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芻議

2022-05-30 10:48王忠桃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9期
關鍵詞:素質指標評價

王忠桃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概述

傳統學生教育(應試教育的歷史沉淀)片面重視智育(數學、語文等文化課程成績),與我國現如今提倡的五育全面融合發展相悖,形成了“以考試為目的、唯分數論學生”“唯升學率評價教師成績”的不健康教育現象。我國從20世紀末就提出了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意見,雖然一直在宣傳、提倡,但至今效果并不理想。一套科學、具體、有效的評價模式的缺失,使得綜合素質提升缺少了理論基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一般是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但綜合素質又不是單純的幾方面的組合,可以說綜合素質是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全方位融合。學習能力主要是智力素養和外在表現,包括學科成績、作業完成情況等;生活能力更多的是道德、審美、身心健康、生活和活動中的言行舉止等方面的素養,是精神文明的表現。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相輔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我國教育發展改革的要求,是未來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茖W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是社會文明建設發展的基礎,是保障素質教育成功實施的關鍵。

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對人才基礎的培養,然而,我國受教育體制等因素的影響,人才培養偏離了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究其原因是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對教育改革的不適應。大部分情況下,我國學校評價是以課程為目標的評價,對素質評價的機制還不夠成熟,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由于評價方式單一、評價過程不夠科學、缺乏大數據的支撐,最終造成評價結果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錯誤的評價結果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容易引起教育目標與教育過程的矛盾。大數據在教育系統的使用,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科學的評價結果,使學校在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方面更加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精準化特點,有助于學校在學生培養方面形成并優化個性化培養方案。要想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就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并對該類信息進行有效識別分析,得出科學的評價結果,指導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決。

二、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的開展要求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時需要經歷思想上的革新、技術上復雜過程簡單化的設計、評價方式單一向多元化的提升、評價結果更趨科學化的突破。要充分依靠大數據的支撐,對學生多項數據指標進行常態化、多方面的采集分析,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開展。

(一)思想上的革新

在我國,對學生的評價歷來采用學科成績的評價方式,將學科成績結果等同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家長、社會對學生的評價也都基于學科成績的評價,很少將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作為參考。這種評價觀念,一方面造成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認識,誤以為成績提升是自身當下和未來發展的唯一目標,對自身的其他發展不重視;另一方面,家長一味地想辦法提升學生的學科成績,給學生進行學科成績的加碼,忽視了對其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素質等方面的教育。這種思想本身與學生“減負”相悖,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相悖。雖然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目標不斷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教育部門已經摸索了很長的路,但是綜合素質評價效果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因此,要想落實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首先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在思想上革新認識。對綜合素質評價和大數據在思想上的革新,不但對學校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家長和學生也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對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有準確的認識,更新“成績為王”的思想,才能夠確保相關個體關注并能夠對綜合素質評價模式進行反復推敲和操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技術上的推動

當下對學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高,再加上減負提質的要求,小學教師和家長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果單純讓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指標的考評,必然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阻礙了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背景下的綜合素質評價,強調的是對學生大量數據的采集和綜合分析,對數據采集的及時性和動態密集性要求非常高。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從以前的紙筆評價到模塊化評價,再到現在的大數據評價,技術發展推動了評價方式的發展,解放了過去繁重的人力,實現了隨時隨地的高效評價。因此,我們需要對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進行基礎性推動,通過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引入或者合作,開發學校數字化管理平臺,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窗口化設計,滿足學生、家長、教師的需求。隨著智能化移動終端的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應逐步向手機終端發展,這種技術的革新和提升,一方面能夠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能夠確保數據采集的時效性和可靠性,為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客觀性、合理性提供支撐。

(三)評價方式的推動

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會造成評價結果的局限性,忽視了學生差異化的特點,綜合素質評價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差異化存在,因此要求評價方式要基于大數據概念和大數據技術,綜合學生的各項評價指標,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運動與健康素質、審美與表現素質、實踐與操作素質等進行等級評價或者積分評價。同時要倡導多元化評價方式,摒棄過去以班主任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這種評價結果難免會因個人情感或者對學生認識不夠造成非客觀評價。多元化評價方式充分考慮各科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相關個體或組織對學生的客觀認識,這種評價方式涉及學生的方方面面,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彰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優秀一面。同時能夠激發學生自尊、自信的原動力,促進學生多方面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揮取長補短的綜合素質培養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評價結果的推動

