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評價

2022-05-30 11:57張潔瓊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9期
關鍵詞:美術德育課堂

張潔瓊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痹诳偰繕说闹笇?,美術課堂不能僅僅給學生傳授美術技能和知識,還要承擔起育人的角色。作為美術教師,我也經常思考:學生通過美術課堂應該收獲什么?除了學習繪畫技巧、色彩搭配,還能給學生提供什么樣的幫助?人類社會教育的趨向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課堂并不只是在培養畫匠,德育的過程要與之隨行。教師除了要傳授基本技能、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德育理念,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與教育,以此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美術課堂滲透德育理念的意義

學校德育是對學生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美術課程是一門蘊含豐富知識的課程,同時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其對德育的推進作用不言而喻。無論是教材中的色彩表現、設計制作,還是作品賞析,都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素材,讓美術課堂成為完成德育滲透的重要媒介。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美術教學中要滲透德育理念,這可以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積極陽光的心態、健康的生活態度以及愛國情懷,幫助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小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塑造的重要時期,而德育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在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重塑學生的審美觀念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是飛躍成長的時期,自我意識迅猛發展,這個時期的學生對外界事物已經有了自己初步的判斷,具備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善、惡、美、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但這個時候的認知往往是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形形色色因素的干擾,如果不正確地引導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好在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發展的可塑性很高,處在思想、動機、興趣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善、惡、美、丑的判斷標準,塑造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更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教化功能,深入挖掘美術教學內容背后蘊含的德育素材,通過既有效又有趣的教學方式,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去感悟和體會生活的美。

二、小學美術課堂滲透德育現狀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應該是內容豐富的,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不同的學習領域,能讓學生對美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實現這一要求,長此以往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在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小學美術教育要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包括美術能力、美術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德育。作為美術教師則要盡可能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用全新的教學觀念、新穎的教學方式,完成小學美術課堂的德育教學。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途徑

(一)課堂教學感知色彩之美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美術課堂在安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在充分整合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各方面綜合能力,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創設貼切、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情境,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情感節操,讓學生在收獲美育的同時接受情感教育,完成德育理念的滲透。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色彩教學是最基礎的專業教學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專業基礎之一,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色彩這一美術元素的教學,完成對學生的視覺化教育,使學生對美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例如,在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上冊“色彩的冷暖”一課的教學中,教材內容收納了19世紀荷蘭著名畫家凡·高的作品,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比較凡·高的兩幅作品《向日葵》和《星月夜》,熱烈的黃色調和寧靜的藍色調表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場景,能夠幫助學生體會色彩的冷暖關系,加深學生對色彩冷暖這一主題的理解,可以給學生一把打開色彩知識之門的鑰匙,進而培養學生對色彩、對美麗自然的熱愛之情?!断蛉湛穬H由明亮的黃色系組合,高純度暖色調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用中黃和橙黃描繪的向日葵令畫面有一種極致的燦爛效果,明亮的花瓣富有張力,線條舒展奔放,大膽肆意,堅實有力的筆觸,結合明亮而燦爛的底色糅合成一種強烈的氣勢,像熱情似火的向日葵在激情舞蹈,把每一朵向日葵表現得動人心弦,整個畫布都被這熱烈的氣勢所渲染,表達著狂熱的生命激情。作者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用暖色調來表達和傾訴對生命的渴望,頑強追求和熱情的極致?!缎窃乱埂飞手饕撬{,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冷色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代表了壓抑和憂郁,而用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景,又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仿佛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空,奇幻的色彩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另外,拋開色彩的表象,每一幅作品也蘊含了一定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從一定程度上講,《向日葵》是對時代變幻莫測的禮贊,也表達了作者一生都在渴望生命的熱忱和真摯的愛情?!缎窃乱埂穭t表達了作者在那個時代的處境非常艱難,但他依然在努力地向上生長,直至死去。一生都處于孤獨、抑郁和悲劇的凡·高,將渴望都傾注于作品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藝術作品的內在情感,讓學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時完成情感教育,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感悟。

(二)作品賞析激發愛國情操

美術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媒介,每一冊的美術教材中都收錄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涉及書法、繪畫、攝影、建筑、手工等方方面面。通過欣賞這些優秀作品,能讓學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時,了解古今中外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類燦爛的精神文明,體會藝術創造的魅力,從而完成對學生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雙重目的。

