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當代職業教育的實踐指引

2022-05-30 13:50張東
關鍵詞:勞動教育陶行知職業教育

張東

摘? 要: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論的基石和重要組成部分,核心內容包含自立自強、在勞力上勞心、手腦并用、工以養生四個要旨,至今仍具有鮮活性、整體性和創造性的價值特征,對新時期我國在大中小學,特別是職業教育領域加強勞動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在行動為綱、生活為本、創新教育、系統實踐四個方面提供了具體的策略指導。

關鍵詞:陶行知;勞動教育;職業教育;實踐指導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并作出了總體部署。勞動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五育并舉”教育方針中的重要內容。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教育方式,注重教育實效,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職業教育中堅持勞動教育,既是我國教育方針的應有之義,更是職業教育的自身需求,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提高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學習和反思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和理論,能夠有效地啟發和指導新時代職業院校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工作。

一、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要旨

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將職業教育與勞動緊密聯系,處處體現了其勞動教育的思想。陶先生的勞動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下列關鍵方面:

(一)自力更生、自立自強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中,時時處處把勞動教育與其他課程學習相互融通,并將其作為生活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學生要重視勞動,勞動是改造現有生活、創造幸福生活的源泉。他曾經寫過一首《自立立人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咳?、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盵1]在詩歌中他強調了親身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號召學生要自力更生、自己奮斗。他認為做人就是要勇于追求真理、求真務實,而積極參與勞動,除了可以培養學生踏實肯干、不怕吃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磨煉人的意志。

(二)在勞力上勞心

陶行知主張在勞力上勞心,不主張勞力與勞心并重。他認為真正之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用心以制力[2]。這一思想充分說明,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勞動,因為一切知識和發明創造都是在生活和勞動中產生的;不是書本上的內容才叫知識,不是非要在學校里才能算作教育,勞動對于知識的延續和個體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其次,不能盲目地勞動,要在勞動過程中注意觀察思考、摸索規律、激發靈感,進行創造性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新方法、新工藝、新手段,才能產生科學發明創造。再次,在勞力上勞心,才能充分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不斷探索事物的真理。

(三)手腦并用

陶行知認為舊的教育教人時把手和腦分開了,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這樣就會脫離生活,人們會喪失勞動力和創造力。陶行知稱這種教育為“殘廢教育”。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光用腦不用手,會導致呆頭呆腦,即智力發展是不平衡的;反之,如果一個人光用手不用腦,干活也不能精細,缺乏經驗和智力支持??傊?,手腦并用才能促進一個人智力的全面發展。俗話說,心靈手巧,就是說手和腦之間存在著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手可以助腦以聰,腦可以助手以巧。陶行知認為不用手參加勞動,就容易造成讀死書,容易成為書呆子;如果參加勞動的時候光干活不思考,也不會把活干好,不會有多大出息,只有手腦并用,才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陶行知先生其實是鮮明地指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同等重要,對促進學習者身心成長都具有重要價值;他一方面批評了舊教育只重視腦力勞動,忽視體力勞動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又啟發我們要不斷地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改革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能夠手腦并用、手腦相長,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實效。對此,陶行知提出要讓學生多做事、多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動腦時多動手,動手時多動腦,只有手腦并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揮發創造潛力。他在《手腦相長歌》這首詩中寫道:“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盵3]這一點對今天實施勞動教育有著很強的啟示作用,告訴我們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不能機械地讓學生參加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在工作和勞動中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和總結規律。

(四)工以養生

工就是做工,工以養生,教人民大眾生產勞動來養活自己。陶行知創辦了工學團,這是他的教育理想的一種重要實踐形式。工學團里,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做工,同時也參加社會活動。如著名的山海工學團,主要招收農民子弟,上午上課,下午兩節課后到工場或回家參加生產勞動,手腦并用,半工半讀。工學團的形式多樣,因情而異,如兒童工學團,青年工學團,幼兒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流浪兒童工學團,棉花、織布、木工、養魚、養雞等各種類型的工學團。在這些工學團中,教育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如陶行知所說,一個工學團就是一個小工場,一個小學校,一個小社會。邊勞動,邊學習,做什么,學什么,做到老,學到老,在今天仍是成人業余教育的好形式。