只有評價結果的科學準確,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夠滿足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應用要求。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伴隨著升學率的壓力,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有助于推進推薦錄取政策的開展,學??筛鶕W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公平地為學生未來升學提供推薦依據。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常態化的推進過程,不能通過集中突擊來進行評價,因此綜合素質評價應該作為學校從業人員和參與人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終實現評價工作的常態化實施。所以,要想實現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科學地分析,聯合家長、學生深度分析后提出適合學生未來提升的培養計劃,打破評價結果“一評而就”的局面,為后續的教育培養指明方向。

三、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的實施方式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主要是等級評價方法和積分評價方法。無論是哪種評價方法,都是圍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育素質進行評價,評價周期最少每月一次。對學生全面綜合地評價,需要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三個方面展開。在不同的評價類目里面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比如思想道德素質評價可以參考滿分扣減的形式設置素質行為的評價點進行評價;科學文化素質評分相對成熟,通過考試成績、卷面書寫、作業完成情況、知識競賽等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評價主要通過課間活動、體育鍛煉等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對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要有一個基準認識,通過對課間活動、體育鍛煉、體育課程等過程數據的管控,結合一個時間段的身體素質提升情況,最終實現客觀的評價結果;學生審美與表現素質評價主要對課外閱讀、美術、音樂課程等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愛好,尊重學生個人喜好,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實踐與操作素質評價針對學生社會勞動實踐內容、計算機課程內容以及科學實驗成果等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需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實踐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強調學以致用的目標,引導學生將實踐活動更多地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最后將各項評價內容進行總結評價,對不同評價類目設置不同的重點,通過大數據分析,最終得出綜合素質的評價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應該貫穿在整個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周期中,從每學期的綜合素質評定目標開始,到中期的階段評定,一直到末期的最終評定結果。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回顧和認識空間,并引導學生開展反思和整改,如此能夠避免因為關注短時間的綜合評價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確保綜合素質評價的客觀意義和有效性。

(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的構建

只有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得到學生、教師、家長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能夠持續、深入實施的基礎保障。既然是綜合素質評價,就需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日常學習、日常行為習慣等都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內進行大數據分析。為達成綜合評價目標,應該將德、智、體、美、勞細化為如下多個二級指標,并不斷完善、更新、細化。其中“德”的主要指標為:愛國精神、遵紀守法、誠信友善、關心集體、團隊協作、自律自強、保護環境、心理健康等,這些指標的具體體現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細化,將抽象的評價具體化,滿足評價的可操作性要求?!爸恰钡闹饕笜藶椋簩W習興趣與態度、學習方法與反思、學習交流與協作、課外活動與探究、學習品質與成績,這些評價指標相比其他指標更容易實現具體化和可操作性目標?!绑w”的主要指標為:健康生活方式、體育運動與表現、運動與健康測試成績,該類指標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習以外的生活狀態進行評價,需要家長的參與和引導?!懊馈钡闹饕笜藶椋簝x表服飾、美術與音樂知識、審美體驗與表現,這些指標和學生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在這些指標的培養方面,強調家長自身素養的提高,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升對美的鑒賞力?!皠凇钡闹饕笜藶椋荷鐣趧訉嵺`、生物實驗操作、計算機操作等,可以通過各類學校、社會組織的活動進行動態評價和結果評價,需要學校對內結合實際,多組織實踐活動;對外多溝通,積極參與政府、社會團體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在評價過程中,還需要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指標設計,因為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即使相同學段的學生在相同領域的發展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評價時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并認可學生的差異,允許個體差異導致的不同的成長速度和學習能力的存在,為學生留下足夠的個性化發展空間。

四、大數據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未來啟示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充分應用大數據科學,注重評價內容,豐富評價主題,結合科學的評價方法,實現科學評價結果的綜合考量。首先,評價內容要綜合化,在大數據指導下應對學生各方面的行為舉止、思想意識進行觀察記錄并分析,針對不同的評價方向設定可以具體化和可操作性強的指標,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差異化存在的前提下,通過綜合各類指標進行綜合考量。其次,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需要學生、家長、教師、學習工作人員的多方參與,多元化的評價將使得評價結果更趨客觀合理,正確的評價結果有利于學生客觀表現自己的特長,真實暴露其不足之處,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另外,還需要評價方法實現立體化,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充分考慮評價對學生情感的影響,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這是德育中相對有效的綜合評價策略。最后是評價結果價值化,評價結果沒有價值就失去了評價的意義。在動態的評價過程中對評價結果進行動態更新,有利于準確掌握學生的日常行為素質和學習習慣行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培養、改進。

猜你喜歡
素質指標評價
一類帶臨界指標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Double圖的Kirchhoff指標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