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古樸精美的華表”一課,以“欣賞與評述”為主,融“設計與應用”“造型與表現”于一體的美術課,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鍛煉學生創造能力的良好契機。課堂伊始,筆者以電影節“華表獎”的獎杯導入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華表獎”獎杯是一座華表的小雕塑,并向學生提問“華表”是什么,因此導入本課課題。接著傳授學生關于華表的知識,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華表圖片,設置問題:“同學們,欣賞完這些圖片以后,可不可以來說說石柱上都記錄了一些什么?能用自己的話來定義華表的概念嗎?”幫助學生得出結論:華表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蹲立的神獸組成。華表是我國古代一種傳統建筑形式,古稱“桓表”,一般用于宮殿以及陵墓等皇家建筑。接下來,我們著重欣賞一下天安門前的一對漢白玉華表柱,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華表的特征,了解各局部的名稱和象征意義。華表上石犼蹲立,柱身雕刻著精美的蟠龍流云紋飾,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上部橫插著一塊云彩長石片,一頭大,一頭小,展示著我國古代雕刻藝術領域巧奪天工的本領。天安門前華表上的蹲獸機頭向外,天安門后面華表上的蹲獸機頭向內,這種蹲獸傳說名叫“犼”,性好望,因而機頭向外的叫“望君歸”,它們專門注視皇帝的外巡,提醒皇帝應早日回宮料理國事;機頭向內的犼叫“望君出”,是監視皇帝在宮內的行為,如果皇帝久居宮闈則提醒其應出宮體察民情。該華表是明成祖修建故宮時安置的,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這一對華表間距為96米,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厘米,重約兩萬公斤,古樸簡約的華表和氣勢輝煌的故宮結合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和諧感,同時散發出中華文化的底蘊、氣質、內涵,其歷史作用發展到今天也成為象征中華民族的圖騰柱,巍然屹立于天安門前。其實華表的種類多種多樣,學習完天安門的華表后,可以給學生展示其他樣式的華表(播放課件,組織同學欣賞各式華表,引導學生感受華表雕塑古樸精美的整體風格)。最后帶領學生開展創作活動: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展現華表作品,可以是雕刻、泥塑、繪畫等。筆者給學生重點講解了繪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構圖要飽滿,華表樣式要新穎,不能抄襲,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華表是我國特有的古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產物,這樣的雄偉建筑凝聚的是我們的民族之魂。這一課的學習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和弘揚者,培養其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過美術賞析完成了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

(三)實踐活動增強文化自信

相對其他課程而言,美術課是實踐性強、學生動手機會多的科目之一,在讓學生進行手工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也可以完成德育活動。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實踐活動的設計,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并將德育滲透其中。

比如,看似枯燥的基礎素描要具備清醒和理性的大腦、積極嚴謹的求學態度,教師在教學素描、繪畫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冷靜、平和不急躁的心態和追求完美極致的態度。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制作賀卡或者利用橡皮泥、黏土等進行節日手工花束制作。賀卡的內容可以是感恩老師、長輩、白衣天使、警察叔叔等的付出;可以是送給父母雙親禮物;婦女節可以制作手工花束送給身邊的女性長輩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相關的美術技能,并向其滲透感恩的思想,幫助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付出,完成感恩教育。

例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精彩的戲曲”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川劇變臉、京劇、豫劇、黃梅戲等優秀戲曲片段,讓學生感受戲曲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角色妝容、道具、戲服裝飾、發飾等美術元素,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化妝、制作道具、設計戲服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體會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同時,提高其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結合重大節日也可以組織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國慶節、建軍節、建黨節等節日帶領學生參觀抗戰紀念館等有教育意義的場所,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源于強大的祖國。如中秋節、春節,可以開展有中秋元素、新年元素的繪畫比賽,讓學生自己闡述作品的深意,加深其對我國傳統節日的理解,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四)教學評價促進德育滲透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美術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教學評價方式卻沒有隨之改革進步,傳統的評價方式過分關注學生的書面美術成績,缺少全面性,評價結果較為片面。在以新課程為導向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全面的教學評價方式能夠開發學生智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參與評價能讓教學評價更具活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的評價方式富有游戲性和趣味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投身于積極向上的活動中?!凹堬L鈴”一課,學生在墻上展示做好的風鈴掛件,然后互相點評,相互之間的評價加深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認同評價結果。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的結果上給予客觀、全面、啟發式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美術成績,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動參與程度、與他人的溝通協調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審美能力等,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展覽評價能提高學生欣賞他人、發現美的能力。展覽活動,如讓學生制作手抄報、布置校園走廊、舉辦迎新年畫展等。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是對學生美術技能的考查,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充實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可謂一舉多得。

以美蘊德,立德樹人,美術教材內容、作品欣賞以及美術實踐活動都潤物細無聲般地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良好的品德意志和愛國主義情操。別林斯基曾說:“美和道德是親姐妹?!泵篮偷赖露际侨祟悓氋F的精神財富,美育和德育完全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教學中相互滲透,為“立德樹人”的教學總目標打好基礎,幫助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人都“盡善盡美”,做一個德藝雙馨、全面發展的人。但是,德育的滲透不是靠只言片語就能達到的,德育活動也不能敷衍了事,要通過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愛心,通過藝術的感知豐厚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學生向善、向美。

猜你喜歡
美術德育課堂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創意美術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