳統戲劇有嶺南木偶戲表演藝術、越劇等;傳統技藝有蓮香樓廣式月餅、菠蘿粽制作、醒獅扎作、紅木宮燈制作、廣彩廣繡等;民俗有春節團年飯和拜年、廣府飲茶習俗、重陽登高、扒龍舟、菠蘿誕、元宵燈會、迎春花市、乞巧節等。最后,要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補充特色文化課程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各個地區在迎來傳統節日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因此,幼兒園及家長就要巧妙利用各地區的優勢,不斷整合資源,結合當地的發展形勢與當下的時代背景,不斷創新特色文化課程,引導幼兒愛上傳統節日文化,并積極傳承其優秀的精神文化與思想內涵。

家園共育下整合節日文化資源,既可以利用家園力量達成共識,又能給幼兒帶來適宜發展與學習的傳承節日文化物質資源與精神文化資源,為幼兒的全面綜合素質發展奠定基礎。

四、家園共育下開展節日主題活動

家園共育下開展節日主題活動不但有助于各領域學習的有效融合,還能幫助幼兒增加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幼兒園在家長與社會的共同配合下,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整合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資源中,實現了幼兒全面綜合發展與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建軍節等傳統節日都會升華到一個主題“愛”,愛國家、愛民族、愛社會、愛家庭、愛父母……教師與家長就可以開展以“愛”為主題的傳統節日活動,根據此主線進行一系列的活動策劃,在此過程中也能從這個主題挖掘出多領域的活動內容與學習知識,同時,也為幼兒學習各領域的知識內容提供了有機整合的機會。教師在開展活動前,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與年齡興趣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篩選。比如,小班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主要以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為主。在中班、大班要重點開展清明節、重陽節、臘八節、元宵節等節日的主題教育。只有這種針對性強的主題教育,才能使幼兒的情感、態度與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最大化地保留他們所適宜的成長空間。同時,教師要引導家長與幼兒在主題節日活動之前,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比如該主題節日的由來及其相關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充分了解祖國各地區這一主題節日的種種習俗。除此之外,還可將傳統節日主題教育與不同領域之間的教學有機整合,讓幼兒參與該節日主題活動,如民俗繪畫、體育運動、表演節日文化故事和飲食文化故事、串講民俗故事等,讓幼兒將自己在生活中的趣事融入傳統節日文化,這種可親可敬、有聲有色的傳統節日文化,能提高他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敬佩與喜愛之情。教師、幼兒與家長共同搜集來的節日主題素材,經手工制作后一起來裝扮園內環境,共同創設節日主題教育的區域角,在一起欣賞交流中抒發個人情感,在升華主題的過程中加深教育宗旨。

家園共育下開展節日主題活動,除了教育幼兒傳承與弘揚節日文化的精神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符合社會主流文化的道德行為習慣,為培養一個未來全面發展的出色接班人打下基礎。

五、家園共育下利用游戲體驗節日

家園共育下利用游戲體驗節日,不但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還能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練習表達與交流學習能力,助力幼兒在知識、感情、表達、行為等個性品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借助這種娛樂功能來組織與實施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過程時,就可發揮教育與教授幼兒的最大效能。

例如,利用游戲體驗節日活動時,教師就應提前根據所要教授的節日文化內容與其性質,設計相對應的游戲環節與方案,比如同博物館、民俗紀念館等合作舉辦活動。在準備游戲材料時,一定要選擇安全無毒、環保型的玩具材料,盡可能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保證幼兒在玩耍時不會因游戲玩具或材料而發生斗爭、吵架,同時避免流血、摔傷等突發事件。如在端午節的文化活動中,教師引導家長與幼兒選擇材料,并根據指示共同進行精彩而又開心的游戲環節。在食品制作游戲中,家長與幼兒準備自己喜歡吃的粽子,在此過程中,幼兒了解了包粽子的幾項步驟,選粽葉、淘米、添加各類蜜餞、蛋黃、果脯、熟肉等工序,讓幼兒體會到在端午節中,人們包粽子、吃粽子是一項美好的傳統習俗。在美工游戲區域中,家長與幼兒根據教師發放的節日主題圖片,用黏土共同制作形態各異的龍舟,或是共同編織艾葉香囊并掛在窗沿上。在室外游戲中,可選擇體育游戲,比如賽龍舟、跑旱船、扔粽子等。幼兒幾人一組,家長幾人一組,兩隊兩隊共同比賽。如在賽龍舟這個游戲比賽中,排頭的幼兒當龍頭,排尾的幼兒當龍尾,在齊心協力半蹲著向前走的過程中,既體驗了同學合作的情誼與快樂,又能在玩樂的同時深刻體驗與了解端午節賽龍舟這一流傳千年的民間風俗活動。

游戲是幼兒學習傳統節日文化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這既符合幼兒成長與學習的規律,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方式。

總之,家園共育下的幼兒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是關注幼兒全面發展,不斷培養幼兒探索與進取精神,在教育中提高幼兒積極主動與具備良好自信心的學習品質,為未來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培養一個優秀的接班人。家園共育,合力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更加關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興趣與年齡發展特點,也是當今社會發展方向與理念下的重要指引。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共育家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綠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