二、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特征

研究分析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的典型特征,能夠讓我們更加系統、完整地了解其關于勞動教育的有關理論。

(一)鮮活性

陶行知通過將勞動思想融入辦學理念、校訓、歌謠、課堂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親近勞動、自覺地參與勞動,不僅對勞動不排斥,還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于勞動教育的講話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為現代教育也需要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勞動文化、弘揚勞動精神,才能培養青年學生增強做勞動者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才能樹立新時代勞動價值觀。

(二)整體性

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方面,經過系統設計,渾然一體。先是說明了勞動產生知識,聞知不如親知。這與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人類歷史的觀點是一致的,也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勞動創造的,社會是勞動創造的”的觀點是一致的。然后陶行知從課程開發、課程設計、教材編制、教學活動等多方面貫徹行動導向、勞動融通的思想,號召大家要解放雙手參加勞動,并通過成立曉莊學校、育才學校、工學團等來對他的教育理想進行實踐。

(三)創造性

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旗幟鮮明地指出通過行動教育實現創造教育,號召學生要在勞動中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指出了不要機械盲目地勞動,而是要善于進行創造性的勞動,這也再一次升華了勞動的價值,強化了手腦并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輔相成的重要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4]。陶行知認為,手腦并用,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

三、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當代職業教育的策略指導

(一)行動為綱:勞動教育與課程學習融為一體,勞動意識培養貫穿教育始終

陶行知認為“行是知之始”,行動出真知,實踐出真知,從辦學理念、學校構建、課程設置到教學設計、課程安排,全部是行動導向的,學校和社會密切關聯,課程與生活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成了陶行知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課程與生產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學生已經把日常勞動作為生活和學習的一部分,勞動是學習的應有之義,即勞動即學習、學習即勞動,這對今天幫助學生建立新時代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有著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其實質和核心就是勞動教育不是紙上談兵,不是進行理論學習,而是要讓學生放開雙手時時參與,需要學生在做中學、在勞作中學習,在勞動中總結經驗、培養智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勞動是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人與動物的基本區別之一。熱愛勞動、勤于勞作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之一。受傳統觀念影響,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強調書本知識教育,忽略對勞動技能的教育,社會上普遍存在重視腦力勞動忽視體力勞動的認識誤區和偏見,這使得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念好書就行了,所謂“一心只讀圣賢書”,認為勞動與否無所謂。而事實上勞動教育在人格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才能促進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中以行動為綱,把勞動教育作為其教育理論的重要基石,從教育的本質和源頭上強調了勞動的重要價值,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所以各類學生應把參加生產生活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作為自己掌握生活技能、促進自我意識完善、提高社會適應力的必要路徑,跟學習普通文化課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對待。

強化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弘揚勞模精神。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強調教學做合一,而做是其中的根本和關鍵??梢娝鞘殖缟袆趧?,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的培養。陶行知對勞動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般的說教,而是通過教學設計的過程、人才培養的細節、生活小事、教師身體力行等途徑來實現的,真的是從骨子里滲入了人才培育的全過程,時時處處體現著勞動教育。育才學校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程度的兒童,與曉莊學校不同,比較重視文化課程和課堂教學。課程分必修課和專業課兩類。陶行知將國文、數學、外語和科學方法四門工具類的課程開設為必修課;專業課則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和性質而定。學生每天上午上理論課,下午前兩節為活動課,第三節為勞動課。陶行知重視系統的理論知識教學,但內容的確定和具體的實施方法和傳統教育又有著根本不同。例如他取消了《公民》《社會》課,而代之以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課。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與個別談話相結合,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而且特別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每星期五下午做社會工作,分組訪貧問苦,送醫送教上門,宣講抗日道理和打掃衛生等,他們稱之為“走親戚”。學校還經常開展課外和校外活動,如舉行兒童音樂會、兒童畫展,自編自演各種舞蹈戲劇、自制生物標本等。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強調應用型人才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中國是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只有大力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才能讓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直接參與社會產業鏈各階段的生產勞動,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的紅利,快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生活為本:勞動與生活密切結合,勞動教育應生活化

陶行知的勞動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他提出“是勞動的生活,就是勞動的教育”[5],勞動教育首先要貫穿學生的生活過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要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能夠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自己做清潔,自己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除了個體勞動,還要樂于參加集體勞動,要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陶行知將勞動教育以校訓、歌謠、課程設置、評測內容等多種形式體現在他的施教過程中[6]。在他創辦的曉莊學校和育才學校,學生都是自己做桌椅、自己種菜做飯、自己打掃清潔,真正實現了勞動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職業教育中要注重對學生的生活教育,讓其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能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生活教育可以與專業知識相融合。比如高職文秘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了5S管理的有關知識以后,可以將其管理理念用于寢室管理,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管理中體會專業知識技能的價值,進一步提高專業自信。其次,可以通過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學生實作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勞動觀念,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再次,應該將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將勞動教育的內容與不同的專業內容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激發創意、增強學習興趣。一些必要的勞作性比較強的工作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從而增強工作實感,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勞動創造知識和智慧,勞動精神能夠孕育工匠精神。比如文秘專業的學生學習會場布置,除了掌握制作會標、排列位次以外,應該讓學生親自擺放桌椅、進行會場裝飾、準備整理會議用品、布置擺放植物花卉等,從中體會會議方案的具體落實情況,發現其中的問題,為以后會議方案的設計和優化提供思路。

(三)創新教育: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勞動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說,勞動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教育。陶行知曾形象地說:“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7]。陶行知提出了創造教育發端于行動、進行于思想過程、終止于創造的創造教育思想。他認為先有行動,后有思想,然后產生新價值是創新的過程,這種對創新的思考過程的研究對于今天的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任何創新都要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激發靈感,獲取思路和方法加以實現,憑空的創新是不切實際的,很難取得成果的。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的號召,實際上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其中關鍵是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與雙手。一是要讓學生解放思想,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使其敢想、能想;二是培養其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敢于從實踐中探索真知,勇于行動,勇于試驗。陶行知認為,創造性的教育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這種創新創造性的教育必須要從小開始,他提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8],要推動落實創造教育,可以實行“小先生制”,即師傅帶徒弟,大徒弟帶小徒弟的方法,光靠教師一人是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這和目前教育部提出的“現代學徒制”的思想和做法是基本一致的;而且陶行知認為不僅是企業師傅可以帶徒弟,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學得好的學生培養成師傅,由他們去帶徒弟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勞動中思考,用腦指揮手,才能真正實現創造性教育。

(四)系統實踐: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推進勞動實踐的多元化

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逐漸養成的過程,需要進行系統設計和系統實踐。首要的是家庭教育,勤儉節約、勤勞質樸的家風對學生勞動觀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家長的勞動習慣、勞動作風、勞動方法、勞動規律都會一點一滴地浸潤著孩子的心靈,特別是家長經常性地與孩子一起勞動,會通過勞動中的互動和靈感激發、生活經驗的交流促進孩子樹立熱愛勞動、重視勞動的勞動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勞動智慧。

學校應該對勞動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包含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勞動教育元素開發、勞動教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勞動實踐活動、學校勞動環境和勞動氛圍營造、勞動教育育人效果評估等,在理論上結合學生的專業開設勞動關系、勞動與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管理科學等勞動科學相關課程,在實踐上通過校內集中實訓、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實訓,特別是將勞動教育與生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學生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勞動精神和用勞動創造生活的勞動素養。教師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引導者、指導者,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熱愛勞動、勇挑重擔,引導學生將勞動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校特別是職業院校還要充分利用校中廠、周邊社區、合作企業、校外實習單位等一切社會資源,結合學校開辦的有關專業特色,將一般性的社會勞動與針對性強的服務性或生產性社會實踐相結合,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提高勞動的效率和附加值。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69.

[2][3][7][8]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修訂本)[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88,485,491,495.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6.

[5]陳波.陶行知教育文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168.

[6]李珂,蔡元帥.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07-110.

責任編輯? 邱翔翔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陶行知職業教育
我們的100期紀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錄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陶行知生活力專題研究的形成及其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